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由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局与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合作编写,从“中等收入转型挑战”“改革与再平衡”“宏观经济和结构变化”“社会、人口和环境挑战”四个角度对中国经济现状及其面临的发展挑战进行了详尽论述,同时指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采取的政策选项,并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进行了预测。本书认为,如果中国成功转换了增长模式,将增长重点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来,那么就可能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
庄巨忠(Juzhong Zhuang),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局副首席经济学家。
保罗·范登堡(Paul Vandenberg),日本东京亚洲开发银行研究院能力建设与培训部高级经济学家。黄益平,浙江农业大学毕业,曾先后担任过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等职。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成员、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
目录
撰稿人简介/ⅰ
前 言/ⅲ
序/ⅴ
缩略词/ⅶ
第一部分 概述和总览
第一章 中等收入转型挑战:简介/3
1.1 1978年以来的经济表现/3
1.2 经济成功的关键驱动因素/5
1.3 中等收入转型挑战/10
1.4 本书的目的和结构/17
第二章 保持长期增长:挑战和风险/23
2.1 引言/23
2.2 生产力水平和技术的巨大差距/24
2.3 工资上涨/28
2.4 经济增长来源的失衡/30
2.5 不断加剧的收入不平等/36
2.6 自然资源和环境限制/39
2.7 挑战重重的外部经济环境/48
2.8 结语/49
第三章 避免中等收入陷阱:政策选择与长期前景/54
3.1 引言/54
3.2 加大企业创新与产业升级/56
3.3 深化体制改革/60
3.4 财政改革/67
3.5 扩大服务业开放与推动城市化进程/70
3.6 缩小收入差距,提高增长的包容性/72
3.7 保持宏观经济与金融系统的稳定/74
3.8 加强国际和区域经济合作/76
3.9 长期发展前景/76
第二部分 从国内和全球视角看改革与再平衡
第四章 从经济奇迹到正常发展/85
4.1 引言/85
4.2 生产型政府及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87
4.3 非对称市场自由化和要素成本扭曲/89
4.4 迈向正常化发展/92
4.5 新的宏观经济政策框架/94
4.6 金融部门改革/96
4.7 习李时代和新常态/99
4.8 政策建议/101
第五章 政府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105
5.1 引言/105
5.2 中性政府/106
5.3 政府官员激励机制/110
5.4 生产型政府/112
5.5 生产型政府和结构性失衡/118
5.6 结语/120
第六章 全球范围内的再平衡和可持续增长/125
6.1 引言/125
6.2 中国日益发展的经济角色/125
6.3 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新挑战/130
6.4 应对新挑战的方式/142
6.5 结语/147
第七章 东亚追赶性增长的经验教训/154
7.1 引言/154
7.2 衡量经济追赶进程/155
7.3 与最大的区域经济体作对比/156
7.4 韩国和中国台湾地区的产业政策/159
7.5 解读“20世纪80年代华盛顿共识”的术语/161
7.6 解读发展型国家(地区)韩国和中国台湾的工业化/163
7.7 对中性工业化政策解读的质疑/167
7.8 技术升级在东亚和拉丁美洲的作用/169
7.9 印度尼西亚:苏哈托的发展战略/171
7.10 马来西亚及其新经济政策/177
7.11 结语:对中国的启示/184
第八章 拉丁美洲的教训:危机、汇率管理和不平等/189
8.1 引言/189
8.2 1980~2010年,拉丁美洲的经济表现/190
8.3 宏观经济动荡、金融不稳定以及弹性汇率制的过渡/193
8.4 拉美国家内部收入差距缩小/205
8.5 结语/215
第三部分 宏观经济和结构变化
第九章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可选方案概览/223
9.1 引言/223
9.2 背景和内容/224
9.3 主要的政策挑战/226
9.4 部门结余和预算赤字:对中国的启示/230
9.5 政策方案/234
9.6 结语/240
第十章 公共财政和财政可持续性/243
10.1 引言/243
10.2 公共财政改革演变/244
10.3 中国的公共财政/249
10.4 中国财政能否持续?/258
10.5 增强财政稳定性的建议/263
10.6 结语/269
第十一章 产业升级:经验启示和政策借鉴/271
11.1 引言/271
11.2 产业升级是指什么?/273
11.3 战略产业政策的作用/275
11.4 中国与周边地区的经验/277
11.5 盘点总结/284
11.6 中国情形仍需改进/287
11.7 结语/300
第十二章 产业升级能否持续/305
12.1 引言/305
12.2 结构转型:四项关键性转变/306
12.3 技术、生产力现状和产品的成熟度/310
12.4 未来挑战/321
12.5 结语/331
第十三章 追求强劲的服务业/336
13.1 引言/336
13.2 文献综述/338
13.3 中国服务业的发展/341
13.4 服务业发展的国际对比/343
13.5 结语和对策建议/348
第十四章 应对城市化/352
14.1 引言/352
14.2 城市化进程/352
14.3 城市化和城市发展政策/355
14.4 低城市化率及其经济影响/357
14.5 城市化的挑战:管理问题/361
14.6 主要政策选择/365
第四部分 社会、人口和环境挑战
第十五章 增强经济增长的包容性/375
15.1 引言/375
15.2 收入不平等: 1978~2013年/377
15.3 为何收入不平等问题影响重大:严重不平等的影响/380
15.4 不平等加剧的原因/382
15.5 应对不平等并使经济增长更具包容性的政策选择/390
15.6 结语/393
第十六章 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398
16.1 引言/398
16.2 人口发展趋势/401
16.3 劳动力市场变化/404
16.4 劳动人口的政策启示/408
16.5 结语/416
第十七章 教育和人力资本开发/419
17.1 引言/419
17.2 劳动力人力资本亟须提高/420
17.3 教育和人力资本开发/421
17.4 教育和人力资本发展面临的挑战/425
17.5 对教育与人力资本发展的政策建议/435
17.6 结语/438
第十八章 养老与养老保障/441
18.1 引言/441
18.2 养老政策/442
18.3 当前老年保障体系的主要问题/449
18.4 当前养老体系的具体问题/455
18.5 可能产生的影响/465
18.6 结语/467
第十九章 以可持续增长为目标的水资源管理/471
19.1 引言/471
19.2 水资源挑战/472
19.3 水资源使用/475
19.4 政策选项/483
