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5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孙周兴 著



下载链接1
下载链接2
下载链接3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5-02-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81367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0621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56
字数:2270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哲学研究者、尼采研究者、文史爱好者

  《未来哲学序曲》结构完整严谨,语言流畅,通过哲学史梳理、重点文本解析展开讨论,熟练串联德语、英语世界的尼采著作版本和思想研究成果,建立作者自己的理解框架和阐述系统。可以说,在哲学史、思想史背景之下,在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对话之中,多维呈现与思考尼采的整体思想世界。

内容简介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是同济大学教授孙周兴有关尼采思想研究的专题文集,作者潜心翻译尼采多年,对尼采各时期思想发展和论著多有研究。

作者简介

  孙周兴,1963年生,浙江绍兴人。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地质学系,获理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1996年起任浙江大学教授;1999-2001年在德国从事洪堡基金课题研究;2002年起任同济大学教授;现任同济大学特聘教授、中国美术学院讲座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兼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同济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人文学院院长、《同济大学学报》(文科版)主编等。主要研究领域为德国哲学、现象学、艺术哲学等。主要著作有《语言存在论》;《我们时代的思想姿态》、《后哲学的哲学问题》、《以创造抵御平庸》等。主编有:《海德格尔文集》(30卷)、《尼采著作全集》(14卷)、《欧洲文化丛书》、《未来艺术丛书》等。主要译作有: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林中路》、《路标》、《演讲与论文集》《尼采》、《哲学论稿》等,以及尼采《悲剧的诞生》、《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权力意志》等。


精彩书评

  ★尼采是一片“奇异”的山水,一夜的风雨,启发我们,警醒我们,而不是一条道路引我们到一座圣地。
  ——冯至
  
  ★尼采哲学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尼采不仅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激进批判者,而且更是一位关怀当下、指向未来的大哲。
  ——孙周兴

目录

自序

第一编:虚无

第一章、叔本华与虚无主义

第一节、人何以承受悲苦人生?

第二节、以悲剧性反悲观主义

第三节、积极的虚无主义

第二章、瓦格纳与现代性

第一节、瓦格纳:艺术与革命

第二节、尼采反瓦格纳

第三节、颓废现代性

第三章、苏格拉底与科学乐观主义

第一节、悲剧艺术

第二节、悲剧哲学

第三节、苏格拉底主义批判

第四章、被钉十字架的上帝

第一节、疯子之言:上帝死了

第二节、基督宗教的起源

第三节、民众的柏拉图主义

第四节、狄奥尼索斯与被钉十字架者

第二编:谎言

第一章、尼采的形而上学批判

第一节、传统形而上学批判

第二节、形而上学的虚无主义本质

第三节、形而上学的尼采

第四节、尼采的形而上学

第二章、非道德论者的道德观

第一节、第一个非道德论者

第二节、根本就没有什么道德行为

第三节、道德的起源

第四节、主人道德与奴隶道德

第五节、非道德论者的道德观

第三章、快乐的与不快乐的科学

第一节、理论人与科学的妄想

第二节、快乐的科学?

第三节、是语文学还是现象学?

第四节、作为谎言的科学

第四章、尼采与启蒙二重性

第一节、我反对卢梭的18世纪

第二节、精神大贵族伏尔泰:辗碎贱民!

第三节、我是光明:呵,但愿我是黑夜!

第四节、尼采与中国的启蒙问题

第五节、尼采又热了,意味着什么?

第三编:生命

第一章、作为哲学家的狄奥尼索斯

第一节、尼采与狄奥尼索斯学

第二节、艺术二元性: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

第三节、狄奥尼索斯反对苏格拉底

第四节、狄奥尼索斯反对耶稣基督

第五节、作为肯定原则的狄奥尼索斯精神

第二章、谁是尼采的查拉图斯特拉形象

第一节、查拉图斯特拉的起源:尼采如是说

第二节、查拉图斯特拉的起源:爱默生与穆勒

第三节、作为非道德论者的查拉图斯特拉

第四节、永恒轮回思想的思想家

第五节、查氏与狄氏:舞者的风格

第三章、权力意志

第一节、未完成的哲学大书《权力意志》

第二节、何谓权力意志?

