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骨关节与软组织分册》作为“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丛书”的一个分册,共十七章,内容丰富,而且采用了条目式结构的编写方式,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和记忆。《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骨关节与软组织分册》论述了肌骨系统影像检查技术、骨关节先天性疾病、创伤、感染、缺血坏死、肿瘤以及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骨关节病变、理化因素所致骨关节疾病、软组织病变、骨关节疾病治疗后影像学、肌骨疾病的介入放射学等内容;对各种肌骨系统疾病的概念、命名、分类、病因、病理、遗传、流行病学和人口统计信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病程与预后、治疗与随访、各种影像检查表现及比较、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知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骨关节与软组织分册》力求用丰富的图像、简明精准的语言在传统影像学内容的基础上介绍肌骨系统影像诊断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
作者简介
孟悛非,现任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主任、医学影像科学科带头人、二级教授;兼任《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会顾问。
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原北京医学院)医疗系,后获医学硕士学位。自1983年在中山大学附属di一医院放射科工作,历任医师、讲师、副教授、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一直从事医学影像诊断、教学和研究T作,专长于骨关节与软组织、神经系统疾病的影像诊断,特别在骨关节影像诊断方面有较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主要研究工作方向:骨肿瘤影像学征象的病理学基础系列研究;CT、MRI新技术在骨关节和软组织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外周神经成像的研究。主编《临床MRI诊断学》《骨关节的影像与临床》《骨关节影像学》《疾病治疗后影像学丛书》,任《临床CT诊断学》副主编,《实用放射学》第3、第4版肌骨系统篇主编。参与编写5种12个版本的影像学教材,参与编写专著多部。主编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医学影像学》,该教材是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国家精品课程教材。
内页插图
目录
1 骨关节与软组织影像检查技术
第1节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2节 CT检查技术
第3节 MRl检查技术
第4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
第5节 超声技术
2 先天性骨与关节疾病
第1节 先天性骨骼畸形
第2节 骨软骨发育异常
第3节 染色体病
3 骨与关节创伤
第1节 概述
第2节 上肢创伤
第3节 下肢损伤
第4节 胸廓骨关节创伤
第5节 骨盆创伤
第6节 颅面骨创伤
第7节 颌面部损伤
4 骨与关节感染性疾病
第1节 化脓性感染
第2节 骨关节结核
第3节 特殊骨感染
5 骨坏死和骨软骨炎
第1节 概述
第2节 上肢骨
第3节 下肢骨
第4节 脊椎
第5节 骨盆
第6节 剥脱性骨软骨炎
6 骨与关节肿瘤和肿瘤样病变
7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
8 内分泌和代谢性疾病
9 关节退行性疾病
10 自身免疫相关性关节病
11 关节肌肉、韧带及肌腱运动损伤
12 理化因素所致骨与关节疾病
13 脊柱病变
14 骨与关节其他疾病
15 软组织病变
16 骨关节治疗后影像学
17 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的介入放射学
中英文专业词汇索引
附录
图目录
前言/序言
