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10
本书全部采用作者和学生们近年的发明创造和申请的专利的事例,通过本课程教学,力图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世纪学生。使学生懂得创造发明和专利申请并不神秘,它常常就在你的身边;使学生知道创造发明和专利申请的主要方法,激发创造欲望。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创造愿望和养成良好的创造品格,使学生解放思想,学以致用,动手动脑,实验实践,早日成为创造性人才。希望读者能从中汲取到智慧和灵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创造思维与专利申请》围绕创造发明与专利申请的主题,阐述创造力开发、创造思维训练、创新人才培养、发明创造方法、检索查新、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专利应用实施等内容。本书语言简洁,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适合作为进行创新教育的教材,也可供其他相关人员参考,无论是在校的师生,还是创新工作者,都会从中汲取到智慧和灵感。
陶松垒 教授 科技专家。曾获中国当代发明家,浙江省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新世纪151人才工程”首席导师,国家“发明创业奖”,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全国青联为七五建设作贡献出成果优秀个人,浙江省十大青年标兵——劳动创造标兵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授权专利300多项,其中发明专利50多项。研究成果曾获得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新产品金奖3项,荣获国际、国内发明奖12项。
上篇 创造发明
第1章 走近创新
1.1 让思维飞翔
1.1.1 突破思维定式
1.1.2 展开想象的翅膀
1.1.3 开展创新思维
1.1.4 排除思维障碍
1.2 创新教育
1.2.1 应试教育
1.2.2 创新教育
1.3 创造的基本特征
1.3.1 创造的实践性
1.3.2 创造的新颖性
1.3.3 创造的社会效果
1.4 创造过程和结构模式
1.4.1 王国维模式
1.4.2 “三阶段”模式
1.4.3 “五阶段”模式
1.4.4 更多创造模式
1.5 创造是继承和发展的过程
第2章 创造力开发
2.1 人人具有创造力
2.1.1 无时无处不在的创造力
2.1.2 人人都有一个尽善尽美的大脑
2.1.3 创造力的特点和构成
2.2 环境与创造力
2.2.1 环境对创造力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2.2.2 创造力要及早开发
2.2.3 创造力的开发环境
2.2.4 科技发展的良好创造环境
2.3 创造力开发方法
2.3.1 生理开发
2.3.2 心理开发
2.3.3 全脑开发
2.3.4 学习力开发
2.3.5 行动力开发
2.4 创造力测试
2.4.1 大学生的创造力测试
2.4.2 其他的创造力测试方法
第3章 创造思维训练
3.1 创造思维
3.1.1 认识思维
3.1.2 思维过程
3.1.3 创新思维
3.2 几种创新思维简介
3.2.1 发散思维
3.2.2 收敛思维
3.2.3 求异思维
3.2.4 联想思维
3.2.5 灵感思维
3.2.6 逆向思维
3.2.7 其他思维方法
3.3 思维训练
3.3.1 右脑开发
3.3.2 集中精力训练
3.3.3 全脑训练的手指练习
3.3.4 左脑训练
3.4 头脑风暴
3.4.1 什么是头脑风暴
3.4.2 辨识目标与问题
3.4.3 头脑风暴的准备
3.4.4 头脑风暴的运用要点
3.4.5 团队头脑风暴
3.4.6 头脑风暴的规则
3.5 思维导图
3.5.1 放射性思维的外在图
3.5.2 什么是思维导图
3.5.3 创造天才的笔记
3.5.4 绘制思维导图的规则
3.6 奥斯本检验表法
……
第4章 超越自我
第5章 走进发明创造
第6章 发明创造方法
第7章 创造发明的选题与研究
下篇 专利申请
第8章 专利与专利法
第9章 信息利用与专利检索
第10章 申请专利的途径和流程
第11章 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
第12章 专利应用实施
参考文献
1. 本书编写的意图
“创造思维与专利申请”是一门创新教育课程。本书就是为了推行创新教育,让更多的年轻人成为发明创新人才而编写的。创新教育是建立创新型国家,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经济的必然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高校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振兴中华,赶超世界的重大策略;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当前,全国乃至全球需要大量的创新人才。所以开展创新教育,激发大学生发明创造的积极性,使大学成为培养创新创业者的摇篮,使年轻人拓展才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中华民族曾以无与伦比的创造发明和辉煌千古的历史文化,雄居于世界民族之林。但是,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重大科学发展和重大发明中,几乎没有中国人的专利,诺贝尔科技奖的名单中竟没有一个中国大陆的人,这不能不引起对我国教育的全面反思。传统的应试教育过分强调继承和接受,束缚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应试教育使许多人才缺乏创造性,成为高分低能,缺乏坚强的意志和毅力,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劳动和生活能力差,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社会发展变化的要求。中国教育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担负着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振兴中华赶超世界人才的历史使命。
