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內容簡介
“殘萼不離枝上老,憐他紅死紅生”“數武高楊吹作海,半規春月淡於星”“玉闌今夕冷於冰,不堪玉手憑”……能寫齣如此淒艷動人詞句的,不是古人,而是《長相思:與唐宋詞人的十三場約會》作者,一位仿佛從唐宋穿越而來的“都教授”。這一次,他攜手人氣女神林語塵,言情畫夢,與讀者共司品味唐宋詞人的彆樣人生,領略唐宋詞的蕩氣迴腸。
作者簡介
徐晉如,在毒藥總裁侯小強看來,他的纔華罕有其匹。他寫古文、駢體文就像我們寫白話一樣熟練。學生時期他由清華轉學北大,作為大學教師,他的講座《晉如說儒》在騰訊儒學頻道上綫,讓數百萬傳統文化愛好者像追劇一樣追看。然而,深邃的思想、絕世的纔華以外,更有被人忽略的款款深情。他對唐宋詞人的解說,展示的是一位當代大詞人的柔軟與溫度。
林語塵,擁有超高人氣的九〇後畫師,新浪微博@霖與塵,生於山明水秀的福建,畢業於人大新聞係,齣版過與宋詞一起愛恨怨盼的《正在有情無思間》,煙花醉、點墨詞牌等係列畫作,讓無數人為之贊嘆歡喜。舉凡詩詞文史、鳥獸魚蟲、草木山川,一經其妙手白描,便與人心一起明白起來。現職中國國傢地理雜誌社編輯。
精彩書評
★他比彆人更懂古典詩詞,因為他有血性,有纔情,更有詩心。他把至簡的詩句、至深的詞心用情懷與智慧化解開來。
在喧囂的塵世,徐晉如給瞭我一方清泠的天地,讓我的心可以休息。
——章詒和(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作傢)
★我們無法想象一個對小說藝術一竅不通、毫無寫作經驗的批評傢,能真正懂得小說傢的匠心巧思;同樣,我們無法想象-個不會填詞的學者,可以領會古人幽麯的詞心。晉如首先是詩人、詞人,然後纔是古代文學研究學者,他是用詞人之眼觀照詞人,用詞人之心感觸詞人,這是他的這本書*可貴也*可愛的地方。
——曹文軒(北京大學中文係教授、作傢)
★晉如兄的書看似探古,實則解今,解的是今人精神的空乏和睏悶。也捎帶舒展瞭潛藏於國人內心的本真欲望,這是他纔華之外的入世慈悲。
——莊婧(主持人、製片人、鄉村兒童圖書募捐計劃發起人)
目錄
序
與那些愛欲糾纏的靈魂相遇在唐宋
詞客有靈應識我
——說溫飛卿
洛陽纔子他鄉老
——說韋端己
翻是波斯有逸民
——說李德潤
問君能有幾多愁
——說南唐二主
戚氏淒涼一麯終
——說柳三變
欲將沉醉換悲涼
——說晏小山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說蘇東坡
一生懷抱百憂中
——說秦少遊
莫道不銷魂
——說李易安
可惜流年,憂愁風雨
——說辛稼軒
此地宜有詞仙
——說薑白石
人間萬感幽單
——說吳夢窗
載取白雲歸去
——說張玉田
精彩書摘
《長相思:與唐宋詞人的十三場約會》:
像鞦天的藕,色作淡黃,我不能贊同。我以為這是說時節正當鞦色未濃,天高雲淡。用藕絲喻鞦色,正見鞦色之淺淡,且“絲”又諧音“思”字。,古時荊楚風俗,正月初七為人日,會剪彩紙或金箔作人形,貼到屏風上或插戴在頭鬢上,用以厭勝邪祟,故稱人勝。自“江上”句以下,到此恰曆一年。四句閤觀,正見相思之酷、追慕之久。結尾則是一個特寫的鏡頭,著重在佳人的鬢發。先是從兩鬢邊望去,能看到香腮上塗抹著胭脂,再就是頭上插的玉釵,忽然一下子動瞭,那其實不是風吹釵動,而是她的內心,忽然被什麼給觸動瞭。
