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5
偈頌是佛教文獻中的一種重要文體,在佛典中廣為采用。本書以中古漢譯佛典偈頌為研究對象,溯源印度佛典,考察瞭其發展變化,進而觀照中古佛典的發展樣貌。本書還深入剖析《法句經》和《佛行所贊》兩部經典,探討瞭佛典偈頌文體對中國佛傳文學的影響,佛典偈頌與中古詩歌在形式、內容、修辭手法等方麵的彼此鏡鑒。
王麗娜,國傢圖書館副研究館員,北京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係博士後。主要從事佛教文學與文化方嚮研究,在《宗教學研究》《世界宗教文化》《東北師大學報》等刊物上陸續發錶瞭《佛教偈頌文體三種復閤形式研究》《偈頌含義考辨》《佛教傳記文學研究史及相關問題芻議》等論文二十餘篇。
導 論................................... 1
第一節 研究緣起......................... 1
第二節 研究史的迴顧..................... 4
第三節 研究宗旨和研究方法.............. 15
第一章 偈頌含義及文體形式考辨.......... 19
第一節 早期漢譯佛典中的偈頌.................................. 23
第二節 偈頌與祇夜、修多羅和伽陀關係芻議...................... 26
第三節 偈頌復閤文體形式...................................... 43
第二章 偈頌錶達內容及漢譯五部廣律偈頌蠡測................ .... 57
第一節 偈頌主要內容與功能..................................... 57
第二節 廣律偈頌的篇幅、體式及修辭手法......................... 65
第三節 廣律偈頌的主要內容..................................... 75
第三章 中古漢譯佛典偈頌傳譯史................................. 85
第一節 東漢末至西晉漢譯佛典述要及偈頌之風貌................... 86
第二節 東晉南北朝漢譯佛典述要及偈頌之風貌.................... 114
第三節 隋唐漢譯佛典述要及偈頌之風貌......................... 131
第四節 漢譯佛典偈頌風貌形成之原因蠡測........................ 137
第四章 《法句經》與說理詩偈................................. 144
第一節 《法句經》偈頌形成溯源.............................. 147
第二節 《法句經》偈頌對佛理的闡述............................ 162
第三節 《法句經》偈頌的文學特點.............................. 182
第四節 《法句經》偈頌與中古說理詩偈.......................... 199
第五章 《佛所行贊》與佛傳文學................................ 226
第一節 佛傳文學內涵、文體及類型.............................. 227
第二節 三藏中的佛傳經典...................................... 235
第三節 《佛所行贊》偈頌版本與主要內容........................ 245
第四節 《佛所行贊》偈頌的文學特徵............................ 254
第五節 《 佛所行贊》與佛傳文學母題.......................... 285
第六章 漢譯佛典偈頌與中古詩歌的文學交涉...................... 291
第一節 中古詩歌給予偈頌翻譯形式上的美化...................... 291
第二節 漢譯佛典偈頌名相充實瞭中古詩歌語言.................... 294
第三節 漢譯佛典偈頌說理內容對中古說理詩的影響................ 299
第四節 漢譯佛典偈頌與中古詩歌修辭手法上的彼此鏡鑒............ 303
餘 論........................................................ 312
主要參考文獻................................................. 315
後 記........................................................ 331
後 記
2009 年,我進入南開大學文學院,師從湛如教授。湛如教授時常提醒我們,對待學術的態度要勇猛精進,增廣見聞,不斷開拓視野,積極汲取國際上優秀學者的研究成果。對於讀書,老師是極為鼓勵的。他常常引用“讀書縱未成名,究竟人品有高雅;行善不期獲報,自然夢穩心安”來鼓勵我們珍惜讀書的機會和時光。我要真誠地感謝陳洪和孫昌武兩位先生。南開學習期間,我選修瞭多門陳先生的課程,他的諸多學術觀點極具啓發意義。我在美國撰寫論文期間,每每遇到寫作中的睏惑常常通過郵件嚮孫先生請教。孫先生均一一迴復郵件,耐心細緻地給予解答。先生渾厚含蓄,謙虛謹慎,每每讓我獲益匪淺。美國愛荷華大學宗教學係的舒特教授(Morten Schlütter)和史密斯教授(Frederick M.Smith)在我訪學期間,對我的學習和生活提供瞭很多重要支持,讓我得以安心在美國順利撰寫完博士論文,並留下瞭諸多溫情安謐的迴憶。赴美第一周,我住在舒特教授傢裏。恰逢周末,舒特教授和傢人去外地參加美式足球比賽。他傢的貓咪約翰(John)走路聲音沉穩厚重,在主人外齣期間它極其負責任地往返巡視。它穩健深沉的腳步聲,讓夜深人靜倒時差的我一夜未眠,真是讓人記憶深刻哦!感謝我留美期間可愛善良的房東萊瑟琳(Leslie
Hollis)。幾乎每個周末上午,萊瑟琳都會做上兩杯濃濃的拿鐵咖啡,在她灑滿陽光的老舊大圓桌旁邊,聊些不著邊際的話題。雖然她隻會說“麵條”之類的中文單詞,但她對中國文化充滿瞭熱忱。我很開心她現在依然時常做著我教的熗鍋麵條,很幸運與她共同分享在美的學習時光!
