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13
Public opinion wins wars(輿論打贏戰爭)。
——歐洲盟軍司令艾森豪威爾1944年緻美國新聞界的信
在《紐約時報》的這些報道中,你可以追溯那段混亂的時光,重溫那些重大決策;你會因戰勝國領袖的偉大事跡備受鼓舞,也會為戰爭販子的虛僞而憤怒。
這是超時代的新聞。對於親曆這場戰爭的人們,對於渴望瞭解戰爭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又是如何取勝的人們,這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禮物。
——湯姆·布羅考
史詩打贏戰爭!
英國二戰學者精心布局,《紐約時報》再塑金身。本書直擊歐洲、東亞、大洋洲、北非、南亞、中東、北美全部國傢及拉美、南非部分國傢的戰爭現場和戰時故事,場場鏖戰的血與沙,各路精銳的鎧與甲,涉及各參戰國政治以太、民族性格、人民力量,全球地緣空間格局的大轉變、時間綫的前因與後果,堪稱一部新聞眼、敞示人類命運的荷馬戰爭史詩。這部史詩,可以打贏一切戰爭。
二戰期間,《紐約時報》走嚮全世界的160多名戰爭記者,全麵地報道瞭這場大戰。“《紐約時報》二戰全紀實”叢書由屢獲殊榮的二戰史學者理查德·奧弗裏親手挑選,從著名領袖到英勇將軍,從鐵血戰場到平凡士兵,以現場感帶領讀者感受所有的戰役、政治和個人故事,堪稱一部宏偉的史詩。本叢書以時間為序,共4冊:
《叛逆的帝國》:發端於1919年的戰爭前史,至1940年12月沙漠反擊戰。
《對峙與博弈》:1941年1月攻剋拜爾迪耶,至1943年1月卡薩布蘭卡會議。
《染血的勛章》:1943年1月德軍發動潛艇戰,至1944年9月英軍撤齣阿納姆。
《和平的進擊》:1944年10月華沙起義失敗,至收筆於1948年的戰爭後史。
著者:《紐約時報》
創刊於1851年,世界上卓越超群的報紙之一,享有“可靠的新聞來源”的聲譽。其新聞報道以獨特、傑齣的深度和廣度聞名於世。在全球有30個分社。迄今共獲得100多個普利策奬,獲奬次數超過世界上任何其他報紙。
主編:理查德·奧弗裏
二戰史學者,英國皇傢曆史學會會員、國傢學術院院士、埃剋塞特大學曆史學教授。齣版30多部二戰史著作。因其在二戰史領域的卓越貢獻,2001年被授予莫裏森軍事曆史學會奬。其二戰史著作被譽為“高效地對神話進行無情的消除”(艾倫·泰勒),“還原真相,且不可或缺”(《紐約書評》)和“先鋒之作”(《時代文學增刊》)。
推薦序
引 言 曆史的真相
前 史
德意誌帝國軍隊塞滿通往波蘭的道路
1919—1939年
第一章
美國能置身於戰爭之外嗎
1939年9—10月
第二章
西綫戰局膠著
1939年11月—1940年3月
第三章
日不落帝國光輝不再
1940年4—6月
第四章
英國拒絕德國的“和平”提議
1940年7—9月
第五章
希特勒將製定歐洲“新秩序”
1940年10—12月
關鍵人物、事件簡介
緻 謝
湯姆·布羅考
100年、500年、1000年後,曆史學傢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會心生疑惑:這是一場全麵的戰爭,它席捲歐洲文明的中心,橫跨太平洋,它野心勃勃而又極具殺傷力,然而英國著名軍事曆史學傢約翰·基岡居然稱之為“人類曆史上最偉大的事件”。為什麼會這樣?
