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清季琉球交涉档案》主要收录了中国历史档案馆所藏部分宫中朱批奏折档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编辑的《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以及台湾大通书局印行的《道咸同光四朝奏议选辑(全)》、《清光绪朝中日交涉史料选辑(全)》。另外,李鸿章、何如璋等人为晚清中日交涉中的重要人物。本册也选录部分《李鸿章全集·信函》和《茶阳三家文钞》中的有关文献,作为官方文档之补充。
目录
“东亚地中海”视野中的钓鱼岛问题的产生(代序)
出版凡例
本册说明
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馆藏档案
1.奏为粤省查办琉球国王咨文缘由事
2.奏为恭缴原奉颁发琉球国遗诏事
3.奏为琉球遭风难人到闽安插译讯抚恤事
4.奏为琉球遭风难人到闽安插译讯抚恤事
5.奏为琉球遭风难人到闽安插译讯抚恤事
6.奏为苏省接护琉球国使臣事
7.奏为苏省接护琉球国使臣事
8.奏为查办琉球国护送难民船只及接贡船只在洋被劫情形事及为琉球
难民到闽安插译讯抚恤事
二、同治甲戌日兵侵台始末
1.三月辛未(二十九日)总理各国事务恭亲王等奏
2.谕军机大臣等
3.给日本国外务省照会
4.四月戊子(十六日)闽浙总督兼署福建巡抚李鹤年奏
5.四年癸巳(二十一日)闽浙总督兼署福建巡抚李鹤年奏
6.李鹤年又奏
7.文煜等又奏
8.谕军机大臣等
9.给日本国中将西乡照会
10.谕军机大臣等
11.给日本国柳原前光照会
12.给日本国外务省大臣照会
13.日本国柳原前光覆函
14.给日本国柳原大臣照会
15.八月壬申(初二日)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沈葆桢等奏
16.九月戊午(十九日)办理台湾等处海防大臣沈葆桢等奏
17.浙江巡抚杨昌浚奏
三、道成同光四朝奏议选辑
1.请速筹台事全局疏(光绪二年)
2.沥陈病状并海防事宜十六条疏(光绪五年)
3.沥陈球案倭约疏(光绪六年)
4.日本议结球案牵涉改约暂宜缓允疏(附请调岑毓英督办台湾片)(光绪六年)
5.覆陈球案倭约疏(光绪六年)
6.敬陈时务疏(光绪七年)
7.保小捍边当谋自强疏(光绪八年)
四、清光绪朝中日交涉档案
1.大学士直隶总督李鸿章奏筹议台湾事宜折(正月十六日)
2.福建巡抚丁日昌奏巡查台湾南路凤山恒春等处折(正月二十八日)
3.闽浙总督何璟等奏据情陈奏琉球职贡日本梗阻折(五月十四日)
4.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奏日本梗阻琉球入贡现与出使商办情形折(六月初五日)
……
五、李鸿章全集·信函
六、茶阳三家文钞
索引
精彩书摘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清季琉球交涉档案》:
8.奏为查办琉球国护送难民船只及接贡船只在洋被劫情形事及为琉球难民到闽安插译讯抚恤事
咸丰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奏兼署闽浙总督、福州将军,奴才有凤跪奏,为琉球国夷船护送内地难民到闽安插,讯明递籍,分别办理缘由,恭折具奏,仰祈圣鉴。事案查咸丰二年十月间,前据福建藩司详报,琉球国王世子尚泰遣使马克承等赍到,咨文以闽省内地民人蔡祥庆等,在洋漂,收琉球地方安顿,被英吉利国夷船前往孥回六十余人,尚有二百余人寄寓该国,当将分别查办缘由。经前督臣李芝昌,会同抚臣王懿德,附片具奏奉到。殊批,知道了,钦此。均经恭录咨行,钦遵办理,嗣据前与泉永道赵霖,禀覆照会英吉利厦门领事巴迈士,查覆该夷前次孥回之数十人,先经带往粤省,除交地方官审办,余俱载回厦门释放完案。其现在琉球之人,或琉球国配船载回,或华国遣船往载俱可等。情随经饬据福建藩司,详据福州府海防,同知译据琉球使臣马克承,禀称八重山岛离隔琉球国王府地方遥远,船只往来风信,只在二三月之内,方可驾抵该岛,贡船返棹向系夏至,若俟此时回国,之后始行拨往该岛,风信难行,恐于本秋不及护送来闽,恳请给咨,并准购备船只,以便派拨水梢先行,赍咨赶回,将该民人等配船,以便秋间随同接贡船只,护送来闽由,听详司议,照俯如所请,详准给咨,购船遣发回国,迨后续准。