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壹 文学双月刊 2016年第1期 总第218期) [Flower City]

花城(壹 文学双月刊 2016年第1期 总第218期) [Flower City]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燕玲,李倩倩 编
图书标签:
  • 文学期刊
  • 推理小说
  • 悬疑
  • 花城
  • 短篇小说
  • 中国当代文学
  • 文学双月刊
  • 2016年刊
  • 小说集
  • 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广东花城出版社
ISBN:9771000789004
版次:1
商品编码:11855149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Flower City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08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吕新长篇《下弦月》重磅推出,其文字如流水般趟过岁月,带来不一般的阅读触感。陈希我的《父》直指每个家庭的痛处,我们该如何面对父母的衰老以及社会养老等问题。

  “家族记忆”栏目推出南子的《回来的人》,讲述了“文革”环境下,夫妻间的告发与背离。“蓝色东欧”则带来了匈牙利奇才作家马利亚什?贝拉的《垃圾日》,用一幢破败的公寓楼描绘了东欧剧变后的生活怪象,及作为改革牺牲品的底层小人物的不同命运,被誉为“小说中的‘恶之花’”。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下弦月、父、会飞的父亲、给来世的散文、生于六十年代等。

目录

《花城》2016年第1期目录

总第218期

长篇小说

下弦月 / 吕新

中篇小说

父 / 陈希我

短篇小说

会飞的父亲 / 李浩

看飞机的女人 / 李晁

诗歌

给来世的散文 (外四首)/ 朱朱

悯农(组诗)/ 左右

家族记忆

回来的人 / 南子

散文随笔

废墟边的许多河流是同一条河流 / 周伟驰

蓝色东欧

垃圾日 / [匈牙利]马利亚什?贝拉 著 余泽民 译

花城论坛

生于六十年代 / 艾伟

域外视角

他们是哪里的年轻人?——东亚现代文化的转折与日本当代青年文化(一)/ [日本]千野拓政


精彩书摘

  长篇小说

  《下弦月》 吕新

  故事发生在“文革”时期:下放教师林烈因害怕被批斗而离家逃亡;妻子徐怀玉在好友的陪伴下一路苦苦追寻;孩子和老人则留守在家相依为命,所有的人都努力地在生活的缝隙里寻求一线生机。吕新的文字如流水般趟过岁月,将我们带进那个看似波澜不惊实则惊心动魄的供销社时代。

  中篇小说

  《父》 陈希我

  逐渐显现老年痴呆症状的父亲成为了四个儿子的烫手山芋。突然一天,老人失踪了,我作为四个儿子中最孝顺的一个, 既要忙于生计又要寻找父亲,更陷入兄弟间的推诿扯皮之中。面对老人的失踪,我深受良心谴责,想找到他,但又潜意识希望得到“彻底解决”。

  短篇小说

  《会飞的父亲》 李浩

  一个失去了父亲的乡村孩子,听到大人说父亲的流言,而对父亲有着无穷的想象。他的童年反复做着父亲消失的梦,梦境中,父亲以各种各样的方式离开:被日本飞机炸中了,被一个等待的女人撕碎了,或是去送一封情报,等等。而现实中的孩子,却因此受到小伙伴的抵制,在寻找父亲的真相中煎熬成长。

  《看飞机的女人》 李晁

  一群爱看飞机的男孩,遇到了一个爱看飞机的女孩。这个名叫卓尔的女孩却有着悲伤的童年和沉重的过去,她一心怀有梦想,希望去日本定居,而现实中却与机场的老大同居了。我向大家隐瞒了这个事实,使得那个看飞机的女孩得以在我们心中延续下去。

  家族记忆

  《回来的人》 南子

  “文革”结束后,曾经被打成“现行反革命坏分子”的父亲被平反释放回家了。记忆中那个翩翩的帅气男人被现实摧残成一个人性扭曲近乎精神分裂的老头,而背叛且告发父亲的,偏偏是我那个善于妒忌的母亲,这个家从此坠入深渊。

