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3
出版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自一九五一年建社以来,出版了很多著名翻译家的优秀译作。这些翻译家学贯中西,才气纵横。他们苦心孤诣,以不倦的译笔为几代读者提供了丰厚的精神食粮,堪当后学楷模。然时下,译界译者、译作之多虽空前,却难觅精品、大家。为缅怀名家们对中华文化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展示他们的严谨学风和成就,更为激浊扬清,在文学翻译领域树一面正色之旗,人民文学出版社决定携手中国翻译协会出版“中国翻译家译丛”,精选杰出文学翻译家的代表译作,每人一种,分辑出版,第一辑二十种。
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部
二〇一四年十月
《哈姆莱特》《罗密欧与朱丽叶》《李尔王》《第十二夜》《奥赛罗》《麦克白》《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莎士比亚的剧本,几个世纪以来流传不衰,早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璀璨珠宝。朱生豪看成我国翻译莎翁剧作的专家,译文酣畅流利,富有诗意,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原著的风采和神韵。
威廉·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1564-1616),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的集大成者。他的许多剧作已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不朽名篇。
恩格斯在青年时代写的《风景》一文中指出:“不管他(莎士比亚)剧本中的情节发生在什么地方——在意大利、法兰西还是那伐尔,其实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永远是他所描写的怪僻的平民、自作聪明的教书先生、可爱然而古怪的妇女们的故乡,merry England(快乐的英国)。总之,你会看到这些情节只有在英国的天空下才能发生。”
德国的伟大诗人歌德在论莎士比亚时指出:“使莎士比亚伟大的心灵感到兴趣的,是我们这世界内的事物:因为虽然像预言、疯癫、梦魇、预感、异兆、仙女和精灵、鬼魂、妖异和魔法师等这种魔术的因素,在适当的时候也穿插在他的诗篇中。可是这些虚幻形象并不是他著作中的主要成分,作为这些著作的伟大基础的是他生活的真实和精悍,因此,来自他手下的一切东西,都显得那么纯真和结实。”
罗密欧与朱丽叶
威尼斯商人
亨利四世上篇
亨利四世下篇
第十二夜
哈姆莱特
奥瑟罗
李尔王
暴风雨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伟大的戏剧家和诗人。他一生共创作了三十八部戏剧作品,两部长篇叙事诗和一部十四行诗集。在他的十四行诗和戏剧作品中,他多次提出时间的摧毁一切的力量:无情的时间能使美的事物凋枯,能将万物的生命摧毁。然而,在时间的强大力量面前,仍有不灭的真善美和伟大的艺术能光耀万世而永不消亡。在他的十四行诗第十八首中,他感叹时间将催使他的爱人老去而使美的青春不再,然而,“只要人类在呼吸,眼睛看得见,/我这诗就活着,使你的生命绵延”,诗的艺术能带来美的延续,生命的不朽。这一四百多年前的预见在他伟大的戏剧和诗歌作品中得到了最好的印证。他的作品战胜了时间摧枯拉朽的力量,同时,时间也成为他的作品艺术生命长久不衰、魅力永在的最好明证!正如他同时代的批评家和剧作家本?琼生所说,莎士比亚是“时代的灵魂”,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时代”!莎士比亚在世期间,他的戏剧作品曾吸引了大量观众,包括王公贵族和普通百姓,产生了巨大影响。十八世纪以来,这些作品始终活跃在舞台上,二十世纪随着电影业的发展,它们又被搬上银幕。几百年来,无论是忠实于莎士比亚原作的戏剧表演还是经过重新改编的各类作品,莎剧都拥有众多的观者,散发出不灭的艺术光辉;另一方面,自一六二三年《莎士比亚全集》第一对开本问世,莎士比亚的戏剧也迎来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成为人们阅读、学习、研究的对象,在历代读者的阅读和研究中这些作品不断得到新的阐释和挖掘。艾略特在他的批评名篇《传统与个人才能》中指出,历史从来都不是过去的历史,而是当下的历史,因为,历史总是通过当代人的阐释而获得新的生命和鲜活的意义。莎士比亚的作品历经四百多年的历史磨砺而愈加散发出艺术的光芒,这正是其作品不断获得历代人们的新的解读和阐释的结果,而他作品中多元的艺术元素则为新的阐释和新的生命及血液的注入提供了可能。其丰富而多元的艺术元素决定了莎士比亚的作品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出永不磨灭的生命活力。
