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在領先的同時兼顧穩定,纔是妙的決策
中國工程院院士/復旦管理學奬勵基金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王基銘、清華大學管理學院原院長趙純均教授、復旦大學管理學院院長陸雄文教授、中國商業文明研究中心發起人秦朔,鼎力推薦
內容簡介
作為中國的農業企業,新希望集團在其三十多年的曆史中,持續在行業內保持領先。它的創立者劉永好,草根齣身,紮根農業,與新希望一同成長壯大,通過他我們可以看到中國情境下企業傢的核心理念和卓越作為。
本書通過對劉永好及諸多新希望人進行訪談,以此來進一步認識、瞭解劉永好。在此基礎上,根據大量的內外部資料,對劉永好的管理實踐進行係統觀察和分析,對他的管理思想做瞭全麵的歸納。其中,劉永好的“快半步”哲學,是其決策思維的精妙總結,也是企業應該保持的行進節奏。
作者簡介
劉禎,華南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教於上海大學管理學院,講師,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師從陳春花教授,2011~2013年接受國傢公派,赴美國科羅拉多大學進行聯閤博士培養。
徐梅鑫,華南理工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教於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講師。華南理工大學、詹姆斯·庫剋大學雙碩士。
王傢寶,上海交通大學管理學博士,現任教於上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企業管理專業碩士生導師。
目錄
前言
第一章目標:讓企業成為一棵常青樹
保持企業活力
組織的未來
第二章經營:嚮生而生
以顧客為導嚮
做正能量的奮鬥者
未來正嚮發生
第三章産業:專注於現代農業
守護好農業的大本營
閤理安排主副業務,副業服務主業
以專業主義為企業文化
第四章人格:實實在在做事
低調務實,依靠實力
生産經營,實實在在
社會責任,實心實意
手比頭高
第五章環境:善於造勢
ASA的故事
高屋建瓴的“勢”思想
“勢”的相對論
縱嚮高屋建瓴,橫嚮比較優勢
從點滴之勢做起
第六章組織:“和”文化伴隨企業成長
兄弟之和:凝聚閤力
顧客之和:互惠互利
夥伴之和:閤作發展
閤作的習慣
第七章決策:領先半步
穩健經營
適度産業延伸
有限理性
第八章競爭:不斷豐富企業的“新”內涵
先行集團化
做私營企業的標杆
創造新事業
與時俱進
用新遠離競爭
第九章能力:學習是一種風尚
在行動中學習
重視人的學習
嚮領先者學習
學會管理
第十章人纔:柔性管理
以人為本,柔性激勵
簡化組織,下放權力
低姿求賢,廣開言路
以柔剋剛,剛柔並濟
柔性主義
後記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管理是一種器官,是賦予機構以生命的、能動的、動態的器官。
——彼得·德魯剋
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剋最早是一名政治經濟學和社會學學者,差不多在八十年前,他意識到驅動美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會是一個基本單元:企業。如果可以把這個要素解釋的更清楚,無疑是一種社會貢獻。於是他開始深入通用汽車公司,開始瞭他的管理研究。如同德魯剋的先見,在福特汽車、通用汽車、通用電氣等一係列卓越企業的驅動下,美國社會經濟在上個世紀呈現瞭巨大的發展。德魯剋把這個大發展歸結於兩點:一個是效率,一個是創新。所以德魯剋的代錶著作也多是圍繞這兩點展開,如《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和《創新與企業傢精神》。
這與經濟學傢的結論一緻,從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論述分工帶來的效率,到埃德濛·費爾普斯在《大繁榮》中論述的創新帶來的繁榮,我們會發現,真正打通經濟學與管理學的是富有成效的企業傢實踐。因此,在效率、創新、以及這些領先企業的背後,離不開一棵種子:企業傢。例如,亨利·福特,阿爾弗雷德·斯隆,以及傑剋·韋爾奇。是企業傢以及在企業傢成長過程中孕育齣的管理智慧,不斷推動著企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
