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徵信理論與實務》由廣東金融學院與中國人民銀行廣州分行聯閤編著。緊密圍繞信用管理專業應用型人纔培養目標,全書共分為十章內容,包括徵信概述、徵信數據庫、徵信技術與標準、徵信服務、徵信法律、徵信監管、徵信維權、企業徵信信息應用案例分析、個人徵信信息應用案例分析、個人信用記錄的維護。
與傳統教材比,《徵信理論與實務》結構體係清晰,內容深入淺齣,錶現方式現代,注重將基本理論與實務操作緊密結閤。不僅涵蓋徵信理論知識,還提供徵信實務操作;不僅係統分析我國徵信現狀,還廣泛介紹世界徵信業發展曆史和現狀,具有學術性、實踐性、專業性和前瞻性特點。
目錄
第一章 徵信概述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徵信的概念
一、徵信的含義
二、徵信概念的演變
三、現代徵信的意義
第二節 徵信的理論基礎
一、信息不對稱理論簡介
二、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的機製分析
三、徵信對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的作用
第三節 徵信的起源和發展
一、徵信的起源
二、徵信的發展
三、大數據時代徵信的發展
第四節 徵信的相關概念、特徵與功能
一、徵信的相關概餘
二、徵信的特緲
三、徵信的功能
第五節 徵信體係
一、徵信體係的含義
二、徵信體係的主要內容
三、國外徵信體係建設的主要模式
【知識鏈接1-1】
【知識鏈接1-2】
【本章小結】
【重要概念】
【延伸閱讀】
【思考練習】
第二章 徵信數據庫
【學習目標】
第一節 徵信數據庫概述
一、徵信數據庫的概念
二、徵信數據庫與信用信息管理係統的關係
三、徵信數據庫的分類
四、徵信數據庫的功能
第二節 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
一、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概要
二、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特點
三、建立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意義
四、金融信用信息基礎數據庫的建設發展曆程
第三節 信息采集
一、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
二、信息采集的主要方法
三、信息采集的主要內容
第四節 數據質量
一、數據質量的“三性”標準
二、保障徵信數據質量的意義
【知識鏈接2-1】
【知識鏈接2-2】
【知識鏈接2-3】
【知識鏈接2-4】
【知識鏈接2-5】
【知識鏈接2-6】
【知識鏈接2-7】
【本章小結】
……
第三章 徵信技術與標準
第四章 徵信服務
第五章 徵信法律
第六章 徵信監管
第七章 徵信維權
第八章 企業徵信信息應用案例分析
第九章 個人徵信信息應用案例分析
第十章 個人信用記錄的維護
附錄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徵信理論與實務》:
三、徵信對信息不對稱問題解決的作用
徵信結閤運用市場機製、製度機製和社會網絡機製來解決信息不對稱問題,其發揮的作用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麵。
(一)減輕逆嚮選擇
逆嚮選擇是信貸交易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發生的問題,不良貸款風險往往來自那些積極尋找貸款的人。在信息不對稱條件下,那些不良藉款者往往可能采用各種手段騙取貸款機構的信任,從而導緻貸款機構將貸款投嚮不良藉款者而非優質藉款者,即信貸交易中齣現瞭逆嚮選擇問題。
從理論研究來看,徵信活動能使信貸機構有效甄彆藉款者信用風險的大小。例如,當一傢企業在一傢本地銀行發生藉貸關係並且信息良好時,則通過信息傳遞機製的安排(例如徵信機構),使得這傢銀行的信息能夠為外地的銀行所瞭解,外地銀行就像對待自己的長期客戶一樣來對待這些新的客戶。因此,徵信有助於改善銀行對申請藉款者特徵的瞭解和比較準確地預測還款概率,有利於實現對貸款對象的優化和貸款定價的閤理化,減輕逆嚮選擇問題。
(二)減輕對申請藉款者的掠奪
徵信可以降低銀行從其客戶處收取的信息租金(信息租金是指貸款機構憑藉自身對中小企業信息的壟斷而獲得的一種超額利潤,貸款機構的利潤等於市場平均利潤加上信息租金,但是,在信息共享的情況下,這一超額利潤將不存在,貸款機構隻能獲得市場平均利潤),原因在於:當銀行對藉款者的特徵認識非常充分時,它們能夠比那些不瞭解情況的競爭對手收取更低的租金,從它所擁有的信息中獲取信息租金。
銀行自身所擁有的信息優勢賦予銀行享有對其擁有的客戶一定的市場壟斷權力,産生瞭對客戶的掠奪行為,而客戶預期未來銀行可能會收取掠奪性利率,藉款者將降低閤約履約的努力。這種局麵將會導緻更高的違約和利率,可能會導緻信貸市場的崩潰。然而,如果銀行互相交換信息,將會保證藉款者的信息能夠有效共享,銀行收取信息租金的能力將會受到約束,這意味著融資項目中所産生的總剩餘中將有更大的部分為藉款者所獲得,藉款者從貸款中所獲得的淨福利提高。因此,藉款者將有更大的動力去確保他們所投資項目的成功,從而降低瞭違約的可能性,銀行收取的利率將伴隨違約率的降低而降低,相比於沒有信息傳遞時的情況,總的貸款額將會增加。
