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中國書畫美學概論》的作者是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教授徐誌興,書稿脫胎於徐先生於1999年齣版的專著《中國書畫美學簡論》,此次齣版的書稿是對書畫美學理論研究的進一步總結。
本書主要內容圍繞三大方麵:中國書畫美學的思想源流、曆代書畫美學思想述評、中國書畫美學理論十章以及附錄中對近現代書畫傢的研究述評,涵蓋書畫美學理論的重要範疇,歸納齣認識美、創造美和欣賞美的基本規律。
本書的特點在於注重從不同朝代的書畫名傢的理論與實踐中探索總結其美學思想的錶現與特徵,論述旁徵博引,舉例切中肯綮,體現一位專業的中國美學理論傢的紮實功底。
作者簡介
徐誌興,1942年生,江蘇徐州人;江蘇省文史館館員、徐州工程學院藝術學院教授,現為中國美術傢協會會員、中國書法傢協會會員、中華詩詞協會會員。他自幼隨舅父、著名畫傢蕭龍士學習書畫,後又拜師李苦禪、王鑄九、許麟廬諸傢門下。
齣版專著《中國書畫美學簡論》、《徐誌興論畫題畫詩三百首》、《徐誌興論書絕句三百首》、《徐誌興畫集(一)》、《誌興書畫藝術》、《寫意畫大師李苦禪及其藝術》《百風書畫大師蕭龍士藝術研究》、《徐誌興畫集(二)》及《中國書畫美術概論》等。
目錄
第一篇 中國書畫美學的思想源流
第一章 孔子思想與中國書畫美學
一、仁學與以人為本
二、“多學而識”與“一以貫之”
三、“誌於道,據於德,依於仁,遊於藝”
四、比興與人天同構
五、“盡善盡美”、“過猶不及”與“中庸”
第二章 孟子思想與中國書畫美學
一、“良貴”、“養心”、“養性”與“養吾浩然之氣”
二、“博學”、“深造”、“尚友”與“必以規矩”
三、“眸子”傳神與“以意逆誌”
四、“美”、“大”、“聖”、“神”
五、“民貴君輕”與“與民偕樂”
第三章 老子思想與中國書畫美學
一、“道法自然”與“無為而無不為”
二、“見素抱樸”與“大巧若拙”
三、“有無相生”與“正復為奇,善復為妖”
四、“道隱無名”、“惟恍惟惚”與“大象無形”
五、“尊道而貴德”與“緻虛極,守靜篤”
第四章 莊子思想與中國書畫美學
一、“逍遙遊”與“遊心”
二、“技”、“道”與“坐忘”、“心齋”
三、“氣變而有形,形變而有生”與“通天下一氣”
四、“無為為之之謂天”、“法天貴真”與“以天閤天”
第五章 《周易》思想與中國書畫美學
一、“反身修德”與“厚德載物”
二、“與天地閤其德”與“與天地相似”
三、“一陰一陽之謂道”
四、“立象以盡意”
五、飾終及素,“白賁”真境
第六章 禪與中國書畫美學
一、“拈花微笑”與“以心傳心”
二、“定慧一體不是二”
三、“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四、“燈籠是心”與“我心即佛”
五、“萬法盡在自心”
第二篇 曆代書畫美學思想述評
第一章 博采眾長,承前啓後
一一兩漢書畫美學思想
一、《淮南子》的美學思想
二、揚雄的“心畫”說
三、崔瑗的《草書勢》
四、蔡邕的《九勢》和《筆論》
……
第三篇 中國書畫美學理論十章
附錄
參考書目
圖錄
精彩書摘
《中國書畫美學概論》:
徐渭(1521-1593),字文長,號天池山人、青藤道士,浙江山陰(今紹興)人。他是明代著名文學傢、戲麯傢和書畫傢。最令人矚目的是他在書畫藝術上所做齣的傑齣貢獻,被稱為中國大寫意畫派的開創人和奠基者。他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潦倒的一生、充滿悲愴與憤懣的一生。他多纔多藝,卻屢試不中;他光明磊落,卻英雄失路;他欲展宏圖,卻托足無門;他豪蕩不羈,卻處處為世俗不容。如黃宗羲《青藤行》中所雲:“踽踽窮巷一老生,崛起不肯從世議。破帽青衫拜孝陵,科名藝苑皆失位。”但曆史是公正的,“豈知文章有定價,未及百年見真僞。光芒夜半驚鬼神,即無中郎豈肯墜?”徐渭於詩、文、書、畫以至戲劇,無一不精,生前卻“名不齣鄉黨”,死後始如珍珠破土,大顯於世。正所謂真者不僞,僞者非真,真正藝術品的價值是一定會展現齣其“光芒”本色的。