  蓝色东欧

  《垃圾日》 [匈牙利]马利亚什·贝拉 著 余泽民 译

  “垃圾日”是布达佩斯的传统,各个区政府每年都会指定一天,让居民们清出家里的破烂、旧家具和废电器堆在门口,觉得有用的可以自行捡取,没用的由环卫公司派车拉走。匈牙利奇才作家马利亚什·贝拉用一幢破败的公寓楼,集中描绘了东欧剧变后的生活怪象,以及作为改革牺牲品的底层小人物的群体命运。他把书中人物的欲望、恐惧、美丽与疯癫、爱情与暴力等情感垃圾摆放到读者面前,由读者来挑选。《世界文学》主编、“蓝色东欧”译丛主编高兴称之为“小说中的‘恶之花’”。

  域外视角

  《他们是哪里的年轻人?——东亚现代文化的转折与日本当代青年文化(一)》[日本]千野拓政

  《花城》2016年新增专栏,推出日本学者千野拓政的系列分析文章:从动漫、轻小说、BL、同人活动等文化共性点切入,解读当下东亚青少年的流行文化和精神归属。

  ……


《花城》(壹 文学双月刊 2016年第1期 总第218期) 封面设计与视觉语言 本期《花城》杂志以其独特的封面设计,为读者奉上了一场视觉与思想的盛宴。封面背景采用了一种深沉而富有质感的色彩,仿佛是午夜星空下沉静的城市剪影,又像是历经岁月沉淀的古老书页,散发着一种既神秘又充满故事感的氛围。 主标题“花城”以一种艺术化的字体呈现,笔触或圆润流畅,或锐利有力,恰到好处地勾勒出“花”的柔美与“城”的坚韧。字体的颜色选择,并非是常见的鲜艳色调,而是倾向于一种低饱和度的、带有复古韵味的色泽,与背景色和谐统一,却又不失其作为核心信息的重要性。这种色彩上的克制,反而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内涵。 “壹 文学双月刊”及“2016年第1期 总第218期”等信息,以一种更为简洁、精致的字体排布在封面的适当位置,不抢眼,却清晰明了,体现了杂志的严谨与专业。 围绕主标题,“花城”的意象以一种含蓄而富有想象力的方式得以展现。或许是几片若隐若现的、抽象化的花瓣,又或是线条勾勒出的某种植物的生机,它们并非是具象的描绘,而是通过意境的营造,引发读者对“花城”这一主题的联想。这种设计语言,巧妙地避开了对具体作品内容的剧透,而是通过整体的艺术风格,传递出本期杂志所蕴含的文学气息与人文关怀。 整个封面设计,在色彩、字体、构图上都力求达到一种平衡与和谐,既有视觉上的吸引力,又不失文学期刊应有的深度与品味。它预示着本期杂志将是一次沉静的、富有探索性的文学旅程,等待着读者去细细品读和体会。 内容构成与栏目设置 《花城》(壹 文学双月刊 2016年第1期 总第218期)作为一本备受瞩目的文学期刊,在本期节目中,延续了其一贯的高水准内容组织和精良的栏目设置。杂志的编排,力求为读者呈现一个多元化的文学景观,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评论等多个维度,旨在触及当下文学创作的前沿脉动,并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脉络。 小说单元 本期杂志的小说板块,无疑是读者最为期待的部分之一。编辑团队精心遴选了一批具有代表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中短篇小说。这些作品,无论是在人物塑造的深度、情节设计的巧妙,还是在语言表达的独特性上,都展现了作者不俗的功力。读者将有机会跟随不同的叙事者,走进形形色色的人物内心世界,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体验他们的人生跌宕。从现实主义的细腻描摹,到魔幻现实主义的奇诡想象,从都市生活的浮光掠影,到乡土情怀的深沉回响,小说单元力求呈现中国当代小说创作的广度与深度,反映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的生命体验。每一个故事,都如同一个等待被开启的宝盒,里面藏着作者对人性的洞察,对社会的观察,以及对存在的追问。 散文与随笔 在散文与随笔部分,杂志呈现的是一种更为自由、更为个人化的表达。这些作品,往往是作者心灵的一次袒露,是对生活细微之处的体察,是对情感深处的回响。