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05
预言大师雷·库兹韦尔**之作
史蒂夫·乔布斯用设计改变世界,雷·库兹韦尔用思想和技术改变世界
《机器之心》:这是一个可怕的“疯子”撰写的一本疯狂的、扭曲的、不可思议的、奇思妙想的,但又能极其让人信服的,也许会让你三观尽毁、脑洞大开的书。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曾经称雷·库兹韦尔是“我知道在预测人工智能上超厉害的人”。过去30年他对未来预测的准确率超过了86%。在这本《机器之心》中,雷·库兹韦尔阐述了极其令人信服的大胆预测:
未来的世界,人类和机器将难分彼此,人类将不再是万物之灵。电脑将比人脑有高一万倍的智能。量子计算将引爆技术未来。机器不仅拥有智能,而且拥有心灵,将具有人类的意识、情绪和欲望。人类身体中植入了用生物工程和纳米材料制成的电脑芯片、人造器官,将比现代人类更长寿(甚至长生不老),有更强的学习能力,更灵敏的视觉和听觉。虚拟现实有可能使人机发生“恋爱”……你会认为这不可能?当人类不再继续生活在树上,并且吃烤熟了的东西的时候,有某个猴子也是和你一样看待人类进化的。
雷·库兹韦尔,集预言大师、科技大师、人类社会发展大师、“爱迪生的正统接班人”于一体的大师中的大师。他是全球公认超级的发明家、思想家和未来学家。《华尔街日报》称他为“永不满足的天才”,美国公共电视台称他为“开创美国的16位改革家”之一。他还是美国国家科技奖章得主,入选美国发明家名人堂,拥有19个荣誉博士学位,并三度获颁总统荣誉奖。
2012年12月17日,雷·库兹韦尔受Google创始人拉里·佩奇之邀加入Google,担任Google的工程总监。Google的绝密实验室Google X在运作很多项目如Google眼镜、自动化住宅、智能手表、无人驾驶汽车、Wi-Fi气球等,无不留下了库兹韦尔的印痕。
雷·库兹韦尔展现的是冷静的分析……抓人眼球的预测和对未来美好的预测。他的叙述方式轻松诙谐,书中也未出现冗长繁重的术语。
——《连线》杂志
《机器之心》一书广泛探讨了诸多有趣的话题,例如熵、混沌理论、大爆炸、量子理论、DNA计算机……神经网络、遗传算法、纳米工程、图灵测试、脑扫描术……国际象棋程序、互联网等——涵盖了信息技术界的过去、现在及未来。
——《纽约时报》
库兹韦尔的书着实撩人眼球,他预言不久的将来,人类将是半人半机的构造。
—— 《福布斯》
《机器之心》将引爆你的眼球。若非出自库兹韦尔这位成功创业者之手,他的这些构想看上去就如天方夜谭。
——《旧金山纪事报》
库兹韦尔描绘出的景象十分诱人,又略显吓人——人类与机器之间的界线模糊了。
——《波士顿环球报》书评
计算机智能赶超人类时会是什么样?库兹韦尔,这位当下诸多最先进机器的发明者,提出了他的构想——书中包含了对未来几十年间发展的乐观预测。
—— 《科柯斯》书评
前言 当机器超越人类并拥有了心灵
第一部分 机器之心
第一章 技术的进化:指数级增长
混沌初开,宇宙大爆炸,时间如白驹过隙。时间的本质在于它总是呈现指数级推进——要么以几何级数加速,要么像宇宙史一样以几何级数减速。爱因斯坦说,时间对体验它的一切实体来说都是相对的。指数级增长的本质就是宇宙中的事物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发展得极为缓慢,但是一旦达到时间拐点,那么就会呈现喷跃式发展。进化是一个过程,不是封闭的系统,它是智能的缘起。宇宙演进、生命进化和技术进步都是呈指数级推进的,它们推进的共同主线是什么?摩尔定律何时失效,在其失效之后,计算能力如何才能持续加速?
