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Geld denkt nicht :Wie wir in Gelddingen einen klar]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Geld denkt nicht :Wie wir in Gelddingen einen klar]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德] 汉诺·贝克(Hanno,Beck) 著,张利华 译 译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1-27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200951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736923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Geld denkt nicht :Wie wir in Gelddingen einen klar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8-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 272
字数:2180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把别人的贪婪恐惧变成行情探测器

为了能够“在别人贪婪时我恐惧”,所以巴菲特不住在华尔街?
  怎样的大众心理导致 “一卖就涨一买就跌”?
  通过市场心理曲线可以预测成交量?
  心理因素会影响股市波动,本书结合行为科学和心理学理论,完整揭示市场心理驱动股市行情的变化过程。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深入探讨股市的神秘面:市场心理如何发生,如何学习并且观察它。 你只需充分利用自己及大众的思维、情感、冲动以及行为模式,将其视为市场数据。这意味着,你不需要克服或消除自己的情绪,只需从自我反应中学习。你的目标 是将自己训练成一台精准的仪器,去发现大众投资者身上的心理因素及相应的投资行为模式,并做出与其相反的反应。比如,你可以将过度自信和过分风险规避心理 视为有用的反向指标,然后逆着最初的冲动去交易就可以了。


作者简介

投资界的弗洛伊德

美因茨大学政治经济学博士

《法兰克福汇报》金融编辑和撰稿人

德国年度*佳财经图书奖获得者

汉诺·贝克博士,德国经济学家、记者、作家、普福尔茨海姆大学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学教授。

汉诺曾在《法兰克福汇报》担任8年经济与金融市场栏目编辑,如今依然为其定期供稿。另外,他还在各种专业杂志、报刊上发表文章。

本书于2013 年获“德国年度*佳财经图书奖”。该奖项由花旗德国捐赠设立,每年颁发一次,用以奖励在资产布局、货币投资和股票选择等方面给私人投资者提供*有价值的意见的图书。


目录

自 序 经济学向左,投资行为向右 1

第1 章 盲 从 股市致命混合剂是怎样合成的? 1

“集体妄想症”引发的丛林悲剧 2

股市乱象:昨日傻瓜,今日英雄 4

形成机制:自负、贪婪和一厢情愿 8

心理因素:归属感、决策便利性与和谐感 12

为什么巴菲特不住在华尔街? 17

第2 章 随机性 最危险的敌人善于伪装 23

那么,投资也讲“手气”吗?