第三节、权力意志、超人与极端主体主义

第四节、作为艺术的权力意志

第四章、相同者的永恒轮回

第一节、永恒轮回思想的形成

第二节、永恒轮回思想的证明

第三节、永恒轮回的实存论意义

第四节、权力意志与永恒轮回

结语:未来哲学序曲

第一节、未来哲学的后哲学意义

第二节、未来哲学的实存论前提

第三节、未来哲学的技术-艺术-政治主题

参考文献

后记

精彩书摘

  正是在瓦格纳及其艺术的激励下,尼采于1871年完成了他的第一部重要著作《悲剧诞生于音乐精神》(后世通常把它简化为《悲剧的诞生》)。从这个书名中,我们就可以看出瓦格纳对于尼采的影响了。尼采对此也并不讳言,他在一封书信中称自己“已经与瓦格纳结成同盟了”。这时的尼采与瓦格纳可谓情投意合,两人都怀着通过艺术重建——重新激活——神话的共同旨趣。如上所述,瓦格纳的戏剧以北欧(古日耳曼)神话为题材;而尼采这本《悲剧的诞生》,则是以悲剧时代的古希腊文化为主题的(我以为这是尼采比瓦格纳高明的地方,北欧神话毕竟局限,而古希腊神话则是全欧洲文明的原点和本源)。虽然尼采反对以温克尔曼为代表的古典学者们对希腊艺术和文化的理解和规定,但实际上,他为我们端出的无非也是一个“乐园——失乐园——复乐园”三部曲:悲剧代表着希腊艺术和文化的完美状态,即酒神狄奥尼索斯元素与日神阿波罗元素的二元性结合;自欧里庇德斯和苏格拉底开始了希腊悲剧文化的衰落和科学乐观主义(理论科学)的兴起;今天我们面临着一个通过艺术挽救颓败文化的重任,而瓦格纳已经为“先行者”了。
  在《悲剧的诞生》中,尼采花了很大篇幅来讨论“悲剧之死”,矛头直指哲学家苏格拉底。而在此书出版之前,尼采已经于1870年2月1日在巴塞尔大学做了一个题为《苏格拉底与悲剧》的演讲。据尼采自述,该演讲“引起了恐惧和误解”。在此演讲中,尼采开始了对苏格拉底的指控,认为苏格拉底摧毁了悲剧,从根本上限制了创造性的下意识,悲剧中命运的激情受到了权衡、阴谋和算计的排斥,知识的意志压服了神话的生命力,抵制了宗教和艺术。总之,苏格拉底成了一种影响深刻的文化转变的标志。[1]在这个演讲结束处,尼采还向听众们暗示了瓦格纳与悲剧再生的可能性。
  近乎圣洁的苏格拉底形象是随便可以诋毁的么?瓦格纳却对尼采这个演讲大为欣赏,虽然也担心尼采力度过大,恐引来争议和围攻,但他仍旧建议尼采用一篇更大的论著来发挥自己的思想。尼采显然接受了瓦格纳的建议,于是有了他的第一本著作《悲剧的诞生>。而在该书后半部分,尼采进一步铺陈了他在上述演讲中未展开的关于悲剧重生/再生之可能性的思想,并且把悲剧的再生与德国音乐、特别是瓦格纳艺术联系起来,认为瓦格纳正在唤醒“德国精神”。尼采写道:“有朝一日,德国精神会一觉醒来,酣睡之后朝气勃发:然后它将斩蛟龙,灭小人,唤醒布伦希尔德——便是沃坦的长矛,也阻止不了它的前进之路!”[2]尼采这里讲的差不多完全是瓦格纳式的语言了。
  尼采于1876年出版的《瓦格纳在拜罗伊特》(第四篇《不合时宜的考察》)引起了瓦格纳的热烈赞赏,以至于瓦格纳初读之下即致信尼采:“我从未读过与您的书一样优美的东西。这本书里的一切都是美妙的。……我已经告诉柯西玛,我把您置于仅次于她的位置上了。”[3]柯西玛是瓦格纳的爱妻,从瓦格纳的上述说法中,我们已经可以体会到他对尼采的无以复加的钟爱了。
  ……

前言/序言

  自序

  一

  好些年以来,我一直有心写一本尼采书。但尼采好读不好写。尼采的中国接受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就所谓“哲人”和“哲学书”而言,尼采在中国被译和被读得最多——他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居然已经有十几个中译本!我也算添乱,于2009年出了一个新译本,据说已经是第14个或者第15个译本了。但,比较而言,有关尼采的汉语研究文献却不在多数,有意思的研究著作差不多是屈指可数的。原因何在呢?我以为,主要在于,尼采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哲学家,他不做推论的—论证的—辩护的哲学,而是反传统哲学之道而行的。因此,读罢尼采,抒发点点滴滴的感受和情绪可以,而且也可能是有趣的,但要形成一本严格学术意义上的“论文”或者“专著”什么的,却是难的。

