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云网络背景概述,阐述了原有网络技术如何向分布式、基于云的网络发展
剖析云网络关键组件:交换结构技术,拓扑结构,网络标准
了解架构的发展、数据中心自动化、高性能计算、大数据分析等,展望云网络数据中心的未来
展示英特尔公司网络团队的前沿交换结构技术细节
GaryLee,自1981年起一直在半导体行业工作。1996年,他在Vitesse半导体公司领导开发了采用设备间同步高速串行互连技术的交换结构芯片组。在Vitesse公司和Xyratex公司担任交换结构设计师期间,他还参与设计了采用PCIExpress接口的交换机芯片。2007年,他加入在面向数据中心市场的10GbE低延迟交换机芯片领域居于领先地位的创业公司FulcrumMicrosystems。在2011年该公司被英特尔公司收购之后,他供职于英特尔公司网络部。过去7年里,GaryLee一直从事数据中心网络解决方案的技术营销工作,撰写了40多本相关白皮书。
本书对幕后的云技术提供了很棒的概览,而且是用非技术性语言撰写而成的,让非技术读者也能很好地理解。
——Computing Reviews
本书涵盖了在云数据中心网络设计中需要考虑到的一切重要方面……是对云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主题的全面回顾。
——IEEE Communications Magazine,2015年2月号
第1章 欢迎来到云网络 1
1.1 介绍 1
1.2 网络基础 2
1.2.1 网络协议栈 2
1.2.2 包与帧 3
1.2.3 网络设备 3
1.2.4 互连 4
1.3 什么是云数据中心 4
1.4 什么是云网络 5
1.5 云网络的特征 5
1.5.1 以太网的使用 5
1.5.2 虚拟化 6
1.5.3 融合 6
1.5.4 可扩展性 7
1.5.5 软件 7
1.6 本书概要 8
第2章 数据中心的演变:从大型机到云 9
2.1 数据中心的演变 9
2.1.1 早期的大型机 10
2.1.2 小型机 10
2.1.3 服务器 11
2.1.4 企业数据中心 11
2.1.5 云数据中心 12
2.1.6 虚拟化数据中心 13
2.2 计算机网络 14
2.2.1 专用链路 14
2.2.2 ARPANET 14
2.2.3 TCP/IP 15
2.2.4 多协议标签交换 16
2.2.5 SONET/SDH 17
2.2.6 异步传输模式 18
2.2.7 令牌环/ 令牌总线 19
2.2.8 以太网 20
2.2.9 光纤信道 20
2.2.10 InfiniBand 20
2.3 以太网 21
2.3.1 以太网的历史 21
2.3.2 以太网综述 22
2.3.3 电信级以太网 23
2.4 企业VS.云数据中心 25
2.4.1 企业数据中心网络 25
2.4.2 云数据中心网络 26
2.5 迁移到云 27
2.5.1 驱动力 28
2.5.2 云的类型 29
2.5.3 公有云服务 30
2.6 本章回顾 31
第3章 交换结构技术 32
3.1 交换结构架构概述 32
3.1.1 共享总线架构 33
3.1.2 共享总线的性能缺陷 33
3.1.3 共享内存架构 34
3.1.4 共享内存的性能缺陷 34
3.1.5 纵横式交换机 35
3.1.6 纵横式交换机的性能缺陷 36
3.1.7 同步串行交换 36
3.1.8 同步串行架构的性能缺陷 37
3.2 交换结构的拓扑结构 37
3.2.1 环型拓扑结构 38
3.2.2 网状拓扑结构 38
3.2.3 星型拓扑结构 39
3.2.4 胖树拓扑结构 40
3.3 拥塞管理 41
3.3.1 拥塞的原因 41
3.3.2 负载均衡算法 42
3.3.3 通信量缓冲 43
3.4 流量控制 44
3.4.1 链路级流量控制 44
3.4.2 虚拟输出队列 46
3.4.3 多级交换结构流量控制 47
3.5 通信量管理 48
3.5.1 帧分类引擎 48
3.5.2 多级调度 48
3.5.3 通信量调整 50
3.6 交换机芯片架构示例 51
3.6.1 基于信元的设计 51
3.6.2 输入输出排队设计 53