一五六四年四月,莎士比亚出生于英格兰中部的艾汶河畔的斯特拉福镇。小时候家境殷实,他曾在镇上的文法学校学习。但不久家道中落,陷入经济困境,这或许成为莎士比亚未能进入大学深造的直接原因。十六世纪中后期,英国的戏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当时曾有巡回演出的剧团来到莎士比亚的家乡,影响最大的女王剧团也曾于十六世纪八十年代到斯特拉福镇做巡回演出。莎士比亚可能受到剧团演出的深深吸引,他在十六世纪九十年代左右来到伦敦,开始发展他的戏剧事业。初到伦敦的莎士比亚曾与人合作为不同的剧团写戏,很快便表现出突出的才气,崭露头角。一五九二年,未曾迈进大学门槛的莎士比亚被当时的“大学才子”剧作家格林所嫉妒,他把莎士比亚称作“那只新抖起来的乌鸦”,“借我们的羽毛来打扮自己……狂妄地幻想着能独自震撼(Shake-scene)这个国家的舞台”。一五九二年至一五九四年间,伦敦因流行瘟疫,大部分剧院关闭,在此期间莎士比亚完成了两部长篇叙事诗《维纳斯与阿多尼》与《鲁克丽丝受辱记》。虽然莎士比亚作为剧作家在当时并不为“大学才子”们所认可,但他的两部诗作则在年轻人中间引起轰动,风靡一时,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一五九四年剧院恢复营业之后,莎士比亚加入宫廷大臣剧团,并终生服务于该剧团,直到一六一三年离开伦敦返回家乡。此间,莎士比亚于一六〇九年出版了他的十四行诗集,成为能与他的戏剧作品比肩的传世之作。
在一五九〇年至一六一三年的二十多年间,莎士比亚共创作了包括历史剧、喜剧、悲剧、传奇剧等在内的三十八部戏剧,为人类留下了一笔经久不衰的瑰丽文化遗产。十六世纪九十年代,他的戏剧创作主要为喜剧和历史剧。一五九四年剧院关闭之前的创作虽然还处于初露锋芒的时期,但《理查三世》(1592—1593)等作品中已经流露出他对复杂人性的深刻洞察。九十年代中后期,他的创作进入了高峰期,完成了《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仲夏夜之梦》(1595)、《威尼斯商人》(1596)、《无事生非》(1598—1599)、《皆大欢喜》(1599—1600)等喜剧和大部分历史剧,如《亨利四世》(上、下)(1596—1598)、《亨利五世》(1598—1599)等。这一时期,他的创作风格较为明快,充满积极向上的格调,即便剧中有悲剧的成分,整个作品也透露出对生活的肯定,对理想的向往,如《罗密欧与朱丽叶》(1595)就是一部歌咏青春和爱情的作品,两位年轻人最终双双为爱而殉命的悲惨结局中流露出他对美好生活的赞美和渴望。当时的评论家米尔斯在他的《才子宝典》(1598)中将莎士比亚与罗马剧作家普劳特斯和塞内加相比,对他悲剧和喜剧两方面的创作才能均给予了高度评价。九十年代末期和十七世纪的最初十年间,莎士比亚转入了悲剧和罗马题材剧的创作。伊丽莎白女王时期英国的经济、军事、文化均获得了极大发展,政治力量增强,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日益凸显的社会矛盾、政治上的各种冲突和权力斗争等也逐渐加剧,莎士比亚对此有着极为敏锐的洞察和深刻的思考。此时,他更加注重探讨人生的重大问题,探索解决人生之困顿的途径,诸如权力、欲望、嫉妒、暴政等等。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莱特》(1600—1601)、《奥赛罗》(1603—1604)、《李尔王》(1605—1606)、《麦克白》(1606)均完成于这一时期。几部重要的罗马题材剧也在九十年代末和新世纪的最初几年完成,如《裘力斯?凯撒》(1599)、《安东尼与克里奥佩特拉》(1606)、《科里奥兰纳斯》(1608)等。莎士比亚在这一时期也创作了他后期的几部喜剧,但风格较前一时期更多悲情色彩,更为沉重而引人深思。晚期的莎士比亚剧作风格有了新的变化,最有影响的是传奇剧,如《暴风雨》,他通过想象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对照来探讨人生问题。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莎士比亚的名字虽然在十九世纪上半叶就在林则徐主持辑译的《四洲志》中有所提及,但一般读者直到二十世纪初才开始读到莎士比亚的作品,这自然是因为有关莎翁的作品直到此时才被译成汉语介绍到中国来。早期的翻译家林纾、魏易将英国兰姆姐弟的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用文言文翻译过来,于一九〇三年出版《澥外奇谭》,为有关莎士比亚戏剧故事的最早汉译本。用汉语白话文翻译莎士比亚戏剧作品的始创者是田汉,他翻译的《哈孟雷特》和《罗密欧与朱丽叶》分别于一九二一年和一九二四年出版。此后,一批莎剧的汉译者不断涌现出来,然而,其中影响最大,也最令人敬仰的译者是穷毕生之精力进行莎剧翻译、才华横溢、英年早逝的翻译家朱生豪。
