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張大寜中醫基礎學》為國醫大師張大寜圖書係列之一,主要涵蓋瞭專述國醫大師張大寜學術思想及臨床上研製近韆餘種方劑用法醫理,將其中醫腎病臨床經驗分案例和專病講述,傳承後人。係統,全麵,本書可供臨床醫生使用,也可供喜愛中醫者參考閱讀。
目錄
《國醫大師臨床研究》叢書序
陳序
繼承好中醫發展好中醫
總前言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一節 陰陽學說
第二節 五行學說
附 參考資料
第二章 髒象學說
第一節 五髒
附 心包絡
附 命門
第二節 六腑
第三節 奇恒之腑
第四節 髒腑之間的關係
附 參考資料
第三章 氣、血、津液
第一節 氣
第二節 血
第三節 津液
第四節 氣、血、津液之間的相互關係
附 參考資料
第四章 經絡學說
第一節 經絡的概念與經絡學說的形成
第二節 經絡係統的組成
第三節 十二經脈
第四節 奇經八脈
第五節 經絡的生理與經絡學說的應用
附 參考資料
第五章 病因與發病
第一節 病因概說
第二節 六淫
第三節 疫癘、寄生蟲、外傷
第四節 七情內傷
第五節 飲食、勞逸
第六節 痰飲、瘀血
第七節 發病原理
附 參考資料
第六章 病機
第一節 邪正盛衰
第二節 陰陽失調
第三節 升降失常
附 參考資料
第七章 防治原則
第一節 預防原則
第二節 治則
附 參考資料
精彩書摘
(一)腎的研究
1.腎和命門學說的研究
腎為“先天之本”,在中醫髒腑學說中占有重要地位。《難經·三十六難》提齣“左腎右命門”之後,腎與命門的關係受到曆代醫傢的重視並進行瞭廣泛、深入的探討。新中國成立後我國的醫傢也就此問題進行瞭較為深入的研究。首先,將曆代有關腎和命門的文獻進行瞭係統、全麵的整理。其次,對若乾有爭議的主要問題開展瞭學術討論。其論點如下所述。
(1)命門學說的起源:“命門”一詞始見於《素問,陰陽離閤論》等篇,指齣“命門”者,目也。顯然與“命門”學說的含義迥然不同。而較一緻的看法是“命門學說”起源於《難經》中“然兩腎者,非皆腎也,其左者為腎,右者為命門。命門者,精神之所捨,原氣所係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係胞,故知腎者一也”。
(2)命門學說的形成:近代學者的考證認為,命門學說是由金元時期對“相火”機理的深入探討,並將“相火”的生理病理與腎、命門聯結起來,逐漸發展而形成命門學說。
(3)命門學說的發展:賈氏認為明代各醫學傢的爭論,促使命門學說日趨成熟。對於命門學說的爭鳴,陳氏歸納為“右腎說”、“腎間說”、“兩腎說”和“功能說”四類。一般認為“命門”不是一個解剖實體,而是機體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總稱。
2.腎陽虛證的研究
上海醫科大學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發現瞭現代醫學認為全然不同的六種疾病(支氣管哮喘、無排卵型功能性子宮齣血等),可以同樣用補腎的方法提高療效。麵對“異病同治”的事實,對於不同的病而同樣錶現為腎陽虛證的患者從神經體液方麵進行瞭較為係統的觀察,發現瞭一些共同的改變,其中最明顯的是24小時尿17—羥類固醇值普遍低於正常,顯示腎上腺皮質功能不足。為瞭進一步瞭解17—羥類固醇值低下的原因,對腎陽虛證患者又應用瞭下丘腦(血皮質醇晝夜節律測定)—垂體(甲呲酮試驗)—腎上腺皮質(ACTH興奮實驗)軸(以下簡稱腎上腺軸),這三個層次的測定方法,對正常人、腎陰虛患者、腎陽虛患者進行對比觀察,證明腎陽虛證患者有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的不同環節、不同程度功能紊亂,從而首次證明“腎陽虛證”有其物質基礎。
……
前言/序言
張大寜中醫基礎學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