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哲学年鉴》创刊于1982年,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的大型研究性、文献性学术年刊,至今已连续出版了32卷,本卷是第33卷。秉承学术性、前沿性的办刊宗旨,《中国哲学年鉴》2015年卷力求真实、全面、深刻地反映中国哲学界2014年度的新成果、新变化和新面貌,全方位呈现中国哲学研究与教学的主要进展和重大事件,客观记录中国哲学发展与繁荣的历史进程。
《中国哲学年鉴》2015年卷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在栏目设计和选题方面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特载”栏目刊登了习总书记的《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王光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学习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第二,“专文”、“学术前沿”栏目主要围绕近年来学界讨论比较热烈的前沿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如马克思哲学与康德哲学的关系、明代学术思想的新趋向、分析哲学运动的历史特征与现实意义、哲学教育的改革与创新、中国礼学研究的现状与未来、语言与时间的关系等。三,“研究报告”栏目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逻辑学等哲学二级学科,以及朱子学、柏拉图诗学、韩国哲学、责任伦理、生命伦理等专题进行了系统梳理和阐发。四,“热点聚焦”栏目聚焦于马克思的正义思想、马克思的现实观、“微时代”的文化逻辑与文化精神、行动哲学、风险伦理、趣味美学等热点问题。五,新增“译著举要”栏目,选登2014年国内哲学界的部分译著成果,介绍当前国外哲学研究的新进展和关注的前沿问题,以期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参考。六,“新书选介”、“论文荟萃”、“哲学界概况”、“哲学界动态”栏目尽可能全面反映2014年度哲学界的新研究成果和学术动态。七,刊选登部分科研机构、高校及党校组织的重大学术活动图片,充分展示中国哲学界的学术风貌。
目录
特载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理论成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专文
马克思哲学近康德阐释的若干问题
“晚明”的近代性与明代学术思想的新趋向
——试论作为中国近代哲学开端的阳明学
论分析哲学运动的历史特征与现实意义
哲学教育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学术前沿
当前的礼学研究与未来预期
语言与时间的关系:20世纪欧洲大陆哲学的一个前沿问题
神话、教义与哲学:灵知主义和思想史研究新趋势
哥德尔的直觉主义逻辑思想
研究报告
哲学如何面向中国现实?
——近年来国内马克思与德国古典哲学关系研究述评
走向世界与未来的朱子学研究
新世纪国内西方古代哲学研究述要
中国柏拉图诗学研究述评
反思与推进:2014年西方哲学研究的热点问题评述
近年来国内韩国哲学思想研究概况
哲学逻辑与逻辑哲学的新进展
——2014年国内逻辑学研究综述
当代责任伦理研究综述
生命伦理学前沿问题综述
热点聚焦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的学科反思与方法论检讨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文本研究的双重视角
深化马克思主义哲学史研究的方法论自觉
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书写中的三个关系问题
马克思的现实观及其当代价值
马克思的现实观之基本特征
马克思与尼采对“现实”的理解
马克思的现实观与中国道路
马克思思想资源中的社会正义
马克思正义思想的三重意蕴
马克思对正义观的制度前提批判
马克思对“伦理的正义”概念的批判
马克思正义理论的四重辩护
中国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从经验维度建构中国哲学
超越“以西释中”
中国哲学研究应走向“以中评西”
比较视阈下的启蒙
启蒙的第三要义:《判断力批判》中的启蒙思想
启蒙视阈下的中西“理性”观
启蒙及其在中国现代化中的命运
幸福与德性:启蒙传统的现代价值意涵
柏拉图的语言、知识与智慧
柏拉图与“智慧”
柏拉图的“知识”和“信念
《克拉底鲁篇》中的制名与技术
现象学及其“激进化”
现象学与马克思主义的对话
阿多诺对范畴直观的批判
论亨利生命现象学的真理观
舒茨对作为科学基础的社会世界的现象学揭示
“微时代”的文化逻辑与文化精神
机器身体:微时代的物质根基和文化逻辑
……
新书选介
译著举要
论文荟萃
哲学界动态
精彩书摘
《中国哲学年鉴2015》: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宗旨意识,把民生工作和社会治理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两大根本任务,高度重视,大力推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他指出,让老百姓过上好的生活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不断改善民生是推动发展的根本目的,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如果我们的发展不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样的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无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都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关系,要通过发展经济,做大蛋糕,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又要通过持续改善民生,扩大消费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大内生动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按照守住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舆论的思路,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要格外关注困难群众,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抓好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加快住房保障和供应体系建设;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使收入分配更合理、更有序;要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要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社会救助,提高社会福利水平。改善民生要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的国情,不能脱离这个最大的国情而提出过高目标,否则结果只会适得其反。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和制度建设,改进社会治理方式,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工作,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大局稳定,推进平安建设,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打牢社会和谐的基础。
八是关于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发展理念,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着重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大成果,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环境治理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要按照系统工程的思路抓生态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建设生态文明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革命性变革,只有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最严格的法治,建立责任追究制,建立健全资源生态环境管理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要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营造爱护生态环境的良好风气。
九是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观点。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内涵的治国方略,是理解和把握讲话精神的着眼点。
……
前言/序言
unll
中国哲学年鉴2015 [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哲学年鉴2015 [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哲学年鉴2015 [Chinese Philosophical Almanac]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