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1:①易讀:術語不多,通俗易懂;②多圖:圖片豐富,涵蓋古今;③趣史:拒絕枯燥,生動有趣;④深度:綜閤分析,挖掘背景;⑤有序:係統分類,年錶清晰。
編輯推薦2:1張曆史大事總錶,50種知識小百科,近120幅特色圖片,300多份專業文獻,7000年世界文明史……從理論到實踐,一部關於醫學如何改變曆史的通俗讀物!
編輯推薦3:全書由牛津大學醫學史專傢親筆撰寫,北京大學醫學史博士擔綱翻譯,力求、通俗、有趣。
編輯推薦4:從放血術到青蒿素,用圖片和文字講述醫學發展的故事。
內容簡介
世界史,說到底就是一部文明史;而文明史,根本繞不開醫學史。
本書運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和豐富的配圖,以醫療技術的發展為主綫,講述瞭重要事件和人物的背後故事,論述瞭醫學怎樣改變人類曆史的進程。諸多鮮活的曆史細節,隨處可見:
①軍事醫學的應用:拿破侖時代,戰場上齣現*早的救護車;美國內戰中,嗎啡被首次用於緩解疼痛;二戰期間,抗生素挽救瞭無數人的生命等。
②理論知識的豐富:從古希臘的體液理論,到1878年的細菌理論,再到現代的基因理論等。
③醫學實踐的發展:從古代的放血、通便等峻猛療法,到18世紀的順勢療法,再到現代的“魔彈”藥物、疫苗和手術乾預等。
④科技進步的便利:19世紀,注射器和針頭改進瞭注射技術、X射綫為治療癌癥帶來瞭希望;20世紀末,手術機器人可實施復雜的外科手術等。
⑤衛生體製的健全:從19世紀50年代南丁格爾的護理改革,到1930年美國成立藥監局,再到1948年的世界衛生組織建立等。
……
本書收錄1張完整的曆史大事總錶、50種知識小百科、近120幅特色圖片、300多份專業文獻,附有諾貝爾醫學奬總錶,係統刻畫瞭人類7000年的醫學發展史,生動展示瞭世界文明進步的偉大曆程。它還用一定篇幅講述瞭中國醫學史,如中藥、針灸、青蒿素等。全書由牛津大學醫學史專傢親筆撰寫,北京大學醫學史博士擔綱翻譯,力求通俗、有趣。
作者簡介
瑪麗·道布森(Mary Dobson),牛津大學博士,醫學史專傢。牛津大學威康醫學史研究部(Wellcome Unit for the History of Medicine)前主任,劍橋大學科學史與科學哲學係研究員,哈佛大學哈剋尼斯奬學金(Harkness Fellowship)獲得者。除本書外,代錶作還有《疾病圖文史》《牛津插圖西方醫學史》《現代英格蘭早期死亡和疾病概略》等。
內頁插圖
目錄
序言
第一部分 疾病的概念和理論
第1章 壞血與壞氣
疾病的概念:從古埃及到東方
血、膽汁和體液論的"疾病"觀
當古希臘和古羅馬醫學遭遇中世紀的伊斯蘭世界和歐洲
瘟疫
傳染性痘癥和發熱
沼地熱 :瘴氣與瘧疾
罪惡的空氣與結核
霍亂流行——"接觸傳染論者"與"瘴氣論者"
斯諾的"幽靈地圖"
第2章 血肉之軀
打開身體 :最早的解剖
血淋淋的絞刑架與維薩裏的血肉軀體圖
威廉·哈維與血液循環理論
探索和命名人的內部結構
顯微鏡 ——但還沒有看到微生物
從床邊到停屍間 :"疾病的位置"
解剖學之於外科學的重要性
"偷屍人"
在解剖颱上——鮮血四濺、內髒四溢
伯剋的躁狂
實驗室科學和細胞
第3章 從細菌到基因
早期的"細菌理論"
路易·巴斯德挑戰舊的醫學理論
羅伯特·科赫與細菌理論的發展
發現霍亂病因的競賽細菌學時代的黎明
熱帶病偵探
病毒"獵人"
揭開"生命的秘密":DNA 與人類基因組計劃
醫學之謎:朊病毒到蛋白質摺疊異常疾病
第二部分 從業者和病人
第4章 內科醫生與郎中
古代世界的醫生
從中世紀伊斯蘭到歐洲文藝復興的醫學教育
現代早期歐洲的庸醫
煉金術士、占星傢與"皇傢的觸摸"
床邊醫學 :觀察和傾聽病人
"傷寒瑪麗"
閤格的女醫生
科學與醫學"安慰術"
現代醫學實踐的轉變
第5章 醫院與護理
古老的醫學神廟
伊斯蘭"穆斯林醫院"
中世紀和現代早期歐洲的保健、同情心與慈善機構
隔離感染者
收留被遺棄者的醫院
18和19世紀的醫院:走嚮死亡的通道?
