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控技术名师李金城老师历时两年精心编写,三菱FX3U PLC入门学习的大部头。
电工学习PLC控制技术,已经是电工行业的新常态。编写一本适合广大电工学习PLC控制技术的入门书就非常有必要。本书就是针对广大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具备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广大电工朋友而编写的一本完全自学入门书。电工朋友通过自学本书并结合实践操作,能够在较短时间里学到PLC相关的基础知识、硬件电路知识、软件操作知识和程序设计知识。学完本书能够具备初步掌握并设计PLC开关量控制应用系统的能力。为进一步学习PLC在模拟量控制、运动量控制和通信控制中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为适应广大电工朋友方便自学和自学需求,本书在编写上增加了本章学习指导、习题和本章水平测试。本章学习指导简要地介绍了本章知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每一小节后的习题是供读者在学习本节知识后的复习和测试用。本章水平测试是读者对本章知识学习掌握和应用程度的考核。
李金城,男,高级工程师,曾任大学教师,企业总工,退休后受聘为深圳市技术专家顾问,工控技术资深培训师,编著有多本工控技术书籍,深受读者欢迎。
第0章 谈谈工控技术的学习 1
第1章 PLC学习基础 6
1.1 数制、码制和逻辑运算 7
1.1.1 数制及其表示 7
1.1.2 数制的转换 11
1.1.3 数的运算 14
1.1.4 编码 16
1.1.5 基本逻辑运算 21
1.1.6 逻辑代数 24
1.1.7 逻辑位运算 26
1.2 PLC基础知识 28
1.2.1 了解PLC 28
1.2.2 PLC基本结构 33
1.2.3 PLC工作原理 36
1.2.4 PLC中数的表示 39
1.2.6 PLC编程语言 42
1.3 PLC外部设备知识 45
1.3.1 PLC外部设备简述 45
1.3.2 I/O端口连接元器件和设备 46
1.3.3 扩展和通信端口连接设备 56
1.4 学点电子电路知识 58
1.4.1 常用半导体元件及其开关特性 58
1.4.2 信号传输电路组成与回路分析法 62
1.4.3 FX2N PLC输入端口电路连接 64
第2章 PLC应用基础 71
2.1 型号命名与性能规格 72
2.1.1 简介 72
2.1.2 型号命名与产品规格 78
2.1.3 性能规格 83
2.1.4 资料手册 86
2.2 I/O端口与连接 88
2.2.1 端口编号分配与端子排列 88
2.2.2 输入端口与连接 95
2.2.3 输出端口与连接 101
2.3 系统扩展与组成 107
2.3.1 PLC控制系统的扩展 107
2.3.2 PLC控制系统的组成 109
2.4 测试、安装、故障与维护保养 120
2.4.1 测试 120
2.4.2 安装 125
2.4.3 故障和干扰 131
2.4.4 维护保养 141
第3章 FX3U PLC编程基础 148
3.1 编程预备知识 150
3.1.1 脉冲信号与时序图 150
3.1.2 指令、指令格式和寻址方式 153
3.1.3 位和字 157
3.1.4 编程软元件 158
3.1.5 堆栈与嵌套 165
3.2 梯形图 167
3.2.1 梯形图结构 167
3.2.2 梯形图的编程基本规则 173
3.3 基本指令系统 175
3.3.1 简述 175
3.3.2 触点指令 177
3.3.3 输出及功能操作指令 183
3.3.4 逻辑结果操作指令 205
3.3.5 指令语句表程序应用指令 210
3.4 基本指令系统补充 220
3.4.1 触点比较指令 220
3.4.2 常用功能指令介绍 224
3.4.3 常用特殊辅助继电器和特殊数据寄存器 234
第4章 定时器和计数器 249
4.1 定时器 250
4.1.1 时间继电器 250
4.1.2 三菱FX3U PLC内部定时器 254
4.1.3 定时器定时时间设定 260
4.1.4 时间控制功能指令与内部时钟 268
4.1.5 定时器控制程序设计 274
4.2 计数器 281
4.2.1 可预置数计数器 281
4.2.2 三菱FX3U PLC内部计数器 284
4.2.3 计数器控制程序设计 293
