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分年龄分阶段,了解宝宝发展关键里程碑
从“认识宝宝发展”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细述“新生儿”、“学步儿”、“学前儿”的重要发展,并明确指引父母可以如何应对的策略。
★知识笔记书,记录成长的重要关键时刻
特别设计宝宝成长的精致空白笔记页,父母可以完整记录宝宝每一个关键成长时刻的心情点滴,踏出美好亲子关系的第一步,更是未来回忆宝宝成长时每个小确幸的“知识笔记书”。
★发展里程碑,分龄掌握发展梗概
书中附婴幼儿的分月分龄的发展里程碑一览表,体系完善、脉络清晰,一次掌握宝宝粗动作、精细动作、语言表达、语言理解、社交与生活自理等各发展层面的重要指针,轻松了解宝宝的身体与认知发展。
内容简介
母爱是天性,但是育儿的方法却必须学习,新手妈妈哪能掌握五花八门的育儿大小事?知道方法与不知方法的育儿结果天差地别。严选妙招,让妈妈初次育儿就得心应手。
孩子的成长,不是“小猪变大猪”直线式的发展,而是“毛毛虫变蝴蝶”、“蝌蚪变青蛙”式的“蜕变”。是根本的质的改变。所以婴幼儿的教养或教育,不应该是用“给大人的内容打折变少”来“喂养”。
如何给初生宝宝“刚刚好的养分”,让孩子像健康的植物一样,在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分”中成长?如何提供适切的早期教育,而非揠苗助长?这本书就是希望带给家长“不必焦虑”的知识后援和实用法则。帮助新手父母轻松掌握0~6 岁宝宝身体、心理、情绪、认知等各方面发展历程,减少错误尝试,快速掌握“刚刚好”的杠杆点。唯有透过更完整的理解,才能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适度的管教;也才能真正解除家长的焦虑,给孩子适合的陪伴与响应。
作者简介
作者: 台湾《亲子天下》编辑群
包括:陈珮雯,《亲子天下Baby》季刊主编;张瀞文,《亲子天下》召集人;李宜蓁,《亲子天下》召集人;李岳霞,《亲子天下》研究编辑;陈念怡,《亲子天下》特约撰述等,以及亲子教育与幼儿发展专家群,包括台湾友缘基金会资深教师团队、台湾台北市立大学幼教系副教授幸曼玲、台湾新竹市教育大学助理教授周育如、台湾前儿童福利联盟副执行长与知识长王美恩。
台湾《亲子天下》杂志从2009年开始,特别针对0-6岁学前幼儿的父母,出版“宝宝专刊”,提供有系统而实用的教养信息,给新手父母带来稳定的知识养分。
绘者:陈怡今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NULL
目录
序:育儿之路的美好开始
Ⅰ CONCEPT 基础观念篇
1 发现摇篮里的科学家
解读婴儿八个不可思议
解读宝宝的四个为什么
认识宝宝的五感发展
2 宝宝0~1岁:给生命一个最好的开始
3 宝宝1~3岁:陪孩子度过人生第一个叛逆期
4 宝宝3~6岁:为孩子搭建基础能力的支柱
Ⅱ BODY 关于宝宝的身体发展
幼儿发展的关键里程碑
宝宝身体发展的十三个关键第一次
1 第一次喝母乳:天然的,上好
2 第一次换配方奶:换奶前,先让他熟悉奶瓶
3 第一次吃辅食:高过敏食物也能少量尝试
4 第一次自己吃饭:从“玩”食物开始
5 第一次洗澡:享受和宝宝的肌肤之亲
6 第一次一觉到天亮:五种方法帮宝宝一夜好眠
7 第一次自己睡:先分床再分房
8 第一次翻身/自己坐:帮助宝宝迈向立体世界
9 第一次长牙:乳牙蛀掉无所谓吗?