图表分析可以打败随机性? 24

轮盘赌也可以作弊吗? 28

技术分析诱发了欺骗性的安全感? 31

兴登堡凶兆和拜仁慕尼黑指数 35

热手效应:“这段时间我做什么都顺手” 41

上帝也会掷骰子 45

第3 章 损失憎恶 沉没成本的诱惑 49

损失的痛苦是获利喜悦的两倍 50

不计较沉没成本的“361 号鸽子” 53

“不让任何东西荒废”,会让你的投资损失 57

处置效应:人们为什么“售盈持亏”? 62

在股价冲天时购买保本产品? 65

为了减小损失,忘掉沉没成本吧! 68

第4 章 相对性效应 损失或盈利是“感受”出来的 73

吝啬的百万富翁 74

“这点小钱不算什么,付款吧” 77

损失和盈利是“感受”出来的 82

期望效用理论:信仰上帝的投入产出比有多大? 85

前景理论:让赌徒输光钱的推手 91

为“绝望的赌注”按下暂停键 95

第5 章 锚定和框架效应 换个角度看损失 97

他为何公然推荐高达1 000 欧元的股票? 98

锚定效应:别人提供的价格会影响你的估价 100

框架效应:语言的外壳如何影响选择? 104

换个角度,损失变盈利 112

第6 章 心理账户 头脑中的瓶子,精神上的会计 117

不差钱的奥斯卡奖得主为何借钱买食物? 118

小额支出:“现在这已经不再重要” 122

额外收入,格外好花 124

为什么越亏损,越投入? 126

只见一木枯萎,不见森林茂盛 127

刷卡不心疼,却是金融中子弹 130

下雨天不易打到出租车 134

第7 章 被动决策 不作为的机会成本有多大? 137

占有物效应:对股票也敝帚自珍? 138

惯性谬误一:“我想保持不变” 143

惯性谬误二:沿用标准设置 148

可选项越多,越犹豫不决 151

不想后悔,就立即去做 153

第8 章 狂妄自大 “我能战胜偶然性” 159

财政部长的毁灭之旅 160

控制幻觉和自利性偏差:成功在我,失败在天 163

过度乐观的错觉 167

雄性激素充斥的股市 169

为什么股市中女性越来越少? 173

事后偏见:“我就料定会这样” 176

做个“事前诸葛亮” 181

还是谦虚谨慎点好 186

第9 章 证实偏见 “先入为主”欺骗了我们 191

统计局长的烦恼:别相信不是你编造的统计数据 192

三个淘汰基金公司的标准 194

灌水的基金排行榜 197

股市预测专家是怎样炼成的? 203

伪相关:仙鹤真能够送子吗? 207

趋势跟踪模型:通过后视镜揣测前路的走向 212

别再上“证实偏见”的当了 216

第10章 三大原则 投资要趁早、要长期、要分散 223

巴西贵族的失算:人未死,钱已光 224

下雨前先准备伞,年轻时就储蓄 228

永远不要孤注一掷 232

分散成几份不重要,重要的是分散了 235

狂野暴躁的资本市场 237

小心,金融魔鬼巨浪! 239

用时间来打败策略 243

第11章 精神市场营销 我们注定会成为牺牲品吗? 245

银行借助心理伎俩来欺骗客户? 246

灰色资本市场中的心理骗子 247

别再让你的钱不经意间被偷走了 250

后 记 行为金融学开出的一剂良药 258


精彩书摘

第3 章

损失憎恶

沉没成本的诱惑

损失的痛苦是获利喜悦的两倍

1965 年3 月,欧洲冠军杯四分之一决赛:科隆第一足球俱乐部对阵利物浦俱乐部。这也许是俱乐部联赛历史上最发人深省的一场系列赛。在三场比赛中,德国的冠军球队对阵英国的冠军球队。因为前两场比赛以0∶0 告终,所以,必须增加一场决定性的附加赛。比赛在中立的鹿特丹一所球场举行。在附加赛过后,双方仍然是没有输赢的2∶2。现在该怎么办?在当时的比赛规则中还没有点球决胜法。

所以,裁判员决定采用最公平的办法:他扔一枚硬币。但看起来命运对这种安排并不满意:第一次投掷时,硬币垂直地插入了泥泞的地面。第二次投掷生效了,做出了有利于利物浦俱乐部的决定。科隆第一俱乐部倒霉了。沃尔夫冈·韦伯,这位在腓骨骨折后还是踢完了下半场的球员对天起誓说,在第一次投掷,硬币插在地面上时,它是稍稍偏向于科隆一方的。

科隆人的惨痛经历可不是足球界的个案。1969 年,在欧洲足球锦标赛半决赛取得0∶0 的结果后,德国裁判库尔特·契恩舍扔了一枚硬币,结果是苏联的球员不得不让意大利队先行进入欧洲足球锦标赛的决赛。早在足球存在之前,就有扔硬币的传统。在早期,在决斗时,会扔一枚硬币,输的一方必须逆光出场。现在,硬币的投掷也用于决定一个球队在上半时比赛中用哪个球门。

作为决策方法,硬币投掷之所以这样受欢迎,是因为它被看作随机事件的典型例子。硬币落地时,头像和数字的机会在所有的统计书籍中都说是50%。硬币立在地面的情况,教科书没有预先考虑。

如果我们撇开这种很罕见的情况,投掷硬币还是一件公平的事情。每个人机会均等,没有人能够享有优先,随机事件决定一切。

然而,有时候这一点也受到了质疑,波兰科学家研究发现,比利时的一欧元硬币稍微有些不平衡。如果人们在桌面上转动这种硬币,那么出现头像的次数比数字的次数要多。科学家们猜测,这是因为硬币的一面,有着较重的分量。其结果是,英国的报纸告诫国家足球队的球员,如果同比利时人“决斗”,不要用比利时人带来的硬币。《新科学家》(New Scientist)杂志的编辑也用比利时的一欧元硬币做了实验,其结果并不能证实这些说法。

所以,我们假定,投掷硬币是一个公平的事件,让我们想一想结果。人们与你打赌,是头像还是数字。如果是头像,你赢10 欧元;如果是数字,你输10 欧元。你会准备赌一把吗?被问到的大部分人会拒绝。为什么呢?如果我们运用作为经济学理论黄金标准之一的所谓“预期效应理论”,那么就可以毫无顾虑地参与这场赌局。从平均结果来说,在这场赌博中我们既不会赢也不会输。这是因为,投掷硬币是一个统计学的经典案例。如果你玩1 000 次,那么,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你会赢500 次,是输500 次。总的赢利或者说亏损是零。你赢一次就会输一次,结果你不输不赢。

