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2-24
摄影与观看,旁观与见证,“摄影”与“艺术”,“物性”与真实,反抗与张力,图像证史,观看控制,视觉秩序,等等,视觉文化研究学者杨小彦数十年来关于摄影的访谈、评论、发言、文论等集合成这样一部看与被看的摄影眼中的中国。
《看与被看 摄影中国》为著名视觉文化研究学者杨小彦对影像视觉多年观察与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作者通过使用“观看控制”与“视觉秩序”这两个关键词,来描述近百年发生在中国的视觉文化现状。其中“面对摄影家”部分收录了新时期较早出现的几篇访谈,提出了一个“站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的问题;“个人观察的纪念碑”部分透露了摄影之所以成为一部历史的重要原因;“双重视野”部分通过作者的几篇主题发言探讨了摄影书写话语权的问题;“历史的质感”彰显了摄影作为一种观察、工作方式的连续不断的历史性奋斗;“观看之道”部分则呼应全书主题,在更大的言说范围内论证了两个关键词的指涉。
杨小彦,
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研究视觉理论与摄影,长于艺术批评。
出版专著有:《艺术史的意义》(与邵宏合作),1992;《尚扬评传》,2005;《篡图:杨小彦艺术评论文集》,2006;《新中国摄影六十年》,2009;《杨小彦自选集》,2014;《素山:老彦的文与画》,2012;等等。
序 陈剑澜
一 面对摄影家
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与摄影家对话
拍照并不优雅——与张海儿的对话
让历史记住他们——与肖全的对话
正视现实——与吕楠的对话
把照片做旧——与韩磊的对话
不能让历史留下空白——与贺延光的对话
关于中国几位年轻的摄影家
体验摄影——杨延康的视觉信仰
就图谈图——关于河南的几位摄影家
面对——关于李洁军的《大茅岛:1995-2005》
旁观者与见证人——朱宪民的意义
张力与对抗——对倪卫华『风景墙』的一种认知
二 个人观察的纪念碑
夜巴黎的眼睛
安哥之眼
四 历史的质感
走向纯影像——鲁迅美术学院摄影系99 届毕业创作感言
他们的历史
中国:看与被看——镜头中的性别意识
填补历史的空白——从『中国人本』摄影展说起
摄影革命——20年一言难尽胡武功
面&相——中国当代摄影中人脸的意义
历史的质感
高华与摄影
2011:回归摄影
五 观看之道
摄影机的象征意义
真实性:一个怪圈
自然摄影中的人文精神与沙龙趣味
『困难的是去观看』——卡蒂埃-布列松告诉我们什么?
傻瓜机:对摄影的谋杀
图像的终结——写在《生活》停刊之际
不属于一个人的图像——纪念侯登科
我要干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沙飞55周年祭
参与者与旁观者的戏中戏
我是『我』的镜像
个人观察的纪念碑——刘博智和他的图像追寻
图像证史——乱世中的蒋少武与他的视觉见证
惊梦——作为微观政治学的身体叙事
作为观看控制的一种修改机制——从张大力的『第二历史』谈起
吴印咸与沙飞
三 双重视野
《焦点》创刊词
《人体摄影150 年》序
标准的悖论
图像的双重性与视觉的伪装术
双重视野:从连州出发——首届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主题说明
原点:观察与被观察——第二届中国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学术主题说明
沙飞精神再生——『沙飞影像研究中心』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前言
《新中国摄影60年》后记
谁有资格写中国摄影史?
自由的代价——傻瓜与数码联姻之后
视觉传播:成像技术、知识形态与艺术批评
视觉的全球化与图像的去魅化——观察主体的建构及其历史性变化
『摄影』谋杀摄影
摄影进入中国——观看之道、唯美倾向及其『物性』之辨析
诡异的表象
肉眼世界的挑战与美学的回应
从肉眼到机器之眼
分辨率、冷军,以及影纹之类
清晰度、运动轨迹与摄影家的职业危机
摄影与对象:存在还是消亡?
