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2-24
我國發展到當今階段,麵臨著很多曆史性的轉變。曆史城區的保護與規劃也成為瞭規劃設計界關注的焦點。曆史城區的保護與規劃不僅是指城區的整體布局,還包括單體建築、室內設計和景觀植物配置等等。保護與規劃不僅僅是技術性的,更是文化性的。不僅需要傳承,還需要發展。每一個規劃,每一棟建築,都有著濃厚的曆史情節,都有著說不盡的文化情由,更有著不斷走嚮未來的生命力。
現在的城市往往是新城區建設與老城區改造同時存在,但新城區與老城區之間存在著差異,二者的規劃設計就不能一樣。新城區的開發有商業價值,而老城區不僅有曆史和文化價值,同樣也具有商業價值,並且是與新城區不一樣的商業價值。它的收益速度可能趕不上新城區,但是它的收益時間和曆史價值一定是長久的。而且一個有曆史的街區,可以孕育齣一種獨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風俗。
現在很多曆史建築保護的重點都放在公共建築上,比如寺廟、宮殿等。除瞭個彆的曆史性民居和名人故居以外,民居的保護幾乎得不到關注。事實上,中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風土人情各地不同,民居的建築形態也多種多樣。比如北方四閤院、陝西窯洞、安徽四水歸堂、江南民居,都是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的建築。
以上海特色民居石庫門為例,它以江南傳統民居的空間結構為基礎,同時錶現齣北方四閤院、安徽四水歸堂、蘇州民居的某些特點。石庫門所吸收的民居特點體現在瞭內部的空間關係上,而這種空間關係則傳承自中國傳統的禮儀文化。在中國傳統的民居裏,房子分主次,中間是正房,兩旁是廂房,北方地區院落南端還有倒坐房,蘇州揚州等地則沒有倒坐房。帶有天井的房屋屬於閤院式,閤院有閤傢團聚的意思,同時有著自然通風、采光、安全等方麵的考慮。對於從小生活在閤院的孩子來說,東邊阿姨、西邊大伯、四周住的親戚朋友、街坊鄰居,形成瞭一種團聚的形式。早上起來,要給老人請安,這就形成瞭一種良好的禮儀規範。這種禮儀規範到瞭上海石庫門也沒有改變,變的是房屋布局方式以及銷售形式。房屋麵積變小,以商業化運作方式齣租或齣售,然後就齣現瞭上海的裏弄,傳承瞭中國傳統的民居形式而加以延續。
北京的四閤院是中國傳統禮儀形態在居住形式上的錶達,它培養瞭中國人閤傢團聚、和睦相親的氛圍,也形成瞭北方鬍同良好的居住氣氛。於是我們有瞭“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乾裏,兩小無嫌猜”這樣的青梅竹馬。“郎”是前麵巷子裏的小哥哥,他的玩伴就是後條巷子裏的小妹妹。幾條裏弄之間,雞犬有之相聞,老死有相往來,相互之間都有照應。
這種居住形式同現在的居住形式有著根本的區彆。現在流行的居住形式是行列式、單元式,房屋外部隻考慮間距、日照、停車……到瞭居住的房子裏麵,纔開始考慮個人的舒適度。起居室、臥室、書房、廁所、門廳、廚房等等的設置是齣於功能的需要,沒有人與人相互交流溝通的條件,沒有考慮禮儀的需求,更沒有設置祭祖的空間。我們中國過去是有的,堂屋就是供奉祖宗的地方,每年臘月二十三,傢裏的房間就開始重新布置瞭,正廳裏麵一張一張地掛齣祖宗的容(畫)像,然後點香,敬酒。老人再一一給孩子介紹,這是曾祖、高祖,所以從小我就知道,我是阮元的第五代孫。這就是中國傳統的封建禮儀製度形成的文化傳承。而我們在引進西方的建築以後,把中國傳統的禮儀逐漸陌生化瞭,這是有問題的,而且現在已經很難扭轉瞭。
我們要瞭解傳統的文化,但是又不能止步不前,不能隻拿古代先人留下來的文化遺産當榮耀,我們要發展。但是發展不是拍腦袋拍齣來的。首先必須瞭解每個地區的不同特色,瞭解每個街區、建築設計形式背後的邏輯規律。它是如何演變的,為什麼沒有齣現另外的某個形態,齣現目前這個形態是必然還是偶然,如果是偶然那另外的偶然性是什麼?變化演繹背後的曆史文化關係是什麼,在當下的文化背景裏它需要發揮什麼作用,有可能發生哪些變化?這些都是必須要考慮的。腦袋裏有知識自然是好事,可是不能全都是外國現代技術的知識。
我最近在揚州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景象。老城區有五十幾戶人傢重新改造自己的房子,他們重新修建瞭小園林,把水泥磚撬掉,修建瞭一個小水池和小假山,再種上一些樹。有些人傢地方寬敞一些,就拆掉部分建築做瞭廊子。廊裏可以彈琴作詩,品茶下棋,賞鳥語花香、紅杏朵朵,一種傳統的詩意生活就迴來瞭。人們在居住中有瞭閑情逸緻,這種迴潮就是有生命力的,因為它符閤事物發展背後的邏輯關係。那些簡單的水泥小樓不符閤老揚州城發展的規律,也不符閤當下揚州人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文化。
這是有生命力的迴歸,它不是簡單地迴歸古代或走嚮未來那麼簡單,它的齣現是由於老揚州人真正地追求傳統建築與現代生活相互協調。我贊賞揚州人的作為、揚州人的風骨,我為此寫瞭文章,請記者拍瞭照片,在文匯報上登瞭一整版,揚州的報紙也全版轉載。現在的蘇州城不是伍子胥時代的蘇州城瞭,而是現代蘇州人的蘇州城,但它也是全中國的蘇州城、全世界的蘇州城。曆史街區必定有傳統,但它不是博物館的展品。沒有一種新生的活力它是無法持續下去的。貝聿銘設計的蘇州博物館新館,既屬於以前的蘇州,又屬於當下的蘇州,更屬於未來的蘇州。它處處是蘇州又處處不是蘇州,因為它屬於世界。它持一種開放的態度,一種麵嚮未來的態度。否則現在的蘇州和明清時候的蘇州區彆在哪裏?我們這個時代留給瞭後人什麼東西?
我們需要反思現代建築中傳統文化的地位,也需要重新發現曆史街區的文化價值,更需要發掘其中的可以持續發展的商業模式和文化模態。並不是用一些建築符號就叫有文化,賣一些傳統的物品就叫文化創意産業。我們現在對曆史街區的整治、更新與規劃需要以規劃設計為基礎,以在其中孕育的曆史文化為靈魂,還要全麵、開放地迎接未來。人們的生活方式和風俗習慣依托於基本的規劃設計,而規劃設計又以曆史文脈為思想根源,以未來的發展為基本導嚮。
這就需要智慧,需要情懷。
設計質:曆史街區的改造與利用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設計質:曆史街區的改造與利用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設計質:曆史街區的改造與利用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