然而,大多数人会拒绝这场赌局,即头像朝上赢10 欧元,数字朝上输10 欧元。原因可能在于,在扔一次的情况下,他会有50% 的可能性会输掉10 欧元。但也很少有人愿意扔100 次,甚至于1 000 次,尽管这样一来,平均起来他就没什么可输的了。而且,如果平均起来不输不赢的话,人们也就没有必要来赌这一把了。所以,我们稍稍变动一下赌注:头像朝上,你赢10.1 欧元;数字朝上,你输10 欧元。现在你肯定敢于打这个赌了。纯粹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这赌局是对你有利的。你赢的钱比输的多。

借助于统计,我们来计算一下这场赌局可期待的赢利:50% 的机会你赢10.01 欧元,50% 的机会你输10 欧元。这就意味着,你在1 000 次投掷中输500 次10 欧元,计5 000 欧元,但是赢500 次10.01 欧元,计5 005 欧元。所以,你参与这个游戏1 000 次,你就赢了5 欧元。

为什么你自愿放弃这5 欧元呢?实验和研究报告表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只有当他们赢取的比可能失去的多1 倍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参与这种硬币赌局。也就是说,头像朝上赢20 欧元,数字朝上输10 欧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种赌局才是可以接受的。

人们对损失有恐惧感,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发现。损失所带来的痛苦要双倍于获利带来的喜悦。这是“期望理论”的核心思想之一。期望理论是预期效应理论的心理学的相反构想。它搅乱了一些关于决策行为的传统经济学思想。按照期望理论,人们有着完全自我的对待赢利和损失的方式。如果期望理论的思想正确的话,那么,它对人们的行为,特别是对他们的钱包有很广泛的影响。不仅仅是人类,而且鸽子也倾向于这种行为。361 号鸽子除外。

不计较沉没成本的“361 号鸽子”

361 号鸽子是科学家用来开恶意玩笑(当然,是用科学的名义)的4 只鸽子中的1 只。他们把鸽子关在一个木棚里,并在木棚里安装3 个按钮。鸽子们可以啄这几个按钮。如果它们啄那个带大写字母X 的按钮,那么从一个出口就会放出食物。但是,科学家们不会让鸽子们这么简单就得到食物。

在得到奖励前,鸽子必须多次啄X 按钮。当然,为了每次得到饲养食物,鸽子啄X 按钮的次数还不相同。只要啄10 次,喂食的口就会打开的概率为50%;需要啄40 次,喂食口才会打开的概率为25%;需要啄80 或160 次,喂食口才会打开的概率均为12.5%。饥饿的鸽子不能够确定,它们需要啄多少次才能得到食物,因为,需要的次数是由随机性决定的。

现在,这些鸽子就如同人类,希望为了食物尽可能少地劳作。所以,科学家把可能性给了这些带羽毛的实验对象,让它们的生活变得简单一点。如果一只鸽子在啄了X 按钮10次之后还没有食物出来,那么就意味着它至少还要啄30 次,才有可能得到食物。如果还得不到,那就要啄更多次。最糟糕时,它甚至需要再啄150 次。但因为在50% 的情况下,它只需要啄10 次就可以得到食物,所以,最佳的策略就是中断努力,重新开始。科学家把这种机会提供给了鸽子:如果鸽子啄右边的按钮,所有灯光就会短暂熄灭。一秒钟后,鸽子就又能够重新啄X 按钮,并且有希望在10 次叩啄之后就能得到食物。所以,这个右按钮就是一种重启键,让实验重新开始。

这些带羽毛的动物“投资者”的总体实验情况是这样的:它们开始啄X 按钮,在一半的情况下,在10 次叩啄之后就得到了食物。如果在10 次之后食物没有出来,那么,意味着它们至少还要继续啄30 次(即使不是更多次的话)。这是多么的令人不爽啊。在这种情况下,它们最好是啄重启键,然后从头开始游戏。那么,现在叩啄10 次之后得到食物的机会还是50%。从纯粹统计学的角度来看,在叩啄10 次后中断,啄重启键,然后重新开始,这是最佳的选择。但这些鸽子们会这么做吗?