骨关节与软组织的结构复杂,病种繁多,其影像诊断有较高的难度。近年来,医学影像学技术获得了飞速发展,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极大地扩展了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疾病影像诊断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了影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但同时也对医生的影像诊断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影像科医生还是骨科医生,都需要对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影像诊断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但面对海量信息,如何迅速而有效地获取所需知识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书作为“中华临床医学影像学”丛书的一个分册,共十七章,内容丰富,而且采用了条目式结构的编写方式,层次分明,条理清晰,便于读者阅读和记忆。本书论述了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影像检查技术、骨关节先天性疾病、创伤、感染、缺血坏死、肿瘤以及血液系统、内分泌、代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骨关节病变、理化因素所致骨关节疾病、软组织病变、骨关节疾病治疗后影像学、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疾病的介入放射治疗学等内容;对各种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疾病的概念、命名、分类、病因、病理、遗传、流行病学信息、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病程与预后、治疗与随访、各种影像学检查表现及比较、诊断与鉴别诊断等知识进行了较全面的介绍。本书力求用丰富的图像、简明精准的语言在传统影像学内容的基础上介绍骨骼肌肉系统影像诊断方面的新知识、新技术,为读者带来全新的阅读感受。
本书邀请了国内十余位骨关节与软组织系统影像诊断方面的知名专家参加编写,书稿凝结着他们的心血,也因他们的无私奉献而增加了价值。本书的编写还得到了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的关心和支持,在此表示深深的敬意和感谢。由于编者的知识和水平所限,书中难免有错漏和不全面之处,还请各位同道不吝赐教和指正。
《现代骨科影像诊断学》 全面解析骨骼、关节与软组织影像学前沿进展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阐释骨骼、关节及软组织疾病的现代影像学诊断技术与应用。内容涵盖了从基础解剖到复杂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力求为临床医生提供一本权威、实用且信息量丰富的参考指南。 第一部分:影像技术与基本原理 本部分将详细介绍当前骨关节与软组织影像学诊断中最常用和最前沿的技术,包括: X线检查: 经典但不可或缺的成像方式,强调其在骨折、骨质疏松、关节退变等疾病中的基础地位,并探讨其在不同部位(如四肢、脊柱、颅骨)的特定应用和影像判读要点。 计算机断层扫描(CT): 重点介绍CT在骨骼结构细节评估、骨折分型、关节内病变观察、钙化与骨质疏松症量化诊断等方面的优势。我们将深入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和计算机辅助诊断(CAD)在提高诊断效率和准确性方面的作用。 磁共振成像(MRI): 详细阐述MRI在软组织分辨率方面的卓越表现,特别是在评估肌肉、肌腱、韧带、半月板、关节软骨、滑膜、骨髓及周围神经等结构中的关键作用。本书将深入讲解不同MRI序列(如T1WI、T2WI、STIR、DWI、T2等)的原理及其在特定病变诊断中的价值,并涵盖关节增强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等新技术在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超声检查: 强调超声在浅表器官、肌腱、韧带、滑膜、关节积液及一些软组织肿块诊断中的便捷性和实时性。我们将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评估血流信号、区分良恶性病变中的作用,以及肌骨超声介入性操作(如穿刺活检、药物注射)的影像引导。 核医学影像: 介绍骨扫描(全身骨显像)在发现骨转移瘤、炎症、创伤、骨髓炎等全身性骨骼病变中的敏感性。本书还将简要提及PET/CT在某些肿瘤性骨骼病变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介入性影像学技术: 探讨在影像引导下进行的关节腔穿刺、抽吸、药物注射、活检等操作,以及其在诊断和治疗中的地位。 第二部分:骨骼系统影像诊断 本部分将聚焦骨骼系统各类疾病的影像学诊断,覆盖广泛,包括: 创伤与骨折: 详细分析骨折的X线、CT和MRI表现,包括骨折的类型(如线性骨折、粉碎性骨折、压缩性骨折)、移位程度、累及关节的情况,以及陈旧性骨折和不愈合的影像学特征。特别关注骨骺损伤、关节内骨折和应力性骨折的诊断。 骨肿瘤: 系统介绍骨骼良性肿瘤(如骨样骨瘤、骨母细胞瘤、骨软骨瘤、内生软骨瘤、骨巨细胞瘤等)和恶性肿瘤(如骨肉瘤、软骨肉瘤、尤文氏肉瘤、骨髓瘤等)的影像学特点,强调CT和MRI在肿瘤定性、分期、评估侵袭范围以及监测治疗反应中的作用。 