分娩:洗手可救人一命
"南丁格爾護士"
倫敦的專科醫院
結核病療養院
從瘋人院到精神病院
"不眠之地"——現代醫院
第6章 理發師與外科醫生
古代的外科學
"鋸骨師"與刀工
想想有多疼
麻醉技術前的手術幸存者
讓病人入睡
從敗血癥到防腐術和無菌術
兩次世界大戰期間的外科創新
第一例器官移植
換掉破碎的心
人造器官和乾細胞
從鑰匙孔到未來:機器人和遠程外科手術
21 世紀的外科醫生
全球手術現狀:一些患者比另一些患者機會更多
第7章 拔牙者與牙醫
"牙蟲"與古代最早的"牙醫"
洗牙
糖、梅毒與壞血病:腐蝕牙齒
拔牙者與江湖郎中
從拔牙者到牙科醫生
"滑鐵盧牙齒":牙豁子
汞閤金填充物
笑氣:疼痛的終結
牙科學的轉變
牙科專傢
"讓孩子開口微笑":全球口腔衛生
第三部分 醫學上的各種療法
第8章 放血與通便
放血和臨終前的場景
"讓血管呼吸":柳葉刀與水蛭
清洗身體係統
"一夜銷魂後,終生汞為伴"
食療
從民間治療到神奇療法
治愈之術與好奇之心
控製感染
不同療法的嘗試與交流
第9章 鴉片、嗎啡與海洛因
"罌粟汁"
外科手術的"催眠海綿"
帕拉塞爾蘇斯與止痛"秘藥"——鴉片酊
"一個鴉片吸食者"的自白
開在英格蘭沼澤地的罌粟花
吸食鴉片和鴉片館
從鴉片到嗎啡,再到其他
海洛因 :以"安全的傢庭藥物"之名兜售
第10章 藥房與專利藥
草藥書與藥典
藥材園和植物園
"傢庭醫療"和自助診斷手冊
藥房之中
雲遊商販和庸醫療法
專利和特許專賣藥物
從小藥房到大品牌
藥物造假和有毒藥物
第11章 補充與替代醫學
針灸和艾灸
歐洲和美國的順勢療法與自然治愈力
傳統的草藥療法——在東西方醫學中
補充與替代醫學
第 12 章 老藥方,新藥物
從古柯樹到可卡因
從柳樹皮到阿司匹林
抗瘧疾:從金雞納樹皮到奎寜
青蒿素——揭開另一種抗瘧靈藥的秘密
草木樨與華法林的發現
第四部分 現代藥品和疫苗
第13章 從"魔彈"到"重磅炸彈 "
第一種"魔彈"
青黴素的故事
鏈黴素和抗生素時代
補充治療——維生素、胰島素和"避孕藥"
放療和癌癥化療
治療革命:從安定到反應停
抗病毒藥物
癌癥化療的進展
"重磅炸彈"藥物和生物技術突破
從藥店到"大藥廠"
被忽視的熱帶病
繼續尋找"魔彈"
個體化醫學和定製藥品
第14章 試驗性治療與臨床試驗
詹姆斯·林德與壞血病
天花人痘接種的收益與風險
計數方法
首個隨機對照試驗
檢驗新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小白鼠"引發的爭議與更嚴格的管理
"神奇藥物"與頭條新聞
檢驗"傳統"療法
檢驗治療的考驗與磨難:21世紀安全和療效的評估
第15章 接種與預防醫學
"天花的消滅"
天花派對和人痘接種
愛德華·詹納:牛痘預防天花
瘋狗與路易·巴斯德的狂犬病疫苗
白喉與阿拉斯加諾姆的"仁慈接力賽"
傷寒和斑疹傷寒疫苗
卡介苗:結核疫苗
小兒麻痹癥疫苗——索爾剋的針劑與沙賓的糖丸
麻疹與擴大免疫規劃
流感:季節漂移與世界流行性變遷
預防癌癥病毒的疫苗
"等待疫苗"——三巨頭和 NTDs
信息傳播 :從疫苗到衛生和"健康生活方式"
韆年發展目標(2000—2015 年)
曆史大事錶
延伸閱讀
緻 謝
英漢詞匯對照
1901—2015 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年錶
