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若干世纪以来,西方乃至整个世界何以不断生产有悖于中国文明现实的知识?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中国的知识分子对自己的文化何以要么过度夸饰,要么自虐诋毁,而对西方学术的理论、范式和方法要么顶礼膜拜,要么盲目地不屑一顾;而世界上一些远见卓识的思想家和观察敏锐的批评家为何对中国文化常常得出近于荒谬、甚至完全错误的看法?本书认为,这些误读与曲解并不仅仅由于信息不灵、歧视偏见、或者政治干预,而是因为遵循了一些心照不宣的基本原则,而这些原则已演化成一种文化意识。对中国形象相互矛盾的认识和评价就是这种文化意识的必然产物。文化意识是导致误读中国的核心因素,并已构成了一套综合知识体系的内在逻辑——姑且称之为“汉学主义”。本书致力于研究汉学主义的典型特征,但是目的不是要曝露对中华文明的成见与偏见,矫正错误和澄清误解,而是要深入到种种问题背后,分析促成这些现象产生的内在动机、思维框架、意识形态及其他原因,进而挖掘出导致中西研究中诸多问题产生的内在逻辑。“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或后殖民主义虽有关联,却不是二者的翻版。它是指西方和世界以及中国自己在生产中国知识和世界知识的过程中出现的纷纭复杂的问题性,广泛涉及西方和中国以特征鲜明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从事中西研究时偏颇的研究路数。汉学主义是一个涉及学术领域诸多方面的智性事业,受制于一种近乎意识的内在逻辑,并常常导致知识的异化。汉学主义既是一个知识系统, 又是知识生产的实践理论。这个宏大的知识体系建立在以西方为中心的种种观点、概念、理论、方法和范式构成的总体之上, 其理论核心是认识论和方法论的他者殖民与自我殖民的隐性意识形态。汉学主义与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的政治性倾向和意识形态导向形成了鲜明比照,它采用的去意识形态化的概念性基础将“文化意识”和“知识异化”相结合,视前者为因,后者为果。本书探讨汉学主义的起源、发展、特征和内在逻辑,分析批判历史上众多思想家和学者们撰写的有关中国的学术论著,其中包括莱布尼茨、伏尔泰、孟德斯鸠、黑格尔、马克思、韦伯、罗素、庞德、魏特夫、赛义德、鲁迅、辜鸿铭、王国维、郭沫若、顾颉刚、闻一多等来自历史、哲学、语言、文学、艺术、考古、宗教和文化研究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哲人和学者。本书既从事概念性探讨,亦注重批评性分析,旨在提出尽可能客观公正、科学地研究不同文化传统资料的理据。作为一种自我反思的批评理论,汉学主义企图将学术思维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惰性桎梏中解放出来,为中西研究和跨文化研究构建一个东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之外的可行性选择。
目录
序言 -- 希利斯·米勒
导论:超越东方主义
第1章:知识与文化意识
第2章:汉学、汉学主义与后殖民主义
第3章:汉学主义的历史批判
第4章:认识论的意识形态
第5章:方法论的意识形态
第6章:族群意识
第7章:政治意识
第8章:语言研究的汉学主义
结论:自觉反思的批评理论
精彩书摘
《汉学主义: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替代理论》:
3)汉学主义是一种复杂的问题性。它是中国知识生产中一系列问题的总和,产生于对中国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之中。正因为如此,它所面对的问题既与东方主义、欧洲中心主义、西方中心主义、族群中心主义、西方主义的分支以及种族主义他者化有相似之处,又具有这些主义所没有涉及的问题。
4)汉学主义是一种由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知识分子共同创造的智性产品。由于其能满足全球化语境下不同国家地区和人们对中国知识的需求,它变成了一种以中国为内容并为全球人所消费的智性商品。
5)汉学主义是中西研究中被异化了的知识和学术,其异化状态包含了去异化的反向动机,可使知性的病态转化为健康的创造性力量。
6)汉学主义是一种批评理论。它蕴涵着积极的、建设性的范式转换潜能,可以为一种新范式的建构提供洞见,有可能促成研究范式的转换,以全新的方法来处理关于中国和中国文明的知识生产。
……
汉学主义:东方主义与后殖民主义的替代理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评分
☆☆☆☆☆
还不错 还不错
评分
☆☆☆☆☆
中国人文学科研究中的汉学主义已经深入骨髓,希望此书能唤醒更多中国本土的汉学主义者。
评分
☆☆☆☆☆
京东商品可靠,是正版图书,书的内容需要慢慢阅读。
评分
☆☆☆☆☆
京东商品可靠,是正版图书,书的内容需要慢慢阅读。
评分
☆☆☆☆☆
中国人文学科研究中的汉学主义已经深入骨髓,希望此书能唤醒更多中国本土的汉学主义者。
评分
☆☆☆☆☆
看得出来,作者学养深厚。
评分
☆☆☆☆☆
周宁老师是这方面一流学者
评分
☆☆☆☆☆
书的内容先不说,包装实在是不敢恭维啊,能不能用点心呢。。。。。。。。。。。。。。
评分
☆☆☆☆☆
看得出来,作者学养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