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华夏审美风尚史》由季羡林担任顾问,许明担任主编,从一个侧面舒展出一幅哀婉动人、辉煌壮丽的中华民族审美风尚的历史长卷。丛书改变了以往的美学史写作方式,以大量翔实的资料细致地描述、全方位地扫描、立体地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精神的诞生、发展的历史,把美作为人类的审美活动进行全方位的历史描述。全书流畅豁达,意蕴深远,在较深的层次上再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采,是美学、美育研究和教育的案头常备书。
作者简介
许明,中国社科院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民俗学会副会长,《社会科学报》社长、总编,上海社科院思想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文学评论》等杂志编委,中国人权基金会专家委员等职。主要著作有:《华夏审美风尚史》《马克思主义美学思想史》《新意识形态批评》《建设新世纪的先进文化》《轻拂那新理性的风》《美的认知结构》《人文理性的展望》《文化发展论》《关键时刻:当代中国亟待解决的27个问题》《中国知识分子丛书》等。
目录
第一章 宋代城市新结构与社会新风尚
第一节 后周北宋之际的都城制度改革
第二节 “不敢草略”的生活风尚
第三节 文化休闲面面观
第二章 发轫于宋初的美感建构意识
第一节 在“富贵”与“野逸”之间
第二节 叩其“全境”与“小景”两端
第三节 古今能事毕,自家新意出
第三章 嘉祐贡举与时风扭转
第一节 科举制的完备与士气振作
第二节 嘉祜二年贡举事件
第三节 欧阳修:审美意识的来源与流向
第四章 北宋盛世的承平心态与写真时尚
第一节 《清明上河图》的主题
第二节 柳永词世界的明丽景观
第五章 风流意态的几种典型
第一节 浅斟低唱的本色
第二节 随俗婵娟的风流
第三节 苏轼意趣的人文内蕴
第四节 米氏风格与龙眠精神
第六章 南渡危难中的审美意识
第一节 《晋文公复国图》与《中兴瑞应图》
第二节 《金石录后序》与《打马赋》
第七章 乾道、淳熙间的临安风情
第一节 “坐南朝北”说的文化意向
第二节 夸侈与模仿
第三节 园苑窈窕且优游
第八章 乾道、淳熙间的美论美艺
第一节 “内游”之际的风尚变迁
第二节 严羽“一味妙悟”与朱熹“抱柱浴水”
第三节 马远“清奇意象”与夏圭“无尽意态”
第九章 江湖村野间的审美新意向
第一节 南戏:流俗风情与戏文意向
第二节 李嵩风俗画与石湖村田诗
第十章 从古雅到荒古的词世界
第一节 文士制曲与古雅风尚
第二节 惊觉:黯然中的讽兴
第三节 一抹荒烟,一襟余恨
第十一章 回首:两宋美趣两端间
第一节 平淡而山高水深
第二节 从范温说“韵”到杨万里辨“味”
精彩书摘
《华夏审美风尚史 第六卷 徜徉两端》:
当然,“士气”所以能如此,未见得全是科举改制的结果,宋代政治制度上君权、相权、台谏及学校彼此制衡的建构,就颇有近代化的色彩。不过,若没有科举新制抑权贵而纳寒士的新导向,若没有“糊名”制的施行以及废除“公荐”传统的举措,一种新的士人关系也难以建立起来。在这里,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在于,对那些占及第举子半数以上同时也占高层官员半数以上的布衣出身者而言,由于他们本没有世袭的禄位,所以便不会以自身之跻身朝廷为理所当然,也因为其地位非由家族遗传所致,所以心目中便多几分“国”的概念,自然也就多几分“公”心而少几分“私”念。
不仅如此,宋代科举的改革除考试规则有上述的举措外,在考试内容方面也有重大改革,而这又必然会产生导向性的社会效果。自唐代以来,进士科就是备受士子重视的贡举科目,而唐代风尚的遗留则是偏重于诗赋文辞。宋初形势,仍在唐风笼罩之下,在宋真宗时期,考进士科的科目顺序为:先诗、赋而后策、论,并且有“逐场去留”的规定,倘若诗、赋考试未能过关,那么策、论便没有参考资格了,这自然就造成了“但以诗、赋进退”的结果。首次改革,发生在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当时“诏贡院,将来考试进士,不得只于诗赋进退等第,今后参考策论,以定优劣”。至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据臣僚意见,宋仁宗诏令两制官等详议,谏院欧阳修上《论更改贡举事件剳子》,明确提出以试策、试论、试诗赋为顺序,并随场去留。
……
前言/序言
华夏审美风尚史 第六卷 徜徉两端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