飛卿的這種鏡頭轉結式的寫法,後來被宋代詞人周邦彥、吳文英用到長調中去,成為非常高明的藝術手法。
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門外草萋
萋。送君聞馬嘶。畫羅金翡翠。香燭銷成淚。花落
子規啼。綠窗殘夢迷。
第三首詞,較偏於敘事。但他的敘事不是平鋪直敘,而是先由倒敘插入。首二句用“玉樓”“明月”“柳絲”等與彆後相思有關的意象堆砌起來,寫彆後思憶之深,以緻百無聊賴,做什麼都沒有心力。春無力者,非關天公不作美,是主人公心中乏力罷瞭。“門外”二句,迴想送彆時的情景。萋萋是有齣典的,漢淮南小山《招隱士》:“王孫遊兮不歸,春草生兮萋萋。”後來作詩詞,但凡說王孫、春草、萋萋,便是說送彆瞭。這本是程式化的描述,偏偏加上一句“送君聞馬嘶”,不僅立刻有瞭視覺上春草萋萋的綿遠,更有瞭聽覺上蕭蕭馬鳴的悽惻。過片又是兩個特寫鏡頭的映帶。一是羅扇上畫著金色的翡翠鳥(一種極難捕獲的珍禽),既以羅扇隱喻女子身世,被人拋棄,如鞦扇先捐,又以翡翠隱喻女子的美好;二是蠟燭將盡,融成蠟淚,則女子當彆後偷彈無數香淚,自然可知。結句是到瞭春暮杜鵑(即子規)啼叫,韶光垂盡的時節,綠樹蔭濃,遮蔽窗戶,這綠色濃鬱得化不開,便如女子的殘夢,怎麼也走不齣情感的陷阱。
我以為,飛卿詞並無寄托,但他一腔牢愁失意,使得他看人看事,總透齣一種悲觀與荒涼。即使金碧輝煌,凝妝端坐,也掩飾不瞭那種淒涼的底色。他的詞之感人即在此。然而,這些詞更像是透過毛玻璃看到他朦朧的身影,卻不是照片中的影像。
……
前言/序言
詞初名麯子詞,發源於隋唐,起初是配閤燕樂演唱的文辭,故又名麯子。到宋代乃極流行,近人焦循、王國維至以“一代之文學”尊之。但在傳統文學史的概念中,詞在較長時期內,一直被稱作“詩馀”,不能有很高的地位。對於這一境遇的形成,必須於中國文化精神有一真確之體認,然後始能有同情之瞭解。
原來,中國文學的主流,乃是一種政治性上層文學,個人之齣處窮通,莫不與傢國興亡相關,那些徒然以文辭綺麗相飾,隻錶現個人情感的作品,從來就被目為輕薄,不能有很高的文學地位,更不用說那些代人立言的代言體麯藝文體瞭。而詞之得名詩馀,正因詞在一開始是不閤於此種主流的。據孫光憲《北夢瑣言》記載,和凝本是著名的詞人,但後來做瞭後晉的宰相,“專托人收拾焚毀不暇”。從此則故事,可見一般人心目中,始終認為詞體卑下,無當於中國文學之根本傳統。
麯子詞之初興,原僅盛行於社會下層。故其文辭近於俗語,不及詩語之下字雅馴。詩傢語老杜、韓愈特重錘煉,宋黃庭堅至謂其“無一字無來處”。但詞的文辭從一開始是較通俗的。今傳王重民先生所輯《敦煌麯子詞集》,所收錄的作品,都是在二十世紀初纔在敦煌石室中發現,此前一韆多年,始終湮沒不彰,然而那本是曆史的必然,它們本就屬於該被文學史所刪汰的作品,因為它們完全不閤中國文學尚雅、重人文主義的傳統。
長相思:與唐宋詞人的十三場約會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