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

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李鹰,张林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04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现代出版社
ISBN:9787514349566
版次:1
商品编码:1196633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6-01
用纸:胶版纸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编辑推荐

  ★
  凤凰书品继《血战长津湖》后,又一战争纪实重磅力作;同名电视片“解放战争著名战役”一经推出迅速引爆市场,好评如潮。
  ★
  从指挥部高层到基层官兵,当事人亲身讲述,真实再现解放战争恢弘历史图景。既有历史的大气氛,又有人物的命运与细节,有血有肉,极其精彩。
  ★
  毛泽东、蒋介石的战争才略的较量;
  震惊世界的经典战役样本;
  粟裕、林彪、薛岳、王耀武……20世纪中国军事奇才、沙场宿将的生死对决,谁才是中国战神?
  ★
  智计百出的机谋运筹,狭路相逢的生死亮剑。
  情报战、舆论、用间、策反,这场战争大戏充满无限变数和惊险。国民党的绝对优势因何逆转?

内容简介

  解放战争不仅是20世纪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战争,也是深刻影响“二战”后世界格局的历史事件。其中有很多经典战役都成为世界战役学研究的范本。
  本书是凤凰书品继畅销书《血战长津湖》后,又一战争纪实重磅力作。通过对解放战争中为著名的八大战役——孟良崮战役、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的回顾评述,真实再现了解放战争恢弘的历史图景。不仅国共首脑战略层面的智力较量,也有沙场宿将的战场对决;既有智计百出的机谋运筹,又有狭路相逢的生死亮剑。加之对情报战、用间、策反、人心大势的解读,更让人们体会到这场战争充满的无限变数和惊险。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相当多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他们中有指挥部里的高级干部,也有基层的普通官兵,通过他们之口,本书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细节丰满的解放战争,并解开了许多国人的误解与谜团。本书同名纪录片《解放战争著名战役》,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市场,好评如潮。

作者简介

  李鹰,中央电视台新闻中心军事部原制片人;中视李鹰影视工作室总监;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理事。代表作有:“解放战争著名战役系列片”《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等。

  张林,作家,记者,凤凰卫视出版中心主任。曾任中央电台兰州军区记者站站长、CCTV《人民子弟兵》栏目编导,著有《天界》《西部歌王》《快意还乡》《501个疯子》《大事背后》等作品。