创新教育是通过提出问题、检索查新、发明创造、科学实验与专利申请等教学实践活动,去塑造创新人格,启迪创新思维,开发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新型教育。它超越固有经验乃至习惯的束缚,既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又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思维。通过理想、信念、意志、个性、献身精神等方面的教育使学生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正确评价自己,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 我的发明创造之路
在我的成长历程中,发明创造使我这个普通孩子成为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从小爸妈经常给我讲童话、神话、寓言、谜语等。我从故事中吸取不少营养,使我有较为宽广的想象力。小学前就喜欢玩,那时候没有什么玩具,看到沙堆就会去挖“隧道”,碰到泥滩就会去筑“水库”,我成为土木建筑工程师可能也与此有关。儿时虽然常搞得衣裤很脏,虽然所筑的“堤坝”、建的“水渠”、挖的“山洞”、造的“桥梁”没过几天都“溃塌归零”了,但内心充满着创造的喜悦。小学后就喜欢看书,而且爱动手。尤其是科普类的书籍,例如看了《少年电工》、《少年航模制作》、《科学小实验》之后常会按照书上的介绍制作一些小玩意,记得开始做了变压器、万花筒、单管机,又做了显微镜、电动机、发电机、收录机,后来做了航模、遥控船、遥控飞机,电视机等。虽然所做的物品没有像批量生产的产品那样漂亮,但是在一次次的失败和一步一步的深入中,内心常洋溢着成功的快乐。
在“文革”时期我有机会跟着父亲下车间里劳动,学了车、钳、刨、焊、电、机方面的技术。高中毕业就上山下乡,历经农、工、兵、学、商。记得在农村广阔天地,搞农机改造、土地改良、植保除虫、杂交嫁接、真菌培养,育出银耳灵芝蘑菇等新品种真有成就感。记得在船厂当机电工,船上有大量交流接触器和各种继电器,经常出现故障,经过观察思考,并查阅书籍资料后,发明了多功能的自带信号交流接触器,减少故障,提高了工作效率。记得在部队当汽车兵,留校任汽车教导员,迷上了汽车节油净化技术的研究。几乎检索了当时所有的汽车节油净化的资料,寻求创造灵感。经潜心研究,反复试验,终于打破了动力性和经济性不可兼得的思维桎梏,发明了汽车变工况下的节能净化方法。实现了在汽车减速行驶时,截止燃油消耗;在汽车匀速行驶时,适当调稀空燃比;不影响动力,不增加操作,经测试,加权平均节油率11.4%,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排放量比安装前分别下降93.7%和89.3%,技术被多个厂家采用,1988年获商业部重大科技成果一等奖。在企业和高校带领团体开展科学研究与创新教育实践,在软基快速筑堤、软黏物料远距离管道输送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逐步走上了“发明创造→专利申请→应用实施→取得效益”的良性循环。同时也培养了一批创新人才。
回顾我的经历,深深感到创造发明魅力四射,专利申请其乐无穷。
3. 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深深影响着我国的大、中、小学校。传统教学的弊端很显然,例如课程教学目标单一,唯知识目标倾向严重;课程教学脱离学生生活与社会实际,本本倾向严重;学习方式单一,过于依赖以知识结果获得为目的的接受性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倾向严重等,这些都不利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应试教育把考试成绩作为社会人才培养和使用的唯一标准。把唯一标准答案,强行灌输给学生,以单一标准答案符合与否,作为能力判断的唯一尺度,使学生丧失想象力和原创力,丧失探求真理的动力。应试型人格擅长模仿、抄袭和剽窃,以作弊和应付的方式完成工作;擅长放弃主体性,拒绝独立的价值判断,服从威权,按别人的思路行走;擅长在被规训的压力处境中生存;擅长从社会责任和义务中逃脱。它消解了创新思维生长的可能性,成为创新人才培养的阻碍。
在来到大学任教以前,我在浙江省围海集团公司当总工程师,兼任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理事。经常对学生的小发明小论文进行指导,每年也有一些大学生来我手下工作,使我知道学校的应试教育与社会脱节严重。来到大学后就一直在思考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从事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认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培养具有做事能力的创新创业人才,绝不是培养记忆工具。我们再也不能仅仅把十几年前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传授给我们的学生。逐步打破应试教育一统天下的现象。
浙江科技学院开展创新教育以来,以“崇德、尚用、求真、创新”的办学理念,体现“学以致用,全面发展”的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观念。以创造发明、科研立项、创新竞赛、实践实习和专利申请为抓手,在校内掀起创新创业的热潮。在教学中融入发明创造的实践活动,形成“培养能力,强调实践,激励创新”的机制。发挥应用型大学的优势,实现产、学、研结合,实现发明专利的产业化。既注意学科内部各教学内容间的纵向联系,还注意不同学科之间的横向沟通。针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设置课程,引导学生对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综合、重组,使各种知识、技能相互迁移、交叉、渗透,互成体系,最终形成“能力链”、“知识树”的整体网络。促进自由选课,自主学习。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鼓励他们冲破思维定式的束缚,发挥逆向思维、延伸思维、发散思维,不唯书、不唯师、不唯权威,克服从众心理,勇于标新立异、大胆质疑、独树一帜、追求创新。在“启迪创造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塑造创新人格,培养探索精神”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出现了一批具有创新和实践能力的研究型本科学生。在出人才、出成果上,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4. 一点体会
在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得到如下体会。
...
