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3
在电影和舞台表演艺术中,音乐,是赋予人物灵魂的神秘语言,它能给戏剧、影片以生命。喜欢音乐的配音表演艺术家曹雷很早就在音乐教育学家谭冰若先生指导下创作过三个音乐广播剧,并先后在电台播出,以后又写有介绍音乐家生平和作品的文字。这些平实的音乐散文让不懂音乐的人们也能欣赏到音乐所要表达的东西,且跟着曹雷“随音而行”吧!
曹雷,上海人,祖籍浙江,1940年生于江西,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上海电影译制厂一级配音演员兼译制导演。1962年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留校任教。1965年入上海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先后在《金沙江畔》《年青的一代》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82年起任上海电影译制厂配音演员兼导演,为《非凡的爱玛》《爱德华大夫》《国家利益》《总统轶事》《最后一班地铁》《蒲田进行曲》《姐妹坡》《鹰冠庄园》等译制片中女主角配音;并担任《斯巴达克斯》《战争与和平》《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柏林之恋》等译制片的导演。还录制了《柴可夫斯基》《播种欢乐的人——园舞曲之王约翰?斯特劳斯》以及《被埋葬了的财富——舒柏特的歌曲》等音乐广播故事,曾获广电部颁发的优秀女演员奖。
★“影”是曹雷的本行,但“音”对于曹雷来说也决非“外行”。她热爱音乐,所以除了“随影而行”外,她还能“随音而行”,她所写的音乐散文和与谭冰若先生合作的音乐广播剧均为明证。曹雷的散文不仅自然流畅、娓娓道來,而且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她的文字像是朗诵,像是台本,更像是一本“音乐导游图”,它使音乐的本体得到延伸和联想,同时使听众随着作者的引导随音而行。
——陈钢
序
自序:我的特殊的音乐课
音乐广播剧
柴可夫斯基
被埋葬的财富和希望
——“歌曲之王”舒伯特的故事
播种欢乐的人
——圆舞曲之王约?翰施特劳斯的故事
我与音乐的邂逅
我有幸踩过他的脚印——怀念谭冰若老师
歌唱家艾玛·德丝婷
圣·桑的管弦乐组曲《动物狂欢节》
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
舒曼、克拉拉与《童年情景》
与命运之神搏击——柴可夫斯基《第四交响曲》听后
肖邦诞辰200周年音乐会讲述词
罗伯特·舒曼诞辰200周年纪念音乐会讲述词
舒伯特及其《未完成交响曲》
肖邦诞辰200周年纪念音乐会讲述词
一
今年是被称为“浪漫主义钢琴诗人”的波兰音乐家弗利德里克·肖邦诞生200周年,世界各地纪念他的活动预计有2400场。我们在这里举行音乐马拉松纪念他,这场音乐会从上午开始到今晚,将会有12个小时。
让我们在这里先回顾一下肖邦的一生。
肖邦1810年生于华沙近郊。当时,他的祖国波兰正处于历史上最悲惨的时期:在18世纪后半叶波兰曾遭受俄国、奥地利、普鲁士的三次瓜分,从1795年以后,波兰作为一个国家,在世界地图上竟消失了。到他5岁的时候,波兰又成了在俄罗斯帝国疆域内的“波兰王国”,处于俄国人的统治之下。肖邦的父亲是个法国人,他早年来到波兰,曾参加过1794年波兰民族反抗侵略者的起义。起义失败后,他流落华沙,当了教师,但他和激进的波兰文化人士仍有交往,这对儿时的肖邦是有影响的。
肖邦被誉为音乐神童的故事,是脍炙人口的。他5岁学琴,7岁就创作了他的第一首作品——G小调波兰舞曲;8岁就举行第一次公开演奏。以后就经常被邀请在波兰的贵族家里演奏,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一世听过他的演奏,还曾奖给他一枚钻石戒指。
占领波兰的异国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拼命扼杀波兰人的民族意识和波兰文化,这恰恰激起了波兰人,尤其是波兰的知识界文化界人士为保卫波兰民族文化而战的斗志,出现了一批爱国的思想家和文艺家,他们的创作中“民族性”这一点十分突出,他们也鼓励年轻的肖邦创作出带有鲜明波兰民族特色的音乐作品。波兰诗人维特维茨基写信给肖邦说:“你只要经常记着,民族性,民族性,最后还是民族性……正象波兰有祖国的大自然一样,也有祖国的旋律。高山、森林、河流、草地都有自己内在的、祖国的音响”
“带有鲜明民族性的音乐”, 这几乎成了贯穿肖邦一生作品的主旋律。我们今天听到的他的玛祖卡——这本身就源于波兰民间的一种舞蹈,他的夜曲,他的波兰舞曲,和今晚演奏的他的协奏曲中的旋律,都带有浓郁的波兰民族风格。尽管肖邦20岁离开了波兰,去到法国,而且直到他39岁去世都没能再回到故乡,但是他用音乐来向世界宣告“波兰没有死”,“波兰民族没有灭亡”,难怪音乐家舒曼会把肖邦的音乐比喻为“藏在花丛中的大炮”!