第5章 程序编制入门 302
5.1 编程入门须知 304
5.1.1 扫描对梯形图程序的影响 304
5.1.2 常开和常闭的接入 309
5.1.3 双线圈输出与双线圈驱动 311
5.1.4 I/O地址分配表与PLC端口接线图 314
5.2 常用典型编程环节梯形图 317
5.2.1 启保停程序 317
5.2.2 自锁、连锁和互锁 319
5.2.3 顺序控制 322
5.2.4 停止与报警 325
5.2.5 有用的小程序 331
5.3 程序设计例讲 335
5.3.1 六工位小车控制 335
5.3.2 饮料自动售货机控制 345
5.3.3 单按钮控制电动机启停N种程序分析 349
5.4 从继电控制原理图到梯形图 356
5.4.1 继电控制原理图与梯形图 356
5.4.2 转换法梯形图设计 358
5.4.3 转换法梯形图设计举例 361
5.5 PLC控制系统设计简述 377
5.5.1 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与步骤 377
5.5.2 PLC用户程序设计 380
5.5.3 PLC用户程序调试 383
第6章 步进指令与顺控程序设计 388
6.1 顺序控制与顺序功能图 389
6.1.1 顺序控制 389
6.1.2 顺序功能图?SFC? 391
6.1.3 SFC的基本结构 394
6.1.4 SFC的梯形图编程方法 400
6.2 步进指令STL和步进梯形图 404
6.2.1 SFC功能图在GX编程软件中的编程方法 404
6.2.2 步进指令STL与状态元件S 405
6.2.3 GX编程软件中STL指令步进程序梯形图编程方法 408
6.2.4 单操作继电器步进梯形图的编程应用 414
6.2.5 步进指令STL编程应用 415
6.3 SFC步进顺控程序编程实例 420
6.3.1 SFC程序编程步骤与调试 420
6.3.2 SFC程序编程实例 424
6.4 状态初始化指令IST 446
6.4.1 多种工作方式SFC的编程 446
6.4.2 状态初始化指令IST 449
6.4.3 IST指令应用处理 453
6.4.4 状态初始化指令IST应用实例 455
第7章 编程软件GX Developer的使用 467
7.1 GX编程软件安装和界面 468
7.1.1 概述 468
7.1.2 编程软件GX Developer的安装和启动 470
7.1.3 编程界面 473
7.1.4 工程数据列表 477
7.2 梯形图程序编辑 482
7.2.1 创建新工程及工程操作 482
7.2.2 梯形图程序输入 487
7.2.3 梯形图程序编辑 494
7.2.4 梯形图程序注释 498
7.3 程序读/写、监控和加密 503
7.3.1 通信传输设置 503
7.3.2 程序读/写操作 505
7.3.3 程序在线监视操作 508
7.3.4 程序加密操作 516
7.3.5 程序其他操作 517
7.4 GX SIMULATOR仿真软件使用 519
7.4.1 GX Simulator仿真软件介绍 519
7.4.2 启动和【梯形图逻辑测试】对话框 522
7.4.3 软元件监控和强制操作 525
7.4.4 时序图监控 536
第8章 GX中SFC块图编程 546
8.1 GX中SFC块图编程说明 546
8.1.1 SFC功能图、STL步进梯形图和SFC块图 546
8.1.2 GX中SFC块图程序编程界面与工具图标 549
8.1.3 SFC块图单流程程序编辑操作 553
8.1.4 SFC块图分支流程程序编辑操作 561
8.2 GX中SFC块图编程示例 564
8.2.1 转移流程SFC块图程序编制 564
8.2.2 分支流程SFC块图程序编制 568
8.3 仿真和监控 571
8.3.1 SFC块图程序下载和仿真 571
8.3.2 SFC块图程序监控 575
第9章 自动控制技术的延伸 576
9.1 PLC控制技术的延伸 577
9.1.1 模拟量控制 577
9.1.2 运动量控制 580
9.1.3 串行异步通信控制 587
9.2 自动控制技术的延伸 592
9.2.1 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演变 592
9.2.2 DCS集散控制系统 595
9.2.3 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 599
9.2.4 工业4.0 602