索 引/491
精彩书摘
《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
进一步推进内陆地区的贸易和外商直接投资(FDI)也很重要。应在内陆地区推行那些沿海地区正逐步取消的推动贸易和FDI的政策。近年来,内陆地区现代基础设施覆盖范围有所扩大,为二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政府还未推出必要的政策举措来支持与之互补的“软环境”建设。因此,中国应继续贯彻、执行西部大开发战略。
15.5.3 社会改革与社会保障
如《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由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China Daily,2013)中所强调的,虽然农村人口多且与城市化问题紧密相关,户籍制度改革可能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但必须坚定信念实施改革。目前已经实施了一系列本地化举措来整合农村和城市居民。但是,同一市、区或省对市民化有限制条件,通常只对去城市发展的失地农民开放。这类农民通常会得到城市户口,但他们所享有的市民福利却十分有限。
比起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投资人力可能还要提供物质资本,完善有利于贫困和弱势人口的社会保障制度,长期而言,对改善收入分配有关键作用。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迁移的发展,这一点尤为重要。城市地区的养老金、医疗卫生补助和失业津贴等社会保障越发完善,而农村的发展却明显落后,无论是覆盖的广度和深度还是优惠幅度都较为滞后。这些差异成为推进城市化的障碍,须着力解决。各省份之间也存在类似的差距,会对省际劳动力流动造成不良影响。
社会保障福利存在不可移植问题。克服这一问题需要建立全国范围内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该体系下,每个人不受地域和户籍身份的限制,都可享受社保福利。中国还不是福利国家的身份对其有重要意义。对中国而言,完善社会保障是一份长期事业。要铭记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其他西方国家过度慷慨的社会福利制度所带来的教训。
15.5.4 提供就业与发展服务业
人们一致认为,贫困和弱势人口拥有劳动力资源,富人拥有资本和其他资源,因此创造就业机会有助于缓解收入不平等。为了提供就业岗位,中国必须保持经济增长,但更重要的是,必须创造更多高品质的就业岗位。要实现这一点需发展既是劳动密集型又欠发达的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应成为接下来几年结构转型的重要部分。
当前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40%,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就业总人数的35%,两项比重都较低。就国际经验而言,在当前的发展阶段,服务业占GDP和总就业人数的比重应为50%~60%。也就是说就业方面应有4亿~4.5亿个工作岗位。服务业当前包含2.4亿名劳动力,与理论值相差1.5亿~2亿个工作岗位。但是,该数值还不包括经济增长创造的新就业岗位,且接下来的20~30年里,预计将有大量新增就业岗位。
……
前言/序言
中国的市场化改革成功推动了经济飞速发展。从1978年开始,中国一直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将农业领域中未充分就业人员转移到出口导向型的制造业中,最终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同时大幅减少了贫困人口。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长也更加依赖国内消费和投资。此外,中国在教育、卫生和养老等领域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社会进步。
然而,经济赶超的高增长不会永远持续。未充分就业的农村劳动力终究会有枯竭的时候,技术追赶的红利也会减弱。因此,要保持可持续经济发展,就需要调整经济结构,丰富增长动力来源,并通过创新和技术升级不断提高生产力水平。未能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将面临增长停滞的危险,这种现象被称为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格外相关,因为目前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7000美元,已经跻身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的生产率差距仍然很大,需要进一步缩小。不断上升的劳动力成本正在侵蚀其低成本的优势,而这正是过去几十年来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中国不仅需要进一步扩大国内消费,还要解决快速工业化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此外,它还要妥善处理日益加剧的不平等现象,因为一旦应对失当,它将可能威胁社会稳定。总的来说,中国需要转换增长模式,即将增长重点从数量转移到质量上来。
因此,为了实现到2020年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中国的决策者正在讨论和实施影响深远的改革,以调整经济结构。在此背景下,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所做出的决定相当振奋人心。这些决定全面而意义深远,其中包括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在深入了解这些看似简单的政策描述后,我们意识到这些改革如果取得成功,将一定能开启中国经济发展的新时代。
本书是亚洲开发银行经济研究局和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的联合研究成果,它深入研究了这些问题,并分析了应对相关问题的政策选项,因此本书的出版恰逢其时。对于中国经济现状及其所面临的发展挑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所必需的相关政策,本书展开了详细论述,希望这本书能让读者对此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我也希望这本书能激发讨论、促进政策创新,以帮助中国和其他中等收入国家开辟一条跻身高收入国家的道路。
中尾武彦
亚洲开发银行行长
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 [Managing the Middle-Income Transition:Challenges Fac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 [Managing the Middle-Income Transition:Challenges Fac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中国的中等收入转型 [Managing the Middle-Income Transition:Challenges Facing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