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休斯教授的《公共管理導論》是在對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與新公共管理模式兩種典範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撰寫的,作者認為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型的政府治理典範,終將取代傳統公共行政。全書詳盡闡述瞭公共管理發展曆程中的若乾模式——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政策模式和治理模式,全麵介紹瞭公共管理典範下的戰略管理、領導力和人事管理、財政和績效管理、電子政務的運用和發展等內容,並審視瞭發展中國傢公共管理的發展曆程、存在的問題及未來的發展趨勢。
本書是公共管理領域極具影響力的經典著作之一,也是一部很好的公共管理入門教材。本書第二、三版在國內翻譯齣版以來,已成為成韆上萬的讀者瞭解新公共管理運動、係統學習公共管理理論的著作。
本書配有英文影印版。
本書特色
(1)名傢名作:本書為澳大利亞知名公共管理學者歐文?E?休斯的代錶作品,由我國著名公共行政學傢張成福教授領銜譯介。
(2)影響力強:本書英文原著自首版以來暢銷二十餘年,被我國引進並翻譯齣版後,在公共管理學界和政府部門産生瞭廣泛的影響。
(3)內容新穎:本書第四版增加瞭“治理”一章,對治理理論的發展進行瞭梳理,對政府與治理的關係進行瞭研究,對新公共管理的治理及治理與網絡的關係進行瞭重點論述。
作者簡介
歐文·E·休斯(Owen E. Hughes)
國際知名的政治學傢和公共行政學傢,澳大利亞皇傢墨爾本理工大學教授,主要研究領域為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公共政策、澳大利亞政治等。在加入皇傢墨爾本理工大學之前,休斯教授長期在澳大利亞莫納什大學任教,曾擔任該校管理係係主任,並被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學、喬治城大學和我國的中國人民大學聘為客座教授。《公共管理導論》一書為其代錶作,該書的齣版確立瞭他在公共管理領域著名學者的地位。他還著有《澳大利亞政治》、《政府間關係與公共政策》等,都頗具影響。
主要譯者簡介
張成福
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政府管理與改革研究中心主任;兼任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公共管理學科評議組成員、北京市政治學行政學學會副會長等職。主要研究領域為政府改革、公共治理、風險管理等。著有《公共管理學》、《公共危機管理:理論與實務》等著作多部,主編大型翻譯叢書“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該叢書已齣版著作上百種。
目錄
第1章變革的時代
1.1引言
1.2行政與管理
1.3公共部門改革
1.4公共部門變革的動力
1.5公共管理學
1.6結論
第2章政府的角色
2.1引言
2.2公共部門的必要性
2.3政府工具
2.4作為公共政策基礎的市場失靈
2.5政府乾預的階段
2.6政府的規模
2.7結論
第3章傳統的公共行政模式
3.1引言
3.2早期的行政
3.319世紀的改革
3.4韋伯的官僚製理論
3.5威爾遜與政治控製
3.6泰勒與公共行政
3.7傳統模式存在的問題
3.8結論
第4章新公共管理
4.1引言
4.2管理的內涵
4.3管理方法的産生
4.4管理的理論基礎
4.5新公共管理的問
4.6公共部門改革
4.7對管理主義的批判
4.8結論
第5章公共政策
5.1引言
5.2公共政策、行政與管理
5.3政策分析
5.4經濟性公共政策
5.5政治性公共政策
5.6基於證據的政策
5.7政策分析的局限
5.8結論
第6章治理
6.1引言
6.2治理的內涵
6.3公司治理
6.4新公共管理的治理
6.5治理與網絡
6.6結論:治理的有效性
第7章管製、外包和公共企業
7.1引言
7.2管製
7.3簽約外包
7.4公共企業:作為生産者的政府
7.5關於民營化的爭論
7.6結論
第8章利害關係人和外部環境
8.1引言
8.2外部關注的必要性
8.3傳統模式下的外部關係
8.4作為一種管理職能的外部關係
8.5利益集團
8.6超越政策社群
8.7外部依賴過度的誘發問題
8.8結論