肖邦离开祖国的时候,身边带着家乡的一杯泥土;他在异国他乡临终时的遗言是要把心脏带回祖国。他死后,葬在了法国,但是墓地上洒着他从家乡带去的泥土;而他的心脏,埋在了他日夜思念的故乡。
二
说起肖邦,人们都会想到他的爱情生活。尤其是他和法国女作家乔治·桑的浪漫爱情。美国早期以这段爱情为题材,还拍过一部有名的电影,中文译名为《一曲难忘》。
在巴黎,肖邦接触到了一批当时最有才华的作家、音乐家、艺术家:当肖邦走进巴黎金碧辉煌的贵族沙龙的时候,正是世界文学史上难得一遇的黄金时代。与波兰诗人密茨凯维支,法国文学家雨果、巴尔扎克,德国诗人 海涅,法国画家德拉克罗瓦,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李斯特,意大利作曲家贝利尼,法国作曲家柏辽兹等交上朋友。这些文艺家们尽管各人的风格、个性往往不一致,但他们彼此的交往,使互相间在思想和创作上有所启发,这对肖邦的精神生活是一种慰籍。而且在1836年,他认识了一位特别的女作家——乔治·桑。她喜欢肖邦。
乔治·桑确实是个特殊的女性。她蔑视传统,饮烈酒,抽雪茄,爱骑马,喜欢男装,谈情说爱时却百般柔情,千般风流。她是一个多情的女人,比肖邦大六岁,是两个孩子的母亲。她与诗人缪塞刚刚分道扬镳。
肖邦是个男子,却有女性气质。他面色苍白,身体纤细,体质柔弱,忧郁伤感,常常由于激动而疲惫不堪。他还不到30岁,他在孤寂中生活,对于命运的忧虑不安和对艺术创造力的忧虑不安犹如双重的阴影,压抑在他心头。他渴望爱情。
在乔治·桑的主动进攻下,他们很快相爱了。他们常常在奥特尔区约会,桑夫人在那儿的一幢公寓里租了一个房间。李斯特和他未来的夫人则租了另一个房间。他们四个人常常一起用餐,一起出入沙龙。
爱情不仅使他显得英俊健康,而且情绪活跃,感觉良好,充满自信。过去的神情恍惚、忧郁伤感竟然一扫而空。他的创作才能又获得了非凡的活力。肖邦来到乔治·桑在法国乡村的庄园。肖邦多年来第一次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这也是他一生中最幸福安定的时期了。肖邦创作上成熟、智慧和力量的全盛时期也终于来到了。如果,没有乔治·桑的爱情,没有受到乔治·桑周围那一群大作家朋友的影响,他卓越的才华可能也不容易开花结果,达到高度的艺术境界。在这个时期里,他写成了一生中最重要的一些作品;他意识到这是随桑夫人的爱而带来的平静的心境和平静的创作环境的结果。
他们一起共同生活了九年。最后的分手据说是由于乔治·桑儿女的反对。
与乔治·桑分手不久,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肖邦抱病巡回演出(为了让波兰有足够的钱对抗法西斯),后因劳累过度而死。
尽管有不少人对这段爱情说三道四,但是,谁也无法否认,他们共同生活的九年是肖邦一生中最重要的艺术创作阶段,是他最光辉的创作力高峰期。而肖邦与乔治·桑分手之后,他再也没有写出任何一部重要的作品。肖邦是意识到这一点的,在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对乔治· 桑没有怨恨,只有爱情,他不能忘记乔治·桑。
其实乔治·桑并不是肖邦第一个恋人,在这之前,他曾经爱上了一位波兰姑娘——华沙音乐学院的学生康斯坦茨娅,他作于1830年的《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就细腻而激情地用音乐语言描述了他的这段爱情。
接下来为大家演奏的就是这首《F小调第二钢琴协奏曲》。
……
克勒门文丛:随音而行·我的特殊音乐课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克勒门文丛:随音而行·我的特殊音乐课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哈哈哈哈
评分一种中西精英文化碰撞出的都会文化
评分好薄的一本书,有点圈钱的味道,看在作者是本人喜欢的曹雷老师也就算了。
评分很喜欢的书内容特别好很牛逼
评分哈哈哈哈
评分好薄的一本书,有点圈钱的味道,看在作者是本人喜欢的曹雷老师也就算了。
评分好薄的一本书,有点圈钱的味道,看在作者是本人喜欢的曹雷老师也就算了。
评分哈哈哈哈
评分很喜欢的书内容特别好很牛逼
克勒门文丛:随音而行·我的特殊音乐课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