不,除361 号鸽子以外,所有鸽子都出错了。所有鸽子都一直啄到精疲力竭。它们没有意识到,最好是在10 次叩啄后就啄右键,重新开始。361 号鸽子做得几乎完全正确。它认识到在10 次叩啄后,重新开始更为有利。如果人们用第三个键给这些鸽子一个灯光信号,情况就不同了:如果在10 次叩啄后没有食物出现,那么,第三个键盘就会亮起。同样,在40 次或者80 次叩啄后,第三个键盘也会亮起。 这一下子,鸽子理解了。一旦键盘亮起,它们就啄退出键,然后从头开始。

没有这个视觉上的帮助,这些鸽子会一直痛苦地啄到160 次,但361 号鸽子除外。因此,361 号鸽子可以成为好的投资者。为什么这么说?在我们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再做一个进一步的、有些令人难堪的变相实验。现在,我们用大学生来代替鸽子做实验。

当然,不是给食物,而是5 分欧元。大学生被安排坐在一台计算机前,连续不断地按字母“L”键和“Enter”键,直到得到5 分欧元奖励。但大学生们不知道,在得到5 分欧元之前要按多少次键盘。通常情况下,按10 次键之后就得到货币的概率为50%;按40 次键就得到货币的概率为25%;按80或160 次键后得到货币的概率均为12.5%。如果现在你将这与鸽子的实验相比较,那么,你会确定,其结构和鸽子的实验是完全一样的。只是用“按键”代替了“叩啄”,用“5 分欧元”代替了“食物”。同鸽子一样,大学生们同样有可能通过按字母“K”键和“Enter” 键来重新开始。对他们来说,在按了10 次字母“L”键和“Enter” 键之后,如果还没有得到货币的话,最好中断游戏,重新开始。他们会这样做吗?

真是惭愧,大学生的成绩并不比鸽子好。如同鸽子一样,作为投资者,也许所有大学生都赔了很多钱。只有361 号鸽子,它有可能在法兰克福谋到一个资产管理人的职位,因为,只有361 号鸽子没有成为“沉没成本”的牺牲品。在这个实验中,究竟是哪里出错了?

只要稍有经验,并且稍加思考,我们就能知道,最好的策略是在10 次尝试之后中断游戏,重新开始。为什么大家都不愿意中断呢?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因为我们都想努力避免损失。如果连续叩啄或者按键10 次,就已经投资了一定的时间和劳动。现在这些都要变为徒劳吗?

如果人们在10 次叩啄或者按键后中断游戏,那么,就是承认那10 次劳动白白投资了,就是承认遭受了损失。我们不想要这种损失,我们要避免它。想一下前面的投掷硬币的实验,在那里人们也是想避免损失。所以,大学生们会继续按键。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它有些草率地被译为“不让任何东西荒废的谬误”。我们错上加错,只是因为想避免损失,因为不愿承认自己犯了错。只要继续坚持我们原有的计划,我们就会让自己产生幻觉,觉得我们没有做什么错误的事。

每一个人,只要他曾经等过公交车,并且遇到过是继续等待、还是选择步行或者打的,也许都犯过这样的错误。是什么阻碍一个人选择步行呢?还是这种观点:现在我已经等了这么久,如果我改为步行的话,一切就都白费了。人们不好意思承认等了很久的车是一个错误,也就没有立即改为步行。这流逝的等待时间已经失去,人们想要避免这种损失。所以,我们继续待在站台上,等待,等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行为方式是错误的。如果人们认识到已经犯了一个错误,那么,就应该纠正这个错误,而不能顾忌迄今为止已经投资了什么。另外的一个例子更加说明了这一点:

假设你是一家飞机制造公司的总裁,你必须做出决定:

投入了1 000 万美元,用于研发一种隐形飞机。当项目完成90% 的时候,一个竞争对手已将同样的飞机投放市场,并且比你公司将要生产的飞机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那么,你应该继续投入最后的10% 的项目研发费用,以便完成这个项目呢,还是应该提早结束这个项目?

你如何决定?大多数被提问的测试者都主张还应该投资最后的100 万,把项目完成。从企业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非常荒谬的。如果你已经知道,这个项目绝对不会有成功的希望,那么,你就应该立即中止它,不管到目前为止你投资了什么。你不是这么看吗?那我们再问另外一个问题:

假如你是一个飞机制造商的总裁。一位员工建议投入100万美元来开发一架隐形飞机。但一位竞争对手已经开始将同样飞机投放市场。并且可以预见到,他的飞机性能更好,价格更便宜。你会将资金投入到这种飞机的研发中吗?