5. 编写过程
本书所用资料大多是在多年的创新教育过程中积累形成的。
开始是在大学生中组织兴趣小组,在校内外开设讲座。内容包括与大学生谈创新创业、大学生是21世纪创新创业的主力军、发明创造与专利申请、创造品格的培养与发明创造、创造思维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创造力开发、实践能力培养与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明创造人人可为、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发明创造活动、创新人才培养方法等。
创新的人数逐渐多了,就开设选修课。在讲座提纲的基础上编制了教学大纲,包括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课内实验或实践环节教学安排及要求,教学方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法等。
之后学校重视了,每个学生必须有两个创新学分才可以毕业。学校拨专款支持学生科研创新活动。开展创新文化节活动和竞赛活动: 发明创造与金点子大赛,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挑战杯,大学生创业杯,设计竞赛,专利知识竞赛等。开展科研实习活动: 建立各种创新创业实习基地,开放实验室,固定科研实习时间,鼓励参加新苗计划、创富项目和各种科技项目,讨论怎样做人、做事、做学问?什么是人才?怎样成才?怎样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创新创业?怎样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怎样规划自己的人生?形成人人参与创新的氛围。
本书第1~4章由陈嫣编写,第5~7章由项将瑞编写,第8~11章由毛晨露编写,第12章由叶宁同编写,最后由陶松垒统稿完成。
6. 对读者阅读的建议
(1) 要自信。首先有“我能行”的心理暗示,建立自信心。改变潜意识,使原来储备的知识能有效整合。不能总是想“我不行,我不懂”,障碍自己思维的伸展。
(2) 要转变。指导思想从应试教育向创新教育转变;教学立足点从知识本位,向能力、对象、用户、市场本位转变;教师从组织者、主导者、领导者地位向辅导者、引导者、主持人的地位转变;学习方式从死记硬背向开拓型、突破型、积累型转变。
(3) 要站到巨人的肩上。要瞄准社会的需求选一个研究课题,充分利用信息,查找相关资料,对自己的课题进行检索,运用创造原理技法对自己的选题进行研究。然后把自己的研究写成专利文件。
(4) 要交流合作。课堂讲授,要求围绕中心问题开展讨论,采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分析式。互相启发,解放思想,开动机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进行交流。课外自学,动手动脑,实验实践,鼓励创新。鼓励不同学科、不同特长、不同个性的人之间的合作。
(5) 要在干中学。鼓励学以致用,学科交叉,产、学、研相结合,要求边干边学,动手动脑。与产业界密切配合,教育与社会需求、生产劳动相结合。
(6) 要努力成才。通过本书所涉问题的研学,使更多的学生懂得怎么做人,怎么做事,怎么做学问。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观察生活,发现自我,创造人生,挑战未来。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新时代具有实践能力和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7. 全书重点及特色
本书全部采用我和学生们的发明创造和申请专利的事例,通过本课程教学,力图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新世纪学生。使学生懂得创造发明和专利申请并不神秘,它常常就在你的身边;使学生知道创造发明和专利申请的主要方法,激发创造欲望。让学生形成强烈的创造愿望和养成良好的创造品格,使学生解放思想,学以致用,动手动脑,实验实践,早日成为创造性人才。希望读者能从中汲取到智慧和灵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敬请批评指正。
8. 鸣谢
在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及本书编写出版的过程中,得到了浙江科技学院原校长杜卫教授、教务处长罗朝盛教授和浙江科技学院发明协会的创始人白建辉会长,以及为创新教育的开展作出贡献的老师和学生的大力支持。在此再次向他们致以由衷的感谢!
感谢中国教师发展基金会教师出版专项基金的资助,使得本书能够顺利出版。
当然,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夫人陈丽君,她总是默默地为我做好所有工作,使我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与创作。另外,她还是我作品的第一欣赏者和批评者,每每都能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宝贵意见。
2015年8月目录
创造思维与专利申请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创造思维与专利申请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创造思维与专利申请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