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14
新型城镇化是促进我国社会全面进步的必然要求。新型城镇化亟须摆脱对资源、环境、土地等的过度依赖,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本书围绕按生态文明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这一主题,深刻剖析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的内在联系,以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亟须破解的几个重大资源与环境问题为基点,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提出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建立和完善与新型城镇化相关的制度,构建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长效机制。
高世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参加和主持多项有关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政策研究项目,多年来一直从事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政策研究。程会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所长助理、研究员,研究领域主要为资源环境与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等。
总报告
按生态文明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思路与对策
一、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相辅相成/
二、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亟须破解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三、城镇化进程带来资源环境压力的成因分析/
四、按生态文明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领域/
五、按生态文明要求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若干对策/
专题报告一
生活垃圾综合治理利用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垃圾挑战/
二、我国生活垃圾的处理利用情况分析/
三、发达国家生活垃圾的分类利用经验/
四、生态文明背景下生活垃圾治理建议/
专题报告二
城镇化过程中邻避事件态势、特征及对策
一、中国近年来邻避事件的趋势、特征、影响/
二、中国邻避事件的原因分析/
三、中国应对邻避事件的对策/
专题报告三
我国城市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思路与对策
一、天然气分布式能源是高效低碳的能源利用方式/
二、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对于绿色城镇化意义重大/
三、我国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发展潜力巨大/
五、发展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的政策建议与未来展望/
专题报告四
城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研究
一、生态环境监测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的基本概念/
二、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三、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研究的理论框架/
五、统筹建立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的若干建议/
案例分析一
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实践与思考
一、转变发展方式,构建集约永续的资源利用体系/
二、坚持结构调整,构建循环低碳的生态产业体系/
三、坚持生态优先,构建安全健康的生态环境体系/
四、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宜居友好的人居环境体系/
五、坚持先进方向,构建和谐文明的生态文化体系/
六、坚持改革创新,构建公平高效的运营保障体系/
案例分析二
吴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经验与启示
一、吴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主要成效/
二、吴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三、吴江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融合发展的主要启示/
案例分析三
福建三明生态文明建设及综合配套改革研究
一、福建三明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二、福建三明生态文明建设的模式和目标/
三、以低碳为导向建设福建三明生态新城/
中国邻避事件的原因分析
邻避冲突是因为邻避设施的兴建而引发的各种抵制和抗议行为,邻避事件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产生过程。从国外的研究看,GlabersonW认为:“邻避是指企业或政府的项目受到抗议,要求停止项目或者缩小规模;邻避很吵闹;邻避力量很强大;邻避无处不在;邻避是组织、游行、控告和请愿,以阻止威胁的开发者们。他们扭动政治家的武器,学习如何影响监管机构;他们斗争激烈,然后,或是赢,或是输,他们消失。 此外,Patrick通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变化的心理反应阶段来描述“邻避”症候群 ,邻避效应是具有多阶段,多邻避问题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邻避问题产生的原因。Dear 从设施选址周围居民的角度出发,认为邻避效应的产生是由当地居民对个人安全感、房产价值和社区宁适性的高度关注导致的。Michael. Kraft和Bruce B. Clary开始关注邻避效应中政府和行动主体的互动因素,认为以下因素导致了邻避效应:对问题和潜在风险的信息不足;对政府和项目支持者的不信任;对选址建设的情绪评估、普遍和特殊风险的规避,对问题、危险和成本的教区和本土化视角。
学者们从多个角度探讨邻避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背景,国外学者更注重从当地居民,即邻避效应的主体的特点和意识形态进行分析。国内学者认为邻避问题是城镇化的产物,导致邻避运动的直接原因是公众对邻避设施的厌恶。但其深层次原因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包括选址决策封闭、经济补偿缺位、风险认知误区等因素共同放大了邻避效应。
1.规划选址不合理埋下的邻避隐患
在规划环评方面,部分城镇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缺乏长远规划,土地利用功能频繁调整,如重庆市江北鸿恩寺200千伏变电站建设地块原规划为绿化用地,后变为变电站项目,从而引发周边居民的强烈反对。在项目环评方面,项目规划选址未充分考虑公众利益,无法满足防护距离要求,比如少数工业项目未进入工业园区,规划布局在居住区周边,项目建设时因与居民区防护距离不足极易造成污染扰民,导致厂群纠纷。
现有的邻避设施建设多是政府与专家封闭决策的结果,相关政府部门应对邻避问题的策略基本遵循了“内部决定公开宣布受到质疑后再辩护”的路径,缺少公众参与,居民的利益诉求被排除在决策过程之外。 在缺乏信息公开的情况下,居民作为利益受损一方对邻避设施信息缺乏了解,对风险的担忧也无法化解。 因此,缺乏公众参与机制的情况下,邻避反抗者不但质疑邻避设施选址等决策的合法性与合理性,也为邻避设施负面影响的谣言传播创造了条件,加剧了居民的心理恐慌,进而促进了邻避运动的发生。
2.建设单位不作为激化邻避情结
第一,建设单位未落实主体责任,污染治理设施建设和管理缺位,对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如因垃圾运输车辆未能完全密闭,沿途洒漏导致臭气扰民。第二,建设单位在出现厂群纠纷时消极应对,甚至刻意掩盖污染事实,进而激化矛盾,如巴南丰盛垃圾焚烧发电厂发生污染物事故性排放后不主动承认事实,不积极承担责任。同时,环境执法不力在一定程度上纵容了建设单位的不作为,导致周边群众对建设项目的强烈反对。
3.信息获取不对称加重邻避意识
在现实的环境法治架构中,邻避问题的公众参与未得足够的重视。 公民参与机制不健全、公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导致公众不能选择有序参与获取邻避设施的环境信息。由于缺乏法律规则的支持和引导,公众的邻避意识在现实的环境压力下极易引发共同的发牢骚和抵制行为。在邻避设施建设项目方面,信息不公开导致公众的知情权难以得到保障。一是利益相关人缺乏对有关知识和项目信息的了解,易于接受不准确或错误的概念。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群众对电磁辐射和二恶英缺乏科学认识,且部分媒体炒作误导,过分放大危害,导致群众过度担心甚至心生恐惧,从而强烈反对变电站、垃圾场建设。二是部分利益相关主体刻意隐瞒信息,有些房地产开发项目,开发商在售房时未如实告知房屋周边的公共设施规划,房屋建成群众入住时发现周边环境与预期不符,心理上自然难以接受。
4.利益需求不满足放大邻避冲突
一方面,项目建设单位从自身角度考虑资金、成本因素,环保投资不足,比如轨道交通、市政道路等项目,因顾虑项目成本而未设立足够的防护距离,未优先采取地下设计建设,未修建全密闭隔声屏等环保设施,未能满足周边居民对舒适性居住环境的需求。另一方面,变电站电磁辐射、交通道路噪声等影响使周边房价降低,业主自身经济利益受损,是导致已购房业主邻避运动的重要原因。
另外,还有学者认为,中国邻避问题的产生是内因与外因的结果
……
城镇化进程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及案例研究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城镇化进程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及案例研究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城镇化进程中的几个难点问题及案例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