精彩书摘

  游刃斩王牌:孟良崮战役
  针尖麦芒
  内战一开始,陈毅、粟裕和张灵甫就成为难解的冤家。
  陈毅,1901年8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乐至县复兴场,19岁到法国马赛勤工俭学,26岁在中央苏区领导游击战争。他的大爱好是写诗和下棋,被称作是上马可杀敌、下马可写诗的“两栖”元帅。
  粟裕,1907年8月10日出生于湖南省会同县,1927年投笔从戎,在硝石战斗中身负重伤,左臂致残。粟裕一生大的爱好就是观看研究军事地图。
  张灵甫,原名张宗灵,1903年出生于陕西省长安皇甫岗,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他崇拜拿破仑和希特勒,性格暴躁,刚愎自用。他因枪杀妻子而坐过国民党的“模范监狱”,抗战时被释放出狱,遂改名张灵甫。他善模仿于右任的字体,写得一手好字。张灵甫在抗战中打出了名气,腿部负伤致残,得了个“跛脚将军”的绰号。抗战时期蒋介石用美国的援助为七十四师装备了全套美式装备。就是这个七十四师,使得张灵甫成为蒋介石发动内战的急先锋。
  俗话说“冤家路窄”,1946年9月,陈毅指挥山东野战军在泗县攻城失利后便率部退到淮阴休整。张灵甫借机对陈毅各部趁火打劫。淮阴大战历时9天,张灵甫率七十四师突破了淮阴城门,这是陈毅与张灵甫的第一次交手。在涟水,还是张灵甫和他的七十四师,共产党军队与之进行了十四昼夜的涟水保卫战,终共产党一方被迫放弃涟水城,这是陈毅与张灵甫的第二次交手。这一阶段张灵甫占了上风,国民党陆军中将李延年得意地说:“有十个七十四师就可以统一中国。”
  陈毅、粟裕为战胜强敌开始联手作战。依照中央指示,山东和华中野战军合并,华东野战军诞生了。
  陈粟联手的第一仗是宿北战役,大获全胜。但没和老对手七十四师交上手,不免有些遗憾。第二仗鲁南战役,打得应心得手,一次歼灭了敌人五个整旅。蒋介石发火了,为了挽回这两次战役中失掉的面子,派出了8个整编师要和陈粟在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决战。其中就有被蒋介石指定为“国军典范”的第七十四师及被刚授予三等云麾勋章的中将师长张灵甫。
  雄心勃勃的张灵甫和其他军队一起打下沭阳、新安镇,后攻到了山东的南大门郯城,郯城距临沂不到100公里。蒋介石和张灵甫这对师生盘算得很好,他们都认为陈粟能与之决战,因为一年前陈毅在临沂同来访的驻青岛美军司令克莱门将军曾说过要坚决保卫临沂的话。然而他们忘记了陈粟“随机应变”的拿手好戏。
  陈粟没有争一日短长,决定放弃临沂,北上求歼李仙洲兵团,这就是人们熟悉的电影《南征北战》所描述的史实。陈毅此时不打七十四师,日后他诙谐地解释:“当时七十四师张灵甫留在南面,我们没有动他,准备把猪养肥了再杀,油水会更多一些。”
  全面进攻这步棋没有走好,蒋介石只好收拢车马炮,重新排兵布阵,精心策划了他的第二步棋——重点进攻。他把大的赌注压在了陕北和山东。仅在山东战场就陈兵45万人,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中就有三个集结于此。老谋深算的蒋介石告诉他的学生:“山东的问题解决了,就等于全国的问题解决了十分之六。”
  这次蒋介石吸取了以往的教训,改变了战略战术,下令每天只以平均六十公里的速度向北推进,采取了“密集靠拢,加强维系,稳扎稳打,逐步推进”的作战方针,这就是所谓“硬核桃”加“烂葡萄”战术。让蒋介石得意的是,这次部署从一开始就把陈毅、粟裕推入被动的境地。
  从兵力上看,华野一方是27万人,国民党军是45万人,兵力对比几乎是一比二。
  从装备上看,华野一方还基本是小米加步枪,国民党军基本是清一色的美式装备。