精彩書摘
第2章 血肉之軀
內部結構……大多是未知的 ;至少,人類的內部結構是這樣,因而我們不得不參考動物的內部結構,它們的自然結構與人類是相似的,應探查它們。
——亞裏士多德(公元前 384—前 322 年)
“偷屍人”
很快,解剖或屍檢迫切地需要越來越多的屍體。以16世紀的英國為例,理發師—外科醫生的團體獲準每年有權解剖4個死刑犯的屍體;一個世紀後增加到6具。18世紀中期,法官判處謀殺罪死罪,之後也可用於解剖。即便如此,閤法的屍體遠遠不能達到解剖學傢的增加。那麼該想點其他什麼辦法呢?
從墳墓裏偷剛剛掩埋的新鮮屍體似乎是一個選擇。他們會聚集一夥人趁夜深人靜之時挖墳掘墓,這其中往往會有醫學生。他們會用鐵楸把棺蓋撬開,然後小心地把屍體搬齣來,以確保不會有衣物或其他物品被順走。因為如果有這樣的事情發生便會被視為“賊”,而屍體卻不是“財産”(即使盜墓本身已經是違法行為)。這種團夥會將屍體放在口袋裏,然後飛奔到某個解剖學校的後門,於是人們把他們叫做“偷屍人”,解剖學傢會把他們叫做“屍體復活者”。成人屍體叫做大號,小孩屍體或者小個子的屍體則是按照身高來齣售。大衛·帕特森(David Paterson)是外科醫生兼解剖學傢羅伯特·諾剋斯私人解剖學校的門房,他的職責便包括:
看門、清洗和打掃屋子,生火看火,擦洗桌子,清除和掩埋解剖室裏的內髒;將準備帶到教室的屍體清洗乾淨;侍候學生,幫他們做一些零碎的工作,比如洗骨頭,颳骨,將解剖衣送洗(由帕特森的母親和姐姐來做),並時刻準備接收包裹(即屍體)以及去找屍體。
在解剖颱上——鮮血四濺、內髒四溢
外科醫生—解剖學傢以及他們的學生們不得不身手敏捷地剖開解剖颱上的屍體。穿上圍裙(但沒有手套),解剖過程要有邏輯有順序,不過是按照不同身體部位腐爛的速度不同來定的。首先,打開腹部,把大腸、長長的小腸、脾髒、膽囊和胰髒拿齣來;接著是肺髒,不過得先用鋼鋸鋸開胸廓。之後,要取齣心髒,這在17世紀末被認識到是生理係統的中心,再者是剩下的重要器官:大腦、肝髒、膀胱、腎髒和生殖器官。最後是腐爛速度最慢的肌肉,需要從骨頭上剝下來,剩下的骨頭可以用綫再串成一具彼此相連的骨骼。
器官通常要風乾然後醃製,一般放在酒精中保存(19世紀晚期被福爾馬林取代)。有色樹脂和蠟被注入器官、血管和軟組織內。鼓勵醫學生觸摸和檢查每個器官,甚至品嘗體液的味道,比如胃液和尿道中的黏液。對於一些醫學生來說,解剖颱的惡臭和對解剖的恐懼是難以承受的,而對於另一些來說,知識的獲得以及最終對人體的理解意味著掌握瞭拯救他人性命的技能。正如一個頗具批判性的報紙記者所寫的,“一天過去瞭,但幾乎沒有報告中會提到新的受難者為‘科學興趣’所作齣的理所當然的犧牲。”
對於很多人來說,一想到死後可能會被解剖就嚇得汗毛倒立,特彆是對於那些深信在上帝最後審判日時必須保持身體的完整纔能進入天堂的人來說。人們還發明瞭鐵籠子(屍體保險櫃)來防止富人們的屍體被盜。約翰·亨特還是想方設法“購得”瞭查爾斯·伯恩(Charles Byrne, 1761—1783年)的屍體。伯恩身高近8英尺,是著名的“愛爾蘭巨人”,並靠作為“世界上最高的人”謀生。有關他的故事有這樣一個版本,他說服他的朋友們,在他死後把他的屍首安置在海邊鉛製的棺材中,確保他不要被解剖掉。盡管他計劃周詳,但是他死後多年之後,他的骨架還是被裝在一個華麗的玻璃箱中,陳設在約翰·亨特的博物館中瞭。可以想見,肯定是亨特收買瞭看守屍體的人,花高價買瞭下來。亨特沒有解剖屍體,而很可能是將其煮熟後做成瞭骨架。“愛爾蘭巨人”的骨架,目前仍然可以在倫敦亨特博物館裏看到,現在看來他的巨人癥是因為患有由一種罕見的基因突變引起的垂體腫瘤。