炎症性骨病: 深入探讨骨髓炎、化脓性关节炎、结核性骨关节病等的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CT和MRI在早期诊断、病灶范围确定和并发症评估中的价值。 骨质疏松症: 介绍X线、CT定量测量以及MRI在骨质疏松症诊断中的作用,以及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影像学特点。 代谢性骨病: 阐述佝偻病、骨软化病、帕金森病相关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 先天性骨骼发育异常: 涵盖多指/并指、脊柱侧弯、骨骺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等疾病的影像学评估。 第三部分:关节与软组织影像诊断 本部分将重点关注关节和周围软组织病变的影像学诊断,内容包括: 关节退行性病变: 详尽分析骨关节炎的影像学分期和不同关节(如膝关节、髋关节、脊柱关节)的影像学特征,重点阐述MRI在早期软骨损伤、骨赘形成和关节周围滑膜病变诊断中的敏感性。 关节炎: 详细介绍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性关节炎等炎性关节病的影像学特征,尤其强调MRI在早期滑膜增生、骨髓水肿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诊断中的重要作用。 关节损伤: 重点分析韧带损伤(如交叉韧带、侧副韧带)、半月板撕裂、关节囊撕裂、关节盂唇损伤等的MRI诊断,提供详实的影像学判读指南。 关节软骨病变: 深入探讨关节软骨损伤、软骨下骨挫伤、骨软骨炎等疾病的MRI诊断,并介绍三维重建CT在评估关节软骨下骨缺损中的应用。 滑膜与关节囊病变: 介绍滑膜增生、滑膜囊肿、滑膜软骨瘤病等疾病的影像学特点。 软组织肿瘤: 系统介绍软组织的良性肿瘤(如脂肪瘤、纤维瘤、神经鞘瘤、血管瘤等)和恶性肿瘤(如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横纹肌肉瘤、滑膜肉瘤等)的影像学表现,重点分析CT和MRI在区分良恶性、评估肿瘤大小、位置、侵犯范围及与周围结构关系方面的价值。 软组织感染: 深入阐述肌腱炎、肌腱断裂、滑囊炎、蜂窝织炎、脓肿等软组织感染性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强调MRI在早期诊断和病灶范围确定中的优势。 肌腱与韧带病变: 详细分析肌腱炎、肌腱撕裂、钙化性肌腱炎、韧带撕裂、韧带松弛等的影像学表现。 神经卡压综合征: 介绍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梨状肌综合征等常见神经卡压综合征的影像学诊断,重点阐述MRI在评估神经受压程度和寻找病因方面的作用。 骨髓病变: 讨论骨髓水肿、骨髓纤维化、骨髓脂肪性萎缩等骨髓性病变的影像学表现。 疼痛性软组织肿块: 涵盖创伤性血肿、肌腱鞘囊肿、神经鞘瘤、脂肪瘤等常见软组织肿块的影像学鉴别诊断。 第四部分:特定部位的影像学诊断 本部分将针对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在人体不同部位的特殊性,进行细致的分析: 脊柱影像学: 重点关注颈椎、胸椎、腰椎的骨折、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脊柱侧弯、骨肿瘤、脊髓病变等。 肩关节影像学: 详述肩袖损伤、肩峰下撞击综合征、盂唇损伤、复发性肩关节脱位等的MRI诊断。 肘关节影像学: 分析肘关节的骨折、韧带损伤、肌腱病变、神经卡压等。 腕与手部影像学: 涵盖腕骨骨折、腕管综合征、腱鞘囊肿、关节炎等。 髋关节影像学: 重点介绍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炎、髋臼盂唇损伤、股骨颈骨折的影像学诊断。 膝关节影像学: 详尽分析半月板撕裂、交叉韧带损伤、侧副韧带损伤、髌骨不稳、骨关节炎等的MRI诊断。 踝与足部影像学: 讨论踝关节扭伤、跟腱断裂、足底筋膜炎、跖骨应力性骨折等的影像学评估。 第五部分:影像诊断的质量控制与未来展望 影像报告规范: 强调规范、清晰、准确的影像报告撰写原则,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信息。 新技术与发展趋势: 展望人工智能(AI)在影像诊断中的应用、虚拟现实(VR)在术前规划中的作用,以及定量影像学在疾病评估中的前景。 本书集结了骨关节与软组织影像学领域的资深专家,以大量高质量的影像图片和清晰的文字描述,辅以临床病例分析,旨在为放射科医生、骨科医生、康复科医生、风湿免疫科医生以及相关专业的医学生提供一套系统、全面的学习和参考资料。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有助于提升我国骨关节与软组织疾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最终惠及广大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