2012 年4 月,我進入北京大學哲學係攻讀博士後,閤作導師為李四龍教授。在李老師的建議下,我並沒有開啓新的題目,而是用瞭兩年半的博士後工作站時間修訂博士論文,同時關注漢譯佛典偈頌的文體衍變,漢譯佛典偈頌在漢地佛教儀軌等方麵的相關問題。李老師對論文的具體章節均給予瞭極為中肯的修改意見。每每在讀書會及相關課程中,老師都會問詢、督促我的博後報告修訂及論文發錶情況。中期考核中,中國人民大學的張雪鬆教授,北京大學的陳明教授、程樂鬆教授、周學農教授從不同角度提齣瞭修改意見,對我其後論文的修訂起到瞭非常積極的推動作用。感謝北京大學的王邦維、張誌剛、王頌等老師,我在讀博期間即多次聆聽幾位老師的課程並時常求教,收獲頗豐。論文修改中涉及的一些問題,我也多次通過郵件嚮日本淨土宗知恩院淨土宗學研究所的齊藤隆信教授、創價大學的辛嶋靜誌教授等日本學者請教,感謝他們的慷慨無私。
感謝佛教名刹靈隱寺和橫山寺諸位高僧大德的慈悲情懷。在此我要對佛教界悲憫眾生,積極參與慈善教育事業,關心莘莘學子的舉措錶示深深的感謝。
我在國傢圖書館工作的領導和同事們對於我的學習長期給予瞭大力支持。雖然他們從未問過我埋頭做何等學問,但他們卻無私地為我提供瞭種種學習上的便利和必要的條件,在此深錶謝意。最後感謝南開大學讀博期間、北大做博後期間的各位老師、身邊親人好友和那些一直關心、溫暖我的人們,在此不再一一列舉他們的名字,我的點滴成長和些許進步都飽含他們耐心、持續的支持。
我的父母和傢人,在我一路求學的路上給予瞭鼎力支持。他們並不懂得何為佛教文學,偈頌到底講哪些深奧的佛理。但是,隻要是我選擇並為之堅持,他們都一往無前地給予支持。多年來,我也深感這份親情無言的厚重。
過去的八年中,我潛心沉浸在漢譯佛典偈頌的研究中。從最初的茫然苦惱,到越來越體會到學術上點滴收獲的甜美。僅以《小窗幽記》中的一句話概括我過往讀書生涯的一點體悟:“人生有書可讀,有暇得讀,有資能讀,享世界清福未有過於此也。”
王麗娜 書於國傢圖書館南區閱覽室
2016 年2 月6 日
導 論
第一節 研究緣起
佛教自兩漢傳入漢地,對中國文化産生瞭深刻的影響,改變瞭中國文化因子,與儒傢、道教共同構成瞭三教鼎立的中國文化格局。可以說,“佛教關係中國文化者至巨,其尤顯著者,若哲學,若文學,若藝術,乃至社會風氣,自六朝以迄今茲,直接間接受其影響者實夥”。佛教在漢地的闡揚托命於佛典傳譯。譯經對佛教發展有著特殊意義,“譯經是佛法之本,本立則道生”。道依人弘,佛典漢譯仰賴眾多緇素傾盡心力、夙夜唄頌轉梵為漢,其淵源曆曆可溯。漢譯佛典經過佛教徒數百年薪火相傳,對中國思想、哲學、文學、藝術、語言産生瞭持久而廣泛的影響。可以說,“我國近代之純文學,—若文學、若歌麯,皆與佛典之翻譯文學有密切關係”。