钦差大臣、两广总督,臣叶名琛咨覆,据咪酋伯驾呈称,该国货船被搭船之中国民人杀死船主火长、水手,掠去船中货物,上岸逃走,只剩二十余中国人尚在船内,当时外国兵船赶往该洲,捉护上岸之人数十名,解回送交讯办,续据该酋节次来文,并解陈得利等十七名到粤,饬发广州府研讯,据各供称,均系被客头骗下夷船,佣工押在舱底内共有四百七十五人,迨开船后,该夷给舱内各人卖身契约一纸,如不接收,即行鞭责。驶到琉球洋面,该夷把众人陆续提到舱面,逐一割去发辫,内有卧病不能行者十余人,当时打死丢弃落海,众人看见,惊慌以致喧闹起来,该夷船主害怕,凫水逃走,众人随唤水手人等,将船驶到山边,上山躲匿,被琉球国人查问,惶称船漏修整,琉球国人每日给与饭食。迨隔十余日,该夷兵船驶到,孥获陈得利等七十余名,押下夷船,驶回香港后,又将陈得利等十七人载到黄埔,送官审。陈得利等并无得到受夷人身价,杀害夷人及抢取夷船银物情事禀报,即经据禀,将该酋节次来文逐一驳斥,复据该酋呈送证件,谢丁茂等四名复饬广州府研讯,据禀佥供,陈得利当时在船,手执旗刀,弹压众人,不许喧闹,并未伤人,内有海定即苏有,致伤夷人一名,失跌落海,所有罗幅安等十四名,均讯无为,匪伤毙夷人情事,陈得利、苏有二名,容再研讯,分别办理,业经批饬,将证见。
……
前言/序言
所谓“地中海”,通常是指北非和欧洲、西亚之间的那一片海洋。在古代世界历史中,曾经是埃及、希腊、波斯、马其顿、罗马、迦太基等群雄逐鹿的舞台;近代以来,海权愈形重要,尼德兰、西班牙、英国、法国、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意大利、德国乃至俄罗斯,围绕地中海的控制权,演出了世界近代史的一幕幕大剧。
虽然,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FernandBraudel)引用前人的话说“新大陆至今没有发现一个内海,堪与紧靠欧、亚、非三洲的地中海相媲美”,但考“mediterranean”的原意,是“几乎被陆地包围的(海洋)”之意。欧亚非之间的地中海,固然符合此意;其他被陆地包围的海洋,虽然早被命为他名,却也符合地中海的基本定义。围绕此种海洋的历史斗争,比之欧亚非之间的地中海,其实突破了西哲的视野,堪称不遑多让。典型的有美洲的加勒比海,以及东亚主要由东海、黄海构成的一片海洋。
本文之意,正是要将东海和黄海,及其附属各海峡通道和边缘内海,称为“东亚地中海”,以此来观照钓鱼岛问题的产生。
古代东亚的世界,由于中国文明的早熟和宏大,其霸权的争夺,主要在广袤的大陆及其深处进行。但东吴对东南沿海的征伐和管制,以及远征辽东的设想,说明华夏文明并非自隔于海洋。只不过,由于周边各文明尚处于发轫状态,来自古中国的船舰畅行无忌,相互之间尚未就海洋的控制产生激烈的冲突。
唐朝崛起以后,屡征高句丽不果,产生了从朝鲜半岛南侧开辟第二战场的实际需要。新罗统一朝鲜半岛的雄心与之产生了交集,乃有唐军从山东出海,与新罗击溃百济之举。百济残余势力向日本求援,日军横渡大海,与百济残余联手,于是演出唐——新罗联军对日本——百济联军的四国大战。
东亚地中海第一次沸腾。论战争的形态,中日两国均是跨海两栖作战;论战争的规模和惨烈程度,比之同时期欧亚非之间的地中海,有过之无不及。公元663年8月,白江口会战发生,操控较大战船的唐军水师将数量远超自身的日军围歼。会战胜利后,唐军南北对进,倾覆立国700余年的高句丽,势力伸展至朝鲜半岛北部、中部。
但就东亚地中海而言,其意义更为深远:大尺度地看,此后数百年间,虽程度有别,东亚国际关系的主导权被中国各政权掌握,中日韩之间以贸易和文化交流为主要诉求,并与朝贡、藩属制度结合,演进出漫长的东亚地中海和平时代。“遣唐使”和鉴真东渡可以作为这一和平时期的标志。
蒙古崛起后,两次对日本用兵。1274年其进军线路为朝鲜——对马岛——壹歧岛——九州,1281年其进军路线为朝鲜——九州、宁波——九州。战争以日本胜利告终,日本虽无力反攻至东亚大陆,但已部分修正了西强东弱的守势。朱明鼎革以后,朱元璋曾有远征日本的打算而归于悻悻,倭寇却自东而西骚扰中国沿海百多年。《筹海图编》正是在此背景下将钓鱼屿、赤屿、黄毛山等首次列入边防镇山。
钓鱼岛问题文献集:清季琉球交涉档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