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

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吴震西,吴自强 编
图书标签:
  • 中医
  • 内病
  • 外治
  • 中医外治疗法
  • 传统医学
  • 临床医学
  • 中医经典
  • 医学教材
  • 中医进修
  • 中医实践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ISBN:9787117219891
版次:2
商品编码:1190785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45
字数:457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吴自强编著的《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是我国第二批名老中医吴震西教授从医70年来临床经验的总结。该书第二版重点介绍了140种病症的临床外治经验效方近800首以及相应的病案和按语。内容基本反映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医外治发展的概貌。全书在保持求效的基础上,突出一个“新”字,是当前中医外治方面实用之专著。

内容简介

  吴震西、吴自强编著的《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共三篇,在阐述中医外治法简史、种类、机制、特点、应用要点、注意事项等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140余种病症的临床外治经验效方近80O首;经效方后为病案举例和按语。内容基本反映了近半个世纪中医外治发展概貌。中医内病外治,意在提倡外治在内、妇、儿等科疾病中的应用,书中将外病外治部分作为附篇,以求名实相符。全书在保持求效的基础上,突出一个“新”字理论联系实践,是当前中医外治方面实用之专著。可作为从事中医、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及科研人员的案头书,也可供广大的基层医务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吴震西1928年生。江苏省南通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外治分会名誉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肿瘤外治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席,《中医外治杂志》编委会顾问。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60余年,擅长中医内科,对“内病外治”有很深的造诣。在国内中医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著有《吴震西内病外治集》。主编《中医外治研究》、《中医外治求新》,为《中国民族医药外治大全》副主编,参与编写《现代中医内科学》等书。现为吴震西中医诊所传承指导教授。

目录

上篇外治论述
一、中医外治法简史
二、历代中医外治疗法一览
三、现代中医外治疗法研究进展
四、药物外治的基本原理
五、药物外治的特点
六、药物外治的常用剂型
七、临床应用要点及应注意的问题
八、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和展望
九、关于提高中医外治临床疗效的问题
十、内病外治的临床实践
十一、关于中医外治发展的几个问题
十二、近十年来中医外治发展概况
十三、民间发泡疗法的临床运用
十四、漫谈外治临床的经验体会
下篇内病外治效方
第一章内科
感冒
1.风寒感冒熏蒸方
2.风热感冒熏蒸方
3.刮痧治胃肠型感冒
4.覆脐治感冒方
5.贴涌泉治感冒发热方
附:预防感冒的方法
1.食醋涂鼻法
2.防感药枕方
支气管炎
1.蒜泥涂足心止咳方
2.宁嗽软膏
3.宁嗽贴膏
4.止咳贴脐膏
5.麻黄细辛散
6.气管炎保健口罩
支气管哮喘
1.发泡膏
2.定喘膏
3.咳喘背心
4.《张氏医通》冷哮方
5.超声雾化吸入
6。喘贴宁
7.红砒半夏膏
咯血
蒜泥敷贴法
呃逆
1.指压少商穴
2.指甲烧烟吸入
3.小茴香敷脐
4.艾灸两乳穴
5.皂角末取嚏
呕吐
1.姜夏热熨
2.预防服药呕吐法
3.654-2穴位注射法
4.磁片贴穴法
5.左金丸敷脐
6.止吐妙方
胃痛
1.胃寒痛兜肚方
2.胃痛灵点眼方
……
附篇外病外治效方

