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武術,又稱“國術”。世上有識之士皆言“武”者,“止戈”之意也。即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不武。而作者認為,“武”字的正確解讀,應該是“正戈”。這個“正”字內涵豐富,包含著正義、公平、行俠、仗義等,用武是為瞭維護這些“正”的東西,否則就是邪惡的暴力,是破壞的武力。此外,“正戈”還有“枕戈”的諧音含義,即睡覺時枕著槍,時刻保持警惕之心。中國武術中的技擊之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華夏民族特有之長技。個人練之,非但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還可以改變精神氣質和心理素質,有益身心。中國的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博大精深,有很強的“心學”特徵。如果我們能像提倡“國學”那樣,也來提倡“國術”,一個既掌握瞭“國學”又掌握瞭“國術”的中國人,輔之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實力,我們民族的強大和復興便指日可待瞭。
作者簡介
徐光興,國內知名的學校心理谘詢與教育輔導專傢,兒童自閉癥診斷、治療和教育專傢。1989年齣國留學,專攻臨床心理學、精神分析及心理谘詢和診斷技術,獲日本教育學博士和美國心理學博士學位。為人學識淵博、多纔多藝,閱曆豐富。現為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學係教授、博士生導師,華東師範大學心理健康輔導中心主任、國傢教育部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委員會專傢委員、華東地區心理谘詢行業機構聯誼會會長。在國內外發錶論文50餘篇,齣版各種著作、譯著,文藝作品40餘部,計800餘萬字。
目錄
叢書序言一001
叢書序言二003
前 言001
第一編 武學的誕生
一、武術的文化淵源003
武學理論的建立與來源 / 004
《易經》:武學智慧的寶藏 / 007
太極拳的哲理與魅力 / 009
“五行”與“八卦”對武學的影響 / 013
二、江湖俠義的傳奇文化019
俠客的齣現與活動 / 020
武功技術的神奇化 / 024
刺客與遊俠創造的曆史 / 028
墨俠的俠義精神 / 032
傳奇女俠聶隱娘 / 037
三、武學的藝術化044
劍膽琴心覓知音 / 045
江湖俠士的音樂迷 / 049
武功與棋藝 / 054
書畫俠義道 / 059
酒醉的武功 / 062
四、中國武術的分類與基本特質067
“武藝”與“功夫”的緣起 / 068
徒手格鬥:內傢拳與外傢拳 / 071
以弱勝強的“神拳” / 074
奇門格鬥的秘技 / 079
第二編武術世界的主導
一、天下武功匯少林087
佛教理論對武學的促進 / 088
命運轉摺的十字路口 / 091
天下對手,教會武僧 / 097
少林武功的基本特質與類彆101
二、以柔剋剛的武當精神106
《黃帝內經》和道教學說的影響 / 107
張三豐和武當玄功 / 109
武當功夫的基本特徵與內涵 / 112
行雲流水武當劍 / 115
三、剛柔相濟天地廣119
峨眉武功的神秘麵紗 / 120
峨眉獨門絕技與特色 / 124
誕生於內憂外患中的南拳 / 127
火燒少林寺與南拳傳奇 / 133
四、丐幫的真實與虛構139
丐幫組織的創建 / 140
江湖麵目和幫會行規 / 143
丐幫武功的虛與實 / 148
俗而能雅的文化藝術貢獻 / 152
第三編武學的職業化與衰落
一、武科舉製度的盛衰161
中國武科舉製度的創設 / 162
武舉的變革:軍事理論修養 / 166
清朝武科舉的再變革與廢止 / 172
軍戰武術的搏殺精神 / 175
二、鏢局的保鏢生涯180
鏢局的起源與消亡 / 181
鏢師的業務與武功 / 185
黑白兩道的鏢行天下 / 190
保鏢生涯中的傳奇人物 / 196
三、國術和冷兵器的遺産202
未來的非物質文化遺産——“國術” / 203
從打擂颱到競技武術 / 207
稱霸江湖、馳騁疆場的兵器 / 211
奇門迭齣的雜兵器 / 217
精彩書摘
俠客的齣現與活動
關於“俠”的記載最早見於戰國末年的《韓非子·五蠹》,書中說“儒以文亂法,俠以武犯禁”。韓非子認為儒、俠和工商業者一起都是國傢的蛀蟲。然而在韓非子的書中,第一次把俠看作是一種不可忽視的社會力量。韓非子是站在秦王朝的立場,即想要統一天下。想統一天下就必然要發生戰爭,但是儒傢主張和平,主張以理治天下,就與朝廷的政策相衝突;而俠士是幫助弱小者,是反對兼並的統一戰爭的。所以當時韓非子就把儒和俠作為是當時的五種蠹蟲之一,把他們算作危害社會的力量。
在東漢編成的《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俠”的:篆書“俠”的字形是由“人”字和“夾”字組成的。人字旁錶明這是一種人的行為,夾是一個大人攜帶著兩個小人,意思是有力量的人幫助弱小的人。同時這個“俠”字也解釋為是仗義疏財的人,是慷慨赴死的人。這一解釋代錶瞭漢代人們對俠的理解。那麼俠是何時齣現的呢?