无论是对故乡的眷恋,对往事的追忆,对自然的感悟,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都以一种真诚而优美的笔触呈现在读者面前。散文单元注重文字的韵味和情感的温度,力求在平实的叙述中蕴含着深刻的哲思,在日常的观察中流淌着动人的情感。它们像是一杯陈年的老酒,初入口时甘醇,回味时悠长,能够触动读者内心最柔软的部分,引发共鸣与沉思。 诗歌精选 诗歌是文学中最凝练、最富于音乐性的表达形式。本期杂志的诗歌板块,汇集了不同风格、不同年龄段诗人的佳作。从意象的奇绝,到情感的奔涌,从形式的探索,到思想的深度,诗歌单元展现了当下中国诗坛的活力与创造力。每一首诗,都仿佛是一个微缩的宇宙,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独特的美学追求。它们或是对生活瞬间的捕捉,或是对内心隐秘情感的倾诉,或是对宏大叙事的哲学反思。读者将有机会在精炼的文字中,感受到语言的魅力,体验情感的张力,领略思想的闪光。 文学评论与理论探讨 除了纯文学作品,本期杂志还设置了文学评论与理论探讨板块。这一板块的文章,往往由资深的评论家、学者或作家撰写,对当下文坛的现象、重要的文学作品、以及文学理论的前沿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与探讨。这些评论文章,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深刻的洞察力,以及独到的见解,为读者提供了理解文学、认识文学的重要视角。它们能够帮助读者在阅读具体的文学作品时,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同时也能够开阔读者的文学视野,引导读者思考文学的未来发展方向。 其他特色栏目 除了以上主要板块,《花城》杂志还可能包含一些其他特色栏目,例如“新锐作家推介”、“文学访谈”、“翻译作品选介”等。这些栏目旨在发掘和推广优秀的文学新人,深入了解知名作家的创作心路,以及引入世界范围内的优秀文学成果,进一步丰富杂志的内容层次,拓展读者的阅读空间。 整体风格与人文关怀 《花城》杂志在本期节目中,所呈现的整体风格,既有对传统文学精神的坚守,又不乏对当代现实的关注与回应。编辑团队在选择作品时,注重作品的艺术质量,同时兼顾内容的思想深度与社会意义。杂志所传递的人文关怀,体现在对个体生命体验的尊重,对社会问题的审视,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通过对不同主题、不同风格作品的精心组织,本期《花城》杂志,旨在为读者搭建一个交流思想、碰撞灵感的平台,激发读者对生活、对文学、对人生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它是一次文学的探索,也是一次心灵的对话。

用户评价

评分

每次收到《花城》的最新刊,总有一种收到老朋友来信的惊喜。尤其这期2016年第一期,感觉像是迎来了新的一年,新的希望。我一直在想,《花城》的名字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生命力,一种在看似平凡甚至有些贫瘠的土壤里,也能绽放出绚烂花朵的韧性。这种精神,贯穿了《花城》每一期的选稿,也深深地影响了我对文学的理解。我喜欢它那种不拘一格的风格,无论是现实主义的深度挖掘,还是先锋派的实验性尝试,它都能收放自如,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节奏。我猜测,这期的内容,一定也会有那么几篇作品,能够让我反复咀嚼,在字里行间寻找到共鸣,或者获得新的启示。或许是某个新锐作者的惊艳亮相,或许是老一辈作家的新作,无论如何,我都相信《花城》的编辑团队拥有独特的眼光,能够为我们呈现出最值得品读的文学盛宴。它就像一处精神的绿洲,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给予我们片刻的宁静和思考的空间。