第二章 机器智能:超越人类智能的那一天正在临近
一种智能体是否能创造出另一种其自身更智能的智能体?根据我的研究和判断,人类必会完胜进化,并在几千年内完成进化几亿年才完成的创造。人类智慧虽为进化的产物,其智能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就是说,我们创造的智能产物终有一天也会赶超人类。
第三章 图灵的预言:机器会有意识吗
人类有意识这是最正常不过的事情了,那么动物有意识吗?未来的机器会有意识吗?那种认为动物“只不过是机器”的观点十分普遍,这对动物和机器来说都是一种蔑视,机器智能将在未来的几十年内具备同人类一样的复杂性和精确性。那么,同人类一样复杂的机器能自己做决定还是只会遵循程序?图灵的预言是否在一步步临近?
第四章 人工智能的万能公式:也许很快就能找到
智能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生活中察觉不到机器的智能?复杂无比、神秘莫测的智能进程有没有可以遵循的一个简单的公式或算法?事实证明,只要将充足大量的计算与正确恰当的公式准确结合起来,几乎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但构成智能的统一公式是什么样的?进化用了几十亿年才给出了这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在短短几千年中为寻找正确答案开了个好头,可能再用几十年,我们就能解答这一问题。
第五章 超级智能既是天才,又是白痴?
为什么计算机能战胜国际象棋大师,却不知道避雨,也不知道下雨打伞?它在某一方面简直是天才,却在很多方面是白痴。因为它无法适应更复杂的环境,当然也就无法驾驭日常对话中的各种连接。而且,虽然简单算法的功能强大、极具诱惑,但仍缺乏一种叫“知识”的东西。如何让机器自行投资、阅读和学习?或者也会像人类一样,在问题超出自己的专业范围时进行杜撰,冒充行家里手?
第二部分 奇点临近
第六章 茶杯中的宇宙:量子计算引爆技术未来
到现在为止,我们讨论的还仅仅是数字计算,事实上还有一种更强大的方法,叫做量子计算,它可以解决连大规模并行处理数字计算机都无法解决的难题。可以说,量子计算将会是下一个改变世界的技术领域……(雷·库兹韦尔的预言再次成真:2015年12月9日,多家美国媒体报道,美国航空航天局与谷歌公司本周早些时候宣布,他们制造出了第一台真正利用量子机制运算的电脑,并称这台代号D-WAVE 2X的计算机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普通计算机的一亿倍。10日,俄罗斯卫星新闻网发表新闻称,中国科技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利用一块金刚石制造出了世界上首台量子计算机,可以在不到一秒时间内破解普通计算机需要几年甚至十年才能破解的密码。阿里巴巴宣布研发量子计算机。)
第七章 虚拟现实:再造一个“客观世界”
未来,我们并不总是需要真实的身体。如果我们处在虚拟环境中,那么虚拟身体就能满足我们的需求。在未来的几十年中,虚拟现实将成为网络的主体,虚拟环境将摆脱额外硬件的束缚,转而依托专门的网站,你只需要通过大脑思维访问该网站就能进入虚拟现实世界。我们可以在历史社会网站上与本杰明·富兰克林就战争问题上的权力展开辩论;在瑞士商会网站上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感受寒冷的雪花飘落到脸上;在好莱坞网站上与你最爱的影星拥抱。虚拟现实真的就要到来了!
第八章 写诗、谱曲、绘画:一台机器的创造天赋
机器人如何写诗?先分析原创作者的风格,再生成算法来创造自己的语言风格、节奏模式,最终创作出全新的原创诗歌——完全可以避免自己抄袭。……1895年,开尔文勋爵曾预言,“不可能有比空气重的飞行机器。”1912年,福煦元帅预言,“飞机毫无军用价值。”1949年,《大众机械》杂志预言,“未来计算机的重量不会超过1.5吨。”为什么雷·库兹韦尔对科技的预言绝大部分都可以如约来到?