附录A FX系列PLC特殊辅助继电器一览表 604
附录B FX系列PLC特殊数据寄存器一览表 616
参考文献 627
序
自2011年1月至今,我已编写了5本关于PLC控制技术基础知识及其应用的图书,它们是《PLC模拟量与通信控制应用实践》、《三菱FX2N PLC功能指令应用详解》、《工控技术应用数学》、《三菱FX系列PLC定位控制应用技术》和《三菱FX3U PLC应用基础与编程入门》。在图书的编写和出版过程中,得到了许多人的支持和帮助,我在这里表示衷心的感谢。
首先,特别感谢制造业在线培训第一品牌——技成培训,是技成培训使我在退休后还能发挥余热,为中国的工控事业做出一点小小的贡献;是技成培训给了我把毕生技术体验总结成书并正式出版的机遇;是技成培训使我的晚年生活过得非常充实,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活力和非常快乐。
其次,十分感谢技成培训的广大学员。是你们强烈的学习愿望,是你们的期望、鼓励和支持给了我编写工控技术图书的强大动力。当你们告诉我,通过自己努力学习,掌握了工控技术,不但为中国的制造业做出了贡献,还得到了升职加薪、买房买车,当起了老板,过上了小康生活,我真是感到无比高兴和十分自豪。
诚挚感谢深圳技成科技有限公司CEO蒋绍恒先生和钟武先生,中华工控网副总经理杨志强先生,他们在我编写书稿的过程中给了我百分之百的、非常具体的帮助、鼓励和支持。感谢技成培训的丁先群、付明忠和唐倩老师,他们对书稿的内容提出了非常宝贵的指导意见。感谢李金龙、李震涛、曾鑫、杨勇珍、庞丽、薛碧怡等人,他们为书稿的整理付出了辛勤的劳动。
非常感谢电子工业出版社陈韦凯编辑,感谢他对书稿的编写给予了宝贵的指导,使我少走了很多弯路,感谢他为图书的出版发行和版权维护付出了很大的精力。同时感谢5本书的责任编辑刘凡、康霞、万子芬等,是他们认真负责的态度和辛勤付出使图书减少了很多文字和内容上的差错。
感谢我的家人对我的支持。特别感谢我的太太吴少娇女士,是她在我写稿的过程中,对我的生活起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细心周到的照顾,使我才能专心致志埋头于编写书稿之中,可以说,没有她的支持就没有这5本书的出版,更不可能以平均每年1本书的速度出版。
在编写这些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网上、网下资料,在此向所有资料的作者、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李金城
2016年6月
谈谈工控技术的学习
很多电工朋友希望我能谈谈如何学习工控技术,为此,我编写了本章,作为全书的开头。
工控技术是一门应用技术,也是一个知识体系,内容十分丰富,而且还在不断发展中。和所有的知识体系一样,在学习过程中,要处理好基础和提高、理论和实践的关系,要克服一些学习障碍。下面就以上几点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基础知识的学习
任何知识,从入门到精通,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个过程的本质就是一个从基础到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基础是一个平台,提高只能在这个平台上提高,例如,PLC的基本知识是PLC应用知识的平台,很难想象一个连梯形图都不懂的人会把PLC应用到模拟量控制中去。掌握基础知识非常重要,怎么强调基础知识的重要性都不为过。初学者往往不能深刻体会基础知识的重要性,而已经掌握技术的成熟高手则体会很深。
那么,学习工控技术需要哪些基础知识?这一点与知识体系有关。在知识体系中,有三种基础知识。
第一种是公共基础知识,也就是中学所学的语文、数学和外语知识。语文知识是将来阅读和学习理解各种资料的基础,数学知识是涉及数学分析和运算的基础,外语知识则是将来阅读和学习理解外文资料的基础。公共基础知识是所有学科知识(工科、理科、文科等)的平台。
第二种是工科中电类学科的基础知识,它们是电工、电路和电子技术知识。工控技术是电类学科中的一个分支,而掌握电工、电路和电子技术知识则对学习工控技术非常重要,完全不懂这些知识是不能真正学会工控技术及其应用的。一般来说,电工多少都有一点这些知识,只是没有系统学习而已。有条件的话,最好能系统地进行学习。不能系统地学习,也可以缺什么补什么,分散来学。
