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医学免疫学(第3版)》坚持原有的编写规范与风格,概念解释力求准确,机制介绍力求清晰,新内容力求反映过去五年内领域的研究进展。结构上增加了窗框(Box)和案例(Case),以此方式介绍某一理论、学说或疾病,力求知识点的相对突出,达到深、精的目的。还对各章节的图表风格进行了统一,以求有助于学生对正文内容的了解。
《医学免疫学(第3版)》适当调整了编辑队伍,减少了编委数量,以有利于全书编写风格的统一和质量控制。在保留第2版文章格式的基础上调整了全书的章节安排,减少了章节的数量,增加了感染免疫章节,力求相关内容尽可能集中统一,以求集中反映免疫学研究领域的发展成果。知识点的新力求符合医学转化的整体需求,在基础医学章节中强调了对疾病发病机制研究的结合,在免疫学应用部分强化与临床疾病相关的介绍。与研究生教学用的免疫学教材有所区别。《医学免疫学(第3版)》面向长学制医学生,体现“医教协同”的理念,强化了临床问题导向的内容描述,着重突出与临床医学结合,增加了临床免疫学的相关内容,以期提升医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并培养医学生临床诊疗和科研创新意识。
作者简介
曹雪涛,1964年出生,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兼任全球慢性疾病联盟(Global Alliance for Chronic Disease,GACD)主席、亚洲大洋洲免疫学联盟主席、中国免疫学会秘书长。创办《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并任主编,任Cellularand Molecular Immunology共同主编、Journal of Molecular Medicine、Gene Therapy、Cancer Immunology Research副主编;任Cell、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Annual Reviews of Immunology、eLife等杂志编委。
曹雪涛院士长期从事天然免疫识别与免疫调节的基础研究,肿瘤等重大疾病的免疫治疗转化应用研究。从树突状细胞中自主发现了数十种新分子并开展了功能研究,发现了树突状细胞等数种新型免疫细胞亚群并研究其免疫调节功能,提出了天然免疫识别与抗病毒天然免疫应答调控的新机制,揭示了肿瘤免疫逃逸新方式并研究了数种肿瘤免疫治疗新方法。研究成果入选2011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以通讯作者在Cell、Scienee、Nature Immunology、Cancer Cell、Immunity、PNAS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20多篇;培养的11名博士生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首届中国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特等奖;获国家发明专利16项、国家Ⅱ类新药证书2个;获200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05年长江学者成就奖、2006年中国青年科学家奖、2012年第九届中国工程院光华工程科技奖、2014年树兰医学奖等。
何维,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在德国海德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94年回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工作。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北京协和医学院基础学院副所(院)长,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所所长,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副院(校)长,原卫生部科教司司长;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免疫学系主任。目前主要学术兼职为国际免疫学联盟执行委员会委员,中国免疫学会副理事长,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编委。
何维教授长期从事免疫学教学和科研工作,其承担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八年制医学生医学免疫学课程于2009年被学校评为校级精品课程。其研究领域为γ8T细胞识别新配体的研究及其在肿瘤、感染和自身免疫病等免疫病理过程中的作用研究,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近百名,并承担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重点和面上等项目,各部委、北京市科委课题,各种人才基金及多项中美、中德、中日等国际合作项目。发表论文1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10项,获2008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绪论
第一章 医学免疫学概述
第一节 免疫本质和免疫功能
第二节 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第三节 免疫组织与器官
第四节 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
第五节 免疫应答与免疫病理
第二章 免疫学发展史
第一节 经验免疫学时期
第二节 科学免疫学时期
第三节 免疫化学时期和免疫学革命时期
第四节 现代免疫学时期
第五节 免疫学历史贡献与发展前景
第二篇 基础免疫学
第三章 抗原
第一节 抗原特异性
第二节 抗原的种类
第三节 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第四章 免疫球蛋白
第一节 免疫球蛋白的结构
第二节 抗体与抗原的相互作用
第三节 抗体抗原结合所致的分子和细胞效应
第四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