第九章 改变无处不在,现实就在眼前
30年前,雷·库兹韦尔做出了惊人预测:磁盘存储器会遭到淘汰,但在存储大量信息的服务器中仍会保留使用。大多电脑用户在家中和办公室都有计算机服务器,用来存储大量的软件、数据库、文件、音乐、电影等数字化“物体”。连接电缆也在消失,打印机、话筒、显示屏等各部件的信号传输都可以通过无线技术实现。每台电脑都配有无线技术以连入遍布全球的互联网,可以进行即时可靠的超宽带通信。传统书籍、杂志和报纸都可以在显示屏上阅读,且尺寸更小……30年后,他的预言一一变成现实,我们整个科技社会的发展脉络几乎完全复制了他的预言。
第三部分 未来之光
第十章 2019年:即将到来的技术变革
2019年,通过无处不在的通信网络,我们可以观看3D动态影像、进行3D可视通话、进入虚拟环境。家用机器人进入普通家庭,可以做清洁工作或者其他家务。公共场所和私人空间一般都有机器智能监控,以防出现人类之间的暴力。计算机化的健康检测器广泛使用,它内置在手表、首饰及衣服中,可以诊断急性和慢性健康状况。
第十一章 2029年:人类与机器之间鸿沟不在
2029年,人类和机器之间的鸿沟不复存在。人类的认知能力也正在向机器输送,所以许多机器已经具备了由人类智力逆向工程发展而来的性格、能力和知识。以机器智能为基础的神经植入器也正反过来为人类提供认知和感知功能。机器能力的迅速提高也引发了争议,但无有效的应对措施。人类也意识到使人类—机器文明完全摆脱机器智能是无法实现的。
第十二章 2099年:人类的定义被彻底颠覆
2099年,人类思维开始融入自己创造的机器智能领域。人类的定义也已被彻底颠覆。虽然基于机器的智能体的基本权利已得到解决,人类、机器智能体以及其各种结合体也具有各自不同的权利和力量,而这也成了政治和哲学的根本问题。
后记 重回宇宙:人类并不孤单
我们的星球很有可能不是唯一存在智能体的地方。智能最终将会成为一股无比强大的力量,即使对于强大的星体力量也是如此(所以我们要小心了!)。物理定律并不会马上被智能体废除,但它们会逐渐退出人们的视野。
附录一 大事年表
附录二 如何打造一台智能机器
第一部分 机器之心
第一章 技术的进化:指数级增长
时间简史:时间正日益变慢
构成宇宙的是故事,而非原子。
——穆里尔·鲁凯泽
宇宙究竟是一种伟大的机制,一种复杂的计算,一种精美的对称形式,一个巨大的意外,还是一种伟大的思想?
——约翰·D·巴罗
正如本书开始所述,我们会注意到时间本质的不寻常属性,这种属性对于我们向21世纪过渡起着关键作用。人类的故事也许起源于150亿年前,那时还不存在有意识的生命可以领略宇宙诞生的意义,但现在我们却可以回过头去仔细研究它的诞生过程。(从量子力学的角度来看,回顾过去可以这么说,如果宇宙未能进化出有意识的生命去理解它的存在,那么这种宇宙从一开始其实就没有存在过。)
宇宙诞生的10–43秒之后,周边的环境冷却下来(大概有1034度),于是,一种独特的力量——重力逐步形成。1
接下来的10–34秒(这也是一秒钟当中极其微小的一部分,不过其长度却超出10–43秒10亿倍)中并没有发生什么事,此刻的宇宙温度又低了一些(现在只有1029度),在这种环境下,物质以电子和夸克的形式存在。为了让一切保持平衡,反物质也应运而生了。这是一个“多事之秋”,新生力量迅速进化,当时已有三种力量:重力、强作用力2以及电弱力3。
又过了10–10秒之后,电弱力分裂成电磁力和其他几种现代人耳熟能详的弱作用力。4
10–5秒之后,情况变得复杂起来。温度已经下降到相对温和的一万亿度,夸克聚集起来构成了质子和中子。同样,反夸克构成了反质子。
后来,这些物质微粒渐渐达到了平衡,但这一切究竟是如何发生的仍不得而知。至此,一切似乎都很顺利。但要是一切事物都处于平衡状态,那宇宙一定相当无趣。这样的话,生命就不会进化,我们也就可以得出这个结论——宇宙从一开始就没有存在过。
在宇宙中,每100亿个反质子对应着100亿零一个质子。质子和反质子相互碰撞,从而产生了另外一种现象:光(光子)。因此,所有的反物质都被摧毁了,只留下物质统治着整个宇宙。(这也表明,让竞争对手占有哪怕一丁点优势都是危险的。)
当然,如果当时反物质获胜的话,那么它们的子孙后代将把它们称为物质,而把物质称为反物质,因此,我们又得回到一切开始的地方(也许这才是当时的真实情况)。
一秒钟之后(跟宇宙历史上的前期过程相比,一秒钟实在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因此,要注意时间框架正在呈指数型扩大),电子和正电子(也叫阳电子)追随着质子和反质子的步伐,同它们一样互相残杀,最后电子大获全胜。