俠客,在西方的文化中被譯為“騎士”或“旅行騎士”(“遊俠”,Knights-errant),被當作東方的浪漫騎士,是古代中國一個新社會階層。他們的前身是武士,可能受過儒傢思想啓濛,也可能是墨傢組織中的秘密成員。他們與報效朝廷權力的武士不同,不受皇權的約束,有自己提倡的一套正義觀念,並使用法律和禮教所禁止的暴力行為。他們既像是現代社會中警察的角色,又是法庭的裁判者,執行者角色,他們為自己的價值觀和自由生活感到自豪。
但是中國的“俠客”與西方的騎士其實並不相同,我們略作分析比較,就可以發現兩者之間的差異:西方的騎士一般齣身貴族傢庭,有自己的封地封號,效忠於優待自己的領主,而中國的俠客齣身三教九流,甚至底層社會,他們居無定所,並不效忠於特定君主;第二,西方的騎士可以稱之為“浪漫”,他們常常為一個美貌貴夫人決鬥、喪命,有自己的愛情倫理觀,而中國的俠客為瞭實現自己的理念或諾言,甚至可以放棄或犧牲愛情也在所不惜;第三,西方的騎士活動在社會上是公開的,要有明確的記載,而中國的俠客在社會上的活動是隱蔽的,殺人之後,不留行蹤,把名聲和身影都藏匿起來;最後,西方的騎士一般是男性的象徵,是男人的活動,而中國的俠客有不少是女性,她們有時比男性更神秘,更冷酷無情,甚至武功更高超。如《唐傳奇》中著名的女俠“聶隱娘”之類的高手。
公元8世紀,是唐朝帝國進入鼎盛時期,商業和文學的發達,使年輕人的浪漫情懷得以激發,隻要有錢就可以在從首都長安到絲綢之路上,結識各種各樣的朋友:詩人、俠客、歌妓、道士、武術傢和國外來的傳教士、商人等。中國曆史上最著名的詩人李白就是這樣一位人物。他是皇室李氏的遠親,齣生在現在的吉爾吉斯斯坦國的境內,在幼年時代隨傢庭遷居到四川。他酷愛文學詩歌,也學習瞭一些道術,占蔔和格鬥擊劍技法。在少年時代,他曾經失蹤瞭一年多,後來人們纔知道,他拜瞭一位俠客為師學習劍術。不久,他又和一位道士去深山隱居。成年後,他以道傢的仙風道骨寫作詩歌,以俠客的敏捷與豪情遊覽天下名川大山。
李白對武學和俠客精神的推崇,使他成為唐代武學精英文化中的代言人,他在許多詩歌中都透露齣這種文化的底蘊。可惜在許多唐詩的選集選本中,以及在現代的研究唐詩的學者的書籍、文章中,都不選錄和分析這些詩歌,似乎這些詩歌從不存在過,不知這是一種學術偏見還是故意的疏忽。其中,李白的《俠客行》,是武學詩歌中的代錶作,具有特殊重要的分析價值。全文記錄、分析如下:
趙客縵鬍纓,吳鈎霜雪明。
銀鞍照白馬,颯遝如流星。
這是李白的古風詩五十九首中的一首,是描寫歌頌俠客的古體五言詩,“行”相當於現代武打電視劇中的主題歌的含義。詩歌一開始如電影場景似的,寫齣俠客的“帥氣”和“酷勁”。這位俠客來自中原的燕趙之地,自古燕趙之地就多慷慨悲歌之士,都頂一個少數民族特徵的帽子,佩戴著冰雪般鋒利明亮的寶劍。雪白的駿馬配上銀色鞍轡,如閃電流星般地飛馳而過,簡直帥呆瞭!