  从人员构成和训练程度看,华野有一部分是刚放下锄头扛起枪的新兵,还有少部分是被收编的刚脱下国民党军服装的俘虏。就是原来的山东、华中的大部分官兵也没有经过正规训练。陈毅曾是军校的落榜生,粟裕也是一天军校没有上过,纯属自学成才。而国民党七十四师中上级军官多是训练有素的黄埔军校毕业生,全军上下接受过美国军事顾问团特种训练。
  摆在陈粟面前似乎只有两条路可走:第一条路就是与气势汹汹的蒋军决战,这是蒋介石和张灵甫梦寐以求的;第二条路就是让蒋军“集团滚动”过来,华野北渡黄河,夹着铺盖离开山东,这又正中蒋介石和张灵甫的下怀。陈粟陷入了两难的境地,那就是打不过又不能跑。粟裕在地图前冥思苦想,他要为20多万华野官兵找到第三条路。
  粟裕夫人楚青还记得当时:“在这种情况下,创造战机就非常重要,你必须要创造战机。这里面也有一个谋略的问题,谋略问题也属于主观能动性范围之内。一个多月的时间,这个中间,打一打又撤了,又东边又西边……”原中国军事科学院战史部研究室主任姚杰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部作战参谋,他回忆说:“当时仗很难打,因为敌人集中那么多的兵力,采取了密集靠拢,一百公里正面集中了敌人那么多的部队。我们打哪一个部队,敌人都要很快来增援。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陈毅、粟裕同志就考虑如何打……”
  创造和寻找战机时的东奔西跑,陈毅称作“耍龙灯”,这也许是被蒋介石逼出的第三条路。当时任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的汤恩伯把陈粟的这种战术叫“山大王战术”。陈粟带着部队在沂蒙山区或东或西,或南或北,诱使敌人在一个月内往返行军1000多公里,拖得敌人疲惫、惶惑。
  陈毅面对蒙山沂水七十二崮,诗兴大发:“临沂蒙阴新泰,路转峰回石怪。一片好风光,七十二崮堪爱,堪爱,堪爱,蒋贼进攻必败。”不知汤恩伯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陈毅这首词,气得直跺脚:“不消灭陈毅、粟裕,我就不是汤恩伯!”
  华野部分官兵对粟裕的战术也有些费解,“光走不打”,官兵有些急躁。
  粟裕站在那张军用地图前,大脑里在高速运转着作战的多种可能的方案。粟裕初决定歼灭位于右翼且较暴露的敌第七军和整编第四十八师,并下达了作战命令。粟裕在过去下达完命令后总是回过头来远眺前方,稍事休息,心里有一种兴奋和喜悦。细心的警卫人员发现,这时的粟裕依旧眉头紧锁,周围的人猜测,这一仗粟裕打得极不情愿,但事已至此,开弓不可能再有回头箭了。因为命令已下达,部队已开始行动,通往各纵队的电话线都已经撤完。然而,一个偶然的因素使粟裕决心大变。
  参谋姚杰回忆说:“就在10号晚上下达命令,部队开始向沂水方向移动。11号的白天我们破译了敌人的情报,说敌人要发动全线进攻,全线推进。同时,我们布置在正面靠近敌人的九纵队也得到这样一个消息,我们已经跟七十四师接触了。粟裕同志分析了具体情况,感觉机会来了。”
  粟裕临时更改了作战方案,全力包围国民党王牌主力七十四师,开弓后的箭硬是回了头。陈毅高兴地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说:“不走了,就打七十四师!”他把粟裕的这一打法叫“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
  从军事上讲,粟裕这一决策是犯了兵家大忌:按一般原则,是先打弱敌后打强敌,而这次恰恰相反,这在我军战史上是罕见的。
  然而艺术上的夸张想象无限,军事上的实践却要冒极大的风险。
  我军一方面要把七十四师从敌人第一线8个整编师中像剜眼珠一样剜出来,另一方面还要挡住外围30多万敌军的增援,援敌距孟良崮地区远者三五天,近者一两天就能到。