10 第一次抬头/用手撑起自己:准备床边玩具,刺激发展
11 第一次爬/站/走路:多溜滑梯,走得好
12 第一次戒尿布/尿床:别惩罚孩子的身不由己
13 第一次运动:用小成本打造好脑力
Ⅲ EMOTION 关于宝宝的情绪发展
读懂宝宝的情绪脑
宝宝情绪发展的七个关键第一次
1 第一次被拥抱:抱得够才被爱得足
2 第一次笑:陪伴、抚慰、对话打开笑容
3 第一次哭不停:“哇哇”背后想要更多关心
4 第一次害怕:给他时间熟悉自己的恐惧
5 第一次害羞:退缩的孩子不是没礼貌
6 第一次发脾气:小恶魔其实只想宣示主权
7 第一次分离焦虑:稳定的爱能融化不安
Ⅳ COGNITION 关于宝宝的认知发展
呵护幼儿好奇心的苗
宝宝认知发展的七个关键第一次
1 第一次说话:不要教孩子说“宝宝语”
2 第一次玩游戏:允许孩子自由探索
3 第一次出去玩:不要赶,给他一点时间
4 第一次交朋友:家庭是第一个人际关系的舞台
5 第一次上学:入学时机两关键—心理情绪和免疫力
6 第一次听故事:宝宝才是阅读的主角
7 第一次学才艺:快乐的心情是关键
Ⅴ MEMO 特别篇:父母角色定位
新手父母,爱的学习
打造“三赢”的育儿方式
Ⅵ SUBJOIN 宝宝的成长记录
关键第一次记录表
婴幼儿发展里程碑
精彩书摘
“儿子!当我在心里这么喊你,仍不免一阵惊动。这是真的吗?儿子?我们真的成为母子,成为血缘至亲?是真的。你躺在我的臂弯里安然而眠,轻浅的呼吸如春日湖水微微扬起波纹,显然睡得十分香熟。你的小脸蛋贴着我的左胸,依随我的呼吸而起伏,这儿是你最喜欢的枕,我那宛如擂鼓的心跳对你而言是一首天籁。” 作家简在《红婴仔》里道出初为人母的复杂心情,夹杂了兴奋、惶恐、期待与挫折。她还写着:“若无资深老母在一旁协助,我们两个新手父母一定会呆若木鸡地趴在小家伙旁边,瞪大眼睛、聆听圣旨(哭声),却不知从何开始伺候他?”
0~1 岁的婴儿除了吃喝拉撒睡需细心照料外,有两项重要发展需要特别关注:
一、与照顾者建立亲密的依附关系。
二、脑部发育的关键期。
新手爸妈也需要足够的心理建设,彼此协调角色,共同迎接三人的幸福新世界。
1. 建立亲密联结
除了肚子饿了能吃饱,新生宝宝最需要的是父母的爱与安全感,彼此建立亲密的依附关系。
根据心理学家艾瑞克?艾瑞克森(Erik H. Erikson)的社会发展理论,出生到一岁半是人格发展出信任与不信任的关键期。宝宝透过身心需求有没有被满足,来理解他与外界的关系是否安全,而宝宝发展出来的信任与不信任态度,会由父母扩及到其他人。台湾弘光科技大学幼儿保育系教授李宜贤指出:“刚出生的宝宝透过哭,传达不舒服的感觉并表达需求,这时照顾者若能快速、敏捷而有效地安抚,维持照顾的一致性,给予温暖的感受,渐渐就能与宝宝建立默契与信任。”
敏锐的照顾者会发现,宝宝在肚子饿、想睡觉和无聊想玩等不同情况下,会有不一样的哭声和肢体动作,宝宝其实就是利用不同的讯号传达各种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哈利?哈洛(Harry F. Harlow)曾经做过一个猴子实验,证实亲子关系的要素是温馨与安全感。他把一只刚出生的小猴子从猴妈妈身边带走,放入实验室单独长大。哈洛给这只小猴子两个“妈妈”:一个是铁丝网做的,上面挂了奶瓶;一个是绒布做的,身上没有奶瓶。结果发现,小猴子除了肚子饿要吃奶会找“铁丝网妈妈”,其余时间都紧紧依偎在“绒布妈妈”身边。给它吃、喂饱它并不能使小猴子主动亲近,给它触觉上的温暖、心灵上的慰藉,是小猴子主动亲近的主要因素。
台湾中央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洪兰在哈洛的自传《爱在暴力公园》(Love at Goon Park)导读中提到,她入大学任教,之后走出校园到各地演讲时,慢慢了解“有奶就是娘”这句话是不对的,孩子要的是安全感,是爱,不是山珍海味或最新的机器人玩具。正如哈洛说的,每个孩子要的是情感的坚固基础,一个不因条件改变的爱。