伯剋的躁狂
伯剋是屠夫,黑爾是賊。
諾剋斯來買牛肉。
——無名氏
臭名遠揚的盜屍賊最後在1828年走到瞭盡頭。威廉·伯剋和威廉·黑爾,住在蘇格蘭愛丁堡一個廉價的公寓裏,二人發現如果把人體賣給當地的外科醫生兼解剖學傢羅伯特·諾剋斯可以發一筆橫財。屍體會送到諾剋斯門房帕特森那裏,由他負責接收,最初的屍體雖然多種多樣,但都是死於非命的窮苦的流浪漢或妓女。伯剋和黑爾會給被害人灌酒,一旦喝醉失去意識,就把他們悶死。
最後,當他們在對第16個被害人年邁的愛爾蘭婦女瑪麗·多徹蒂(Mary Docherty)行凶後被捉,他們在1828年10月31日謀害瞭她。在將她的屍體運到諾剋斯的解剖學校之前,伯剋和黑爾舉行瞭一個萬聖節派對,他們用開玩笑的方式告訴客人們不要到伯剋的床邊去。由於被吊起瞭胃口,客人們恰好這麼做瞭。然後他們就發現瞭藏在一捆稻草底下的瑪麗·多徹蒂的死屍。伯剋和黑爾趕緊把她送到瞭帕特森那裏,但為時已晚,警察已經立案調查瞭。二人被捕:黑爾作為證人告發瞭同犯,而伯剋被處以絞刑,之後他的身體也被解剖掉瞭。他的死亡麵具、皮夾連同他的皮都被當作“念想”放在愛丁堡皇傢外科學會外科大廳博物館展齣,正如當時的地方法官所說,“這樣,後世子孫可以記住你犯下瞭怎樣的滔天罪惡。”黑爾後來便消失瞭,諾剋斯則離開瞭蘇格蘭。
盜屍貿易依然存在於西方部分國傢。英國於1832年通過瞭《解剖法案》,解剖學傢可以閤法地獲得“無人認領的”窮人屍體,以供“解剖檢查”之用。這意味著在原則上,任何死於醫院、工廠、監獄或其他慈善機構的人,隻要沒有特彆說明他們不想被解剖,或者是在24小時之內沒有親戚前來認領,那麼就閤法地成為解剖學傢的“財産”瞭。
著名的醫學教科書《格式解剖學》(Gray’s Anatomy, 1858年)很可能就是基於“閤法批準的屍體”,插圖由亨利·範戴剋·卡特(Henry Vandyke Carter, 1831—1897年)繪製,該書直到今天仍在再版。倫敦聖喬治醫院的亨利·格雷(Henry Gray, 1827—1861年)寫該書的目的是要“讓學生和從業者對人體解剖有更準確的把握,尤其是將這門科學更多地應用到外科實踐中。”
……
前言/序言
人總是要麵對各種不堪忍受的瘟病,但也總是殫精竭慮、孜孜不倦地找尋保持健康、治病救人、延長壽命的良方。
——羅伯特·泰爾伯(Robert Talbor,1642—1681年),
英國庸醫,號稱發明瞭治療瘧疾的"秘方"
醫學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一直被稱為人類最大的福祉。韆百年來,尋找緩解、治療和治愈疾病的良方已經凝聚瞭無數的醫生、郎中和患者的心血和智慧。醫學亦是一門傾聽患者、診斷或預防疾病及理解病因的藝術。醫生與患者竭其所能試圖洞察過往的瘟疫、惡疾以及許多發現,科學傢們繼續在緻力於挖掘身體和精神的謎團。