又过了一分钟,中子和质子结合成了氦、锂、重氢等质量更大的原子核。此时温度只有10亿度。
大约30万年之后(此时的事物演变速度正极速放慢),平均温度只有3 000度,原子核规整了核外电子排布之后,第一批原子便诞生了。
10亿年过后,这些原子构成了大片的云,渐渐盘旋上升,组成了各种星系。
20亿年之后,这些星系里面的物质进一步合并组成了恒星,很多恒星都有自己的星系。
30亿年后,一个普通星系中有一颗再普通不过的恒星,一颗围绕着这颗恒星运转的极其平凡的行星诞生了——我们称之为“地球”。
在继续深入探讨之前,我们一起来看看时间进程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在宇宙诞生之初,万事万物瞬息万变。在最初的10亿分之一秒内就发生了三次进化模式的变化。而后来宇宙进化的重大事件则花费了几十亿年的时间。时间的本质在于它总是呈指数型推进——要么呈几何级数加速,要么像宇宙史一样呈几何级数减速。在这段极长的时期当中,发生的大事情不多,时间看上去就像是线性推进的。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时间主要以线性方式流逝。但这并非时间的本质。
这一点的意义何在呢?在风平浪静的漫长时期,这一点的重要性还体现不出来,但如果我们发现自己身处“时间曲线拐点”,就会明白其重大意义,在这些时期中,时间曲线的指数性质要么会向内激增,要么向外激增,就好像跌入了黑洞一般(在这种情况下,一个人跌入黑洞之后,时间会以指数级速度加速)。
时间的速度
但是稍等一下,我们凭什么说时间正在改变自身的“速度”呢?我们可以以每秒钟的进程来计算时间的速率,但是否可以说时间正在改变自身的速率呢?时间是否可以在一秒钟内完成两秒的进程呢?
爱因斯坦对这一点做出解释——时间对体验它的一切实体来说都是相对的。5一个男人的一秒钟对一个女人来说也许是40年。爱因斯坦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假设一个男人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走向一颗星球——假设这颗星球距离地球20光年。从地球的角度来看,这段旅程往返一趟所花费的时间差不多是40年。所以当这位男士归来的时候,他妻子已经老了40岁。但是对他来说,这却是一段非常短暂的旅程。如果他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向前走,也许花费的时间还不到一秒钟(从实际角度来看,我们还要考虑一些限制条件,比如时间在不摧毁他身体的情况下加速或减速)。那么这两位究竟谁的时间框架是正确的呢?爱因斯坦认为两种框架都对,且这种正确性只能相对存在。
有些鸟类的寿命只有几年时间。如果你仔细观察它们的快速运动,就会发现它们正在以另一个标准来体验时间。人类也有同样的经历。儿童的变化速率以及他所经历的时间和成年人是不一样的。值得一提的是,我们会发现进化进程中时间的加速度与宇宙诞生时时间的加速度是迥然不同的。
指数级增长的本质就是宇宙中的事物在极其漫长的时间里发展得极为缓慢,但是一旦到达时间拐点,那么事物的增长就会呈现喷跃式发展。进入21世纪以后,我们对此会有更深刻的体验。
进化:时间在加速
太初有道……道成为血肉之躯。
——《约翰福音1:1,14》
宇宙中的很多事物根本无须任何解释说明。拿大象来说,如果分子学会竞相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其他分子,那么就可以看见大象以及其他类似大象的东西遍布各地。
——英国化学家彼得·阿特金斯
回顾过去时看得越远,展望未来时也能看得更远。
——英国前首相温斯顿·丘吉尔