第9章責任
9.1引言
9.2責任的概念
9.3私營部門的責任
9.4公共部門的責任
9.5傳統模式下的責任
9.6管理主義模式下的責任
9.7公共部門改革中的責任問題
9.8結論
第10章戰略管理
10.1引言
10.2戰略
10.3私營部門的戰略
10.4公共部門的戰略
10.5戰略計劃模式
10.6戰略管理
10.7對公共部門戰略的批判
10.8結論
第11章領導力和人事管理
11.1引言
11.2傳統的人事管理模式
11.3領導力
11.4人力資源管理
11.5人力資源管理改革的一些問題
11.6結論
第12章財政和績效管理
12.1引言
12.2政府預算
12.3傳統的財政管理
12.4財政管理改革
12.5績效管理
12.6對財政和績效管理的批判
12.7會計改革的問題
12.8結論
第13章電子化政府
13.1引言
13.2技術和傳統的行政模式
13.3電子化政府的産生
13.4電子化政府的發展階段
13.5技術變革對官僚製的影響
13.6電子化政府和公共部門改革
13.7電子化政府的問題
13.8結論
第14章發展中國傢的公共管理
14.1引言
14.2發展中國傢的傳統模式
14.3行政模式的問題
14.4公共部門改革
14.5管理主義模式的問題
14.6結論
第15章結論:公共管理典範
15.1引言
15.2公共管理的典範
15.3作為一種典範的傳統公共行政
15.4作為一種典範的新公共管理
15.5作為一種典範的公共管理
15.6公共部門改革的問題
15.7結論
索引
精彩書摘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
總序
在當今社會,政府行政體係與市場體係成為控製社會、影響社會的最大的兩股力量
。理論
研究和實踐經驗錶明,政府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體係在創造和提升國傢競爭優勢方麵具有不
可替代的作用。一個民主的、負責任的、有能力的、高效率的、透明的政府行政管理體係,
論是對經濟的發展還是對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是不可缺少的。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作為一門學科,誕生於20世紀初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傢,現已有上百年的
曆史。在中國,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仍是一個正在發展中的新興學科。公共行政
和公共管理的教育也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因此,廣大教師、學生、公務員急需貼近實踐、
具有實際操作性、能係統培養學生思考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教材。我國公共行政與公共管
理科學研究和教育的發展與繁榮,固然取決於多方麵的努力,但一個重要的方麵在於我們要
以開放的態度,瞭解、研究、學習和藉鑒國外發達國傢研究和實踐的成果;另一方麵,我國
正在進行大規模的政府行政改革,緻力於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公共行政與公共
管理體製,這同樣需要瞭解、學習和藉鑒發達國傢在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方麵的經驗和教訓
。因此論從我國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教育發展和學科建設的需要,還是從我國政府改革
的實踐層麵,全麵係統地引進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著作都是時代賦予我們的職
責。
齣於上述幾方麵的考慮,我們組織翻譯齣版瞭這套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為瞭較為全麵、係統地反映當代公
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理論與實踐的發展,本套叢書分為六個係列:(1)經典教材係列。引進
這
一係列圖書的主要目的是適應國內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教育對教學參考及資料的需求。這個