3.6.3 输出排队共享内存设计 54
3.7 本章回顾 56
第4章 云数据中心网络拓扑结构 57
4.1 传统多层企业级网络 57
4.1.1 成本因素 57
4.1.2 性能因素 59
4.2 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机类型 60
4.2.1 虚拟交换机 60
4.2.2 ToR 交换机 61
4.2.3 EoR 交换机 63
4.2.4 结构扩展器 64
4.2.5 汇聚交换机与核心交换机 64
4.3 扁平化数据中心网络 65
4.3.1 数据中心通信模式 65
4.3.2 ToR 交换机功能 67
4.3.3 核心交换机功能 68
4.4 机架规模架构 70
4.4.1 资源的分布 71
4.4.2 微型服务器 72
4.5 网络功能虚拟化 73
4.6 本章回顾 75
第5章 数据中心网络标准 76
5.1 以太网数据速率标准 76
5.1.1 10GbE 77
5.1.2 40GbE和100GbE 77
5.2 虚拟局域网 78
5.3 数据中心桥接 79
5.3.1 基于优先权的流量控制 80
5.3.2 增强传输选择 81
5.3.3 量化拥塞通知 83
5.3.4 数据中心桥接交换协议 84
5.4 提高网络带宽 84
5.4.1 生成树 85
5.4.2 等价多路径路由 85
5.4.3 最短路径桥接 86
5.4.4 多链路透明互联 87
5.5 远程直接内存访问 88
5.5.1 数据中心需求 89
5.5.2 互联网广域RDMA协议 89
5.5.3 融合以太网上的RDMA 90
5.6 本章回顾 90
第6章 服务器虚拟化与网络 92
6.1 虚拟机概述 92
6.1.1 管理程序 93
6.1.2 VMware 94
6.1.3 微软 94
6.2 虚拟交换 94
6.2.1 vSphere分布式交换机 95
6.2.2 Hyper-V虚拟交换机 96
6.2.3 Open vSwitch 97
6.2.4 虚拟机设备队列 97
6.3 PCIe接口 98
6.3.1 背景知识 99
6.3.2 单根IO虚拟化 100
6.3.3 多根IO虚拟化 102
6.4 边缘虚拟桥接 102
6.4.1 虚拟以太网端口聚合 103
6.4.2 虚拟网络标签 104
6.4.3 行业应用 104
6.5 虚拟机迁移 105
6.5.1 内存迁移 105
6.5.2 网络迁移 106
6.5.3 供应商解决方案 107
6.6 本章回顾 108
第7章 网络虚拟化 109
7.1 多租户环境 109
7.1.1 网络需求 110
7.1.2 MAC地址学习 110
7.2 传统网络隧道协议 111
7.2.1 Q-in-Q 111
7.2.2 MPLS 112
7.2.3 VN-Tag 113
7.3 VXLAN 114
7.3.1 帧格式 114
7.3.2 VTEP封装 115
7.3.3 VTEP拆封 116
7.4 NVGRE 117
7.4.1 通用路由封装 118
7.4.2 帧格式 118
7.4.3 NVE 封装 118
7.4.4 NVE 拆封 119
7.5 隧道位置 120
7.5.1 虚拟交换机 121
7.5.2 网卡 121
7.5.3 ToR交换机 121
7.6 负载均衡 122
7.6.1 基于散列的算法 122
7.6.2 等价多路径路由 123
7.7 本章回顾 124
第8章 存储网络 125
8.1 存储器背景知识 125
8.1.1 存储层次结构 126
8.1.2 硬盘驱动器 127
8.1.3 闪存 127
8.1.4 直连存储 128
8.1.5 存储区域网络 129
8.1.6 网络连接存储 130
8.2 高级存储技术 130
8.2.1 对象存储和元数据 131
8.2.2 数据保护与恢复 131
8.2.3 重复数据删除 134
8.3 存储通信协议 135
8.3.1 SCSI 135
8.3.2 SATA 135
8.3.3 SAS 136
8.3.4 光纤信道 137
8.4 网络融合 138
8.4.1 需求 138
8.4.2 网络文件系统和服务器消息块 139
8.4.3 iSCSI 139