第五节 人工制备抗体
第五章 补体
第一节 补体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补体的活化
第三节 补体的生物学作用
第四节 补体受体及其介导的生物学效应
第五节 补体激活途径的调控
第六节 补体相关疾病及干预策略
第六章 细胞因子
第一节 细胞因子的共性特点
第二节 细胞因子的分类
第三节 细胞因子受体
第四节 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活性
第五节 细胞因子与临床
第七章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第一节 免疫细胞表面功能分子和人类白细胞分化抗原
第二节 黏附分子
第三节 CD和黏附分子及其单克隆抗体的临床应用
第八章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及其编码分子
第一节 MHC基因结构与遗传特征
第二节 MHC蛋白分子
第三节 HLA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第九章 固有免疫
第一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组成
第二节 固有免疫识别
第三节 固有免疫应答
第四节 固有免疫系统的调节
第十章 抗原的加工与提呈
第一节 抗原提呈细胞
第二节 抗原的摄取、加工和提呈
第十一章 T细胞及其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
第一节 T细胞的发育
第二节 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第三节 T细胞亚群
第四节 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第五节 T细胞的效应功能
第十二章 B细胞及其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第一节 B细胞的发育与分化
第二节 B细胞表面重要分子
第三节 B细胞的亚群
第四节 特异性B细胞应答
第五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一般规律
第六节 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
第十三章 免疫调节
第一节 免疫应答各阶段的免疫调节
第二节 免疫分子的免疫调节
第三节 免疫细胞的免疫调节
第四节 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调节
第五节 免疫应答的遗传控制
第十四章 免疫耐受
第一节 免疫耐受的分类及特性
第二节 免疫耐受的形成和维持
第三节 免疫耐受的产生机制
第四节 免疫耐受的终止
第五节 免疫耐受与医学临床
第十五章 黏膜免疫
第一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组成和特征
第二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固有免疫特性
第三节 黏膜免疫系统的适应性免疫应答特性
第四节 黏膜稳态的维持及黏膜免疫耐受
第五节 黏膜免疫系统与疾病
第三篇 临床免疫学
第十六章 超敏反应
第一节 1型超敏反应
第二节 2型超敏反应
第三节 3型超敏反应
第四节 4型超敏反应
第十七章 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的相关因素
第三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免疫损伤机制
第四节 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第五节 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防治
第十八章 免疫缺陷病
第一节 原发性免疫缺陷病
第二节 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第三节 免疫缺陷病的治疗原则
第十九章 肿瘤免疫
第一节 肿瘤抗原
第二节 肿瘤免疫效应机制
第三节 肿瘤免疫逃逸机制
第四节 肿瘤的免疫学诊断
第五节 肿瘤的免疫治疗
第二十章 移植免疫
第一节 同种异体移植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
第二节 同种异型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
第三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第四节 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第二十一章 感染免疫
第一节 胞外菌感染免疫
第二节 胞内菌感染免疫
第三节 病毒感染免疫
第四节 寄生虫感染免疫
第五节 真菌感染免疫
第六节 朊病毒感染免疫
第二十二章 免疫学检测技术
第一节 抗原或抗体的检测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检测
第三节 补体及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测定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方法的应用
第二十三章 免疫治疗
第一节 免疫治疗的分类
第二节 抗体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第三节 抗原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第四节 细胞因子及其拮抗剂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第五节 细胞为基础的免疫治疗
第六节 免疫调节剂
第二十四章 免疫预防
第一节 免疫预防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 免疫预防的分类
第三节 疫苗的发展
第四节 疫苗的应用和副作用
附录1 细胞因子
附录2 人类CD分子的主要特征
中英文名词对照索引
英中文名词对照索引
致谢
前言/序言
医学免疫学(第3版) [Medical Immunology]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