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與實踐》是作者在長期主持和參與各類國傢及地方研究項目的實踐工作基礎上完成的,係統論述瞭産業結構演變、産業分工、産業區位論、産業集群、産業空間結構等理論;重點研究瞭不同空間尺度下區域産業發展和規劃,以及重點産業發展等問題;同時,從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目標、思路和重點齣發,分析瞭我國未來産業空間發展的趨勢,以及各地區産業空間集聚形態和發展方嚮。
《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與實踐》具有較強的理論性、實踐性和應用性,可供國傢和各地區從事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與管理工作的相關人員參閱:同時,亦可作為重要參考書供區域經濟學、經濟地理學、産業經濟學、城市規劃等相關專業的研究人員、研究生及本科生閱讀。
精彩書評
★本書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應用性和理論性,是近年來很少看到的係統地研究産業發展和規劃的著作,深信它的齣版對區域經濟學、地理學和相關專業的發展具有一定影響。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地理學會理事長 陸大道
★本書論述瞭産業發展、規劃的理論和不同空間尺度區域的産業規劃重點,對研究我國産業發展和布局、産業空間集疏和産業結構優化升級等具有重要理論和實踐意義。
——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 李國平
目錄
序
前言
第一篇 總論
第一章 産業發展與規劃引論
第一節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基本概念和類型
第二節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目標和原則
第三節 産業規劃的理念和核心
第四節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內容
第五節 産業規劃與相關規劃的關係
參考文獻
第二章 中國産業發展的空間態勢和格局
第一節 産業發展的空間態勢
第二節 四大産業集聚帶發展導嚮
第三節 三大産業引領區發展導嚮
第四節 三大産業先導區發展導嚮
第五節 十大重點産業集聚區發展導嚮
第六節 其他産業集聚區發展導嚮
參考文獻
第二篇 理論基礎
第三章 産業發展和布局的因素分析
第一節 自然因素對産業活動的基礎性作用
第二節 經濟社會發展等因素的影響作用
第三節 新因素對産業發展和布局的影響
第四節 特定因素對産業發展和布局的影響
第五節 各種因素在産業發展的不同階段所起的作用
參考文獻
第四章 産業結構演變理論
第一節 産業分類與産業結構
第二節 産業結構演變理論
第三節 産業結構演變的影響因素
第四節 主導産業的選擇
參考文獻
第五章 産業分工理論
第一節 産業分工的內涵和性質
第二節 主要産業分工理論
第三節 新興古典分工理論及新近理論進展
第四節 産業分工理論評述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産業區位論
第一節 農業區位論
第二節 工業區位理論
第三節 市場的空間競爭
第四節 服務業區位
第五節 住宅區位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産業集群理論
第一節 産業集群的概念和特徵
第二節 産業集群的理論基礎
第三節 産業集群對區域經濟發展的多重效應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産業空間結構理論
第一節 産業空間結構的內涵
第二節 産業空間結構形成的影響因素
第三節 産業空間結構的主要理論
第四節 理論評述
參考文獻
第九章 國際直接投資與跨國公司投資區位理論
第一節 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理論
第二節 跨國公司投資區位選擇因子分析
第三節 跨國公司不同職能的區位選擇
第四節 跨國公司直接投資和區位選擇對東道國發展的影響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研究方法
第一節 産業基本麵分析
第二節 産業競爭力分析
第三節 産業集中和集聚的測度方法
第四節 産業規劃模型
第五節 主導産業選擇與確定方法
第六節 産業集群辨識
參考文獻
第三篇 重點行業發展與布局
第十一章 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與布局
第一節 中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曆程
第二節 中國鋼鐵工業空間布局的演化特點
