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党性是什么》一书紧紧抓住和围绕“党性”这一本质与灵魂,在“面向理论、反省思想,面向现实、反省问题,面向生活、反省党性,面向党员、反省修养”的基础上,在理论、现实和党性三者的张力关系中,具体回答和阐释了“究竟什么是党性”这一重大的本质和灵魂问题。这对做一名有灵魂、有思想、有教养、有党性的合格党员,无疑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内容简介
党性到底是一个抽象的理论概念还是具有丰富的历史、现实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和当下,如何正确地理解党性和坚持党性?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历史和现实画面,深入浅出地阐述党性的由来与内涵,探讨人性、个性、阶级性、人民性等与党性相关范畴,探索在新的形势下该怎样坚持党性和人民性,该怎样与时俱进地加强党性修养与党性锤炼。本书力求将党性理论讲彻底,讲透彻,深入人心,是一本关于党性理论的优秀通俗理论读物。
作者简介
陈培永,哲学博士,中共广东省委党校“青年岭南学者”,哲学教研部副主任、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国家课题2项、省部课题3项,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马克思主义与现实》等刊物发表论文80余篇,出版专著《大众的语法——国外自治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主体建构学》以及《资本的秘密》《改革的逻辑》等经典悦读系列丛书10本。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读了序言“走进党性”便欲罢不能,真的跟着作者的思路走进了党性的世界,从抽象到具体,从组织到个人,从一般到特殊,从理论到实践,全面地观察了“党性”的面貌。研究之深入,逻辑之严密,语言之明快,风格之清新,体现出作者理论涵养之深厚,学术功底之扎实。
——刘海涛,中央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执行院长
《党性是什么》既有政治高度又有哲学之理,既有理论深度又通俗易懂,相信党员干部一读,一定会大有所获。
——张政文,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党委书记
作为党校年轻的哲学教授、青年岭南学者,作者既具有深厚的理论涵养,又兼备雄浑有力的文风笔风。这本新著再次显出其锋芒,它是作者在党言党、在党为党深入思考的结晶,是对关于党性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的深入解答,本身也可以说是一堂充满正能量的精彩党课。
——杨汉卿,中共广东省委党校常务副校长
本书篇幅不大,却讲清了大道理;通俗易懂,却蕴含学术洞见,体现了作者的现实关怀、深度思考与驾驭复杂理论问题的学术功力、表达技巧。书中的插图诙谐灵动、传神达意,增强了本书的解释力与可读性。
——陈金龙,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
党性是任何人都无法回避与摆脱的身份认同的哲学与政治问题。本书作者以其哲学的优势拓宽深化了党性概念的本质性、多层性、复杂性及其内在辩证矛盾理解。
——刘怀玉,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
目录
序 言 走进“党性”
人没有精神,只留下躯壳或“臭皮囊”,政党没有党性,也就没有了使其维系一下的精气神,就只剩下毫无力量、一击而溃的空架子。
第一章 哲学的党性
哲学(理论)不能把自己封闭在自说自话中,离开现实社会进行自我假想、自我意淫。它要符合时代要求,代表历史发展趋势,代表人类社会的前进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真正的哲学、真正的理论都应该讲党性。
第二章 政党的党性
阶级性、组织性、先进性是政党的党性的三个根本方面,每一属性都不可或缺,缺少了任何一种,党性就是不完满的,就是缺失的。一个政党,要增强党性,归根结底也就是要强化阶级意识,维护组织纪律,保持先进性。
第三章 党员的党性
“害群之马 ”的影响不可低估,一颗老鼠屎会坏一锅汤。要塑造政党的良好印象,必须注重对党员个体党性的要求,注重个别党员的思想、言论、行动。如果不能有效遏制党员违背党性的现象,可能就会出现千里之堤因蚁穴而溃的局面。党员的党性 。
第四章 党性与人性
看不到党性与人性的统一面,将两者对立起来,我们会很容易地把党性理解为没有人情味、只讲政治原则、空讲精神境界的代名词,而把人性理解为人情、人的本能、欲望的东西,最终要么是会淡化党性,要么是会贬低人性。
第五章 党性与个性
正如党性的对立面不是个性,而是任性一样,政治纪律、政治规矩的对立面也不是自由意志、独立思想、创新思维,而是没有畏惧之心、胆大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野蛮行径。
第六章 党性与阶级性
认为新时期就不要讲阶级性的观点也是有问题的。我们的观点应该是鲜明的:把党性完全等同为阶级性是不对的,离开阶级性谈党性也是不对的。不能无视阶级性这一党性的基础,实际上,你不讲,阶级问题也在那儿,你只是人为地无视,不符合客观的事实。
第七章 党性与人民性
党性和人民性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并不是所有政党的党性与人民性都是一致的。如果一个政党只是代表少数精英人士、少数特权者的利益,它的党性就必然是与人民性相对立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党性,才是与人民性一致的,这与其本质密切相关。
第八章 党性教育与党性修养
党性教育很重要,但真正取得实效并没有那么容易。正如讲党性的原则容易,讲党性的价值容易,难的是如何保证党性真正在每个个体言行上体现出来一样。总有人会怀疑,党性教育能起到作用吗?党性是能教育出来的吗?党性教育会不会是注定失败的教育?
结 语 党性的行动
党性不是虚的,而是实的,实实在在的,颇具力量的,它一旦内化到身心中,一旦外化到行动中,于党和国家是幸事,于党员个人亦是幸事。
后 记
精彩书摘
人没有精神,只留下躯壳或“臭皮囊”;政党没有党性,也就没有了使其维系下去的精气神,就只剩下了毫无力量、一击而溃的空架子。
有一些词,我们知道它的分量很重,我们很熟悉,会信手拈来,会脱口而出,但当熟得不能再熟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惊讶地发现,实际上忘了追问它到底什么意思!“党性”,应该就属于这样的词!它在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理论中,出现的频率太高了,被谈论的场合太多了!党性原则、党性修养、党性觉悟、党性教育、党性锻炼、党性分析等等,构成了一个关于党性的词汇库,其内容之丰富,意义之重大,恐怕少有人不知道!