改變醫學的成就不勝枚舉:詹納與牛痘接種;巴斯德、科赫與"細菌理論";福洛倫斯·南丁格爾及其護理改革;李斯特與防腐滅菌術;倫琴與X綫 ;剋裏剋、沃森與DNA雙螺鏇。但是,當中也不乏創痛與悲劇——在麻醉術發明之前的幾百年中,病人不得不忍受外科手術刀帶來的無盡傷痛;在19世紀,還要忍受在死後落到被窮光蛋從棺材裏挖齣來然後搬上解剖颱的下場。戲劇化的情節亦有發生,比如約翰·斯諾在1854 年移除瞭寬街上水泵的把手,以預防倫敦霍亂的傳播。當然,讓人疑竇叢生的問題也是層齣不窮:比如,為什麼韆百年以來,古人所用的放血術和鴉片依然經久不衰?裏程碑性的事件曆曆在目:1796年,第一例兒童天花病人的牛痘接種;1922年,患有糖尿病的男孩接受瞭胰島素注射;1954年,曾經同卵雙胞胎間器官移植的夢想一朝成真;2011年,第一例接受人造器官移植的病人成功培養瞭自己的乾細胞。
本書將迴溯醫學的故事中一些重要的主題和裏程碑。第一部分探討瞭人們對疾病原因的理解,從古希臘和古羅馬的體液理論到細菌理論,再到現代的基因理論。第二部分對醫學的實踐給予瞭審視:包括醫生、護士、外科醫生、牙科醫生等在傢庭和醫院中對病人進行治療和照護的個體。第三部分描述瞭醫學上的各種療法,包括放血、針灸和草藥,以及江湖術士"靈丹妙藥"中一些危險的麻醉藥。第四部分追溯瞭現代藥品和疫苗的發展史:從抗生素的誕生到癌癥治療的突破,再到生物技術的崛起突破性地實現瞭有機體的修改和重新組裝,比如利用基因工程技術製成的供人使用的蛋白質、疫苗和單剋隆抗體等曾經想都不敢想的産品。
在很多國傢,人類期望壽命已經超過七八十歲,差不多是 19 世紀中期的兩倍。與之息息相關的包括挽救生命的藥物、疫苗和手術乾預,公共衛生、營養、生活水平和衛生保健的改進。為滿足放血需求建造的水蛭養殖場,到全球製藥企業的建立,再到"魔彈"藥物和生物技術,一並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然而,挑戰依然存在。心血管疾病、癌癥仍然是人類最主要的死因,盡管它們在高收入國傢的緻死率有所降低,但在中低收入國傢卻變得日益顯著 ;瘧疾和結核病等自古有之的感染病,以及艾滋病等新型疾病也是殺戮一片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人們的期望壽命要比西方國傢短 20—30 年。一方麵,人們對新發傳染病無藥可醫充滿瞭恐懼 ;另一方麵,抗生素耐受又成為瞭全社會矚目的大問題。阿爾茨海默病和其他癡呆癥已經迅速攀升為老齡化人群的重要問題。更為健康的生活方式,全球範圍內衛生不公平現象的減少——這些挑戰,我們希望隨著醫學知識和技術的進步,能夠在將來得到一定程度的解決。
與此同時,不論是醫生、護士、傢人還是朋友,給予良好的"臨床護理"和照顧,對於一個即將康復或者是齣於彌留之際的病人,都是彌足重要的。威廉·奧斯勒(William Osler, 1849—1919年)見證瞭醫學發展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他明智地告訴我們 :"這門古老的藝術永遠都無法取代,但必將被融入新的科學之中。"將"科學"之精華與醫學之"安慰術"融在一起,勢必是世界健康之未來。
瑪麗·道布森
劍橋大學聖約翰學院
2013年3月
醫學圖文史:改變人類曆史的7000年(彩色精裝典藏版)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