  这无疑是一场大战,一场恶战,一场血战。双方统帅心里都清楚这是关系山东地区乃至整个中国大陆军事力量对比、一举扭转当时战局的关键一仗。陈毅给参战人员说:“打赢这一仗,我们就能在山东的石头上站住脚,就走上坡路,可以坐北朝南。打不赢,我们就得屁股朝南过黄河。”
  张灵甫信心百倍:“七十四师没有攻不下守不住的,我的一个旅就可以打败共匪一个军。”就这样,踌躇满志的张灵甫披挂上阵了,他的王牌军让他飘飘然。这是他一生中犯的致命的错误。
  十万火急
  行动刚一开始,一个谁也没有预料到的突发事件,差一点就让这次大规模战役泡了汤。
  5月13日晚七点多,一纵开始在国民党七十四师与二十五师之间穿插。就在一纵向纵深前进时,与国民党的七十四师不期而遇。七十四师在山岗,一纵在山坡,两军相向而行,直线距离不足百米。
  时任华野一纵副政治委员谭启龙回忆说:“这两边山上都是敌人,我们从底下过,晚上走。七十四师不知道,他们讲话我们听得见,我们路过的时候,他们以为是他们自己的部队。”
  后人讲,当时假若七十四师喊一声“口令”,或者是引诱对方开两句玩笑,哪怕向对方照一下手电,那么孟良崮战役的结局恐怕谁也不敢妄下结论。据说当时张灵甫认为这是他的友军国民党二十五军。
  5月14日一大早,孟良崮战役的枪炮声就响起来。当参谋人员告诉张灵甫共军要对七十四师实施包围时,他仍满不在乎地说:“不要大惊小怪,共军想一口吃掉七十四师,他们不但不敢做,恐怕想也未必敢想。”在他看来,共军攻打七十四师不仅不是坏事,还是好事。他的理论是:“以我张灵甫为诱饵,吸引共军主力,有利四面夹击。”张灵甫看了看周围的地形,决定退守孟良崮。应该说,退守孟良崮是张灵甫在这次战役中所犯的指挥决策上的大失误。张灵甫也给自己留了后手,一旦孟良崮上有什么不测,他可以退到垛庄。垛庄是七十四师设防要点,是进攻沂蒙山区的交通要道和后方补给点,这里有守备工事,还有强大的兵团。
  然而,战场上的优秀指挥员高就高在能先敌一着,张灵甫想到的,华野指挥员也同样想到了。陈毅、粟裕、谭震林急电命令在鲁南隐蔽待机的华野六纵星夜飞兵,挥戈北上,抢占垛庄,并特地在电报上签上“十万火急”。
  时任华野六纵十八师师长的饶守坤回忆说:“我们纵队出发到垛庄距离有120多公里,这个路还是山路。我们一个晚上加一个白天赶去,中间没有休息过,没有吃过饭。部队在山东打仗,就是那个地瓜干,装在米袋里背着,边走边吃……按时到达垛庄。”
  七十四师被围困和垛庄失守的消息传到南京,蒋介石听后却是一惊一喜。史料记载当时由他口授、蒋经国记录的一份电报发给了顾祝同、汤恩伯和张灵甫:“今已得知灵甫之七十四师被围孟良崮,甚惊又喜。其惊之因是灵甫被困,随时都有危险发生。其喜之因是灵甫给国军寻找了一个歼共军陈粟部于孟良崮的大好机会……现命七十四师灵甫部坚守阵地,吸引共军主力。再调十个师之兵力增援七十四师,以图里应外合,中心开花,夹击共军,决战一场。”
  从军事上看,“里应外合,中心开花”这个战术不能说不对。几个月来国民党军队在沂蒙山区里磨破了铁鞋,四处寻找共军主力,现在蓦然回首,共军主力就在眼前,张灵甫有点喜形于色,他向蒋介石立了军令状:“我七十四师坚守孟良崮固若金汤,望校长放心,灵甫决心固守孟良崮吸引共军。”
  5月14日上午9时至下午5时,为抢占二五八高地,国共双方争夺有十四次之多。5月14日中午12时至下午6时许,敌我争夺三三〇高地,敌四个营的兵力对我一个营的兵力,敌我冲杀三十余次,山头易手达五六次之多……
  5月15日上午,进攻的部队依旧没有大的进展,可国民党的援军已是越来越近。近者赶来已不到10小时。战场上的形势对华野越来越不利,战局似乎在向“里应外合,中心开花”的结局发展。
  陈毅离开沂水西王庄的指挥部,驱车来到了粟裕的前线指挥所——老君洞。在陕北,据说毛泽东在那几天里天天在地图前望着孟良崮方向沉思。在国民党方面,也有一个重要人物坐不住,那就是蒋介石,他亲自飞往徐州督战,并派白崇禧和陈诚到临沂指挥作战。