但到底什么是党性呢?它从哪来?它有何内涵和外延?真让你说出来,也许就没那么容易了!关于党性的概念,应有的理论共识并未形成,还处于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状态。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模糊地使用它,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理解,以至于同样谈论党性问题,谈论的却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
可以说,党性仍然是一个众所周知却又鲜有人解的词汇,是一个我们经常去讲却又很难讲清楚的词汇!
如果认真去分析的话,我们还会发现,在党性问题上,不仅仅是概念界定不清晰的问题,还有一些现象需要注意,一些错误的思想观念值得我们警醒:
一是对党性的泛用和滥用。什么场合都讲党性,什么方面都讲党性。一件小事也讲党性,一个小会也讲党性,一个想法也讲党性,好像上升到党性的问题,就显得有水平,有高度,有原则。殊不知,越是重要的词汇,就越要慎用,讲得太多了,不一定会凸显它重要,反而会把人讲烦了,从而把本来一个很好的东西给糟蹋了。
二是党性过时论、无用论。承认党性确实在老一辈共产党人身上有,而且也确实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时过境迁,今天是市场经济时代,再讲党性过时了、没用了,注定是空话,根本吃不开。追求个性、追求自由已经是公认的价值观念,讲党性已经不合时宜,只会带来对个性、自由的压制,会带来党内不民主、社会不民主,引起老百姓的反感。把党性与自由、民主对立起来,把讲党性等同为反自由、反民主,这种思想倾向危害性极大。
三是对党性的过度拔高。党性是高大上的代名词,讲党性,好像就是要满脸严肃,满纸大话官话,就是要无视现实生活,不顾物质利益,就是要把人从人间带到天国,让人不食人间烟火,变得崇高无比、无比高尚。党性理论不接地气,根本不管党员干部的现实生活状况,只会硬生生把党性变成一个没有现实感、没有具体所指、只出现在讲话和文件中的抽象概念。
四是党性的两张皮现象。过度拔高党性,必然会出现一些人只是口头上讲党性、实际上自己都不相信更不会去做的现象。个别干部讲党性,其实坚持的是“我只对你说”,只是让别人听、让别人去行动;而听党性言论的人实际上也不相信,他们想的是:你讲你的,我从来不相信你就有党性,你也别指望骗我,让我去增强党性。如果党性成了人人都讲其重要但人人都不相信的东西,这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将是多么大的危险!
无论你承认与否,某些现象可能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某些观念可能就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或多或少,或长时期或短时期,或曾经出现或正在出现。就此而言,在今天讲清楚“什么是党性”的问题,真正地走进党性,把握它的实质,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
走进党性并不容易。为什么我们总觉得似懂非懂?总觉得离对它的全面把握有一段距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党性”不仅是一个政治学概念,还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是政党的“精神”属性,是内在于政党组织实体中的精神层面的东西。套用马克思的话说,分析党性,既不能用显微镜,也不能用化学试剂,必须用抽象力来代替。
就像人是身体和精神的统一体,政党也是组织和党性的统一体,它既有能够看得见的组织架构,也有看不见的但确实存在着的党性属性。我们认识人,很容易看到人的身体,但要真的指出来人的精神在哪里,就没那么容易;认识政党也一样,看到政党的组织架构容易,但要指出来党性在哪里,也没那么容易!
作为政党精神层面的东西,党性当然很重要,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政党也不能没有精神。正如有首歌曲所唱的那样,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人没有精神,只留下躯壳或“臭皮囊”;政党没有党性,也就没有了使其维系下去的精气神,就只剩下了毫无力量、一击而溃的空架子。
党性是精神属性,不代表我们没办法把握它。它是抽象的,但也是有具体所指的;它包含的意思是丰富的,但也是
一个人不能没有精神,一个政党也不能没有精神。正如有首歌曲所唱的那样,有啥也别有病,没啥也别没精神,人有精神老变少,地有精神土生金。
可以清晰界定的。在不同的场合,面向不同的主体,党性有不同的内涵。
翻开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文献,我们会发现它总是围绕三个主体而言:一个是哲学理论,一个是政党组织,一个是党员个体。从哲学的党性、政党的党性、党员的党性三个维度着手,厘清党性与人性、个性、阶级性、人民性等相关概念的关系,恰恰能够让我们系统地把握党性的深刻内涵,解答很多的思想困惑。
真正地走进党性,我们还应该看到,党性是高大上的、崇高的,也是接地气的、生活化的。党性属于政党,体现在党员个体身上,不能脱离于现实生活,不能离开现实利益。党性必须是基于现实生活的超越,必须是立足物质利益的升华。我们讲党性,要有真实性,要有可信度,不能只喊高大上的口号,不能空讲精神层面的崇高,更不能大言不惭地去谈无法实现的理想。
理想的丰满必须回应骨感的现实,我们要杜绝党性理论走向空对空、理论对理论、精神对精神、理想对理想。令人信服的党性理论,必须面对我们真实的生活境况,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本身,面对内心深处的观念困惑,不无端喊口号,不空讲大道理,不刻板谈理论,它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以文化人。
摆在你面前的这本小书,是这方面的尝试。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我希望这本书能将党性理论讲彻底,深入人心,能够成为一本让人信服的关于党性理论的经典小书。
党性是什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