朱生豪生于一九一二年,是浙江嘉兴人。他小时十分聪慧好学,刻苦用功,成绩优异。不幸的是,他家境贫寒,父母早亡,一生都在贫苦中度过。年轻时朱生豪喜爱文学,在杭州之江大学国文系读书时他开始诗歌创作,并写下了不少诗论、文论,也写散文并进行翻译,表现出极高的文学才华。之江大学是美国人办的基督教教会大学,对英文非常重视,大学期间他辅修了英文专业的所有课程,英文尤其出色。一九三三年他毕业之后来到上海世界书局担任英文编辑。这期间他遍读世界文学名著,对莎士比亚的戏剧情有独钟,极为喜爱和敬仰。然而,“九?一八”事变之后,国内时局动荡不安,国难当头,他对现实深感不满,加之他天生沉默寡言,性情忧郁而孤独,精神上极为苦闷。此时,有同事建议他翻译莎士比亚的戏剧作品,并经他的胞弟鼓励,说这是为国争光的英雄伟业。他大受鼓舞,从此,他抱着一腔拳拳的爱国之心和为民族争一口气的志向,肩负起文化传播的重任和使命,于一九三五年开始着手准备这一宏伟的翻译工程。从他一九三六年译成第一部莎剧《暴风雨》开始,直至一九四四年他在与贫困与疾病的抗争中,最终无力回天,撒手人寰为止,他共翻译了莎士比亚全部三十八部戏剧中的三十一个半。一九三五年至一九四四年这十年是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十年,朱生豪历经日本侵略的苦难、贫穷和疾病的折磨,以惊人的毅力和顽强的意志,克服种种困难,在令人难以想象的艰苦条件下进行翻译工作。在战乱中,他的译稿几次被焚毁,他曾三次补译遗失或被焚毁的译稿,在仓皇的出逃中,他手边仅带原版的莎剧和一两本英汉字典,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他将生命的全部都投入译莎的事业当中。他虽未能译完余下的莎剧,成为千古遗恨,但他付出毕生的精力,终竟成为传播莎剧文明之火的普罗米修斯,成为译莎事业的英雄和圣徒,成就了莎剧翻译的伟业。一九四七年,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全集》三辑版由上海世界书局出版,收入了他翻译的二十七部莎剧,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一九五四年,人民文学出版社用“作家出版社”的名义印行朱译三十一部莎剧,以《莎士比亚戏剧集》为名出版。一九七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以朱生豪为主要译者的《莎士比亚全集》,这是中国首次出版外国作家作品的全集。
莎士比亚的戏剧由英语素体诗的形式写成,朱生豪的翻译虽然没有采用诗体而是采用了散文体进行翻译,但他自年少时期就培养的对诗的热爱,他的诗歌才气和他天然的诗人气质,都使他的译文充满了一种诗的意蕴。他的译文忠实于原作,文笔流畅、优美,兼口语和典雅之辞于一身,音韵铿锵,朗朗上口,被认为准确地传达出了莎剧原作的神韵。据朱生豪自己称,他译莎剧务必做到“在最大可能之范围内保持原作之神韵,必不得已而求其次,亦必以明白晓畅之字句,忠实传达原文之意趣”。评论者认为“朱译似行云流水,即晦塞处也无迟重之笔”。朱生豪曾经认为莎剧充满了戏剧性,诗的成分和戏的成分兼而有之,没有书斋里的沉闷之气。正是对莎剧有着这样深刻的体会,他译的莎剧语言生动活泼,人物性格鲜明,非常适合舞台演出的需要和大多数读者的阅读欣赏趣味,因而,朱生豪的莎剧译本流传很广,影响巨大,已成为广大读者所珍爱的艺术瑰宝,汉语文学翻译中不朽的经典之作!
屠岸 章燕
二〇一四年二月三日
中国翻译家译丛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中国翻译家译丛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翻译家译丛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中国翻译家译丛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快递给力,包装安全,纸质还好,字体清晰规整,是正版,比书店便宜得多。
评分包装精美,品质不错,用了优惠券满减活动也很划算
评分15年前,歌德谈话录就买过一本旧书,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也有新出的,2001年前后。这个系列都不错,有些买不到了。
评分今年前半年买书花费是是去年和前年的总和了。要好好读书了。
评分留着慢慢看,毕竟是经典
评分人民文学出版社的这套《中国翻译家译丛》基本上本本皆经典, 但很多书以前就已经买过了, 所以这次把自己没有的一 收来, 稍后细阅。
评分冰心翻译的泰戈尔的经典之作,的确是名著名译,值得阅读。
评分很好很喜欢!
评分这个精装版太红了。期望大师翻译的好
中国翻译家译丛 朱生豪译莎士比亚戏剧/中国翻译家译丛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