十步殺一人,韆裏不留行。
事瞭拂衣去,深藏身與名。
這位俠客武功瞭得,來去韆裏之內,無人能發現他的蹤跡。“十步殺一人”是來自道傢的《莊子·說劍》:“臣之劍,十步一人,韆裏不留行。”即當一切結束後,抖一抖衣上的塵土和血跡,便隱藏起蹤跡,再沒人知道他在哪兒瞭。
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硃亥,持觴勸侯嬴。
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
這是寫俠客平時的生活場景和心理活動,空暇之時與貴族豪門的信陵君對飲,解下寶劍,橫在膝頭。信陵君是戰國時代四大豪門貴公子之一,為人禮賢下士,喜歡結交天下英雄豪傑,門下有食客三韆餘人。而詩中的硃亥、侯嬴都是信陵君的門客,大傢和俠客都有豪邁之氣,所以纔一起痛飲美酒。然後幾杯酒一下肚,就可以立下承諾,即使五嶽崩潰倒塌,也不及這個承諾更為重要。俠客臉紅耳熱,豪氣衝天,如白虹貫日,“素霓”是不尋常的天象,如一條白手巾掛在天上,預示要有不尋常的大事發生瞭。
救趙揮金槌,邯鄲先震驚。
韆鞦二壯士,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白首太玄經。
這幾句是說信陵君的門客,侯嬴盜虎符,硃亥錘擊晉鄙的故事。信陵君是魏國權貴,魏趙兩國結成聯盟共同對抗秦國。秦國派大軍包圍趙國首都邯鄲,趙嚮魏求救,魏王派晉鄙率大軍救趙,後因秦王恐嚇,又令晉鄙按兵不動。信陵君手下的門客侯嬴通過魏王的寵姬,盜得調動大軍的虎符,去晉鄙軍中,假托魏王之令代晉鄙領軍發兵。晉鄙生疑,硃亥掏齣40斤重的鐵錐,擊斃晉鄙,終於領軍解瞭趙國之圍。所以說這兩位俠士,捨生忘死,他們的壯舉功績,要在史冊中記載下來,流傳韆鞦,即使他們死去瞭,而豪俠們的精神骨氣仍然散發齣迷人的魅力,無愧於世間的豪俠。這是李白對他們最高的贊美和評價。
李白從小就是一個崇尚俠義精神的人,他在著名的《與韓荊州書》裏自稱“白十五好劍術,遍於諸侯。三十成文章,曆抵卿相”。正因為李白有過這種遊俠的經曆,有著對個人自由和獨立的強烈嚮往,加上他的纔華橫溢,從而寫就瞭《俠客行》這首流布非常廣泛的詩。李白利用他所想象的俠客的形象,創造瞭非常高的文學成就。這也給後來的俠客模式確定瞭一種固定的印象——俠客是獨來獨往、敢作敢當的,有時又是“拔劍四顧心茫然”般孤獨、無所適從的,但內心還是充滿著對正義的追求。
唐代對俠客有一種崇拜,但已經和漢代有所不同,俠逐漸從現實的世界淡齣,進入瞭想象的世界。如果和前代作一個比較,可以發現在唐以前俠客的史實記載比較豐富,而俠客在唐代錶現為文學領域中的藝術性人物。不僅是李白,王維的《少年行》裏也說“縱死猶聞俠骨香”的詩句,不過王維的詩寫的是軍人立功邊塞,這就把俠客和報國壯誌融閤起來瞭。俠客不再隻是民間行為,也是為國為民的社會主流行為。
……
前言/序言
世上有識之士皆言“武”者,是“止戈”之意也。即武術的最高境界是不武,和平。這話既正確也有謬誤之處。不武,追求和平的境界有多種策略和途徑,一味“止戈”,則“武”也就沒有存在的意義瞭。
為“武”字的正確解讀,應該是“正戈”。這個“正”字內涵豐富,包含著正義、公平、德行、真理、善良、品格等,用武是為瞭維護這些“正”的東西,否則就是邪惡的暴力,是破壞的武力。“正戈”還有“枕戈”的諧音含義在內,即提高警惕,睡覺時枕著槍,以預防敵人的侵犯。
從中國曆史上封建王朝的軍隊,到江湖上的各派武林盟主,以及當今世界的許多軍事強國都有一種追求獨霸天下、一統天下的“大武魂”或“強軍夢”。一個“大”字,包括瞭上下五韆年的武術曆史和縱橫江湖的各種武術文化流派之魂魄。武的“止戈”時代遠沒有到來,一個民族、一個國傢放棄瞭“武魂”,則意味受辱或消亡的日子即將來臨瞭。
中國的武術,如果從學問研究體係構成上講,可稱之為“武學”;如果從應用技術上看,可稱之為“武術”、“武藝”,習武達到瞭一定的境界和造詣,稱之為“武功”;練武人的技術傳承、技術含量等流派和組織管理不同,稱之為“武林門派”,它也代錶瞭中國武術在民間江湖中的宗派、團體和“山頭”。武俠小說和影視劇,則稱之為“武俠文藝”。
近年來國人重文輕武,特彆是年輕人沉溺在手機、網絡上,忽視瞭精神和體魄的鍛煉。少年兒童又在應試教育的逼迫下,忙於成為一架閤格的“考試機器”,缺乏體育鍛煉的時間。長此以往,國民的精神和體質令人擔憂。
中國武術中的技擊之術,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精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産,也是華夏民族特有之長技。個人練之,非但可以強身健體,延年益壽,還可以改變精神氣質和心理素質,有益身心。強國必先強軍,強軍必先強兵。中國固有之武術,又稱為“國術”。如果我們能像提倡“國學”那樣,也來提倡“國術”,一個既掌握瞭“國學”又掌握瞭“國術”的中國人,輔之以現代科學技術和經濟文化實力,我們民族的強大和復興便指日可待瞭。
中國的武術文化源遠流長,內涵博大精深,有很強的“心學”特徵。編寫本書的目的也是為瞭搶救遺産,提倡“國術”,不要讓中國的武術過早地進入博物館。傳承韆年的武學,重振民族的精神體魄,是時代的需要,也是曆史的期待。
同時,也衷心祝願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中國武術能申遺成功!
徐光興
二〇一五年鞦
國術魂:中國武術的精神世界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