  尼采自己仿佛也预见到了这一点,他说:“人人都在阅读我,但没有思考我”。

  所以,每每有研究生跟我说“我要做尼采研究”,我就要为她/他捏一把汗:行么?你行,今天日趋严苛的学科制度也容不下你呀。曾经有一位博士生开始时用极为抒情的方式——十分尼采的方式——写了一本论文,我首先只好否掉它,让他改变这种诗意写法,因为恐怕论文送审通不过——现在回想起来,不免有一点悔意。

  二

  尼采创作生涯约20年,通常被分为早、中、晚三期——有意思的是,这三期之间差不多都是6—7年的时间间隔,显示出一种思想运动的神奇节奏。

  早期尼采(1869—1876年)以《悲剧的诞生》(1871年)和《不合时宜的考察》(1873—1876年)为代表作。在前书中,尼采借助于希腊悲剧来讨论艺术文化的本质,推崇把“阿波罗精神”与“狄奥尼索斯精神”这两种原始力量融合起来的希腊悲剧艺术。而在后书中,尼采展开了对同时代文化现象的批判和考察。此时的尼采对瓦格纳赞赏有加,指望通过瓦格纳的音乐来复兴悲剧文化,从而也就是复兴欧洲文化和欧洲精神。

  中期尼采(1876—1882年)写有三本重要著作,即《人性的,太人性的》(1878年)、《曙光》(1881年)、《快乐的科学》(1882年)。尼采本人把自己这个时期的哲学称为“上午的哲学”。从风格上看,尼采此时开始采取“格言”和“警句”的表达形式,这种不乏诗意的风格一直保持到其创作生涯的终结,成为尼采的标志性文风。在题旨上,尼采这些著作主要着力于对“颓废”(decadenca)现象及其道德和宗教根源的揭示和分析。特别在《快乐的科学》中,尼采对基督教的指控达到了极致,终于喊出“上帝死了!”的骇人口号。

  晚期尼采(1883—1888年)著述最丰,尤以《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1883—1885年)、《善恶的彼岸》(1886年)和遗稿《权力意志》(1886—1888年)为重要代表。应该说这是尼采哲学的顶峰时期。在这个时期,尼采终于提出了自己对于个体此在之意义问题的解答,以及对西方文化的基本“诊断”和“疗法”。尼采的“诊断”传达在他的“虚无主义”命题中;而其“疗法”则是由三个基本词语——“超人”、“权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来表达和组织的思想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尼采三个时期的思想各有所重,但三者之间并未构成重大的断裂,而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连续的推进。也就是说,尼采三个时期的思想目标是贯通的。早期尼采思考的是一种完美的文化状态,一种文化理想;中期尼采重在对基督教、基督教道德和现代文化的批判;晚期尼采在深化此前的虚无主义批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权力意志”和“永恒轮回”哲学,并以“一切价值的重估”和“超人”理想提出对未来人类文化的期许。必须认为,尼采关注的问题是前后一贯的,那就是:个体此在(Dasein)的有限性和真实性,或者说个体实存(Existenz)的意义,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种文化和人性的可能的完美状态,一种美好生活的可能性。

  由此也可见,尼采思想中的一些因素表面上看来不免吓人,实质上却是深含着对于当下文化和人类未来生活的关怀的。

  三

  尼采是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家,骄傲自大,狂野刻薄,故似乎命定脱不了受人误解。特别是身后经过他妹妹福斯特伊丽莎白·尼采的不良运作,然后又经过法西斯主义者希特勒的折腾,尼采被搞成一个“反犹主义者”。现在我们看到,这实在是一大冤案。尼采固然有贵族派头,或者说想装成一个贵族(他经常自称是“波兰贵族”),但即便到他最后的《瞧,这个人》一书中,他仍然表明了对于犹太人的好感和对于本族德国人的厌恶。尼采本身与被流传的尼采真的可以说是两回事。