第三种是专业的基础知识,也就是本专业的入门知识和应用基础知识。例如,学习PLC控制系统及其应用,则PLC的应用基础知识和编程入门就是它的基础知识。专业入门知识是构建在前两种基础知识的平台上,而它本身则是专业具体应用的知识平台。想学习PLC在各种领域中的应用(模拟量、运动量和通信),必须要先学习PLC应用基础和编程入门。专业基础知识是在专业上稳步发展的一个保障。只有很好地掌握了专业基础知识,才能逐步精通专业上的应用。编者认为,对于专业基础知识,必须要系统学、结合实践学,必须学深、学精、学透。希望电工朋友对学习专业基础知识一定要予以足够的重视。
重视实践,不能忽视学习
工控技术本身是一门应用技术,所学的任何知识最后都必须放到实践中去检验。俗话说:“学得好不好,做做就知道,看你行不行,动手见分明。”可以说,实践比学习基础知识更为重要。实践的重要性在于:
(1)实践是检验学习效果的唯一标准。有没有学懂、学会,对知识的理解对不对,都只能在实践中检验。
(2)实践不但增加感性认识,同时还能补充所学知识的不足。任何资料,任何老师都不可能把所学的知识全部讲到,很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学到,也有很多知识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有进一步的深刻理解。
(3)实践会发现一些新的知识空白(特别是实践中本身出现的问题,例如,干扰等)。反过来又能促进理论研究的发展。
工控技术从入门到精通的学习全过程都必须与实践相结合,不论是初级课程还是高级课程,最好的也是最快的学习方法就是边学边做,边做边学。实践是需要时间的,实践知识是时间沉淀的结果,常说没有三五年,练不成工控高手,就是这个道理。
重视实践但也不能够忽视学习,甚至不学习。常常有这样一些电工朋友,在某个工作岗位上维修同一台设备多年,具有丰富的设备维修经验,这台设备一出故障,他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能非常快地排除故障,但是,他不重视学习,甚至认为不学习也是一样,所以,只知道凭经验维修设备,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故障,为什么这样做能排除故障,因此,他的经验只局限于这台设备。换一个岗位,换一台设备,他会束手无策,显得很无能。如果他能在多年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即使换一个岗位,凭着所掌握的基础知识,也能很快上手。
如上所述,基础是一个平台,你只有站在这个平台上,才能进一步地发展,单凭工作经验局限性非常大。
没时间学只是借口
常常听到一些学员说:“我很想学好工控技术,但总没有时间学”。“没时间学”这已成了很多人学习工控技术的一个障碍。真的没时间学吗?我看不是的。时间是非常公平的,不管是谁,穷人与富人、老板与员工、男人和女人,一天都是24小时,谁也不多,谁也不少。没有时间,那时间到哪儿去了?实际上,每个人每天都在消费这24小时,只不过每个人的消费用途不同而已。可以这么说,每个人都把时间花在他认为最重要的事情上。如果认为学习重要,就会把时间花在学习上。同样,如果认为打牌、玩游戏、看微信重要,一定会把时间花在聊天、打牌、玩游戏、看微信上。有些学员的确很忙,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工作、家庭责任都很重,但就是这样,如果想学习,也一定会找出时间来学习。所以说,没有时间学,这只是一个很流行的借口,时间是有的,就看愿不愿意把一部分时间花在学习上。
我能学会吗
常常有些学员问:“我年纪大了,已经快40岁了,能不能学会PLC?”“老师,我才初中文化,PLC这么难,能学会吗?”……这些问题归根到底是一个有没有信心学的问题。说实话,学习是需要信心的,没有信心,学习一碰到困难,就会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那么,如何才能有学习信心呢?这就要首先问一下自己,为什么要学习工控技术?学习工控技术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学习的动力有没有?学习的动力足不足?当然,不同的人学习目的会不同,其动力也不一样,但想学好工控技术,必须有动力,动力就是信心。有了动力,很多困难都会得到解决。