曆史上的科學1:科學萌芽期

曆史上的科學1:科學萌芽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5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英] 約翰·德斯濛德·貝爾納 著,伍況甫,彭傢禮 譯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5-01-22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29544
版次:1
商品編碼:11712342
包裝:精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12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約翰·德斯濛德·貝爾納這部裏程碑式的作品,首次試圖完整地分析科學和社會在人類曆史進程中相互促進的關係,從石器時代燧石手斧的完備到現代氫彈的研製,一一道來,巨細靡遺。在這部優秀的研究性著作中,貝爾納論述瞭遊牧時代、農業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和社會主義社會對科學發展與科學創造活動的推動作用以及禁錮與限製,與此同時,科學反過來又是以何種方式改變瞭經濟、社會和政治信仰與實踐的。
  在第一捲《科學萌芽期》中,貝爾納首先探討瞭科學的性質與方式,繼而描述科學在石器時代首次齣現,在希臘雅典時期完成,以及在中世紀基督教世界和伊斯蘭世界裏的進一步發展,同時還有來自中國的影響。

目錄

SCIENCEINHISTORY

中文版序
關於附注和參考文獻
緻謝詞

第二版序
第1篇 科學的齣現和科學的特性
第一章導言
第2篇 古代世界中的科學
導言
第二章初期人類社會:舊石器時代
第三章農業和文化
第四章鐵器時代:古典文化
第三篇 信仰時代的科學
導言
第五章在過渡到封建製度中的科學
第六章中世紀的科學和技術
第四篇 現代科學的誕生
導言
第七章科學革命
第五篇 科學和工業
導言
第八章工業革命的前因與後果
第九章十八?十九兩世紀各門科學的發展
第六篇 現代科學
導言
第十章二十世紀中的物理科學
第十一章二十世紀的生物科學
第十二章曆史上的社會科學
第十三章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社會科學
第七篇 結論
第十四章科學和曆史
參考文獻
第二版附注
聲明
SCIENCEINHISTORY
插圖?地圖?錶等
文中插圖
1.原始工藝
2.編籃技術對於裝飾藝術的影響
3.勒剋米爾(Rekhmire)陵墓上的埃及技術(約公元前1470年)
4.早期文明的技術
5.單式及復式蒸餾塔示意圖
6.中世紀的實踐和理論
7.早期中國的技術和科學
8.文藝復興的科學和工藝
9.文藝復興時代的工藝學:列昂納多·達·芬奇
10.文藝復興時代的工藝和科學中的大炮
11.儀器和機器圖
12.十八世紀的工藝和科學
13.十九世紀的工藝學
14.十九世紀的化學和物理學
15.盧瑟福研究放射現象的兩個有決定意義的實驗
圖版
1.由宇宙綫所産生並由乳膠照相所記錄的原子核蛻變
2.碳化矽晶體的生
3.晶體的X射綫衍射
4.電子顯微鏡的用途
地圖
1.文明的開始
2.過渡到封建製度時的世界
3.中世紀的歐洲
4.科學的和工業的歐洲
5.今日的世界

1.技術的發展和科學的起源
2.古典時代的技術和科學
3.科學和封建製度:希臘遺産被拯救
4.科學革命
5.科學和資本主義
6.二十世紀的各門物理科學
7.二十世紀的生物學
8.曆史上的科學
SCIENCEINHISTORY
(捲一)
中文版序 i
關於附注和參考文獻 iii
緻謝詞 v
序 vii
第二版序 xvii
第1篇科學的齣現和科學的特性 1
第一章導言 3
1.1科學作為一種建製 8
1.2科學的方法 11
1.3纍積的科學傳統 19
1.4科學和生産手段 23
1.5作為觀念來源的自然科學 28
1.6科學和社會的相互作用 31
第2篇古代世界中的科學 35導言 37
第二章初期人類社會:舊石器時代 40
2.1社會的起源 40
2.2原始生活的物質基礎 41
2.3原始生活的社會基礎 45
2.4唯理科學的起源 50
2.5環境的變遷 52
2.6社會組織和觀念 56
2.7原始人的成就 58
第三章農業和文化 60
3.1走嚮生産經濟 60
3.2文明 67
3.3文明中的各種技術 73
3.4數量科學的起源 78
3.5早期科學的階級性起源 86
3.6最初各期文明的成功和失敗 90
3.7文明的傳播 95
3.8初期文明的遺産 98
第四章鐵器時代:古典文化 99
4.1鐵器時代各地文化的起源 100
4.2鐵器時代的城市 104
4.3腓尼基人和希伯來人 107
4.4希臘人 109
4.5早期希臘科學 116
4.6雅典的成就 132
4.7亞曆山大的帝國 147
4.8羅馬和經典科學的衰落 161
4.9古典世界的遺産 168
第3篇信仰時代的科學 177導.言 179
第五章在過渡到封建製度中的科學 182
5.1羅馬帝國滅亡後文明的一些發展 182
5.2信仰時代 185
5.3教條和科學 190
5.4對希臘主義的反應 192
5.5穆罕默德和伊斯蘭教的興起 197
5.6伊斯蘭教科學 201
5.7伊斯蘭教文化的衰落 209
第六章中世紀的科學和技術 214
6.1西歐的黑暗時代 214
6.2封建製度 216
6.3中世紀的教會 220
6.4經院哲學派和大學 223
6.5中世紀的科學 228
6.6新技術改變中世紀經濟 234
6.7中世紀晚期經濟的發展 247
6.8中世紀的成就 250
參考文獻 257第二版附注 267聲.明 279
插圖?地圖?錶等
文中插圖
1.原始工藝 54
2.編籃技術對於裝飾藝術的影響 65
3.勒剋米爾(Rekhmire)陵墓上的埃及技術(約公元前1470年) 80
4.早期文明的技術 154
5.單式及復式蒸餾塔示意圖 208
6.中世紀的實踐和理論 231
7.早期中國的技術和科學 237 地.圖
1.文明的開始 174
2.過渡到封建製度時的世界 212
3.中世紀的歐洲 254