本书后文会再次谈到时间曲线拐点的问题,但现在我们还是深入研究一下时间的指数性质吧。19世纪时,人们普遍接受了一套名为“热力学定律”的统一准则。6顾名思义,这些定律主要论述了热的动态特性,也是继一个世纪之前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完善了经典力学之后该领域的首次重大细化。但当初牛顿描述的是一个完美而有序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大小不一的粒子和物体都极其有序地排列着,所有运动形式都是可预见的,而热力学定律描述的却是一个混乱不堪的世界。的确,这就是热的本质。热就是一种构成世界的各种粒子混乱而不可预期的运动的原因。热力学第二定律有一个推论,即在一个封闭的系统当中(其内部实体和力量的相互作用不受外部影响,比如宇宙),无序性(也叫作“熵”)会不断增加。因此,一切都取决于这个系统自身的性质。以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为例,这个系统的运转也每况愈下,越来越混乱。很多人认为混乱简直就是自己生活的真实写照。但在19世纪,人们认为热力学定律是一个恼人的发现。19世纪初,人们似乎认为统治世界的基本原则是简单易懂且整齐有序的,虽然还有一些细节问题等待发掘探讨,但人们已经掌握了统治世界的基本原理。热力学定律的出现挑战了这种自满心理,但这还不是最终结论。
热力学第二定律有时也被称为熵增定律。熵意味着智能的自然出现似乎是不可能的。智能行为与随机行为是截然相反的,任何一个能对自身环境做出智能反应的系统都必须是极其有序的。生命的化学构造非常复杂,智能生命的化学构造尤其如此。在日益混乱的粒子和能量之中,这个世界还是出现了一些构造非凡的生物。我们如何才能协调好智能生命的出现与熵增定律二者之间的关系呢?
这个问题有两种答案。第一种,熵增定律与进化过程似乎是矛盾的,因为进化是一个越来越有序的过程。但从本质上来说,这两种现象并不矛盾。生命的秩序是于巨大的混乱之中形成的,在生命进化这一更大的系统当中,多种生命形式的存在也并未明显影响该系统的熵测度。有机体并非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一个更大系统当中的一部分,我们将这个更大的系统称为环境,它的熵(无序性)很高。换言之,由于多种生命形式存在而表现出的有序性在衡量环境的总熵时根本微不足道。
因此,尽管宇宙中的无序性在增加,但进化过程却可能让复杂度和有序度同时存在并增加。7进化是一个过程,不是封闭的系统。它受外部影响,同时又可以对其包含的无序性善加利用。所以,熵增定律与生命和智能的出现并不冲突。
对于第二种答案,我们需要进一步探讨进化问题,因为进化是智能的缘起。
进化正呈指数级增长
正如前文所述,在宇宙诞生几十亿年以后,那颗极其普通的星球终于也形成了,它就是地球。在太阳能量的作用下,地球上的许多元素形成了越来越复杂的分子。于是,化学开始由物理学脱胎而来。
20亿年后,生命诞生了。也就是说,可以使物质和能量自身延续下来并永世不灭的模式成功地实现了永久化。然而,如此显而易见的生命重复模式直到几个世纪前才被人们发现,而且是如此非凡的发现。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些模式变得越发复杂,比分子链还要复杂。功能不同的分子结构组成了不同的分子群,于是,化学又衍生出了生物学。
于是,大约34亿年前,地球上第一批有机体——厌氧(不需要氧气)原核生物(单细胞生物)诞生了,它们有使自身长期生存的基本方法。接下来形成的早期新型生命形式包括简单的遗传体系,它们能够游泳,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这些都为更高级的耗氧有机物出现打下了基础。在接下来20亿年中,最重要的发展成果就是以DNA脱氧核糖核酸为基础的遗传学了,从此以后,人类就可以凭借这个学科来指导并记录进化的发展了。
进化过程的关键要求之一就是将进化结果以“书面”的方式记录下来,否则这一过程将注定一直在为已经解决的问题反 机器之心 [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机器之心 [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机器之心 [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这书写的也就那回事吧 唉。。。。。
评分科技类书籍,到手准备开始看
评分书很新,是正版,质量很好,一直在京东买书,送货快。。。。。。
评分还没看,不过看包装不错。
评分好书,看后令人深思,令人深刻
评分还不错吧,,,
评分还没看,有时间再学习
评分信任京东,价格公道,质量有保障!
评分书本包装很好 活动优惠 划算
机器之心 [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