  就思想而言,法国哲人德勒兹在他的小书《解读尼采》中说:读尼采必须避免四个可能的误解:其一,是关于“权力意志”,即相信尼采的“权力”意味着“支配欲”和“权力欲”(汉语中的“权力”一词就有强烈的暴力含义);其二,是关于“强者”和“弱者”,即相信在尼采那儿最强有力者是由于最有力而成为强者(这与关于“权力意志”的误解有关);其三,是关于“永恒轮回”(也有人把它译作“永恒复返”),即认为它与从希腊人、印度人和巴比伦人那里借来的一个旧观念有关,相信它与循环或者同一的回归有关(汉语学界特别喜欢把尼采的“轮回”说与佛教的轮回观联系起来);其四,关于尼采后期著作,即相信它们由于精神失常而趋于极端和失了信用(我们常听说“尼采是个疯子”,优雅一点的说法,是说尼采是“精神自杀者”)。德勒兹:《解读尼采》,张唤民译,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66页。

  德勒兹所讲的四个误解是确实的,而且实在是难以避免的误解——有的还不一定完全是误解。在这件事上,我认为我们恐怕还不能全都怪理解者(读者和研究者),也得怪尼采自己——尼采不是一个严格的和显白的思想家。但至少,德勒兹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提醒,要在写作中尽量少给尼采理解添乱,也少给尼采添乱。

  四

  虽然我说尼采算不上一个显白的思想家,然而,如若像列奥·施特劳斯及其弟子们所主张的那样,说尼采玩的是哲人“隐微术”,说尼采是一个阴险的谎言哲学家,我大约也是不能苟同的。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表达上,尼采都不像他的后辈哲人海德格尔那样低沉幽暗。尼采运思真挚,甚至太率真了,而且总是想直抒心情,甚至经常给人急吼吼的感觉。

  有一回在外地演讲,讲尼采,我突发奇想:能否直白简单地道出尼采思想的要义?当时我提出了三句话:

  1。人生是虚无的;

  2。文化是虚假的;

  3。生命是刚强的。

  这是我理解的“尼采三句话”。这样的“尼采三句话”是不是太简化了呢?思想家的思想可以这样来笼而统之、简而化之么?——当然不能。但事后细想,这三句话的思想逻辑还是蛮有力量的。三句还不够吗?还不够艰难吗?要能说清楚上面这三点,哪怕是说个大概,哪怕是没有完全说清楚,我认为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思想家了。不信你来试试看?

  这三句话的逻辑是尼采思想的动因。尼采从他第一本书《悲剧的诞生》开始,就在说这三点了;到晚期尼采的“权力意志”哲学,依然在说这三句话。

  后来,我就试着用这三句话的逻辑来结构本书。故本书分为三编:第一为“虚无”,第二为“谎言”,第三为“生命”。就第一编“虚无”而言,有四个“人物”最为重要,即叔本华、瓦格纳、苏格拉底和耶稣;在第二编“谎言”中,本书将重点讨论“形而上学”、“道德”、“科学”和“启蒙”四大论题;第三编“生命”,涉及的是后期尼采哲学的“主楼”(虽然终于没有完成),本书试图从两大形象(即狄奥尼索斯和查拉图斯特拉)以及两大主题(即“权力意志”和“相同者的永恒轮回”)来展开讨论。

  喏,我希望用这样一个简单的结构来表现尼采的三句话逻辑。这同时也意味着,本书希望以此结构来系统地呈现尼采的整体思想。

  因为是这样一种逻辑的简单构造,而不是历史叙事的写法(比如按早、中、晚三期分别讨论),所以在本书三编各个论题的具体讨论中,有些内容难免会交织和重复。我只好尽量避免这个写作上的具体难题——但显然,这是不能完全避免的。

  本书的书名《未来哲学序曲》,直接取自尼采本人的《善恶的彼岸》(1886年)的副标题“一种未来哲学的序曲”。之所以取此题,不仅因为“未来哲学”是晚期尼采思考的一个重点题目,而且更是因为在我看来,尼采哲学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海德格尔称尼采为“最后一个形而上学家”)——尼采不仅是西方形而上学传统的激进批判者,而且更是一位关怀当下、指向未来的大哲。

  2013年9月22日记于柏林Buchholzer街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非常好 京东买书就是便宜又实惠。。

评分

很好的著作,值得慢慢品读

评分

正在观看,纸量不错

评分

尼采 想了解尼采的可以看看 但是前提是你还要喜欢哲学 哲学是啥子 我不懂哎 我觉得吧 还是看点有用的书吧 你懂的 送朋友的 他要这本书。。。。

评分

必须读!

评分

不错,尼采的思想对未来确实有指导意义。

评分

去找女人吗?别忘带上你的鞭子

评分

很好的书,值得阅读的

评分

很好,相信京东!!!!!!!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未来哲学序曲:尼采与后形而上学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