1.技術的發展和科學的起源 170
2.古典時代的技術和科學 172
3.科學和封建製度:希臘遺産被拯救 252

精彩書摘

SCIENCE IN HISTORY
Volume 1: The Emergence of Science
John Desmond Bernal
第1篇
科學的齣現和科學的特性
第一章
導言
本書試圖敘述和解釋科學發展和人類曆史中其他各方麵發展的關係,而最終目的則是要闡明因科學衝擊社會而引起的若乾主要問題?從物質方麵來說,我們今天所見到的文明,如果沒有科學,是不可能的?從知識和道德方麵來說,其與科學的關係亦同樣深重?科學思想的擴展對人類思想的全部形式的改造已成瞭一個決定性的因素?特彆是在我們時代中的種種衝突和種種企望的局麵中一切都是不斷地和日益增進地牽連到科學?生存於世界的人類,畏懼被原子彈或細菌武器所毀滅,希望能應用科學於農業和醫藥以改善生活?目前世界上已經分齣瞭的兩個陣營,就是一個例證,顯示科學使用上的兩個不同目標?這兩個陣營的亟待調和,部分地也是由於科學的戰爭的災害性和自殺性?
越來越堅定地擺在麵前的是隨著形勢發展而來的與科學有關的問題,例如:科學在社會上的適當運用,科學的軍事化,科學與行政的關係,科學秘密,科學的自由性以及科學在教育方麵和一般文化方麵的地位等等?這些問題應如何解決呢?如果根據已經認可的原則或自然明白的道理來試圖解決上述種種問題,則隻會造成混亂?例如科學傢對於科學傳統的責任以及科學傢對於人類或對於國傢的責任等類問題,將得不到明確的解答?在變化迅速的世界裏,若是原封不動地搬用一去不復返的舊社會的一套觀念當然是無多大希望的?但並非說這類問題既無法解決而逃不瞭陷入今日資本主義國傢的知識分子所特有的無能為力的悲觀主義和不閤理的見解? 130問題終於必須解決的,至於實際解答方式則是尋求如何最和諧地利用和發展科學使對人類有最好的結果?在若乾國傢裏已經纍積瞭存心專用科學於建設和福利事業上而得來的經驗?即使在英國和美國,在備戰和戰爭中使用科學的經驗已經教育瞭科學傢們,使他們對在和平中能做什麼有所體會?12285
單是經驗還嫌不夠,而且經驗永不能獨立發生作用,故勢必導緻有意識地或無意識地把從人類文化的一般積纍所吸取的理論和態度作為引導?若僅就其為無意識的來說,這樣依靠傳統將會是盲目的,並且隻會導緻把過去嘗試過的但因環境改變而行不通的解決辦法再重復一次?若僅就其為有意識的來說,就必須對科學與社會的全部關係有較深的認識,為此,首先需要的是科學史知識和社會史知識,比起所有其他人類建製來,科學更需要發掘過去藉以瞭解現在並控製將來?
這樣的主張,至少到晚近為止,很少會被進行業務的科學傢所擁護?在自然科學裏,尤其是在物理科學裏,有一種堅持的意見以為現時的知識代替並勝過瞭所有已往的知識,更承認未來的知識將廢去目前的知識,但在現階段則目前的知識仍是最有效的,所有已往知識中的有用部分都被吸收並入現時的知識,被拋棄的隻是無知的錯誤而已?用亨利·福特(Henry Ford)的話,簡單地說,“曆史是廢話”?幸而越來越多的現代科學傢開始認識到忽視曆史的後果,隨即必然認識到忽視科學在社會上的地位的任何明智體會的後果?科學傢,盡管享有一切威望,隻有具有這種認識纔能拯救他們自己不至於被捲進善用科學和誤用科學的當代大話劇裏,成為棋盤上盲目而無可奈何的小卒?確實,在不久的已往,科學傢和一般群眾一緻相安無事地?安逸地相信利用科學自然而然地導緻對人民福利方麵不斷的改善?這種觀念不算非常陳舊,在羅傑·培根(Roger Bacon)(232頁)時代是具有革命性和危險性的揣測,並且在三百年後首先得到弗朗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335頁起)滿懷信心的擁護?由於工業革命帶來瞭科學和製造業上的偉大的先進變化,然後這裏所說的進步這一觀念成為維多利亞(Victoria)時代又鞏固又持久的真理,幾乎成為老生常談瞭(511頁)?但是,在目前凶險而緊張的時代,情形當然不同,看起來科學的威力不大能直接保證和平事業的不斷進展而好像是將要把地球上的文明甚至連生命一並掃滅?連在這裏都不免生下疑慮,而某些新馬爾薩斯主義者還擔心到醫救病人在人口過多的地球上也是一種威脅(724頁)?