“光芒夜半驚鬼神”,徐渭的書畫藝術寂寞於他所生活的時代,卻雀噪於後世,其纔力造詣不僅超越古人且傳於來者,其影響所及不僅被於晚明且延續四百餘年而至現代。徐渭自稱:“吾書第一、詩二、文三、畫四。”(陶望齡《徐文長傳》)但始料未及的是:他的繪畫竟把他推上畫壇巨星的寶座,使他成為一代開宗立派的巨匠。他的書畫藝術個性鮮明,豪情激蕩,流露齣一種感人肺腑的浩氣、俠氣、鬱鬱不平之氣;悲中有怒,泣中有吼,淚而聚墨,嗬而成書。他不是為書而書,為畫而畫,而是情有所感、心有所動、意有所發的“本色”外露,是真性情、真思緒的形象物化。觀其筆墨“戲謔”,皆如韆丈飛泉,奔瀉直下,勢不可遏。真情蓄極積久,不得不發,不得不吐;迫而發者,心無掛礙,迫而吐者,得意忘象;發而舞筆,吐而傾墨,筆墨均化為感情的符號、意念的精靈,傾訴著一顆放逸的心、譏訶的心、憤怒的心和求索的心。他的品格、閱曆、襟懷、學養以及他的審美理想,都像跳動的音符、奔湧的鏇律,融人那無盡的筆情墨韻之中。
一、浩氣高格
對於一位曆盡人間磨難、看慣世態炎涼的封建文人來說,或者在痛楚中沉淪、遁世,或者在睏頓中崛起、抗爭,而徐渭則是一位有鮮明反抗意識的後者。無論在抗倭的民族戰爭中,還是反嚴的政治鬥爭中,無論是宦海升沉、仕途失意,還是鬱悶悲憤、貧病交集,他都錶現齣瞭一種不屈不撓、剛正不阿的精神。有如袁宏道《徐文長傳》中所說:“文長既已不得誌於有司,遂乃放浪麯蘖,恣情山水,走齊魯燕趙之地,窮覽朔漠,其所見山奔海立,沙起雲行,風鳴樹偃,幽榖大都,人物魚鳥,一切可驚可愕之狀,一一皆達之於詩。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滅之氣,英雄失路,托足無門之悲。故其為詩,如嗔如笑,如水鳴峽,如種齣土,如寡婦之夜哭,羈人之寒起。當其放意,平疇韆裏,偶爾幽峭,鬼語鞦墳。文長眼空韆古,獨立一時,當時所謂達官貴人,騷士墨客,文長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故其名不齣於越。悲夫!”徐渭在人生的道路上,“不得誌”,“失路”,“無門”,但在品格與氣度上卻錶現齣一種“眼空韆古,獨立一時”的氣概;對那些趨炎附勢的“達官貴人,騷士墨客”者流,“皆叱而奴之,恥不與交”。他筆下的詩文書畫,不僅展示瞭“山奔海立,沙起雲行”,“一切可驚可愕之狀”,而且溢蕩著其胸中所鬱積的“一段不可磨滅之氣”。這不可磨滅的是一種浩然正氣,是宇宙間鼓蕩不已、生生無窮的天地元氣。正氣長存,元氣不滅,故其藝術永垂人間。
……
前言/序言
打開中國書畫史,那一幅幅妙絕精美的書畫藝術品仿若一望無盡的璀璨明珠映入眼簾,令人觀而擊節稱嘆,流連忘返。數韆年的曆史文化長流,早已布滿瞭古跡斑斑的甲骨、陶泥、鍾鼎、碑版、絹帛、竹簡、磚石、捲軸、冊頁,為什麼至今還能令人癡迷、令人醉心,乃至賞玩不已、研究不已呢?另一方麵,對於那些拾人牙慧的、所謂“創新”的行為藝術和現代藝術,人們為什麼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呢?其原因即在於中國書畫藝術一以貫之的美學思想——“盡善盡美”,是與中華民族所特有的審美心理結構息息相通的。“善”與“美”的統一不僅展示瞭中國美學的根本特徵,也充分錶現瞭我們中國的民族精神、民族風格、民族特色和審美觀念、審美心理、審美理想。中國美學與哲學、倫理學是一體的。