前言/序言


《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图书简介 本书是集前人之智慧,融现代研究之成果,系统阐述中医内病外治法理论与实践的专著。全书围绕“内病外治”这一核心理念,深入挖掘和整理了历代中医在治疗内科杂病时,运用外治手段的丰富经验,并结合当前医学发展的新进展,力求呈现一个更加系统、全面、科学的中医外治体系。 第一部分 理论基础与发展脉络 本书开篇即对“内病外治”的理论渊源进行深入剖析。从中医基础理论出发,阐释“形神合一”、“天人合一”等哲学思想在指导内病外治中的重要意义。详细介绍了“外治”在中医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如“治外以治内,治内以治外”、“阳病治阴,阴病治阳”等经典论述,揭示了外治法在调整阴阳、祛邪扶正、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等方面的独特优势。 接着,本书系统梳理了中医外治法的发展史,从古代朴素的外治实践,到历代医家对各种外治方法的不断丰富和完善,如膏丹丸散、熏洗熨敷、针灸推拿、外敷拔毒等,介绍了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外治名家及其贡献。同时,结合不同朝代的社会背景和医学思潮,分析了外治法发展的时代特征及其对中医整体医学观的促进作用。 第二部分 核心外治法详解 本书主体部分聚焦于具体的中医外治方法,并对其进行了系统、详尽的分类与阐述。 药物外治法: 外敷剂: 详细介绍了各种膏、散、糊、贴等外敷药物的配伍原则、制作方法、功效主治。针对不同的病证,如疮疡肿毒、跌打损伤、皮肤病、妇科杂病等,列举了大量经典验方及现代临床应用的实例,如阳和解毒散、玉红膏、如意金黄散等。重点分析了药物的药性、归经、作用机理,以及外敷时对药物剂型、基质、敷贴方式的要求。 熏洗剂: 阐述了中药熏洗在治疗内病外治中的应用,包括水煎熏洗、蒸汽熏洗等。详细介绍了针对风湿痹痛、皮肤瘙痒、妇科感染、儿科常见病等证候的熏洗方剂,如具有活血化瘀、祛风除湿、清热解毒等功效的方药。分析了熏洗过程中温度、时间、频率等关键因素对疗效的影响。 灌洗剂: 重点介绍了直肠灌洗、阴道灌洗、鼻腔滴注等方法在治疗相应内科疾病中的应用,如用于泄泻、便秘、盆腔炎、鼻炎等。分析了灌洗药物的选择原则,以及对药物浓度、温度、操作方法的严格要求。 其他药物外治: 还包括药物灸、热敷、药物涂擦等多种形式,结合具体病证,介绍其应用方法与功效。 非药物外治法: 针灸疗法: 详细介绍了针刺、艾灸在内病外治中的应用。不仅包括传统穴位治疗,还重点阐述了特定病证(如头痛、眩晕、胃脘痛、失眠、咳喘等)的取穴原则、补泻手法、艾灸的器具与操作方法。对于特色疗法,如火针、梅花针、耳穴疗法等,也进行了专门介绍。 推拿按摩: 阐述了推拿在调整气血、疏通经络、缓解疼痛方面的作用。详细介绍了针对内科常见病(如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情志病等)的常用推拿手法、操作部位与力道,以及不同年龄段患者的适应症。 拔罐疗法: 介绍了不同罐法(如留罐、走罐、闪罐、刺络拔罐)在治疗肌肉酸痛、风湿痹痛、感冒咳嗽等病证中的应用。分析了拔罐对局部血液循环、经络气血的影响。 其他非药物疗法: 如刮痧、导引、足浴、耳穴压豆等,结合具体病证,介绍了其操作方法、适应症及注意事项。 第三部分 内病外治的临床应用 本书的第三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系统地将“内病外治”的理论和方法应用于临床实践。 内科杂病专篇: 呼吸系统疾病: 详细介绍了外治法在感冒、咳嗽、哮站、肺炎等疾病中的应用。如针对风寒感冒的辛温解表外敷、风热感冒的清热解毒熏洗、咳嗽的穴位贴敷、哮喘的艾灸等。 消化系统疾病: 重点阐述了外治法在胃痛、腹胀、泄泻、便秘、呕吐等疾病中的应用。如胃痛的穴位艾灸与按摩、腹胀的腹部推拿、泄泻的脐部敷药、便秘的腹部按摩与灌肠等。 心脑血管疾病: 介绍了外治法在心悸、胸闷、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等疾病中的辅助治疗作用。如心悸的穴位按摩、高血压的耳穴压豆、中风后遗症的肢体推拿等。 神经系统疾病: 重点介绍了外治法在头痛、眩晕、失眠、面瘫、三叉神经痛等疾病中的应用。如头痛的穴位贴敷与按摩、失眠的足浴与耳穴疗法、面瘫的针灸与推拿等。 内分泌与代谢性疾病: 阐述了外治法在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疾病中的辅助调理作用。 妇科与儿科常见病: 详细介绍了外治法在月经不调、痛经、带下、儿科感冒、发热、腹泻等疾病中的广泛应用。 皮肤科及外科常见病: 结合外治法的特点,也收录了部分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和外科常见病(如跌打损伤、软组织损伤)的外治方法。 专病专方与名医经验: 本书汇集了历代名医治疗内病外治的经验方,并结合现代研究成果进行分析。 精选了针对特定疑难病症的特色外治方案,强调个体化治疗。 第四部分 现代研究与未来展望 本书最后一部分,将中医内病外治法置于现代医学的视角下进行审视。 科学研究进展: 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中医外治法作用机理的现代科学研究成果,如药理学、免疫学、神经生理学等方面的证据,为中医外治法的科学性提供佐证。 临床疗效评价: 探讨了如何科学评价中医外治法的临床疗效,包括对照研究、循证医学等方法。 现代技术应用: 展望了中医外治法与现代技术(如生物技术、纳米技术、信息技术)的结合,可能带来的发展机遇。 未来发展趋势: 结合当前医学发展和社会需求,对中医内病外治法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预测,强调其在治未病、慢病管理、亚健康调理等方面的潜力。 《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一书,不仅是中医从业者和爱好者的案头必备,也是广大读者了解和运用中医外治法,实现自我保健、疾病预防和辅助治疗的宝贵指南。本书力求通俗易懂,图文并茂,将博大精深的中医智慧以实用、可行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希望能为传承和发展中医外治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多年从事针灸推拿的从业者,一直致力于在临床上寻求更高效、更舒适的治疗手段。在阅读《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的过程中,我深深地被书中系统性的理论框架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所折服。作者在书中对“内病外治”的定义、原则、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非常周详的阐述,并且特别强调了“辨证论治”在内病外治中的核心地位。书中的每一章节都围绕着一个具体的外治方法展开,例如针灸、艾灸、拔罐、刮痧、中药外敷、膏药等等,并针对不同的病证,提供了详尽的配穴方案、操作手法、药物配伍以及注意事项。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内病外治”思路的探讨,这些内容在其他教材中是很难看到的。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挖掘了病灶与脏腑、经络之间的内在联系,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真实、详细,充满了临床智慧。很多方法我尝试在自己的临床实践中进行运用,效果确实显著,得到了患者的广泛好评。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这些一线的中医工作者来说,无疑是一份宝贵的财富,它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服务于患者。