第三節 中國鋼鐵工業未來的發展與空間布局態勢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中國石油化學工業發展與布局
第一節 世界石化工業發展曆程及空間演化
第二節 中國石化工業發展及空間分布現狀
第三節 中國石化工業區位演化過程及特徵分析
第四節 中國石化工業區位演化機製及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中國製造業的發展與空間集聚
第一節 中國製造業發展的基本格局
第二節 中國製造業空間集聚態勢
第三節 中國製造業空間集聚的時間變化
第四節 中國製造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未來發展方嚮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中國房地産業發展
第一節 房地産業的內涵及特徵
第二節 房地産業與城市化和國民經濟發展的關係
第三節 我國房地産業及住房體製改革的曆程
第四節 我國房地産業發展的總體態勢和未來發展方嚮
附錄我國房地産業相關法律法規匯總
參考文獻
第四篇 大區域産業發展與規劃
第十五章 京津冀産業發展和空間引導
第一節 産業發展現狀特徵與工業化發展階段判斷
第二節 重點産業發展區域的確定與劃分
第三節 産業發展重點區域的引導
第十六章 珠江三角洲地區産業升級和産業空間調整
第一節 産業發展現狀及趨勢判斷
第二節 産業發展目標與戰略選擇
第三節 先進製造業基地的建設
第四節 産業空間調整
參考文獻
第十七章 東北地區産業振興與空間發展
第一節 産業發展現狀和競爭力評價
第二節 産業發展目標與産業結構轉型方嚮
第三節 工業發展重點
第四節 農業發展與基地建設
第五節 現代服務業發展方嚮
第六節 産業空間組織
參考文獻
第十八章 山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發展與規劃
第一節 現狀評價與分析
第二節 日韓相鄰地區産業的發展和啓示
第三節 山東半島製造業發展目標與定位
第四節 空間發展和引導
第五節 産業發展方嚮
參考文獻
第五篇 地區産業發展與規劃
第十九章 長吉平産業發展與規劃
第一節 産業發展特徵分析
第二節 産業發展目標和戰略
第三節 産業發展方嚮與重點
參考文獻
第二十章 銀川市産業發展與規劃
第一節 區域産業競爭力判斷
第二節 核心産業的選擇
第三節 産業發展重點與規劃導嚮
第二十一章 煙颱市製造業發展與規劃
第一節 煙颱市製造業發展整體評價
第二節 製造業競爭力分析
第三節 煙颱市製造業發展戰略
第四節 煙颱市製造業空間組織與引導
第六篇 産業發展與規劃的政策
第二十二章 産業發展政策
第一節 産業結構調整和升級的相關政策
第二節 鋼鐵工業的産業政策
第三節 石化工業的産業政策
參考文獻
第二十三章 區域産業政策
第一節 産業政策的實施重點
第二節 重點區域的産業政策
精彩書摘
《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與實踐》:
五、中原重點産業集聚區
中原重點産業集聚區以鄭州為中心,包括洛陽、開封、新鄉、許昌和漯河等城市,産業主要集中在以隴海鐵路、京廣鐵路為主的兩大産業軸綫上,是全國重要的交通樞紐,具有承東啓西、連南貫北的區位優勢。
中原重點産業集聚區是我國中原地區的經濟核心,也是全國重要的陸路交通、通信樞紐和現代物流中心。在積極促進資源型産業嚮技術、資金和勞動密集型産業轉化的基礎上,這一地區應全麵提升其産業競爭力,使其成為我國中原地區最大的能源、原材料和機械製造業基地。強化城市間的分工與閤作,鄭州突齣區位優勢,促進現代物流為核心的第三産業的發展,洛陽、開封、許昌等城市在發展各自優勢産業基礎上,要加大生態環境和人居環境的建設和改造力度,促進人口和産業集聚。
該區域也屬於缺水地區,但小浪底水庫可作為該區域的可靠供水水源。需要重視水環境汙染嚴重的問題,除減少城市和工業的用水量和汙水排放量外,同時要盡快建設城市汙水處理迴用係統,供城市河湖、綠地用水和工業冷卻用水。
六、長吉平重點産業集聚區
長吉平重點産業集聚區是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核心之一,是吉林省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未來將成為我國最大的汽車、軌道車輛製造及配件産業集聚區。該區域在整車發展基礎上,以一汽集團為龍頭,整閤現有零部件企業資源,重點培育吉林、四平、白城、遼源等中小城市的汽車配套能力,形成汽車配件産業集群,帶動中小城市的發展。以吉化為核心,優化結構,積極發展精細化工、高性能閤成材料和特種材料,使該區域成為我國重要的綜閤性石油化工産業基地。加大農産品精加工、畜禽乳産品的産業化能力,建設我國重要的生態型綠色農産品加工基地。
第二鬆花江流域水資源豐富,為吉林和長春人口和産業集聚提供瞭保障。但上遊支流汙染嚴重,應盡快建設汙水處理廠控製汙染,以減輕第二鬆花江流域水環境的汙染程度。四平和遼源市位於東遼河流域,水資源和水質汙染存在一定的問題,大規模的耗水産業應適當控製,同時要考慮利用引鬆工程措施,徹底解決水源問題。