年纪大,记忆差,工作家庭责任重,这些都是客观存在,但如果感到不学工控技术就会被淘汰,对升职、加薪都会影响很大,一定要改变自己目前的处境,就有动力,在具体学习上就会比别人多花时间,会有一种非学会不可的信心。遇到困难也不会打退堂鼓,而是知难而上,一点一点地去克服各种困难。同样,文化程度低,对学习工控技术来说,的确是一种阻力,但如果有动力,不想当一辈子普通电工,要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找到更好的工作而储备知识,那么文化程度低会由阻力变成动力。通过学习工控技术同时也会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何乐而不为呢?“从没有接触过工控技术,也不是电工,能学会吗?”如果对机电接触甚少,那必须有这样的思想准备,要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费更多的精力,比别人有更强的毅力和韧性,在学习工控技术的同时,还要学习很多与工控技术相关的各种基础知识。这样,也能学会工控技术。学是为了用,编者认为,如果仅仅是兴趣(当然,兴趣也是一种动力),学会以后,并不想从事工控行业的工作,那还是不要学。因为,学而不用,会忘得很快。
三个月能学会工控技术吗
有很多刚开始学工控技术的学员问我:“老师,三个月能学会工控技术吗?”“老师,刚刚老板给我一个任务,用到伺服电机,我一点也不懂,你能教我在半个月内完成吗?”还有些学员总是在问:“学工控有没有捷径?””怎么学才能在很短的时间里掌握工控技术?”……的确,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和掌握应用工控技术是每个学员的愿望,但是,在很短的几个月时间内完全学会和掌握大部分工控技术是不现实的,为什么呢?因为工控技术是一门实用的技术,很多知识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完全理解掌握,不是看看书,看看视频就可以解决的。而实践就需要时间,实践知识就是时间沉淀的结果。短短的几个月是不可能把许多工控技术都实践一遍的。就算能,也不可能深入理解和掌握,更谈不上应用了。一个普通电工,从开始学习PLC、变频器到完全能独立设计控制系统,进行调试维护,没有三五年时间是做不到的。如果说学习工控技术有什么捷径的话,这个捷径就
这本书的排版和设计风格,透露出一种严谨又不失亲切感的专业气息。首先,纸张的质感很好,在长时间阅读和翻阅参考时,不会轻易损坏。其次,图表的清晰度达到了专业级水准。在讲解数据处理和算术运算时,作者使用了大量的流程图和数据流向图,这些图示的线条粗细和颜色区分恰到好处,即便是复杂的四则运算和浮点数处理,也能一眼看出数据的流转路径。我特别喜欢它在每一个重要知识点旁边设置的“经验之谈”小栏目,这些往往是一些在工厂现场花费多年才能总结出的“潜规则”,比如如何处理上电瞬间的信号抖动,或者在某些特殊传感器输入时如何通过软件滤波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却极大地弥补了标准教材中往往被忽略的“现场经验鸿沟”。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平实流畅,没有那种故作高深的学术腔调,读起来非常舒服,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师傅在耐心地梳理知识脉络,让人感到亲切和可靠,极大地降低了学习过程中的挫败感。
评分这本书在对软件环境的介绍和使用方面做得相当到位,这对于很多初学者来说是最大的障碍之一。它详尽地图解了GX Works2软件的各个界面布局、菜单功能,甚至连如何新建项目、设置CPU参数、进行密码保护等基础操作,都配有高清截图和详细的文字说明。我特别关注了它关于“程序注释和文档化”的部分,作者强调了文档在工业控制系统生命周期中的重要性,并提供了一套实用的注释模板。这方面的内容,很多技术书籍往往一带而过,但这本书却着重强调了规范性,这对于培养一名合格的自动化工程师来说至关重要。此外,书中还涉及到了基础的通讯设置,比如如何通过RS232端口与人机界面(HMI)进行简单的通信配置,虽然不是深奥的工业网络协议,但对于入门者理解整个自动化信息流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实用性体现在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是一本编程手册,更像是一本从零开始的“工程实践指南”,确保你在实际动手之前,就已经在脑海中预演了所有关键步骤。