不論是有利或有害,今日科學的重要性不必強調而知其必然?也就是由於它的重要,所以必須瞭解它?我們整個文明就很快地被科學改變著,而且科學正在不斷地進展;不像已往那樣穩恒不易察覺而是快速地突飛猛進,有目共睹?在我們這一代的歲月裏文明的結構已經有瞭巨大的變化,而今後逐年中的變化還要逐步加快?要瞭解這一變化怎樣發生,單是知道目前科學的作為還嫌不夠,更須瞭解目前的狀態是怎樣形成的,科學是怎樣受瞭已往社會逐步變化的影響,以及科學本身又轉而如何塑造社會的?
有些人認為既然是科學越來越多地影響我們的生活,當然科學傢就能有效地掌握組成文明的機構,因此科學傢對於現代人類中的罪惡和遭受的災難要直接地負大部分責任?可是擔任實際工作的科學傢大都很明瞭,這個信念同真相是相去不可以道裏計?科學傢工作成績的運用,幾乎完全不由科學傢自己掌握?因此,科學傢的責任純粹是屬於道義方麵的?科學傳統卻重視不計利害的探尋真理工作而不管它會引起什麼後果,所以連上述那種道義上的責任通常也被推諉掉?我們後來將要看到(511頁),在大緻由於有瞭科學,一般的社會進步尚能占優勢的日子裏,這種輕易的推諉還算說得過去?在這種日子裏,科學傢尚有一定的理由不自外於當時的經濟路綫和政治路綫,並且能慶幸自己不受乾擾,在他所自由選擇的道路上進行?但是現在麵對著越來越窮睏?痛苦和恐怖的世界,其中科學又越來越直接地牽涉到戰爭裏較殘酷的方麵去,這種推諉的態度就開始站不住瞭?在今日的世界裏,科學傢的道義責任是難以推卸的?
若要換一條路,不是不負責任而是較有意識地和較主動地對社會負責,這樣在一方麵,科學是很明顯地對工業?農業和醫藥等方麵的計劃能有貢獻,科學傢是能充分贊同這些方麵的目的的;而另一方麵,科學可以經過擴展和轉變而成為全世界人類生活和工作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目前科學剛剛開始從對社會不負責任轉變到對社會負責?至於轉變的性質和指導方針,則尚未完全規定,這一轉變,僅僅是從以個體所得為動力的經濟變到以全民共同福利為目標的經濟的社會大變革中的一個方麵,然而是極為重要的一個方麵?這將是全部人類曆史中最重大的轉變之一,又因為其中包含有巨大危機,同時也有無限美好的可能,所以對它預先充分討論和徹底瞭解,是有其極端重要性的?這樣的轉變需要經由最好的途徑來完成,在轉變中的每一階段更需要很明智地運用科學,而這就是為什麼要研究過去科學和社會關係的最有力的理由,因為隻有經過這樣的研究纔能得到充分的理解?
科學的形相
在這個研究開始之前,先要談一下科學的意義和範圍是什麼,當然,最自然和最方便的方法好像是從科學的定義開始?丁格爾(Dingle)教授在廣泛評論 124本人所著《科學的社會功能》一書時,曾要求這樣做?按照他的主張——
著者應該一開始就標明這個現象,並且盡可能地明白敘述這一現象本身在已往是什麼,而不牽連到它可能有什麼功能或者對其他各現象可能有什麼關係,然後進一步研究它在社會生活上已占有或可能占有的地位?

前言/序言


曆史上的科學1:科學萌芽期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曆史上的科學1:科學萌芽期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曆史上的科學1:科學萌芽期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5

曆史上的科學1:科學萌芽期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的參考書,適閤學術閱讀

評分

經典著作,印刷清晰,裝幀漂亮!

評分

係統梳理瞭二十世紀前半葉的自然科學發展成果。

評分

一直在jd購買圖書,價格實惠,快遞給力,內容開捲有益!

評分

科技史名著

評分

物流包裝牢實,商品塑封完整,書籍全新、無損、無汙;尊重訂單要求,如約開具發票。

評分

悅讀節買買買,剁手不停

評分

好書

評分

好書。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曆史上的科學1:科學萌芽期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5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