《論語·八佾》有雲:“子謂《韶》:‘盡美矣,又盡善也。’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善”不僅是中國哲學古往今來所討論的高課題,而且於美學範疇也一直認為唯有“美”與“善”達到高度的協調和統一,始能進入藝術的佳境界。藝術創造的根本目的是既造己又育人,所謂“成教化,助人倫”是也,是把創作者與欣賞者引嚮一種與“至善”體閤為一的人生理想境界。現代美學經常提及的“真善美“與“盡善盡美”有著完全一緻的深義,其較之“善美”雖多一“真”字,但“真”蘊“善”中,“善”含“真”義;即“善”即“真”,即“真”即“善”;“真”不離“善”,“真”與“善”是一體的。試想,無“善”何以求“真”?何處有“真”呢?《莊子·漁父》中有一段關於“真”的精闢闡述:“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故強哭者雖悲不哀,強怒者雖嚴不威,強親者雖笑不和。真悲無聲而哀,真怒未發而威,真親未笑而和。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聖人法天貴真,不拘於俗。”莊子認為,“真者”,乃“精誠之至也”;“真在內”,“受於天”,“自然不可易也”;聖人在日常生活與社會實踐中無不以“法天貴真”為準則——效法自然,尊重本真。在古代哲人的意識中,“真”與“善”都是屬於心性道德的層麵,而人類的心性道德與自然規律之間有著一種內在的密切聯係,二者是相通的、一緻的。《老子》有雲:“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此均說明瞭為“善”為“真”,“利而不害”,“為而不爭”,既體閤瞭“天道”,又符閤於“人道”;而當人與天閤一時,便若有天助;但“天道無親”,無所偏愛,人所以得助者,是因為他們“至善”的道德言行符閤瞭天地之“道”——自然運轉變化的規律,故非天助也,是其自為自助也。顯然,本“真”之心與本“善”之性(真心本性)不僅是社會人生的最高境界,同時也是藝術創造的最高境界。在中國美學的審美觀照中,唯有當“美”的形式具有“真”與“善”的內涵,並達到高度和諧統一時,纔具有真正的美學價值與意義,纔會為廣大民眾所喜愛,並傳之久遠。
基於“天人閤一”的觀念,中國美學既強調藝術傢主觀精神層麵的“德”與客觀層麵的天“道”——自然規律的融閤(“道”為體,“德”為用),又十分重視創作主體的能動作用,體閤自然而又超過自然,體閤規律而又超過規律,技近乎道而又閤之於道,完全進入有如自然本體的、絕對自由的境界。在這種美學思想的影響下,中國廣大審美群體不僅把“盡善盡美”、“真善美”的審美境界視為人生的高理想,而且認為“美”根源於自然,存在於人與自然的統一之中。一切能以美的形式將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相協調、相統一的情感同構與節律同構傳達齣來的藝術,都是真的、善的、美的,同時也是新的。有人批評中國書畫“因循守舊”、“裹足不前”,他們哪裏知道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革故鼎新”(《周易》)、“蔽而新成”(《老子》)的優秀傳統,主張“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學》)的人生哲學。在書畫領域裏,對“新”的求索與創造幾乎從來就沒有停止過,每個朝代都有新的演化、新的特徵與新的風格。當然在變中亦有其恒常不變之規律,常其不能不常,變其不得不變,一切都要根據曆史、時代和民族的需要。
中國書畫美學概論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