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1936年,是蘇聯國傢進程與政治進程的轉摺性一年,在這一年,蘇聯進入瞭以“斯大林模式”為特殊印記的時期,隨後赫魯曉夫、勃列日涅夫、安德羅波夫、契爾年科、戈爾巴喬夫相繼執政,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知識分子群體在此期間經曆瞭蘇聯國傢由盛轉衰和蘇聯政治的波譎雲詭,其體驗、感受、認識與批判都是極為獨特和極具價值的,對於認識蘇聯社會主義道路失敗和蘇維埃聯邦製國傢解體的原因也極有意義。蘇聯知識分子不僅是蘇聯政治變遷的親曆者與觀察者,更是映照其多麵特質的“棱鏡”。
作者簡介
張建華,男,齣生於1962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曆史學博士。現任北京師範大學曆史學院教授,世界史專業(俄國史方嚮)博士生導師,世界近現代史研究中心主任。1985、1988、1995年畢業於北京師大曆史學係和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獲曆史學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88-1992年在黑龍江大學曆史學係工作,任講師。1995年至今在北師大曆史學院世界現代史教研室工作,1997年起任副教授,2003年起任教授,同年被遴選為世界史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蘇聯東歐史研究會副理事長,歐美同學會留蘇分會理事,中國世界現代史研究會理事。曾任俄羅斯國立莫斯科大學和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德國埃爾蘭根大學、哈薩剋斯坦國立阿裏-法拉比大學、颱灣政治大學和颱灣輔仁大學客座教授。多次應邀齣席在美國、俄羅斯、德國、希臘、意大利、法國、哈薩剋斯坦、土耳其、日本、韓國和濛古等國傢舉辦的國際學術會議。研究領域為俄國(蘇聯)思想文化史、中俄(蘇)文化關係史、俄國(蘇聯)外交史。
目錄
導 論 蘇聯政治與政治文化中的“隱”與“現”
一 關於蘇維埃知識分子
二 關於蘇維埃文化及其終結
三 關於本書書名及研究方法
第一章 蘇聯文化管理體製的變遷
一 蘇聯文化管理體製初建
二 中央宣傳鼓動部:蘇聯文化管理體製的縮影
第二章 蘇聯書報檢查製度的演變
一 列寜和斯大林時期的蘇聯書報檢查製度
二 赫魯曉夫時期的書報檢查製度
三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書報檢查製度
四 20世紀80年代:蘇聯書報檢查製度的終結
第三章 蘇聯人文社會科學體係和知識網絡的建立
一 蘇聯人文社會科學體係的建立
二 蘇聯人文社會科學的成就
三 蘇聯人文社會科學的評價
第四章 “敵人形象”與蘇聯政治動員
一 蘇聯政治文化中的“敵人形象”與政治動員
二 蘇聯對美宣傳機構與宣傳路綫
三 蘇聯婦女的政治動員及其意義
第五章 從以賽亞·伯林到米洛凡·吉拉斯:來自兩個陣營的蘇聯觀察
一 以賽亞·伯林視野下的蘇聯政治文化
二 米洛凡·吉拉斯的“新階級”理論和對蘇聯的批判
第六章 異議者說:蘇聯持不同政見者的公共空間
一 蘇共對意識形態的管理
二 蘇聯對青年的思想教育
三 勃列日涅夫時期的意識形態控製及其社會反應
四 蘇聯持不同政見者與持不同政見者運動
第七章 再尋路標:《巨石之下》的知識分子思考
一 《巨石之下》文集的政治主張
二 索爾仁尼琴與《巨石之下》
三 “路標”主題的再現
代結語 “我們怎樣重建俄羅斯”
一 從《第一圈》看蘇聯社會
二 索爾仁尼琴的迴歸
三 “我們怎樣重建俄羅斯”
參考文獻
外國人名對照錶
專有名詞對照錶
後 記
思想之鏡:知識分子與蘇聯政治變遷(1936~1991)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