评分

拿到《花城》(2016年第1期)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复杂的,既有对新刊的期待,也有对过往阅读体验的沉淀。我一直认为,《花城》是一本非常有“腔调”的刊物,它不像有些过于商业化的杂志,而是始终坚持着一份对文学理想的执着。我尤其欣赏它在发掘新生代作家方面的努力,也欣喜于它对那些在文学道路上默默耕耘的老将的关注。本期,我希望能够读到一些在叙事结构上有所突破的作品,亦或是那些在语言上极具个人风格的篇章。我脑海中浮现的,可能是某个作者对于城市记忆的碎片化书写,也可能是某个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独特个体经验。我不期待它能提供什么现成的答案,而是希望它能激发我更多的思考,让我看到文学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所能达到的高度和深度。总而言之,《花城》对我而言,就是一本值得信赖的文学灯塔。

评分

《花城》(2016年第1期)的到来,总能给我的阅读生活增添一抹亮色。我一直觉得,《花城》的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诗意,一种在繁华背后,依然能够寻找到角落里绽放的美丽的意味。作为一名忠实的读者,我深知《花城》的选稿标准之高,它从来不盲目追逐潮流,而是坚持以作品的质量说话。本期,我最期待的是能够读到那些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它们或许描绘的是社会底层人物的艰辛,或许是他们在困境中的坚韧,又或者是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我喜欢《花城》那种能够深入到人物内心世界的描写,让读者能够真切地感受到角色的喜怒哀乐。我希望这期中,能够有这样一些让我感动、让我思考的作品,它们能够温暖我的心灵,也能够拓宽我的视野。对于我来说,《花城》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迪。

评分

作为一名对文学有着浓厚兴趣的读者,《花城》(2016年第1期)对我来说,无疑是一场期盼已久的精神约会。我喜欢《花城》一贯以来所秉持的“以文学为核心,关注时代变迁”的理念。它不像有些刊物那样刻意追求某种风格的标签,而是以一种更加开放和包容的姿态,网罗那些真正有生命力的文字。我注意到本期是总第218期,这意味着《花城》已经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积累了深厚的文学底蕴,这本身就令人敬佩。我期待着在这里能读到那些触及当代中国社会现实的作品,它们可能充满了人性的温度,也可能带着尖锐的批判,但无论如何,都应该能够引起我的深思。我尤其喜欢《花城》在人物塑造上的细腻和深度,它总能捕捉到人物内心最隐秘的情感和最真实的挣扎。我希望这期作品中,也能有让我难忘的人物形象,他们的故事能够在我心中久久回荡。

评分

翻开《花城》(2016年第1期),一股熟悉的、略带陌生的气息扑面而来。作为一名长期关注《花城》的读者,我总有一种期待,期待它能带来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思考。《花城》这本双月刊,从来不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它总是能捕捉到时代的脉搏,将那些深藏于社会肌理中的声音放大,呈现在我们眼前。本期,我尤其关注它的封面设计,那是一种极具象征意味的构图,暗示着某种新生与变迁,也让我对内文的文学探索充满了好奇。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花城》的选稿总是有着相当高的艺术水准,无论是叙事的深度、人物的塑造,还是语言的锤炼,都力求做到极致。我期待着在本期中,能读到那些直击心灵、触碰灵魂的作品,它们也许是关于城市变迁的片段,也许是关于个体命运的沉浮,又或者是对当下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总而言之,《花城》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文学杂志,更是一个观察时代、理解人性的窗口,我已迫不及待地想一探究竟。

评分

%E5%96%9C%E6%AC%A2%EF%BC%8C%E5%BE%88%E6%BB%A1%E6%84%8F%EF%BC%81

评分

很好我喜欢

评分

好………………………………………………

评分

喜欢

评分

很喜欢花城这杂志

评分

好………………………………………………

评分

喜欢

评分

好………………………………………………

评分

女朋友拿去了,很不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