係列所選教材,內容全麵係統、簡明通俗,涵蓋瞭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主要知識領域,涉及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一般理論、公共組織理論與管理、公共政策、公共財政與預算
、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行政的倫理學等。這些教材都是國外大學通用的公共行政與
公共管理教科書,多次再版,其作者皆為該領域最著名的教授,他們在自己的研究領域多
次獲奬,享有極高的聲譽。(2)公共管理實務係列。這一係列圖書主要是針對實踐中的公
共管理者,目的是使公共管理者瞭解國外公共管理的知識、技術、方法,提高管理的能力和
水平,內容涉及如何成為一個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如何開發管理技能、政府全麵質量管理
、政府標杆管理、績效管理等。(3)政府治理與改革係列。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各
國均
開展瞭大規模的政府再造運動,政府再造或改革成為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熱點和核心問題
。這一係列選擇瞭在這一領域極具影響的專傢的著作,這些著作分析瞭政府再造的戰略,
嚮人們展示瞭政府治理的前景。(4)學術前沿係列。這一係列選擇瞭當代公共行政與公共管
理領域有影響的學術流派,如新公共行政、批判主義的行政學、後現代行政學、公共行政的
民主理論學派等的著作,以期國內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專業領域的學者和學生瞭解公共行政
理論研究的最新發展。
(5)案例係列。這一係列精心選擇瞭公共管理各領域,如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組織發展、非營利組織管理等領域的案例教材,旨在為國內公共管理學科的案例教學提供參考。(6)學術經典係列。這一係列所選圖書包括伍德羅·威爾遜、弗蘭剋·約翰遜·古德諾、倫納德·懷特、赫伯特·A·西濛、查爾斯·E·林德布魯姆等人的代錶作,這些著作在公共行政學的發展曆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可以稱得上是公共行政學發展的風嚮標。
總的來看,這套譯叢體現瞭以下特點:(1)係統性。基本上涵蓋瞭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
主要領域。(2)權威性。所選著作均是國外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的大師,或極具影響力的
作
者的著作。(3)前沿性。反映瞭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研究領域最新的理論和學術主張。
在半個多世紀以前,公共行政大師羅伯特·達爾(Robert Dahl)在《行政學的三個問題》
中曾這樣講道:“從某一個國傢的行政環境歸納齣來的概論,不能夠立刻予以普遍化,或被
應用到另一個不同環境的行政管理上去。一個理論是否適用於另一個不同的場閤,必須先把
那個特殊場閤加以研究之後纔可以判定”。的確,在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領域,事實上並不
存在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行政準則。按照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要求,立足於對中
國特殊行政生態的瞭解,以開放的思想對待國際的經驗,通過比較、鑒彆、有選擇的吸
收,發展中國自己的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理論,並積極緻力於實踐,探索具有中國特
色的公共行政體製及公共管理模式,是中國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發展的現實選擇。
本套譯叢於1999年底由中國人民大學齣版社開始策劃和組織齣版工作,並成立瞭由該領域很
多專傢、學者組成的編輯委員會。中國人民大學政府管理與改革研究中心、國務院發展研究
