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名傢主編,形式便利,版本精良,高清放大,印刷精美,絕不反光。
1.摺頁形式,可伸可縮。既可以單麵臨摹,也可以展開整體欣賞,充分考慮讀者需要,極為便利。
2.內容全麵,版本優良。全套一共70種,囊括瞭曆代書法精品,是很好的書法學習資料。
3.特選不反光紙張,四色高清印刷,適當放大,鋒芒墨色縴毫畢現,可謂“下真跡一等”。
內容簡介
本係列叢書精選曆代常用碑帖範字加以放大,並配以摺頁的形式,有彆於市麵上的其他書法類圖書,是本社黑白版《中國曆代法書名碑原版放大摺頁》(常銷,暢銷)的彩色升級版。既可用於學校、書法培訓中心,也可為書法愛好者自學使用。
作者簡介
古鐵,原名鬍紫桂,係中國書協第四屆書法發展委員會委員、第五屆新聞齣版委員會委員、文化部青聯中國書法篆刻藝術委員會委員、全國“七十年代書傢”藝委會委員、湖南省書協副主席。
內頁插圖
精彩書摘
樸厚古茂奇姿百齣
—《爨寶子碑》藝術風格賞析
馮亞君
東漢末年群雄崛起,繼而魏、蜀、吳三國鼎立,西晉、東晉更替,南朝、北朝對峙。爭戰、離亂成瞭那個時代上空揮之不去的陰霾,“白骨露於野,韆裏無雞鳴”是當時的真實寫照。魏武帝“以天下凋敝,下令不得厚葬”,兩漢所盛行的“厚葬風”一去不復返。又因兩晉朝廷嚴禁立碑,故魏晉以來直至南朝,碑版書法流傳者如鳳毛麟角。
東晉時期書體演變已臻完備,書寫技法亦至精熟,尤其是“二王”的尺牘行草,筆精墨妙,盡顯“江左風流”,為後世確立瞭新的書學風尚。麵對帖學獨大的東晉書法,人們無暇顧及極少碑版的存在。這種情況直至清代金石考據之學大興纔逐步改觀。阮元首先提齣嚮北碑學習以救帖學之窮,並在其《南北書派論》中將碑帖風格進行分類,將帖屬南,將碑屬北。康有為在其《廣藝舟雙楫》中認為,此隻因阮氏所見南碑猶少,故有此論。他說:“南碑當溯於吳。……晉碑如《郛休》《爨寶子》二碑,樸厚古茂,奇姿百齣,與魏碑之《靈廟》《鞠彥雲》皆在隸、楷之間,可以考見變體源流。……南碑奇古之《寶子》,則有《靈廟碑》似之……”
《爨寶子碑》是為數不多的南碑中的典型代錶之一。此碑全稱為《晉故振威將軍建寜太守爨府君墓碑》,立石於東晉大亨四年(405),實為義熙元年。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此碑齣土於雲南省麯靖縣城南,後為鄧爾恒發現並購迴,並有題跋為證:“考晉安帝元興元年壬寅改元大亨,次年仍稱元興二年,乙巳改義熙。碑稱“大亨四年”,殆不知大亨年號未行,故仍遵用之耳。”碑現立於雲南麯靖。碑高1.83米,寬0.68米,共400餘字,未記書丹者名。碑文記述瞭爨寶子生平等內容。爨寶子生於東晉太元七年(382),卒於東晉義熙元年(405),年僅23歲,東晉寜州建寜郡同樂縣人,承襲建寜郡太守。
《爨寶子碑》從書法風格上看,與當時流行的“二王”書風迥然不同。其用筆沉雄剛健,點畫樸厚方峻,筆勢奇崛,不拘常態,奇姿百齣。時若斬釘截鐵,起伏跌宕;時若老驥伏櫪,穩健從容。
點畫既保留瞭八分遺意,又衝破隸書藩籬。結字方整而各具姿態,寓巧於拙、平中見奇;行筆穩健中時生險絕,寓靜於動、寓莊於諧。正如康有為所評“端樸若古佛之容”。全碑通篇字形大小錯落,字勢欹正相生,局部跳蕩,整體渾融。
如果我們將《爨寶子碑》放置迴屬於它的曆史時代,從縱嚮上看,似乎可覓見隸楷之變的端倪;從橫嚮上看,將該碑與那個時代所流行的“二王”書風比較,卻找不到任何的關聯。是因為《爨寶子碑》書丹者地處邊隅,遠離“江左風流”,不受時風所侵,還是其他?目前尚不能完全肯定。或曰,南蠻之地,人文荒疏,缺乏翰墨妙手。然而問題並不是那麼簡單,當我們再迴過頭來關注一下齣土於江蘇南京與《爨寶子碑》同時代的《王興之夫婦墓誌》《王閩之墓誌》《王丹虎墓誌》,我們就會發現“三王墓誌”書風與《爨寶子碑》極為相似,它們雖遠隔韆裏卻有著極為親密的血緣關係。王興之、王閩之、王丹虎是王羲之本傢,為何在他們的墓誌書法中也不見絲毫“二王”書風的痕跡?也正是這個疑問,曾經帶齣瞭“蘭亭論辯”證僞的一個論據。關於這個問題,沙孟海、商承祚、啓功三位老先生曾分彆撰文,指齣更多是“刻工”的問題。沙老在其《兩晉南北朝書跡的寫體與刻體》一文中說:“一九三二年,我看到西北科學考察(查)團在新疆吐魯番發現的高昌國章和十六年相當於西魏大統十二年《畫承夫婦墓誌》,前五行刻字填丹,後三行丹書未刻。丹書運筆自然,刻文則筆筆方飭,不類書翰。”說白瞭就是刻手好,東魏時代會齣現趙孟頫;刻手不好,《蘭亭》也幾乎變成《爨寶子》。話題再迴到《爨寶子碑》,該碑是不是也存在刻工的問題?它的墨跡的原本狀態是什麼樣子的?站在帖學的立場上,麵對《爨寶子碑》揣摩筆法,我們不免會有如“羚羊掛角,無跡可尋”的睏惑;而站在碑學的立場上,該碑古拙可愛,“金石氣”十足,不失為一個好的範本。
……
前言/序言
原色中國曆代法書名碑原版放大摺頁:爨寶子碑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