“無論是藝術還是詩歌,它們自古以來就為錶達宗教觀念和宗教情感做齣瞭巨大的貢獻。可以說,所有與宗教相關的東西都是通過它們的錶達形式浮齣水麵、暴露給世俗世界。”偈頌是佛典中的詩歌,隸屬於佛教經典九分教和十二分教之一,是佛典漢譯過程中被頻繁使用的佛教詩體文學體裁,形似中國的詩歌。遍覽漢譯佛典三藏,可輕鬆瞥見偈頌靈動跳躍的身影。有些佛典甚至通篇采用偈頌行文,如《長老偈》《長老尼偈》《法句經》《佛所行贊》《中論》等。偈頌並非佛教所獨有的文體。佛教誕生前,偈頌即是古印度廣為流行的一種詩歌體裁。偈頌淵源可追溯至公元前十五世紀的吠陀。古印度四大吠陀經典集歌謠、贊詩、儀式性和巫術性法式之大成c,如《梨俱吠陀》即是一個詩歌總集。九世紀已有節本流行的《瑜伽婆私吒》在第三篇提到,使用譬喻、故事以及詩體語言說道理易於感染人心,好比油滴到水麵迅速布滿,反之則不能打動聽者的心。與佛教同一曆史時期的耆那教徒也創作瞭大量詩偈,來宣揚義理和贊頌其教主大雄。
佛教創立後,積極汲取瞭這種廣受歡迎的詩歌體裁。這些廣泛使用譬喻的格言式詩,用簡單明瞭的形式錶達瞭清新的道德思想,形式單純,音調和諧,在老撾、緬甸、斯裏蘭卡等國傢流傳廣泛。詩歌體裁的偈頌也因此發展為佛典中影響最大、文學興味最強的文體之一。印度佛教經典主要憑藉記憶流傳。“這種記憶文學在詩歌方麵達到瞭最高的卓越性。編撰短篇頌偈,用少數簡潔而意味深長的字眼在一對偶句或一段簡短聖歌的篇幅中,錶達一種思想感情或精神體會,早期佛教徒使這種藝術達到瞭後人尚未超過的完善境地。”偈頌因內容言簡意深而得以口耳相傳,因韻律跌宕起伏而廣為傳頌,因濃鬱的宗教情愫而澤被深遠。漢唐時期,佛教在漢地經曆瞭初傳、滲透、紮根以至“徵服”的曆史轉變。佛教與中國本土儒、道二教在紛爭、砥礪、彼此鏡鑒中閤流同歸。漢唐是佛典被大量譯介,偈頌隨之廣泛流播並産生深遠影響的時期。偈頌的形式和功能隨著佛教在漢地傳播而得到極大延展,與它在印度相比也已發生顯著變化。在漢譯佛典偈頌持續影響下,漢地佛教徒、文人雅士也紛紛創作詩偈。偈頌伴隨在佛教徒語默動靜、行住坐臥之間。在漢譯過程中,偈頌采取中國古典詩歌的五言、七言等形式,與中國古典文學交相輝映。它對中國古典文學體裁,如詩歌、唱導、小說、戲麯、變文、評彈等均有相當深刻影響,如詩僧皎然在《詩式》中提齣謝靈運的詩歌大大得益於佛教。而且,“如果,我們把眼界放開,由魏晉順流而下直至明清,就會發現在中國詩歌的曆史長河中,類似謝靈運的現象,類似皎然的觀點,都不時進入我們視野之中,其中,或有佛教與詩歌之關係一目瞭然”。
漢譯佛典偈頌研究/華林博士文庫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漢譯佛典偈頌研究/華林博士文庫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漢譯佛典偈頌研究/華林博士文庫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