现在你倾向于投入这100 万美元吗?肯定不会。可是,稍加比较之后你就会发现,这实际上是同第一种情况时面临同样的决定:你应该将100 万美元投到一个没有成功希望的项目里吗?宁可不要。一旦你已经在这个项目里投资了900 万美元,就应该再毁掉最后的100万美元吗?这没有什么意义。

这正是“不让任何东西荒废的谬误”。我们倾向于继续投资,只是因为我们已经投入了资金。但中止一项投资或者一个项目的决定,不应该受到目前为止我们投资了什么的影响。如果你认识到,资金是损失了,项目是失败了,那么,你应该毫不犹豫地立即中止项目,而不管已经投资了多少钱。在错投的基础上再投入新的资金,不会改善你的收入。

“不让任何东西荒废”,会让你的投资损失

这种效应的受害者是一个小男孩。他在12 岁的时候被父亲逼迫去听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这是一部由莫德斯特·穆索尔斯基根据普希金的同名剧本创作的四幕歌剧。初稿完成于1870 年。对于大多数12 岁的孩子来说,《鲍里斯·戈杜诺夫》是一部相当难懂的作品。为什么这个12 岁的孩子会被他的父母派去歌剧院呢?很简单,因为这个家庭有一张预订的长期票,总得有人把这些票用掉,对吧?那么,这样做正确吗?或者,这就是一种“不让任何东西荒废的谬误”的情况吗?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为什么我会被送去看这个歌剧。两位科学家在一项实验中很好地解释了这种现象:他们出售戏剧的预订长期票给三个不同的组。第一组支付15 美元,第二组支付13 美元,第三组支付8 美元。你猜猜看,发生了什么?为他们的长期票支付得越多的人,越经常去看戏剧。原因很清楚,现在他们已经买了贵票,那么就应该多去看剧。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应该又是错误的。人们已经为这个剧院的长期票付出了金钱,现在,他们对那里的某场演出,比如说《鲍里斯·戈杜诺夫》不感兴趣,但他们不承认购买长期票是个错误的主意,不是宁可待在家里度过夜晚,而是费心地到歌剧院去,看一场不愿意看的歌剧。由此,他们加倍了自己的成本,在购买长期票的成本之上,又加上了他并不愿意但还是在剧院度过的那个夜晚的时间成本。错上加错。

在经济学上,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票归票,剧归剧。或者,应该选择更聪明的办法,让12 岁的儿子去剧院享受这个夜晚。这样,大家的内心就不会不安了,因为票没有被浪费。

我们到处都可以发现这种效应。研究报告表明,篮球教练更倾向于让薪金高的运动员投入比赛,无论他们是否真的是球队的得分手不管怎么样,花出去的钱总要有所值,不是吗?所以,如果教练让一个薪金高的运动员坐板凳的话,观众就会表现出他们的不满。即使教练知道让这个球员坐板凳是正确的措施,他还得向董事会和球迷兜售自己的想法。如果他估计自己不可能成功说服董事会,那他就会提早乖乖地让薪金高的球员较多地投入比赛。

“不让任何东西荒废的谬误”在政治上也有意义,因为,这种效应还有一个名字:协和效应。它是根据协和超音速飞机命名的。早在协和号飞机第一次升空前,人们就已经很清楚,这个项目的财务前景是不容乐观的。尽管如此,这个项目还是热火朝天地被向前推进,花费了纳税人大量的钱。主管项目的政府官员已经投资得太多了,以至于无法中断这个项目。这也是“不让任何东西荒废”。估计政治家们不仅仅是担心投资损失,同时也担心在公众面前丢脸面。如果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Geld denkt nicht :Wie wir in Gelddingen einen klar]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Geld denkt nicht :Wie wir in Gelddingen einen klar]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Geld denkt nicht :Wie wir in Gelddingen einen klar]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Geld denkt nicht :Wie wir in Gelddingen einen klar]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还没看,有时间看看

评分

内容不错

评分

逆向交易,等趋势是最近的想法,以时间换点位!

评分

正版图书,价格优惠,强烈推荐购买。

评分

安德烈·科斯托拉尼在国内虽然没有杰西·利弗莫尔那么有名,但同样是一个传奇人物~~~

评分

一个大投机家的告白:80年称冠牛熊,将心智转化成超额收益的证券心理学

评分

还没有看,等有时间再看吧。

评分

还没有看,等有时间再看吧。

评分

买来还没看,朋友推荐的书,应该不会错。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逆向投资心理学:引发市场波动的非技术因素分析 [Geld denkt nicht :Wie wir in Gelddingen einen klar]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