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对于一个渴望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编程逻辑和实际应用案例之间的完美平衡。它没有沉溺于过多的理论推导,而是将笔墨重点放在了FX3U系列特有的功能块应用上。比如,在讲解定位控制的那一节,我清晰地看到了如何利用高速输入点捕获外部脉冲,然后如何通过特定的运动指令(我记得是涉及到`PLSY`和`DMOV`的组合应用)来实现精确的步进电机控制。作者没有只停留在“如何输入代码”的层面,而是深入探讨了“为什么这样设计程序更高效、更稳定”。例如,书中对比了使用定时器和使用专用指令实现周期性任务的优劣,并从CPU扫描周期和资源占用的角度进行了分析,这种深度思考是我在其他很多入门书籍中从未见过的。此外,对于数据寄存器的管理、程序注释规范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GX Works2软件进行在线监控和故障排查,都有非常详尽的图文步骤,感觉就像是拿到了一份官方的“高手秘籍”,让人能迅速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本书真正做到了“授人以渔”,教会你思考控制逻辑,而非仅仅是记住指令。
评分阅读体验方面,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符合现代人的学习习惯,它巧妙地将基础理论与高级应用穿插进行,保证了学习的连贯性和趣味性。比如,在讲解了基础的输入输出和继电器逻辑后,它立刻引入了一个关于“自动上下料系统”的综合案例,这个案例贯穿了整本书的几个章节,读者每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点(比如计数器、定时器、跳转指令),就能立刻在案例中找到对应的应用场景。这种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使得知识点的记忆不再是孤立的,而是形成了一个有机的知识网络。更令人称道的是,书中对编程的“优化”思想也有所涉及。它不仅仅教你怎么让程序“跑起来”,更教你怎么让程序“跑得好”。书中有一段关于如何使用子程序(Subroutine)来提高程序可读性和复用性的探讨,并配有清晰的模块化设计图示,这对于未来维护大型PLC项目是至关重要的技能。总而言之,这本书的编排逻辑清晰,层层递进,让学习曲线显得非常平缓且高效。
评分天呐,我终于找到一本真正能让我这个“电子小白”入门三菱FX3U PLC的书了!这本书的叙述方式简直就像一位经验老道的工程师坐在我旁边手把手教我。它没有上来就丢给我一堆晦涩难懂的指令和概念,而是非常耐心地从最基础的PLC结构讲起,比如CPU模块、输入输出模块到底是什么,它们在整个自动化系统中扮演的角色。我记得翻到讲解输入点接线的那一章时,图示清晰得让人感动,每一个端子的标识、每一个电线的连接方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连接错线可能带来的后果都用小提示框的形式写出来了,这种细致程度在其他很多教材里是看不到的。更别提它对梯形图(Ladder Diagram)的讲解了,它不是简单地罗列指令符号,而是结合实际的工业场景,比如启动一个电机、控制一个指示灯的闪烁,来解释`LD`(LOAD)、`OUT`(OUTPUT)、`AND`、`OR`这些基本元件的逻辑关系。读完前几章,我居然真的对“布尔逻辑”这个概念有了一个直观的认识,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把复杂的工业控制“翻译”成了我们普通人能理解的“逻辑故事”,让我对即将开始的实践操作充满了信心,而不是望而却步。我强烈推荐给所有想踏入自动化领域却苦于找不到好入门教材的朋友们。
评分很好,写的作详细,适合初学者.
评分,,,,,,,,,,,,
评分书还没看,李金城老师的书可以
评分收到收到收到
评分很不错的一本书!
评分刚收到,还没来得及看。
评分第二次来了,这本书非常好内容丰富实用
评分讲解详细,从最基础开始。初学者最适合了,唯一不足的就是习题没有答案
评分厉害啦?,先学习学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