评分

这本书的内容实在太令我惊艳了!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我一直渴望找到一本能够深入浅出地讲解“内病外治”理论和实践的书籍。而《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不仅仅是简单地罗列一些外治方法,而是从理论层面深刻剖析了中医“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等核心思想,以及这些思想如何体现在外治的各个方面。书中对病因病机的阐述,不再是生硬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大量的临床案例,让那些抽象的概念变得鲜活起来。我特别喜欢书中对不同疾病,特别是常见多发病,如感冒、咳嗽、肠胃不适、皮肤病等的“内病外治”思路的详细讲解。比如,针对风寒感冒,它会从辨证论治的角度出发,分析为什么某个穴位或某种外用药物能有效地驱散风寒,改善症状,而不是简单地告诉你“按压某个穴位能治感冒”。书中配以精美的插图,将穴位定位、手法操作等描述得清晰明了,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而且,全书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美感,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反而有种醍醐灌顶的快感。它不仅为我打开了中医外治的一扇窗,更让我对中医的博大精深有了全新的认识。

评分

我是一位对传统医学充满好奇的普通读者,一直以来对“内病外治”的概念感到既神秘又向往。阅读《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之前的很多认知。我原本以为“内病外治”就是一些民间偏方,但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的科学性和系统性。书中从非常基础的常识讲起,循序渐进地引导读者理解中医的身体观和疾病观,然后自然而然地引出“内病外治”的理念。我最欣赏的是书中对那些常见的、困扰了很多人的小毛病,例如肩颈酸痛、腰腿疼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等,提供了非常实用且易于操作的外治方法。比如,针对肩颈酸痛,书中不仅介绍了按摩推拿的手法,还推荐了适合的药膏和药浴配方,并且解释了为什么这些方法能够缓解疼痛。这些方法大多取材方便,操作简单,非常适合我们在家自行调理。读这本书,感觉像是请了一位非常耐心、知识渊博的中医老师在身边指导,让我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自己的健康管理中来,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治疗。

评分

作为一名在校学习中医的学生,我对《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这本书的评价可以说是相当高的。在学校的课程中,我们接触了很多中医理论,但很多时候感觉比较碎片化,缺乏系统性的整合。这本书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它将“内病外治”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来讲解,从历史渊源、理论基础,到各种具体的外治方法的应用,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书中在讲解各种外治方法时,不仅介绍了操作方法,更重要的是,它会详细解释为什么这个方法有效,它所依据的病机是什么,这对于我们理解和掌握理论知识至关重要。例如,关于皮肤病的治疗,书中不仅介绍了常用的外洗方、外敷方,还详细解释了不同方剂中药物的性味归经以及它们对不同类型皮肤病的治疗机制,这让我们能够举一反三,根据具体情况灵活运用。而且,书中还穿插了一些关于中医药外治的最新研究进展,这让我了解到了这个领域的活力和发展方向。我通过这本书,对很多以前模糊的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也对未来从事中医临床工作充满了信心。

评分

坦白说,最初我购买《中医内病外治(第2版)》这本书,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我一直对中医的很多理论感到有些玄乎,但又觉得它蕴含着古老的智慧。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是巨大的。它以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将深奥的中医理论转化为了可理解、可实践的内容。书中对“内病外治”的阐述,不是冰冷的学术论文,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作者在分析每个病症的时候,都会结合当下人们的生活习惯、工作压力等现实因素,给出更具针对性的治疗建议。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治未病”的理念,它不只是关注疾病的治疗,更强调预防和保健。比如,针对一些亚健康状态,它提供了详细的食疗、运动和情志调理的方法,这些方法都非常贴近生活,容易坚持。阅读过程中,我时常会对照自己的身体状况,尝试书中的一些方法,发现确实能感受到积极的变化。这本书让我觉得中医离我们并不遥远,它是一种科学、有效、而且充满智慧的生活方式。

评分

第版没买到,这次买到了,里面的方剂准备实践一下

评分

百家之言,中庸和谐,内外兼修,方能游刃有余

评分

好评

评分

收到货了,很满意!

评分

评分

本来挺好的书,叫野蛮装卸给糟踏了。

评分

85547441588

评分

好书……………

评分

帮人买的 书看着还可以哦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