中心東方公共管理綜閤研究所給予瞭大力的支持和幫助。我國的一些留美學者和國內外有關
方麵的
專傢教授參與瞭原著的推薦工作。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廈門大學等許多該
領域的
中青年專傢學者參與瞭本套譯叢的翻譯工作。在此,謹嚮他們錶示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經典譯叢》編輯委員會
譯者前言
伴隨著全球化、信息化、民主化的加速推進,公共事務和政府不可治理性日益增強。處在這樣一個充滿變革與挑戰的時代裏,一個高效、有能力的政府是一國長治久安的必需品,而非奢侈品。20世紀80年代初,一些西方國傢相繼陷入瞭滯脹睏境,接踵而至的是政府財務危機和信任危機的爆發。為瞭化解政府閤法性危機、維護社會穩定,西方主要發達國傢紛紛對其政府的組織形態和運作方式進行瞭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場曠日持久的政府變革運動幾乎席捲全球,直至今天仍然持續著。變革既意味著對傳統公共行政的反思與揚棄,也意味著對一種符閤時代情境的新型政府治理典範的探尋與建構。不可否認的是,這場變革促使瞭一個更有效、更富有活力的政府的形成:從官僚製政府轉嚮企業傢政府;從層級節製轉嚮扁平授能;從行政管製轉嚮親市場行為;從過程導嚮轉嚮結果導嚮;從官僚本位轉嚮顧客本位;從去人格化轉嚮個體的能動負責。對於這股浪潮,一嚮有著不同的稱謂,如新右派、新治理、管理主義、企業型政府、市場基準的公共行政等,它們都可被稱為公共管理或“新公共管理”。對於“新公共管理”是否足以構成一種新的典範,仍存在廣泛的爭論。有些學者主張新公共管理已經成為一種典範,而另一些學者則反對在公共部門管理中應用典範變革的概念。
澳大利亞
皇傢墨爾本理工大學教授歐文·E·休斯認為一種新的典範確已形成,並已替代瞭傳統公共行政典範。在歐文·E·休斯看來,“公共管理”一詞足以涵蓋這一新典範的內容特質。“公共管理”典範摒棄瞭傳統公共行政政治與行政二分、正
統官僚製的僵化教條,實現瞭從“行政”嚮“管理”的轉變。它以公共選擇以及其他相關經濟學理論為基礎,重新界定瞭政治領導人和行政官員之間的關係,形塑瞭一個更為彈性、靈活的政府組織形態,引入瞭更為有效、多樣化的政府治理工具,明晰瞭政府與其外部環境要素間的互動關聯。“公共管理”典範所包含的一係列改革措施已經付諸實踐,並且發揮瞭卓越的功效。這也是作者將“公共管理”視為一種新型典範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歐文·E·休斯並不認為“新公共管理”包含瞭一個典範構成的所有要素。他認為“新公共管理”的術語功能遠大於它的理論功用,“新公共管理”的主要作用在於將分散的變革措施囊括於一個術語涵攝範圍內而呈現給人們一個整體性概念。當然,歐文·E·休斯也指齣,典範的變遷並不是對曆史傳統的完全拋棄,而是在批判和繼承的基礎上,實現一種科學理性的揚棄。
譯者前言
公共管理導論(第四版)
《公共管理導論》正是歐文·E·休斯教授在對傳統公共行政模式與新公共管理模式兩種典範進行比較的基礎上撰寫的一部頗有價值的學術著作。《公共管理導論》的齣版確立瞭他在公共管理領域的地位。
《公共管理導論》曾先後於1994年、1998年、2003年、2012年分彆齣版瞭第一版、第二版、第三版和第四版。我們在此翻譯和介紹的是其第四版。第四版在第三版的基礎上做齣瞭重大調整,作者重新撰寫瞭部分章節,並對一些章節進行瞭修繕和刪並。但本書的核心觀點仍然是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型政府治理典範,終將代替傳統公共行政。本書大緻上可劃分為六部分。其中第1~2章闡釋瞭一些基礎性概念,介紹瞭公共部門變革的背景和必要性,概括瞭政府作為一個組織實體所扮演的角色、承擔的職能和運用的工具。第3~6章詳盡闡述瞭公共管理發展曆程中的若乾模式,包括傳統
的公共行政模式、新公共管理模式、公共政策模式以及治理模式。作者從基礎理論流派、內涵概念、構成要素、問題局限性以及發展趨勢等方麵對這幾種模式進行瞭係統的闡釋。第7~9章探討瞭公共部門與外部環境要素之間的關係。公共部門通過管製、
外包、公共企業經營以及民營化等方式與外部利益集團、政策共同體之間
互動。這一過程既能産生正麵效果,也可能誘發負麵問題,而貫穿於這一過程的責任問題亦值得重視。第 10~13章全麵介紹瞭在公共管理典範下政府內部管理的內容與技術,包括戰略管理、領導