这段亲子间的联结不但关乎宝宝能否获得安全感,往后有没有足够的自信探索、学习,引导他一生如何与人互动,甚至影响到脑部发展,头一年的亲密联结是宝宝一生发展的基础。
当大脑侦测到最基本生理需求没有被满足的危机感,会集中所有力气来关注匮乏,没办法把能量转到探索与学习上。
美国精神分析学家瑞内?史皮哲(René Spitz)在1952 年曾对孤儿院的婴儿进行观察分析,孤儿院虽供给他们食物与医药照顾,但缺乏母爱和与人接触的机会。结果发现,这些婴儿时常流露出不安、恍惚迷离的神情,身体发育不良,脑部发育严重缺损。这些孩子长大后罹患精神病与人格异常的机率非常高,犯罪率和离婚率也很高。
宝宝与照顾者的依附关系有其发展历程。婴儿的依附发展在六个月前是“无辨识依附”,只要有人抱就好,到了6 ~ 7 个月开始紧抓一个人不放,可能要到一岁半才会让其他人抱。周育如建议,如果要托婴,最好在六个月之前还没发展辨识依附,或一岁半之后再送去,避开依附发展最强烈的这段时间。
前言/序言
序言
养育0-6岁的,是最沉重也是最甜蜜的负担。在这个阶段,孩子对父母在生活照顾与教养上的依附性最高。宝宝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还不成熟,他们多数时候如同天使般纯真可爱,但蛮横起来又如魔鬼般操磨着父母的意志,既无法对他“动之以情”,更无法“说之以理”。面对孩子不刷牙、不吃饭、不睡觉、任意哭闹……看似如此“微小”的困难,却常让新手父母感到困惑无助。
近十年来,大脑研究被快速、大量、广泛地运用(或错用)在教育上,开启了整个社会对“早期教育”的认知。正向的影响是,科学的进展让我们更有凭有据地明白,0-6 岁宝宝不是“一张白纸”,更非“一无所知”。宝宝很早就开始沟通与思考,在他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进行着不可思议的学习历程。所以国际上重视教育的国家,有了“从零岁开始”的阅读运动,重金投资学前教育与家庭教育,让孩子不要错过入学前的成长关键期。
但错用脑科学,激化“赢在起跑点”的迷思,也让“早期教育”很容易衍生为揠苗助长。近几年来,疯狂的闪字卡、莫扎特胎教音乐、数十万的全脑开发课程、双语托儿所……无不激烈反映着父母在这一波“疯大脑”潮流中,不敢落人后的焦虑。于是,一方面,我们看见配备不足的新手父母,对于宝宝的教养观,还停留在十年前“养”大于“教”的直觉。以为婴幼儿期要处理的多半是“生理性”问题,宝宝们既不会讲话又不会认字,还谈不到“教育”,只要有人照顾吃饱喝足即可。
另一方面,又有一群太过“积极”的父母,太早开始自以为是的“教育”,忽略了儿童阶段性、适龄适性的能力发展重点,于是早早的要孩子学识字、认英文,揠苗助长地“教”错了方向。
我常感觉当代的父母很像“父子骑驴”的寓言故事:这样不对,那样又不好,怎么做才能掌握“中道”?
孩子的成长,不是“小猪变大猪”直线式的发展,而是“毛毛虫变蝴蝶”、“蝌蚪变青蛙”式的“蜕变”。是根本的质的改变。所以学前幼儿的教养或教育,也不应该是用“给大人的内容打折变少”,来“喂养”小小孩。
如何给初生宝宝“刚刚好的养分”,让孩子像健康的植物一样,在足够的“阳光、空气、水分”中成长?如何提供适切的早期教育,而非揠苗助长?这本书就是希望带给家长“不必焦虑”的知识后援和实用法则。帮助新手父母轻松掌握0~6 岁宝宝身体、心理、情绪、认知等各方面发展历程,减少错误尝试,快速掌握“刚刚好”的杠杆点。唯有透过更完整的理解,才能对孩子有合理的期待、适度的管教;也才能真正解除家长的焦虑,给孩子最适合的陪伴与响应。
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每一位0-6岁宝宝的爸爸妈妈,在育儿之路上有个美好的开始。
孩子成长不可错过的关键第一次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