  战斗进入第三天,七十四师开始拼命了。他们在密集炮火的掩护下,整连整营整团的兵力向我反扑。这是敌人以攻为守,我军伤亡越来越大。
  担任正面进攻的四纵队有干部向陶勇司令员叫苦:“伤亡太大,不能再战了。”陶勇斩钉截铁地命令:“不行!一定要打,剩一个人也要打!”
  负责主攻孟良崮东北方向的九纵队也遇到了七十四师的猛烈进攻。陈毅向九纵司令员许世友下了一道命令:“现在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孟良崮拿下来!你们打掉一千,我给你们补充一千;打掉两千,我给你们补两千。谁攻上孟良崮,谁就是英雄!”
  西面担任主攻的是一纵队,粟裕一字一句地告诉指挥员叶飞说:“纵队打光了也不要怕。只要拿下孟良崮,我给你们补充人马,恢复番号。”
  张灵甫从来没有遇到过这么顽强的对手,他到死也不明白陈毅、粟裕竟有胆量敢拿他和他的王牌军开刀。张灵甫有些心虚了,这是他从没有过的感觉。虽说目前战场上仍对他有利,但他受过军校的教育和实战的考验,他明白孟良崮上的七十四师已落入了与三国时马谡一模一样的境地。几天下来,弹药将尽,军队已断水断粮。特别是水,人一天不喝水可以,两天三天呢?没有了补给,军队将不战自乱。此时的张灵甫全然没有了傲气,他向李天霞和黄百韬求援——没想到这个电话也让对手监听到了。迟浩田回忆道:“他打电话说,拉兄弟一把吧。这个兄弟过不来,靠得近的才一华里,他上不来……”
  然而,初李天霞、黄百韬向孟良崮的增援和张灵甫多少有点同床异梦的感觉。时任国民党国防部作战厅厅长的地下党郭汝瑰解释道:“我们把整编七十四师张灵甫围到了,黄百韬实际上是他的指挥官,当然晓得这个道理。黄百韬跟他是两个师走到一起肩并肩前进,结果这个黄百韬在南边桃墟留下主力,只来了一个团,跟着张灵甫这么上去。战斗打响后他就退回去了,就把这个张灵甫丢在那里被包围起来了。”这是蒋介石平时推行任人唯亲政策带来的恶果,每每让他在关键时刻捶胸顿脚。
  蒋介石也是明眼人,清楚各路援军对张灵甫的态度。在这危急时刻他对增援部队接二连三地下了“畏敌不前者杀,作战不力者杀”等十道严令。这是把刀架在了那些还在缩头观望的人脖子上了。蒋介石的援军开始动真格的了,打阻击的华野部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
  华野三纵受命在大小方山阻敌增援,坚守山头5个多小时,连续打退敌人几十次冲锋。就这样敌人还是在16日上午突破阵地,此时离孟良崮战役结束还有7个小时。为了拖住敌人,三纵把后的预备队第八师推上了战场,再次夺回了阵地。
  界牌守卫战开始于15日晨。增援而来的整编二十五师以两个营的兵力猛攻华野阻击阵地,几百米的阵地上落下了对方1000余发炮弹。按每发炮弹杀伤50米距离算,这块土地上的任何生命已被炸死了100次。第二天下午,界牌失守,但此时距离孟良崮战役结束只有一个多小时。黄百韬举起望远镜,七十四师就在几公里外的孟良崮山上,这是国民党高级将领看到七十四师的后一眼。
  5月15日这一天,攻方突破了张灵甫的部分山头,但孟良崮仍久攻不下。整个战场的形势令人难以置信。七十四师被我们包围,而敌人增援部队又快要包围了我们。
  战役进展到分秒必争的阶段。里应的张灵甫多次中心开花,外合的增援敌军又轮番发起冲锋,险象环生。时时关注战局发展的毛泽东这时来电指出:不要贪多,尽快拿下孟良崮,歼灭七十四师。粟裕认为,这时如果整个战场没有统一指挥,各自为战,将很难取胜。在这后的关头,他进行了一次也许是我军历史上时间快的指挥程序上的改革。
  叶飞回忆当时的情形:“5月15号总部下了命令,要我统一指挥攻击部队,一、四、六、九,四个纵队要我统一指挥,总部命令在16号拂晓以前攻上孟良崮,把七十四师消灭。”
  叶飞于5月16日凌晨一点发出总攻命令。决战的时刻到了。