力和人事管理、財政和績效管理以及電子政務的運用和發展。第14章單闢章節,審視瞭發展中國傢公共管理的發展曆程、存在的問題和未來的趨勢。第15章重申瞭本書的觀點,進一步總結瞭公共管理作為一種新典範在理論上和實踐中的良好特質,以及公共管理終將替代傳統公共行政的必然性。總而言之,第四版較上一版,具有更強的係統性和更為顯著的時代迴應性。
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亦是我們學習和反思的過程。
《公共管理導論》一書論點鮮明、論證有力、論據翔實,具有較高的學術和實踐價值。具體而言,本書在以下幾方麵是值得稱贊的:一是具備較強的時代性。本書全麵客觀地勾勒瞭20世紀80年代以來全球範圍內的政府變革運動的脈絡與軌跡,它涉及瞭公共部門變革動力、變革階段、改革措施、問題流弊、未來趨勢等多方麵內容。此外,它並沒有把視野局限於西方發達國傢,而是放眼世界,全麵審視。二是全書貫穿著比較的邏輯思維。歐文·E·休斯正是在對傳統公共行政和現代公共管理進行對比分析的基礎上,得齣傳統公共行政終將退齣曆史舞颱,並且被公共管理典範取而代之的結論。三是本書言簡意賅、語言通俗易懂、結構嚴謹、層次清晰,它既可以作為公共管理學科的基礎性、入門性讀物,也可作為公共管理領域的學者和實務工作者的重要參考資料。當然,誠如歐文·E·休斯所言,並不存在一個超越時空、地域的普適性公共管理典範。公共管理並非處於真空當中,而是時刻與周圍的環境相互作用著。因此,公共管理模式需與一國的政治秩序相一緻、經濟體製相配套、文化價值相契閤、公民需求相適應。從這一層麵來說,歐文·E·休斯的這本著作是以西方國傢的社會製度為背景,其所提齣的一些理論、原則與方法難免具有偏狹的地域主義色彩。讀者需一眼看著書本,一眼盯著實踐,辯證客觀地看待書中的一些觀點和內容。
《公共管理導論(第四版)》的翻譯齣版是集體勞動和團結協作的結果。本書由張成福負責總校和定稿。馬子博對第7章、第8章、第9章以及第15章進行瞭初譯,並負責瞭全書譯稿的初校;吳俁丹負責瞭第4章、第5章和第6章的翻譯;單於傢承擔瞭第10章、第11章和第12章的初譯工作;張蓁負責瞭第1章、第2章以及第3章的初譯;高澤華對第13章和14章進行瞭翻譯。此外,龔宇傑、何江飛對全書格式進行瞭統一校排,並標注瞭原書
頁碼。當然,囿於譯者智識水平,疏漏或不當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各位專傢、讀者批評指正。
張成福
前言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大多數西方國傢的公共部門發生瞭重大的變革,這場變革亦席捲瞭眾多發展中國傢。如此廣泛的變革浪潮是非同尋常的。通常情況下,改革發生於某個特定國傢,或隻是零星地擴散到其他一些國傢。迴顧過去,一個極為明晰的現象便是,自20世紀70年代中期以來,許多政府已經對其公共部門産生瞭不滿,尤其是對政府官僚化的管理方法和管理能力的缺乏倍感失望。廣受推崇的行為流程、程序原則以及公共行政原理在應對急劇的變革時顯得能為力。此外,政治領導人對公共行政人員角色的固有看法亦阻礙瞭變革的進程,弱化瞭政府對變革的迴應性。在眾多的司法管轄區內,變革
被加以推動。改革一旦開始,舊的管理方式便不再具有普遍性和必要性,它將被另外的管理形式取而代之。
這一點是顯而易見的。本書要探討的是這一時期的變革所代錶的一種典範的變遷,即從主導20世紀公共行政大部分時間的公共行政典範轉嚮公共管理典範。
本書在前一版的基礎上進行瞭重大的改動和重寫。第一版齣版於1994年,它具有一定程度的前瞻推測性,即認為一種新的政府組織形式已經齣現,它將替代傳統的官僚模式。到2012年第四版齣版之際,許多改革措施不僅産生瞭實際效果,而且在公眾的記憶中,曾經的公共行政原則已經與公共行政實踐
漸行漸遠。或許,對傳統公共行政模式還保留著一些曆史興趣,但其對實踐的指導功能業已褪色。對於公共管理的內涵存在著諸多的觀點,這些多樣化的觀點將在
後麵的章節中呈現給讀者。就像第1章所言,公共行政與公共管理兩種模式的本質區彆在於前者意味著遵從指令,而後者意味著控製與承擔。在公共管理模式下,一個公共管理者須實現預期結果,並為此承擔個人責任。如果管理者要實現預期的結果,那麼他將藉鑒和吸收其他學科的方法與手段,從而對其基礎職能的履行有所助益。
公共管理的改革並非自然地等同於眾所周知的“新公共管理”(NPM)改革運動。
由於在不同的國傢存在著一係列的改革方式和變革途徑,因而我們不能簡單地將它們都劃歸為新公共管理。在批評者看來,新公共管理已經被替代,或者也許根本沒有存在過。“公共管理”準確地描述瞭公共行政從業者的實踐行為
公共管理導論(第四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