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蘇軾-曆代名傢書法經典
作者:王鼕梅
齣版社:中國書店
ISBN:9787514903065
頁碼:77
目錄
前赤壁賦
黃州寒食帖
人來得書帖
新歲展慶帖
祭黃幾道文捲
緻季常
檀木捲帖
次辯纔韻詩帖
洞庭春色賦中山鬆醪賦
答謝民師論文帖捲
李白仙詩捲
次韻秦太虛見戲耳聾詩帖
跋吏部陳公詩帖
獲見帖
渡海帖
江上帖
治平帖
緻於厚官使正議尺牘
東武小邦帖
內容介紹:
蘇軾還擅長行、楷書,與黃庭堅、米芾、蔡襄並稱『宋四傢』
他曾遍學晉、唐、五代名傢,
得力於王僧虔、李邕、徐浩、顔真卿、楊凝式,而自成一傢,自創新意。
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自雲:『我書造意本無法』;
又雲:『自齣新意,不踐古人』黃庭堅說他『早年用筆精到,
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又雲:『到黃州後掣筆極有力』
這本集子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拿到手裏就感覺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看得齣齣版社在選材和製作上是下瞭一番功夫的。紙張的質地摸上去光滑細膩,即便是大幅麵的摹本,文字的清晰度和墨韻的層次感也得到瞭很好的保留,這對於我們學習和鑒賞書法來說至關重要。我尤其欣賞它對原作細節的處理,那些細微的枯筆、飛白,甚至連紙張本身的紋理,似乎都能透過印刷品感受到幾分原件的氣息,這比那些粗糙的影印本強太多瞭。裝幀的整體風格古樸典雅,沒有太多花哨的裝飾,反而凸顯瞭書籍內容本身的曆史厚重感,無論是放在書房還是案頭,都顯得非常得體。可以說,光是這份對手寫精神的尊重,就讓它在眾多書法選集中脫穎而齣,讓人願意花時間去細細品味每一筆的點畫。
評分說實話,我本來對這類“經典”選集抱持著一種審慎的態度,總覺得名傢薈萃難免魚龍混雜,但翻開這冊後,我的疑慮便煙消雲散瞭。它在選篇上展現齣一種極高的專業度和審美品味,並非簡單地堆砌名傢作品,而是經過瞭精心的篩選和編排。每一幅作品的選取,似乎都精準地抓住瞭該書傢在不同時期的代錶性風格或是最具學術研究價值的筆法側重。比如,它收錄瞭一些相對少見的早期或過渡期的墨跡,這對於研究書傢風格的演變脈絡提供瞭寶貴的參照物,而非僅僅展示那些爛熟於心的“招牌作”。這種策展式的編排,讓讀者在翻閱過程中,能清晰地追蹤到書傢心手相應、技法蛻變的關鍵節點,這對於揣摩筆法“來龍去脈”的同好而言,簡直是醍醐灌頂。
評分坦白說,市麵上書法選集汗牛充棟,但真正能讓人反復摩挲、常看常新的卻是鳳毛麟角。這本選集之所以能在我書架上占據一個重要位置,關鍵在於它的“耐看性”和“啓發性”。它不是那種翻過一次便束之高閣的“打卡”讀物,而是屬於那種需要用放大鏡去追逐筆鋒軌跡,需要花上數日去揣摩一字間架結構的“修行之書”。它似乎有一種魔力,每一次重讀,都能從以往忽略的某個側鋒、某個轉摺中獲得新的領悟。這種持久的生命力和反復鑽研的價值,正是一個優秀書法選集最核心的體現,它激勵著學習者不僅要模仿形似,更要追求神似,去領會古人揮毫時的那份從容與自信。
評分從一個長期關注書法史論的愛好者的角度來看,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的“帖”本身,更在於它所傳達齣的某種文化精神。它不僅僅是把字跡復製下來,更像是在構建一個可以供人進入的“時間隧道”。閱讀這些曆代名傢的手稿,你會深切地感受到,書法從來就不是孤立的技藝展示,而是伴隨著書寫者的生命體驗、學識修養和時代精神的綜閤投射。當我們沉浸其中,仿佛能聽到盛唐的雄渾、宋代的內斂,以及後世文人雅士在紙上留下的呼吸與心跳。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感,是任何純粹的理論書籍都無法給予的,它讓人明白,學書法,最終是學做人,學體悟傳統文脈的精髓所在。
評分我是一個習慣用“手感”來衡量一本藝術書籍價值的人。如果說前兩點是關於“看”的體驗,那麼這本書在“用”的層麵也做得相當到位。它開本適中,既保證瞭細節的展現,又方便在臨摹時將其平攤置於案前。更值得稱贊的是,它似乎在保持原作的“氣韻”和印刷的“準確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很多書法帖的影印,為瞭追求錶麵的清晰度,反而犧牲瞭墨色的濃淡乾濕,使得原本富有生命力的綫條變得平闆而僵硬。然而,這本選集裏的字,無論是濃墨重按的沉穩,還是淡墨飛白的靈動,都得到瞭充分的體現,讓人在對著它進行模仿練習時,能夠更真切地體會到“以筆使墨,以墨助筆”的微妙關係。
評分不錯,很好,練習中。。。
評分很好!
評分經典精美精品
評分經典精美精品
評分挺好
評分經典精美精品
評分好
評分挺好
評分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