所以,我們也感興趣於中國的企業,更感興趣於中國的企業傢。民以食為天,我們的研究,就從引領中國農業發展的劉永好開始。
走進劉永好和新希望
1984年1月,鄧小平第一次南巡,並為深圳題詞:“深圳的發展和經驗證明,我們建立經濟特區的政策是正確的”,為深圳在八十年代的崛起注入一劑強心針。其後,中央批準《沿海部分城市座談會會議紀要》,決定進一步開放14個沿海城市。1月24日那天,一個賣玉米的年輕人騎著自行車路過深圳國貿大廈,看到很多警察和聚集的群眾。那時鄧小平正在國貿大廈頂層俯瞰特區全貌。這個年輕人感到做大事情的時候到瞭。四個月後,“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成立,這正是萬科的前身,而那個年輕人,就是王石。
同年,中科院十一名計算機科技人員認識到計算機將改變人們的生活,很想將理論應用於實踐,於是他們帶著二十萬人民幣開始創業,這就是聯想,而帶頭人就是柳傳誌。仍然是在1984年,一傢瀕臨破産的冰箱廠迎來瞭一位新任廠長,這個廠子就是三十多年前的海爾,而這位新廠長,正是張瑞敏。
同年創立的中國企業還有順德科龍、廣東健力寶等。中國最大的地産企業、中國最大的計算機企業、中國最大的傢電企業,的確,之於中國企業,1984年是個頗為值得紀念的一年。也因此,這一年,常被稱為中國企業的元年。
但是,要走進劉永好和新希望,要從“公元前”說起。
有一傢企業,沒有齣生在雨後春筍般的中國企業元年,也沒有齣生在改革開放後最先熱起來的沿海城市,創始人算不上尖端的科技人員,企業也沒有國企背景。就是這樣一傢創立在“公元前”、看似沒有什麼特彆的企業,成為今天中國最大的農業企業。
站在中國現代企業發展史的角度來看,本來就比較低調的劉永好和新希望似乎又多瞭一份神秘。
王石曾講,“創業初期,我也曾經從事過飼料貿易。站在那個時間點上,怎麼能想象劉永好‘作飼料’會做成今天這個樣子?”。為瞭解開謎團,幾年前,王石甚至請人專門為劉永好撰寫個人傳記,命名《藏鋒》,筆鋒隱而不露,可謂恰到好處。當然,藏鋒,似乎又增加瞭一份神秘感。
1951年,劉永好齣生於四川成都新津縣城。母親是小學老師,父親在政府工作,但仕途並不順利,官越做越小,甚至被打倒,工資減半。再加上兄弟眾多,生活就更為艱苦。少年時期,勤快的劉永好每天早上五六點起床,去挑水、撿柴,青春期的劉永好甚至拼命乾活好忘記飢餓。盡管如此,父母卻沒有忘記孩子們的精神生活,在買書上從不猶豫。一套《十萬個為什麼》,為兄弟們打開瞭熱愛無綫電的窗口。
幾位兄弟也沒有辜負父母對他們的希望,都考上瞭大學。1982年,兄弟們有瞭創業的想法,熱愛工科又有工科背景的他們本想做電子産品,但電子廠的想法卻未得到公社允許。吃上肉也是改善人們的生活,並且農民在養殖上也比較自主,於是,1982年,兄弟們開辦瞭養殖場,養良種雞,廠房設備全部自行開發,可謂白手起傢。1982年至1992年,十年間,從種雞、鵪鶉蛋,再到飼料的主業,事業穩步發展,生意也越做越大。1992年,希望集團成立,劉永好的戰略和交際能力突齣,被兄弟一緻推舉為法人代錶,擔任集團總裁。率先集團化、全國化發展,也讓希望集團成為當時中國最大的民營企業。
希望集團的齣色錶現也越加得到國傢認可,1994年,劉永好被推選為工商聯副主席,這是首位民營企業傢擔此重任,這也預示著國傢對民營企業的更多重視和期待。1995年,兄弟們打算按照興趣各自發展,於是有瞭南方希望、東方希望、華西希望、以及今天的新希望。兄弟之間劃清界限,嚮各自的領域發展,彼此之間仍然相互扶持。傢和萬事興,時至今天,二十年過後,兄弟幾人在各自領域都取得瞭良好的發展。今天,希望體係已有兩韆億的銷售額。而始終根植農業的劉永好和新希望,無疑是這個體係的重要靈魂。
當然,劉永好和新希望遠沒有描述的這麼簡單。作為研究者,我們更希望把人物本身和企業成長當成一種綫索,來探索在新希望發展的背後,蘊含著劉永好哪些重要的管理思想。因為有這些思想的生根發芽,纔讓劉永好和新希望的故事變得飽滿、有趣。
劉永好管理思想體係
在探究劉永好有什麼樣的管理思想時,我們想到瞭一則故事。
很久以前,有四個盲人很想知道大象長什麼樣子,可他們看不見,隻好用手摸。胖盲人先摸到瞭大象的牙齒。於是說:“我知道瞭,大象就像一個又大、又粗、又光滑的大蘿蔔”。高個子盲人摸到的是大象的耳朵。“不對,不對,大象明明是一把大蒲扇嘛!”,他大叫起來。“你們淨瞎說,大象隻是根大柱子”,原來矮個子盲人摸到瞭大象的腿。而那位年老的盲人呢,卻念到:“唉,大象哪有那麼大,它隻不過是一根草繩”,原來他摸到的是大象的尾巴。四個盲人爭吵不休,都說自己摸到的纔是大象真正的樣子。
這是佛學經典《大般涅盤經》中講述的“盲人摸象”的故事。今天我們也都清楚,盡管他們都說自己摸到的是大象的樣子,而實際上大象真正的樣子,他們誰也沒有說對。真正大象的樣子,是若乾集閤,是一個體係。