  当年参加过孟良崮战役的迟浩田上将几十年后写过一首长诗,其中有一段描写了这一史实——“后的血战惊天动地/孟良崮上/十万勇士/百倍勇敢/千倍忠诚/向那敌酋盘踞的残洞勇猛冲击/血染的战旗飞向那巍巍山顶”。
  16日上午8时,蒋介石给汤恩伯发出了后一道手令。12时汤恩伯也给增援部队发出了内容大同小异的电文,要他们拼死营救张灵甫,但为时已晚。张灵甫大势已去,他给第四任妻子王玉玲写了一封绝笔信:“十余万之匪向我猛扑,今日战况更恶化,弹尽援绝,水粮俱无,我与仁杰以后之一弹饮决成仁……”
  对张灵甫的死法,后来有许多传说。真实情况有一点是肯定的,他并没有自杀成仁,而是被打死的。
  时任华野六纵十八师师长饶守坤说:“是谁打死的,今天讲不出来。实际上,各个纵队都往里打枪甩手榴弹,我的想法就是乱枪打死的。”
  孟良崮战役结束后,张灵甫的尸体抬到小林庄时已有些异味了。经批准,六纵花高价买了一口上等棺木将张灵甫就地掩埋。那时找不到国民党的将军服,只好给他穿上了解放军的服装。六纵副司令员皮定均说:“战死疆场的将军,理应得到一份军人的荣誉。”
  孟良崮战役大获全胜,粟裕看了看手表,时间是5月16日下午5点。响了三天三夜的枪炮声终于沉寂下来时,陈毅缓缓舒了一口气:“这三昼夜总算熬过来了,以后我的儿子,不会去叫他带兵打仗了。”望着还在冒烟的战场,陈毅诗兴来了:“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七十四师至此只剩下个空的番号,三个月后托物寄情的蒋介石重新组建七十四军。一年后,该军在淮海战役中再次被全歼,军长邱维达被俘。
  孟良崮战役后,第一兵团司令汤恩伯被撤职,二十五师师长黄百韬受到处分,八十三师师长李天霞被押解徐州受审。
  1948年5月,在孟良崮战役胜利一周年之际,毛泽东和粟裕在西柏坡有一段对话耐人寻味。
  毛泽东:“去年也是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
  粟裕:“在孟良崮全歼了七十四师,击毙中将师长张灵甫。”
  毛泽东:“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
  粟裕:“一个是蒋介石,他大喊,我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毛泽东:“还有一个呢?”
  粟裕:“陈诚?”
  毛泽东:“不足挂齿。”
  粟裕:“何应钦?”
  毛泽东:“何足道哉。”
  粟裕:“那是白崇禧?”
  毛泽东:“离题千里了。”
  粟裕:“那是谁呢?”
  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人就是我毛泽东啊!”
  ……

前言/序言


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

评分

了解历史。与其他类似题材的书相比,视角特别

评分

不错,京东的购物体验非常好!!

评分

包装精美,物流快,服务态度好

评分

  本书的另一大特色在于,运用了相当多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他们中有指挥部里的高级干部,也有基层的普通官兵,通过他们之口,本书还原了一个有血有肉、细节丰满的解放战争,并解开了许多国人的误解与谜团。本书同名纪录片《解放战争著名战役》,一经推出便迅速引爆市场,好评如潮。

评分

不错的选择

评分

喜欢喜欢很喜欢

评分

一直想买,这次又 优惠 ,京东不错

评分

为工作需要买的这本书,还是很推荐的。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对垒:解放战争著名战役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