看得见与看不见:库尔贝对于观看的启示
危险的纪实
后记一:恩师杨小彦
后记二
一 面对摄影家
题记:面对摄影家是进入摄影的第一步。
这里收录的,
也许是新时期最早出现的几篇访谈,
至少,被访谈者是首次接受这一类的提问。
我们像朋友那样,随意而率性地讨论,
涉及摄影家个人的实践与追求。
其中,第一篇访谈写于1986 年,
乃自问自答,
提出了一个“站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的问题。
历史证明,这是一个理解摄影的重要角度,
从某种意义上说,所谓摄影实践,
是指如何通过镜头建立与对象的关系的一个历史性过程。
在拍摄者与被摄者之间
——与摄影家对话
笔者按:近来有幸看到几百张照片,黑白为主,兼有彩色,作者张海儿,一个在摄影界毫无名气的“发烧友”。照片内容全是广州街头的抓拍。大凡热闹之地,如观绿路,西湖商城衣服档、高第街,自然在他的镜头底下;而街头巷尾、门前巷后,也都是他施展才能之地。照片的主题是各色各样的广州人,尤以年轻人为主。在笔者看来,他的照片拍得不是很“严肃”,个别看似乎不像什么“作品”,然而却颇令人玩味。玩味什么呢?这是一个很繁杂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笔者无奈,只得拿起一部相机,随着张海儿去“发发烧”,“发烧”过程中免不了闲扯,于是乎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说是解决,其实也谈不上,充其量只是使一个看来是问题的问题变得不是问题罢了,如此而已。
这篇对话谈的是张海儿的摄影,但对话是笔者的虚构,虽然张海儿也说过其中不少话,但文责自负,所写大都是我理解的东西。
问者(以下简称“问”):这堆照片很有意思,但我说不清楚意思何在。首先使我惊疑的是,这能够称作“摄影艺术”吗?
摄影家(以下简称“摄”):我首先想反问:什么才是摄影艺术?你为什么不问:我为什么喜欢拿相机?
问:好吧,就让我这样问你。
摄:再也没有什么能比按下快门更令人激动的了。你想想看,一堆与你毫不相干的物体,一群流动的人,甚至稍纵即逝的微笑,由于你迅速按下快门,瞬息间的东西就永远保留在底片上了。这真是令人开心的举动,眼前的照片就是明证:川流不息的人群,现在已固定在这里了,没有任何雕饰,而且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表情。我不得不感谢那些使瞬间摄影成为可能的人,没有他们,我们今天就不会拥有这么一种强有力的视觉手段。
问:你说得有理。不过由此我想问你两个问题。第一,一堆与你毫不相干的物体、一群流动的人、一瞬间的微笑,在你按快门时自然与你取得了某种联系,这种联系是怎么一回事?你的照片又怎样证明这一点?
摄:你问得非常精彩,一下子抓住了摄影的核心。这个核心就是拍摄者与被摄者的关系。
按快门是令人激动的,相反,进暗房就不免有些乏味,但只有进暗房才能审视这种激动的结果,才能验证激情本身。当一张张照片在显影盆里慢慢现出影像时,就会有不少令人吃惊地发现:你发现你在千分之一秒中固定下来的东西与你处在一种奇特的关系中,他们与你无关,于你相当陌生,但又被你所干涉,从而引起了变动。当然,这里指的是抓拍——也就是这些照片所显示的那种工作方式的结果。照相馆里的人像绝大部分是固定好了的,他(她)只需要微笑。
可以说,拿起照相机就注定你要去面对拍摄对象,尤其是当你选择了抓拍这一工作方式时,你手中的相机就具有了一种性质:它是一支枪,一下子插入与你无关的人流中,甚至干涉了这人流,强使他们与你发生关系。然而,这种关系是有隔膜的。这就是全部结论。因为照相机的特性,因为这样一种布列松式的工作方式,结果是在这种隔膜的关系中产生了一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视觉效果。更重要的是,这种效果是照相机才能达到的。你可以认真研究一下这些照片,就更能体会到照相机这支枪的性能了。
问:我想第二个问题是,既然摄影是一种视觉手段,那么,绘画中诸种视觉因素自然也融到了摄影艺术中,例如光线、构图、色调等,据此,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摄影与绘画的关系呢?现在有一种潜在的流行看法,认为懂画一定能更好地搞摄影,这对不对呢?
摄:说懂画一定能更好地搞摄影,这是一个相当普遍的误解,一个最大的不幸。现在不是都喜欢谈论“本体”吗?我不喜欢这个生硬的词,而宁愿用朴素的语言。
摄影之所以是摄影而不是绘画,就是因为它是一种与绘画完全不同的视觉手段,这种手段的不同是由摄影机决定的。就跟上面说的一样,你一拿起相机,就注定你要去面对拍摄对象;你手中拿的是一支“枪”,你必须去猎取对象,去和对象发生一种奇特的联系。绘画则不同了,康定斯基说得非常好:画画必须“十分对画布,一分对调色板,半分对自然”。摄影是一瞬间的事,在这一瞬间中,摄影通过光学手段将现实对象转移到感光材料上去,所以它的工作主要是处理对象;绘画则缓慢得多,虽然也有对对象写生,但功夫要做在画布上。在绘画中,画布与画家的关系才是首要的。
……
看与被看 摄影中国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看与被看 摄影中国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东西不错,刚买完就降价,有些心寒。
评分好书
评分京东正版热卖畅销好评最多读者推荐内容详实
评分东西不错,刚买完就降价,有些心寒。
评分内容上感觉有点泛泛而谈,缺少深度/
评分很好的书价格也合适,还会再来
评分不错,值得购买,性价比高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书
评分内容棒,慢慢读!
看与被看 摄影中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