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固体废物鉴别与管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丛书》共分10章和1个附录。第一章着重介绍了我国各类固体废物的产生特性和管理现状:第2章重点介绍了我国危险废物的产生特点和管理现状;第3章详细介绍了我国固体废物鉴别依据——《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的制定情况和主要内容,对固体废物鉴别过程的关键点做了分析;第4章系统分析了美国、欧盟和日本的危险废物鉴别体系及其制定思路和方法;第5章是《固体废物鉴别与管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丛书》的重中之重,系统介绍了我国2016年版名录的修订内容和修订说明,并对名录实施过程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第6、7章主要介绍我国危险废物鉴别标准和方法的制定依据,有助于对鉴别标准的深度理解促进鉴别标准在鉴别工作中的应用;第8章介绍了我国目前固体废物和危险废物鉴别管理情况:第9、10章是固体废物鉴别和危险废物鉴别案例分析;附录是新版《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目前我国部分省市已出台有关危险废物鉴别管理的规定。
作者简介
杨玉飞,男,1978年9月生,江西玉山人,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中国环境科学学会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兼任中华环保联合会石油石化环保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江西省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咨询专家。主要从事危险废物环境风险评价方向的研究,作为主要完成人参与《国家危险废物名录》和《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修订工作。
目录
第1章 中国固体废物的产生与管理
1.1 固体废物的定义
1.2 固体废物的分类
1.2.1 工业固体废物
1.2.2 生活垃圾
1.2.3 危险废物
1.2.4 农业固体废物
1.3 固体废物的来源
1.4 固体废物的产生特性
1.4.1 生活垃圾
1.4.2 工业固体废物
1.4.3 危险废物
1.4.4 农业固体废物
1.5 固体废物的管理现状
1.5.1 生活垃圾
1.5.2 工业固体废物
1.5.3 危险废物
1.5.4 农业固体废物
第2章 中国危险废物的产生与管理
2.1 危险废物的定义
2.2 危险废物的产生特性
2.2.1 来源复杂
2.2.2 产生量的规律性
2.2.3 产生种类的多样性
2.2.4 去向的可控性
2.2.5 区域分布不均衡性
2.3 危险废物的管理现状
2.3.1 法律
2.3.2 危险废物的专门管理制度
2.3.3 危险废物管理的其他主要规章、政策
2.3.4 危险废物管理技术标准规范
第3章 中国固体废物鉴别
3.1 《固体废物鉴别导则(试行)》
3.1.1 导则的内容-
3.1.2 导则的作用
3.1.3 导则的法律地位
3.2 《固体废物鉴别标准通则》
3.2.1 标准的内容结构
3.2.2 标准的适用范围
3.2.3 固体废物的范围
3.2.4 固体废物鉴别准则
3.2.5 固体废物豁免
3.3 固体废物鉴别技术分类
3.3.1 产生源鉴别
3.3.2 管理过程鉴别
3.4 固体废物鉴别管理体系
第4章 国外危险废物鉴别
4.1 各国危险废物的定义
4.1.1 世界卫生组织及《巴塞尔公约》
4.1.2 美国
4.1.3 欧盟
4.1.4 日本
4.1.5 危险废物定义比较
4.2 危险特性
4.2.1 《巴塞尔公约》
4.2.2 美国
4.2.3 欧盟
4.2.4 日本
4.3 危险废物名录
4.3.1 美国
4.3.2 欧盟
4.3.3 日本
4.3.4 各国危险废物名录比较
4.4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
4.4.1 《巴塞尔公约》
4.4.2 欧盟
4.4.3 美国
第5章 中国危险废物名录鉴别
5.1 中国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发展历程
5.2 危险废物鉴别程序
5.3 2016年版名录的修订背景
5.4 2016年版名录的修订原则
5.5 2016年版名录修订的技术程序与方法
5.5.1 危害识别
5.5.2 暴露场景建立
5.5.3 暴露途径确定
5.5.4 风险值计算
5.6 2016年版名录修订的主要内容