從1939年到1945年,你可以在《紐約時報》駐國內外記者的報道中,看到這場戰爭從開始是多麼混亂不堪、錯綜復雜,充斥著錶裏不一、背信棄義,甚至是癡心妄想。阿道夫·希特勒喚起瞭德國狂熱的激情,而日本這個島國則開始將國旗插在遠離國境的地方。
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紐約時報》用醒目的黑體字《華盛頓認為這場危機很嚴重》為標題進行報道,詳細地描述富蘭剋林·D.羅斯福總統是如何花瞭一整天的時間閱讀新聞通訊並收聽歐洲電颱的節目的。第二天法國動員瞭800萬軍人,第三天英國嚮德國宣戰。
然而,9月3日哈羅德·B.辛頓在《紐約時報》發錶題為《美國能置身於戰爭之外嗎》的長篇分析文章,文中寫到羅斯福對希特勒顧慮重重,但已經暗中備戰。同時,辛頓引用羅斯福的話說:“他希望並相信美國能遠離危險,而且他的政府將盡其所能地保持遠離戰火。”
人類曆史上這場“最偉大的事件”就這樣開始瞭。不懷好意的德國拉開瞭序幕,整個歐洲一片嘩然,美國總統卻依舊舉棋不定。
從那天起,《紐約時報》的記者和編輯開始瞭急行軍,以實時追蹤事態的發展。
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聯邦國傢都投身對德作戰,《紐約時報》駐倫敦記者詹姆斯·賴斯頓描述說,全城人都貓著腰以躲避德國空襲,之後又記錄瞭溫斯頓·丘吉爾是如何一步步晉升到高位的。賴斯頓頗有先見之明地指齣:“丘吉爾先生骨子裏就有戰爭因子。他就像一位快樂的老拖船船長,頭頂一頂破舊不堪的水手帽,嘴叼一支熄滅瞭的雪茄。不管是外形上,還是講話的聲音上,他都堪稱真正的領袖。”事實上,丘吉爾當之無愧。
消息不斷地從東綫和西綫傳來:《英國兒童已經撤離城市》《傳說中的蘇聯嚴鼕即將圍睏侵略者》《新加坡對日本的威脅將信將疑》《潛艇擊沉英國戰艦》。
查爾斯·林德伯格仍然公開宣稱,反對美國捲入這場戰爭,還稱,美軍的媽媽們會強闖國會,要求美國不要參戰。
然而,到瞭1941年鞦,羅斯福的個人擔憂變成瞭熱火朝天的戰爭武器計劃,也就是羅斯福所說的“民主國傢的兵工廠”。漢森·鮑德溫在《紐約時報》中寫道:“‘民主國傢的兵工廠’的武器産量大增。”
30多天之後的一個周日,也就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舉國上下一片震驚。正如羅斯福之後對世界所說的,“一個恥辱日”。也正是珍珠港事件使美國迅速捲入瞭戰爭。
在現代史上一係列最大的海戰中,日本與美國在整個太平洋上,圍繞著塔拉瓦、硫黃島、瓜達爾卡納爾島等之前聞所未聞的小島展開殊死搏殺。
這是一場亙古未見的世界大戰,戰火蔓延到瞭北非、意大利乃至整個歐洲和蘇聯西部,以及所有的海域和領空。
1600萬美國人齊心協力,為打擊敵人而努力,從深入敵後到烤麵包再到包裝降落傘,從乘飛機空降作戰到乘潛艇潛入深海襲擊敵艦,不一而足。
蘇聯人從東麵挺進。同盟國軍隊齊聚英國,在總司令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統一指揮下,準備發動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戰役。艾森豪威爾齣生於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傢農場,性情溫和,直到1941年纔晉升為陸軍上校。
1944年6月6日,同盟國在諾曼底登陸。這是二戰中具有重要意義的一場戰鬥。這場規模浩大的海陸空協同的軍事行動昭示著第三帝國和阿道夫·希特勒的瘋狂行為即將走嚮末路。
然而,盟軍登陸3小時後,《紐約時報》和華盛頓其他的新聞記者纔得知這一消息。
從那天起,新聞開始變得振奮人心。《紐約時報》頭條新聞變成:《納粹繼續猜測巴頓將軍的部隊的動嚮》《日軍(在塞班島)被打得落花流水》《B-29轟炸機首度亮相》《蘇聯紅軍的進攻一如既往地勇猛》。
蘇聯軍隊在東綫挺進,同盟國軍隊從西綫打來。德軍遭到夾擊,雖殊死拼鬥,卻損失慘重。阿道夫·希特勒這個曆史上的暴君,在柏林的一個掩體內開槍自殺,他那打造韆古帝國的邪惡夢想不到10年便走到瞭盡頭。
在太平洋,同盟國軍隊已把矛頭指嚮日本的本土。除非日本投降,否則一場對誰都沒有好處的戰爭將無法避免。
但最終戰爭得以避免。日本遭受兩顆極具毀滅性的原子彈襲擊後,投降瞭。
這場瘋狂的戰爭於1945年8月宣告結束。這場真正意義上的全球戰爭結束瞭。和平來之不易,世界需要史無前例的重建和重組;一場全新的戰爭,亦即蘇聯與西方國傢的冷戰,揭開瞭序幕;在一定程度上,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大肆屠殺促成瞭一個全新的國傢在中東地區崛起。
和平雖然並不穩固,但依然讓人欣喜。男人重返傢園,或讀書,或工作,投身於休眠已久的經濟建設。婦女孕育瞭具有鮮明個性的新一代。底特律又開始生産民用汽車。超市又可以買到肉類和黃油。一座座新城市在美國東南部、西南部和西部興起。
曆經硝煙的人們把戰爭的可怕記憶深埋心底,繼續生活,一心要彌補自己、傢庭和朋友做齣的犧牲。
在《紐約時報》的這些報道中,你可以追溯那段混亂的時光,重溫那些重大決策;你會因戰勝國領袖的偉大事跡備受鼓舞,也會為戰爭販子的虛僞而憤怒。
這是超越時代的新聞。對於親曆這場戰爭的人們,對於渴望瞭解戰爭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又是如何取勝的人們,這更是一份不可多得的禮物。
《紐約時報》二戰全紀實:叛逆的帝國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紐約時報》二戰全紀實:叛逆的帝國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書非常好,感受到瞭足不齣戶就能享受購物的快感,謝謝京東的快遞員
評分紐約時報的視點,代入感很強
評分及時
評分印刷精美,紙質好,比實體便宜,應該是正品
評分買來送朋友的,看看人類戰爭的曆史。
評分買來送朋友的,看看人類戰爭的曆史。
評分作為新聞類的經典之作,極有價值。
評分及時
評分東西非常好,快遞小哥也很給力,贊一個
《紐約時報》二戰全紀實:叛逆的帝國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