七、哈大齊重點産業集聚區
哈大齊重點産業集聚區是我國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核心之一,是黑龍江人口和産業進一步集聚的區域。在充分發揮地區資源優勢和産業的基礎上,要通過體製改革和機製創新,優化區域投資環境,提升傳統和新興産業的國際競爭力,使其成為我國最重要的以電站成套設備、重型機械裝備、重型數控機床為特色的裝備製造業基地和石油化工基地;依托豐富的農産品資源和生態優勢,打造北方最大的綠色和特色農副産品加工基地;積極發揮中小城市的産業配套和承接能力,重點培育阿城、雙城、呼蘭、肇東、安達等中小城市,形成人口和産業發展的新增長點,協調城鄉全麵發展。
……
前言/序言
經過改革開放30年的發展,我國各産業部門都得到瞭快速的發展,中國由30年前的生活用品、生産資料匱缺和高度配給一躍成為世界生産和齣口大國,被國外譽為“世界工廠”。2007年我國粗鋼産量居世界*一,占世界總産量的36.4%;汽車産量占世界的12%;手機産量占世界的50.7%;紡織縴維加工量占世界的41%,紡織品服裝的齣口量占世界的27%以上;化縴産量占世界的近50%;紗産量占世界的45%以上;船舶完工量占世界造船總量的近20%,製鞋産量突破100億雙,占世界年産量的68%。眾多驕人的數據顯示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工業産品的生産大國。
快速的工業化發展,提高瞭我國的經濟實力和國際地位,促進瞭全國各地區經濟的繁榮,極大地改變瞭我國各地區的經濟結構,但同時也影響瞭資源供需平衡和生態環境狀況。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所謂“世界工廠”的成就給我國的資源和環境帶來的巨大壓力。
在未來20年,工業化仍然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主鏇律。如果說在過去30年我國的工業化道路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犧牲資源、生態和環境為代價,是以資源、勞動力高投入為主的外延式發展模式,那麼未來20年我國將會選擇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科技先導、效率至上、充分就業的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
在這一大背景下,要不要做産業規劃?如果需要做産業規劃,那麼它的作用和重點是什麼?諸如此類問題一直是學術界爭論的焦點。事實上,改革開放30年的經驗告訴我們,過分強調市場的作用,而政府在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基礎工業發展上缺乏宏觀引導和控製,將會産生一些行業投資過熱、低水平重復建設、地區産業結構趨同等問題。
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基礎是什麼?産業結構演變、産業分工、産業區位和産業空間結構等理論長期以來是指導産業發展和規劃的重要理論基礎,現在仍然在區域經濟學和經濟地理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來,隨著我國新興産業的迅速萌芽和壯大,如現代服務業在城市經濟中地位的大幅度提升,跨國企業投資區位選擇對地區經濟發展的影響作用不斷加強,關於服務業區位和跨國公司區位理論的研究成為學術界的熱點之一。20世紀80年代以來,國際地理學界齣現的“新區域主義”重視製度和文化因素以及技術創新、學習、産業集群、全球産業轉移等因素對區域發展的重要作用。其中,以産業集群理論、新産業區理論等為核心的産業空間理論是近年來經濟地理學的重要理論,對研究産業發展和空間集聚等具有重要意義,也是國內外經濟地理學和區域經濟學研究的前沿理論。另外,信息和通信技術、知識和技術創新、環境管製等新因素對産業布局的影響也在不斷增強。因此,關於新因素對産業布局、産業集聚和産業空間組織形成過程和作用機製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嚮。
我國處於工業化快速發展和經濟增長方式轉型時期,各地區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差異較大,産業發展基礎、産業集疏形態、産業空間組織方式和産業空間聯係內容等不同,需要從不同的空間尺度齣發,研究不同類型區域産業發展的因素、格局、模式和空間結構的演化過程和規律,以便於把握我國産業集聚的特徵和趨勢。
本書是在中國科學院方嚮性項目“我國主體功能區劃的理論基礎與方案研製”資助下完成的,在此衷心地感謝資源環境科學與技術局的資助。
産業發展和規劃的理論與實踐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