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荆楚文化系列丛书:楚城春秋 荆楚古城文化》共分为三篇,第一篇荆楚历史文化名城,讲述了武汉、荆州、襄阳、随州、钟祥等十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第二篇荆楚历史文化名镇,讲述了宜都市枝城镇、监利县程集镇、潜江市熊口镇等九个历史名镇;第三篇荆楚历史文化名村,讲述了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等五个历史名村。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荆楚历史文化名城
第一章 大江大湖大武汉
第二章 荆楚名都——荆州
第三章 中华腹地的山水名城——襄阳
第四章 炎帝故里、编钟古乐之乡——随州
第五章 郢中古城——钟祥
第六章 人文重镇——黄州
第七章 吴王古都——鄂州
第八章 古代第一县——荆门
第九章 土司之城——恩施
第十章 三国名城——当阳
第十一章 青铜故里——黄石
第二篇 荆楚历史文化名镇
第十二章 楚之始都——宜都市枝城镇
第十三章 湖北特色商埠建筑名镇——监利县程集镇
第十四章 历史老街——潜江市熊口镇
第十五章 千年古县城——郧西县上津镇
第十六章 黄麻起义第一枪——红安县七里坪镇
第十七章 红色经典古镇——监利县周老嘴镇
第十八章 革命传奇之镇——咸宁市汀泗桥镇
第十九章 革命历史博物馆——阳新县龙港镇
第二十章 湘鄂西的红色摇篮——洪湖市瞿家湾镇
第三篇 荆楚历史文化名村
第二十一章 土家商贸活化石——宣恩县椒园镇庆阳坝村
第二十二章 民族民间生态文化村——恩施市崔家坝镇滚龙坝村
第二十三章 茶马古道源头的古村落——赤壁市赵李桥镇羊楼洞村
第二十四章 湖北古民居精品——武汉市黄陂区木兰乡大余湾村
第二十五章 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宣恩县两河口村
参考文献
后记
前言/序言
据古代文献典籍记载,楚人先祖祝融氏是古代高阳颛顼部落的后裔。夏之后,其中一支南迁至江汉流域,与当地土著居民结合形成楚民族,通常被称为“荆楚”或“荆蛮”“楚蛮”等。可见“荆楚”作为一种特定的称谓,已沿袭了3000多年。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释“荆”:“楚木也,从刑声。”释“楚”:“丛木也,一名荆也。”这样就把荆、楚统一成为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至唐宋时,孔颖达在《春秋左传正义》中说:“荆、楚一木二名,故以为国号,亦得二名。”沈括则在《梦溪笔谈》中说:“荆或为楚,楚亦荆木之别名也。”至此,荆楚约定俗成,成为一个专称楚民族、楚国和荆楚地域的特有的称谓。
楚民族在商代已相当强大,西周初年周武王时,其中一支的首领熊绎受封于荆山丹阳,这标志着楚国历史的开始。西周后期,楚国日益繁荣,逐渐控制了长江中游地区。此后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在温暖的母亲河长江的润泽下,楚人在这片美丽而神奇的土地上借天时、地利,汲取中原文化之精粹,融汇南方土著文化之浪漫,开创了独具异彩、璀璨夺目的荆楚文化,荆楚大地也成了长江中游地区的代名词。而时至今日,荆楚大地则演变成为一个固有名词,专指长江中游地区的湖北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千百年来,从炎帝神农在古老的随州开启华夏五千年的农耕文明,到熊绎率部族居江上楚蛮之地,发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开拓疆域,再至张之洞督鄂期间在武汉开办汉阳铁厂,奠定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基石,在这片地貌特征丰富、族群文化多元的荆楚大地上,湖北民众生生不息,建设着自己的家园。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孕育出了一批批荆楚名城、名镇和名村。它们的留存,犹如一把把钥匙,让我们打开一扇扇厚重的历史之门,走进荆楚文明,了解荆楚文化。因为分外珍惜这些历史的眷顾和留存,笔者对如何描绘这些名城、名镇和名村的古往今来做了反复推敲,决定将本书分为三篇:荆楚历史文化名城、荆楚历史文化名镇和荆楚历史文化名村。
本书的第一篇是荆楚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的城市发展历史悠久。把“大江大湖大武汉”作为荆楚名城之开篇,是因为我们认为正是位于武汉市黄陂区的盘龙城——这座在地下沉睡了3000多年的殷墟古城,叩开了荆楚城市文明之嚆矢。盘龙城兴建于3500年前,是长江流域发现的di一座商代古城,也是迄今中国保存最完整的商代古城,专家学者将其称为“华夏文化南方之源,九省通衢武汉之根”,有了盘龙城,才有了今天的武汉。
荆楚文化系列丛书:楚城春秋 荆楚古城文化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