5.6.1 调整情况
5.6.2 新增《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
5.6.3 关于废弃危险化学品目录的说明
5.6.4 名录的动态修订
5.7 2016年版名录的具体说明
5.7.1 名录的组成
5.7.2 前言条文说明-
5.7.3 名录列表形式及涵盖的废物类型说明
5.7.4 《危险废物豁免管理清单》说明
5.8 2016年版名录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探讨
第6章 中国危险废物危险特性鉴别
6.1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体系
6.2 通则
6.2.1 危险废物鉴别程序
6.2.2 危险废物混合或处理后的特性判定规则
6.3 易燃性鉴别
6.3.1 液态易燃性废物
6.3.2 固态易燃性废物
6.3.3 气态易燃性废物
6.3.4 试验方法
6.4 反应性鉴别
6.4.1 鉴别标准
6.4.2 试验方法
6.5 腐蚀性
6.6 浸出毒性鉴别标准
6.6.1 浸出毒性保护目标体系
6.6.2 浸出毒性模拟模型
6.6.3 浸出项目和标准值的确定
6.7 急性毒性初筛鉴别标准和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
6.7.1 急性毒性初筛鉴别标准
6.7.2 毒性物质含量鉴别标准
6.8 危险废物鉴别技术规范
6.8.1 鉴别对象
6.8.2 样品采集
6.8.3 样品的检测
6.8.4 检测结果判断
6.9 危险废物鉴别标准修订建议
第7章 中国危险废物鉴别技术方法
7.1 金属的浸出特性和方法研究
7.1.1 方法比对实验
7.1.2 提取剂和酸度
7.1.3 HNO3/H2S04提取剂的配比
7.1.4 浸出时间
7.1.5 液固比
7.1.6 振荡方式
7.1.7 浸出后的放置时间
7.1.8 滤膜
7.1.9 消解
7.2 半挥发性有机物的浸出特性和方法研究
7.2.1 不同浸提剂的比对研究
7.2.2 pH值的影响
7.2.3 液固比的影响
7.2.4 浸提时间的影响
7.2.5 粒径的影响
7.2.6 厌氧环境的影响
7.2.7 实验的质量控制
7.3 浸出毒性的浸出方法建立
7.3.1 模拟的场景
7.3.2 浸提剂
7.3.3 液固比
7.3.4 浸提剂的pH值
7.3.5 浸提剂类型
7.3.6 渗滤液的pH值
7.3.7 浸出时间与浸出后的放置时间
7.3.8 粒径
7.3.9 振荡方式
第8章 中国固体废物与危险废物鉴别管理
8.1 固体废物鉴别管理
8.1.1 固体废物属性鉴别机构名单
8.1.2 固体废物属性鉴别程序(试行)
8.2 危险废物鉴别管理
8.2.1 江苏省
8.2.2 重庆市
8.2.3 浙江省
8.2.4 河北省
8.2.5 青海省
8.2.6 甘肃省
8.3 危险废物鉴别管理建议
第9章 固体废物鉴别案例分析
9.1 固体废物鉴别目的与发展形势
9.2 固体废物鉴别案例
9.2.1 丧失原有利用价值或被抛弃的产品类废物
9.2.2 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副产物类废物
9.2.3 环境治理过程中产生的固体废物
9.2.4 以固体废物为原料加工处理之后的固体废物
9.2.5 用于物质原始用途不作为固体废物
第10章 危险废物鉴别案例分析
10.1 危险废物鉴别的目的与依据
10.1.1 鉴别目的
10.1.2 鉴别依据
10.2 危险废物鉴别的工作程序
10.2.1 鉴别委托
10.2.2 鉴别方案编制和论证
10.2.3 采样和检测
10.2.4 出具鉴别报告
10.3 “名录鉴别”方法
10.3.1 危险废物混合后判定原则
10.3.2 危险废物处理后判定原则
10.4 “名录鉴别”案例
10.4.1 依据《国家危险废物名录》直接判定
10.4.2 利用混合原则和衍生原则判定
10.5 危险特性鉴别案例
10.5.1 某工业污水处理厂污泥危险废物鉴别方案
10.5.2 某汽车厂废石灰危险废物鉴别方案
10.5.3 某汽车用摩擦片生产公司固体废物危险特性鉴别方案
附录
国家危险废物名录
关于印发《江苏省危险废物鉴定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
关于印发《重庆市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的通知
关于规范危险废物鉴别管理程序的通知
关于进一步明确危险废物鉴别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关于印发《青海省危险废物鉴别工作程序(试行)》的通知
关于公布甘肃省危险废物属性鉴别机构名单及鉴别程序的通知
后记
固体废物鉴别与管理/固体废物环境管理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