將各傢銀行的信息匯集,保證藉款者韻信息能夠及時傳遞到信貸市場,有助於降低各傢貸款機構的信息優勢和隱含的租金,迫使每個貸款機構的貸款價格更具競爭力。利率的降低提高瞭藉款者的淨收益,增加瞭他們還款的動力。因此,通過徵信活動,促使信息在銀行之間傳遞,減輕瞭銀行從關係客戶中所榨取的信息租金。貸款機構也有動力去組建徵信機構,實現信息共享,保證信息在貸款機構之間的傳遞。當申請高額的潛在藉款者的可選擇機會越多時,貸款機構越有動力去推動藉款者的信息在銀行間共享。
(三)産生違約披露的紀律約束
即使沒有掠奪行為,銀行之間也存在共享藉款者記錄的動力。因為銀行共享藉款者的違約信息對藉款者而言會産生一種紀律約束:違約行為變成瞭較差的信號,其他銀行在對其放貸時會考慮到信用風險溢價,執行更高的利率,甚至拒絕貸款。為瞭避免這種懲罰,藉款者將會更加努力地償還貸款,從而降低信貸市場的違約率和利率,增加信貸市場的貸款金額。這一機製提高瞭藉款者的還款激勵,減少瞭道德風險和商業銀行的損失,是銀行共享藉款者的動力之一。
(四)避免過度藉貸
藉款者會同時嚮好幾個放貸款機構申請信貸,並且經常能從多個放貸機構那裏獲得貸款。正如Ongena和Smith(1998)的研究顯示,在大部分國傢,尤其是對大國來說,多銀行藉貸關係是很常見的。在某些國傢,可同時藉貸的銀行數量相對較小,例如英國、挪威、瑞典,平均數量少於3傢,愛爾蘭、匈牙利、波蘭、荷蘭、瑞士和芬蘭,平均數量為3-4傢,但其他國傢可同時藉貸的銀行數量非常大,例如意大利、法國、西班牙、葡萄牙和比利時等,有10傢以上,我國也是如此。從藉款者的角度來看,保持多銀行藉貸關係有如下優勢:一是不同的貸款機構之間相互競爭,有助於減少藉貸成本;二是每個貸款機構隻需承擔較低的信用風險,因此在利息收取上他們會要求較低的風險溢價補償;三是從多傢貸款機構貸款,能夠使藉款者避免任何一傢貸款機構突然收迴貸款或減少信用貸款最高限額的風險,從而免於流動性衝擊的風險。如果每個潛在的貸款機構不能確切知曉藉款者從其他貸款機構已經或者能夠獲得的信貸額的信息,多銀行貸款關係的成本會逐漸加大。站在單個貸款機構的角度看,一個藉款者的風險大小依賴於它對該藉款者的債權到期時該藉款者的負債總額。然而,如果貸款機構不知此信息,藉款者就有動機過度藉貸。例如,考慮一個藉款者從兩傢銀行藉款的情形,兩傢銀行都沒有告訴對方藉款者從自傢藉齣的貸款數額,假設藉款者的違約概率是其負債總額的增函數,當該藉款者嚮兩傢銀行中的一傢申請貸款時,每多藉一美元就會減少對另一傢銀行本金和利息償付的概率,而另一傢銀行卻不能修改藉貸閤同條約來對該藉款者的這種行為作齣反應。因此,藉款者要對總負債支付的期望利息負擔是總負債的減函數,他就有動機過度藉貸。
……
前言/序言
徵信作為社會信用體係建設的基礎環節,正受到政府和社會各方麵的高度重視。徵信是指專業化的第三方機構依法收集、整理、保存、加工有關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信用狀況的信息,並以此為基礎對外提供服務,幫助經濟活動主體判斷和控製風險的活動。微觀上,徵信可以通過降低交易雙方信息不對稱程度來促進信用交易活動的開展;宏觀上,則可通過在全社會形成激勵守信、懲戒失信的機製來促進社會整體信用水平的提高。徵信的發展經曆瞭授信主體單個徵信、第三方徵信機構徵信之後,逐漸發展為現代意義上的徵信,即徵信機構主動進行信用信息收集、整理、加工和提供的活動。現代徵信在西方發達國傢發展已有上百年的曆史,我國雖然在1932年就誕生瞭“徵信機構”——中華徵信所,但現代意義上的徵信的大發展還是從20世紀末開始。經過近二十年時間的發展,我國的徵信行業已初具規模,並正在市場經濟的發展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當前,我國的徵信體係正處於不斷的建設和完善之中,徵信行業的發展也麵臨著新的形勢:一是徵信行業不僅服務於信用交易,也服務於社會治理,公共徵信服務在政府的推進下穩步發展;二是為促進信用經濟的發展,需要大力培育和發展社會徵信機構以提高市場徵信服務水平;三是近幾年興起的互聯網金融正深刻地影響著徵信行業發展的軌跡和形態。基於對新形勢的理解,以及針對徵信不僅具有理論性,而且具有較強實務性的特點,本教材由高校和徵信管理部門聯閤編寫,力爭體現齣學術性、實踐性、專業性和前瞻性的特點。本教材在每章中植入瞭大量的拓展閱讀、知識鏈接和案例分析,並在每章後附有本章小結、重要概念、延伸閱讀和思考練習,以激發學生對相關理論、實務和政策的研究興趣,滿足讀者學習和參考的需要。
全書共分10章,分彆是:第一章,徵信概述;第二章,徵信數據庫;第三章,徵信技術與標準;第四章,徵信服務;第五章,徵信法律;第六章,徵信監管;第七章,徵信維權;第八章,企業徵信信息應用案例分析;第九章,個人徵信信息應用案例分析;第十章,個人信用記錄的維護。
本書可作為本科院校信用管理專業和其他經管類專業教材,也可作為經管類專業研究生、信用管理研究人員、信用管理從業人員和經濟管理乾部的培訓和學習參考用書。
徵信理論與實務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