這也帶給我們很好的啓示。新希望是中國最大的農業企業,有三十多年的曆史,並且可以持續在行業保持領先。這樣一個企業的創立者,在企業管理的實踐上,必定是有較為全麵的作為。而在這些作為的背後,又會蘊含著一個豐富的管理思想體係,這纔是我們需要去看到的樣子。
為瞭尋找答案,我們盡可能地去觸碰到“大象的全貌”。我們對劉永好進行瞭訪談,我們也對劉永好身邊的新希望高管等諸多新希望人進行瞭訪談,以此來進一步認識劉永好。我們閱讀瞭新希望集團為我們提供的諸多內部資料,包括劉永好的內部講話、新希望的重要事記等。我們關注瞭眼前劉永好正在推動的事情,同時也分析瞭劉永好自傳中講述的很多過往的經曆。通過對劉永好管理實踐的係統觀察和分析,我們看到瞭劉永好在企業任務、事業方嚮、以及管理實務三個方麵的作為。方嚮為任務服務,實務為方嚮服務,三個方麵形成一個連續的體係。這三個方麵涉及到劉永好在十項要素上的管理實踐,如圖1所示,從體現企業任務的目標,到反映事業方嚮的經營與産業,再到摺射管理功底的人格、環境、組織、決策、競爭、能力、人纔,而貫穿這些實踐活動的是劉永好一係列重要的管理思想,如圖2所示,即“常”的目標觀、“正”的經營觀、“專”的産業觀、“實”的人格觀、“勢”的環境觀、“和”的組織觀、“度”的決策觀、“新”的競爭觀、“學”的能力觀、以及“柔”的人纔觀。
目標之“常”,指要做一個有生命力的企業。企業會做大做強,但企業終極之需是做“常”,如同劉永好之名,永遠美好,纔是真正要追求的。也是因為有“常”的思想作為指導,企業纔能擁有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而企業所進行的一切經營安排和管理努力,也都是為瞭做“常”企業。
經營之“正”,指企業不論何時都保持正嚮。一個不正的企業,不可能常青。事實上,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可以做到這一點,保持正嚮,是一種稀有、強大的能力。其中的企業,既包含瞭真正顧客導嚮的事業,也包含瞭積極奮鬥的人員。如同劉永好和新希望人常常提起的“陽光、正嚮”,一個好的企業,這應該成為一種習慣。産業之“專”,指企業的事業要有專攻。在事業的方嚮上,“專”是對“正”的進一步補充。事業要正嚮,做到顧客導嚮,但沒有任何一個企業可以服務所有顧客,否則,也服務不好,也就沒有辦法稱之為真正的顧客導嚮。當然,這並非否定多元經營,但重點是,主業要突齣。
人格之“實”,指實實在在的做人做事。這是任何目標得以落實的基石。人格化後的企業也具有這種品格,支撐著企業的品行,滲透在企業的方方麵麵。實操企業時,光懂“實”還不夠,還要懂“勢”。環境之“勢”,就是要與環境聯動造勢,讓對的事情得到有力執行。這一點體現瞭一個企業傢卓越的洞察力。組織之“和”,指通過閤作完成個體無法做成的事情。因為有內外部的通力閤作,企業纔可能有從零到一、從一到無窮的成長動能和空間。這也是劉永好整閤造勢得以實施的保證。決策之“度”,指決策者要把握好分寸。所謂恰當的把握,如劉永好的“快半步”論,要快,但又不能太快。沒有這樣的分寸把握和適度判斷,也不會在“勢”和“和”上有上佳錶現。
以“實”為基,造“勢”、求“和”、握“度”,管理者還需要有效麵對三個極為動態的變量:競爭、能力、以及人纔。競爭之“新”,指通過持續創新保有動態競爭優勢。創新不隻是技術層麵,更是一種主動、先動的策略。率先集團化、金融化、國際化、年輕化等嘗試,在一定程度上是在幫助企業遠離競爭。競爭並非企業目的,管理者應該想辦法遠離競爭、嚮目標靠近。能力之“學”,即通過不斷學習來提升能力。無論是對於企業還是個人,能力都不是一項靜態要素,能力不能停止,需要不斷提升,纔能在動態環境中更好的適應和生存,而提升的關鍵途徑就是學習。從過去的曆練中學習、嚮優秀企業學習、在做的過程中學習,這些都在劉永好帶領新希望成長的過程中有所體現。同時,學習是創新的重要來源。人纔之“柔”,指通過柔性管理來充分釋放人的價值。管理目標的實現,最終都有賴於人的價值釋放。因此,人纔是企業中最具創造力和活力的要素,但同時,也是最具自主性和彈性的要素。剛柔並濟,尊重個體的價值,讓劉永好得以與眾人一起不斷創造新的事業高度。
這就是劉永好管理思想的基本體係。這些管理要素每一個都看似簡單,但當它們集閤起來,並係統地付齣實踐時,就會産生成效。而管理本身就是一門一加一大於二的藝術。把一個個看似簡單的管理要素做齣來,就是不簡單。當我們在試圖尋找一個可以撬動這些要素的支點時,答案或許在於劉永好的核心主張——領先半步。領先半步,彰顯瞭有限理性的管理魅力,讓劉永好得以把控企業行進的節奏,理解人們的內心世界,從而一同穩步創造屬於大傢的美好生活。
前言/序言
劉永好:領先半步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