8.4.4 FCoE 140
8.4.5 行业应用 142
8.5 软件定义存储 142
8.5.1 存储抽象 142
8.5.2 存储虚拟化 143
8.5.3 开放接口 143
8.6 云数据中心存储 143
8.6.1 分布式存储 143
8.6.2 数据中心POD 144
8.6.3 机架规模架构 144
8.7 本章回顾 146
第9章 软件定义网络 147
9.1 数据中心软件背景知识 147
9.1.1 传统数据中心网络软件 148
9.1.2 不断发展的数据中心需求 148
9.1.3 应用程序编程接口 148
9.1.4 软件定义数据中心 149
9.2 OpenStack 150
9.3 OpenFlow 151
9.3.1 Open API 153
9.3.2 转发表的实现 153
9.3.3 行业应用 154
9.4 网络功能虚拟化 154
9.4.1 背景知识 155
9.4.2 网络安全 156
9.4.3 负载均衡 157
9.4.4 网络监控 158
9.4.5 实施 158
9.4.6 Open Daylight基金会 158
9.5 SDN部署 159
9.5.1 控制器的位置 159
9.5.2 网络边缘处的SDN 160
9.6 本章回顾 161
第10章 高性能计算网络 162
10.1 HPC系统架构 162
10.1.1 大型计算节点 163
10.1.2 计算节点阵列 163
10.2 多插座CPU板 163
10.2.1 超传输技术 164
10.2.2 英特尔快速通道互连 165
10.2.3 RapidIO 165
10.2.4 PCIe NTB 165
10.3 HPC网络标准 166
10.3.1 交换结构 167
10.3.2 Myrinet 167
10.3.3 InfiniBand 168
10.3.4 以太网 168
10.4 HPC网络性能因素 169
10.4.1 结构接口 169
10.4.2 交换机 169
10.4.3 结构架构 170
10.5 HPC网络软件 170
10.5.1 消息传递接口 170
10.5.2 动词 171
10.6 本章回顾 171
第11章 未来发展趋势 172
11.1 机架规模架构 172
11.1.1 资源区分 172
11.1.2 CPU模块 173
11.1.3 内存和存储模块 174
11.1.4 分布式结构 175
11.2 内存技术 175
11.2.1 非易失性内存和存储器 176
11.2.2 内存接口 176
11.3 交换结构技术 177
11.3.1 帧开销 177
11.3.2 端口带宽 178
11.3.3 模块化设计 178
11.4 布线技术 179
11.4.1 铜缆布线 179
11.4.2 光缆布线 180
11.4.3 无线互连 181
11.5 软件定义基础设施 181
11.5.1 数据中心自动化 181
11.5.2 网络功能虚拟化 182
11.5.3 大数据分析 182
11.6 本章回顾 183
第12章 总结 184
12.1 技术发展 184
12.2 行业标准 185
12.3 网络设计 185
12.4 存储器和HPC 186
12.5 数据中心虚拟化 186
12.6 软件定义基础设施 187
12.7 结束语 187
在过去的30年里,我目睹了半导体行业和网络行业的许多进展。正是由于网络系统依赖于半导体技术的演进,这两方面的进展在许多方面相互交织。鉴于在半导体和网络行业工作多年,我想先介绍一些与此相关的背景,这样你们就会明白我的观点源自何处。
当我以应届大学毕业生的身份加入半导体行业时,研究实验室仍在努力确定可用于高性能逻辑器件的最佳技术。刚开始,我是硅双极芯片设计师,后来很快转到了GaAs(Gallium Arsenide,砷化镓)芯片的设计上。20世纪90年代,我亲眼见证了CMOS成为在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半导体技术。我刚从大学毕业的时候,以太网还只是众多建议网络协议中的一个,但是到20世纪90年代,它已经发展到了开始主导各种网络应用的地步。现在,在局域网络、数据中心网络、运营商网络和模块化系统背板等领域,已经很难找到其他可以与以太网竞争的网络技术了。
