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染缬集》通过绘图、论证,首次详细地解析了古代织物的编织、染缬等过程,并制作了实物作为例证。文中还收录了王先生有关中国古代纺织史研究的理论文章,如《中国纺织史研究的若干课题》、《中国丝绸文物出土与保护概况》等。另有染缬样品和染缬工序的详细图解,如汉代织绣品朱砂染色工艺、马王堆汉代印花工艺、骨螺染色工艺等。
作者简介
王丹,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副研究馆员,中国文物保护协会理事。从事馆藏文物保护及遗址保护工程实施等工作23年。
目录
上编 王(予予) 论著集
八角星纹与史前织机
马山楚墓出土的锦、绣
汉代丝织品的发现与研究
汉代织、绣品朱砂染色工艺初探
马王堆出土的汉代印花
中国古代绞缬工艺
骨螺染色
妇好墓中关于纺织品遗物的情况
郎家庄东周殉人墓出土纺织品五种
满城汉墓出土纺织品
广州南越王墓出土西汉丝织品
法门寺织物揭层后的保存状况和已揭层部分的初步研究
被焚烧过的古代纺织品的保护
字书文物的桑蚕单丝网·PVB加固技术
下编 王? 染缬笔记
王? 年表
一坛醇厚的“女儿酒”
精彩书摘
《染缬集》:
从技术上来看,提花罗的织造工艺是比较复杂的。生产条件也比较苛刻。地纹一般采用四绞大孔,四梭一个循环,花纹用平织显花,两梭一个循环。花纹为虚实两种菱纹。马王堆出土实物中成幅的有十余件,幅宽36cm~51cm不等。虚实花纹外廓相同,内部结构却繁简不一。可分为两种,以编号354—1和354—2稍复杂,其余较简单。通幅横向可排下实线菱纹11个~14个,虚线菱纹11个~13个,每个菱纹长5cm,宽2cm左右,以标本340 —18为例,一个花纹循环有经丝332根,纬丝204根。经丝中,地经、纠经(起绞的经丝)各占一半,即均为116根,二者相间排列。地经81根,是对称的(在实纹处),需41个提升动作,其余81根,为非对称性的动作,共需116个单独提升运动来控制。而纠经可由纠综统一控制。丝中半数为纠经动作,可由踏杆控制,另外116根因图案上下对称,可编成58个动作。对于这样复杂的动作,看来必须提花综束的装置与纠综相配合,也许需要二人协同操作才能织制,而且由于开口时纠经的摩擦起毛,经丝的排列宽必须放大,才能便于提升开口,又由于受到较大的张力,织机须在很大的湿度(95% RH)下工作。采用所谓的湿织法,才能获得结构紧密、孔眼清晰的成品。这对于织工来说,可能要在阴冷潮湿的地窖来生产,长年累月易患种种疾病,特别是关节炎职业病。
……
染缬集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