1996年,我在Vitesse半导体公司工作。在大约12年的GaAs芯片设计经历之后,我开始探索将GaAs技术用于新的交换结构(switch fabric)架构。当时,硅技术在最大带宽容量上仍然落后于GaAs技术,我们今天的交换结构芯片架构尚不存在。我有幸与网络工程顾问John Mullaney在同一团队共事,一起设计了一种新的高速串行交换机架构,并且因此获得了两项专利。在这一时期,我们研究关于交换结构架构的论文时,有一个名字频频出现——Nick McKeown。当Nick McKeown还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博士生时,他和学生们就进行了大量的基础性研究,其中的很多理念被当时设计的新兴交换结构架构所采用,也促进了今天交换结构架构设计的诞生。20世纪90年代末,CMOS技术在性能水平上很快超过了GaAs技术,所以Vitesse半导体公司的团队也改弦更张,开始为各种各样的通信市场研发大型CMOS交换结构芯片组。我们并不是唯一这样做的公司。
从1996年到21世纪初电信泡沫结束,人们提出了20~30种崭新而独特的交换结构芯片组设计,主要面向飞速发展的电信行业。这些设计有些来自IBM这样的老牌公司,有些则来自从思科和北电网络等公司跳槽出来的设计工程师所成立的创业公司,还有一些来自斯坦福大学和华盛顿大学这样的机构。泡沫最终破裂,资金随之枯竭,这些研发成果绝大多数都已绝迹。现在,这些公司当中仅有很少一部分幸存了下来,被Broadcom公司收购的Sandburst公司和Dune Networks公司就是两个例子。
电信行业的飞速发展期结束之后,在英特尔公司的主导下,交换结构芯片行业仅存的几家公司联合起来组建了ASI-SIG(Advanced Switching Interconnect Special Interest Group,高级交换互连特别兴趣小组)。该小组的目标是为遵循PCI Express 接口规范建立的通信系统创建一个标准的交换结构架构。在ASI 董事会制定规范期间,我作为Vitesse 公司的代表参加了ASI-SIG。人们很快发现,这样的规范显得过于雄心勃勃了。这最终导致英特尔等公司慢慢从中抽身,直到ASI 走到尽头。但是对我而言,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经历,既让我明白了标准机构应该如何运作,也促使我对当今计算机行业广泛应用的PCI Express 标准有了一些技术上的见解。
在ASI 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之前,我就开始为Xyratex 公司工作了。这家存储器公司致力于基于ASI 标准为服务器开发共享IO 系统,希望以此来扩大自己的市场。其共享IO 计划最终搁浅,所以我转变方向,开始研究面向存储器应用的SAS 交换机。虽然只在Xyratex 工作了2 年时间,但是我学到了很多关于光纤通道、SAS 和SATA 存储阵列设计的知识,并且从Xyratex 公司的工程师和科学家们那里了解到基于闪存的存储器具有何种优势和缺陷,他们甚至在Xyratex 公司从IBM 公司分离出来之前就已经花费了多年时间来研究这些技术。 云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云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云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不错啊,正在读,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评分网络虛拟化,云化的网络,书不错。
评分书还不错,就是太薄了~
评分正品,支持京东!!!
评分恶补网络知识,非常好的书籍
评分还没来得及看。印刷质量很好,纸张质量也很好。
评分需要好好研读,系统学习
评分书不错,介绍的很详细
评分说真的都是理论没啥用
云数据中心网络技术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