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光阴荏苒,岁月倥偬,蓦地已逾花甲之年。日间临证,闲暇读书,践行伤寒经方之学,倏忽也越三十七载。临诊看病,以症为凭,辨证论治,不为现代医学血压、血糖等检验指标所囿,坚持以传统诊疗方法为辨证依据,凭脉辨舌,按证用药,辄能应手取效。益觉传统经典就是中医特色,伤寒经方之法确是扶正祛疾之利器!
笔者幼承师传,壮而自修,学宗仲景伤寒,情专传统中医。数十年来,省病问疾,临深履薄,虽无哲贤明达之立功建树,却有传统中医之自信日增。因知中医根植于传统文化,须坚持辨证论治、整体观念固有特色,垂范千古、永恒不变;西医生来就紧趋现代,多依傍科技步伐,科技医学同步发展,日新月异、更迭不休。因而中医、西医体系不同,各有千秋;辨证、辨病方法各异,殊途同归。
是以中医当立足传统,学通经典,夯实基础,扎实继承。坚持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自身特色优势,抓好临床看好病,则发展、提升以及“振兴”会自在其中。要知道,临床疗效才是中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坚实基础。建国前,国民政府曾两次下令废止中医,今天仍不时有人以现代科学的名义呼吁“告别中医药”,如果不是传统中医治病的疗效支撑,恐怕中医早就被以“现代科学”的名义给“合情合理”地扼杀了。
作者简介
张志刚,男,1956年生于陕西西安。现为西安长里卫生所执业医师,《陕西中医药研究》特约编委。临证三十七年,立足基层,秉承传统,潜心于仲景伤寒经方之学。临床以内、妇杂病的诊疗见长。已出版专著《伤寒三字经》,参撰《当代医家论经方》,参编《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在省级以上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20篇,获优秀论文奖二项、优秀论著三等奖一项。
目录
上篇 伤寒践行录
伤寒六经病
一、太阳病
1.太阳病气喘
2.太阳病身烦痛
3.太阳病溢饮
4.太阳病头痛
5.太阳病肺胀
6.太阳病咳喘
7.太阳病肩背痛
8.太阳病头痛
9.太阳病头昏
10.太阳病腹痛
11.太阳病漏汗
12.太阳病柔痉
13.太阳病咳嗽气喘
14.太阳病小便不利
15.太阳病寒湿
16.太阳病痈毒
17.太阳病发颐
二、阳明病
1.阳明病发热呕恶
2.阳明病发热
3.阳明病小便不利
4.阳明病高热
5.阳明病腹痛发热
6.阳明病脾约
7.阳明病不大便
8.阳明病呕吐
9.阳明、太阳合病面瘫
三、少阳病
1.少阳病头痛
2.少阳病不欲食
3.少阳病腹痛
4.少阳病心悸
5.少阳病大便难
6.少阳病喉痹
7.少阳病心下痞
8.少阳病咳喘
9.少阳病咳嗽
10.少阳病阳证似阴
11.少阳病四肢厥逆
12.少阳病头昏头痛
13.少阳病右胁痛
四、太阴病
1.太阴病痞证
2.太阴病低烧腹痛
……
下篇 医论医话
精彩书摘
《伤寒践行录》:
处方:制附子24克,白术12克,茯苓20克,白芍10克,细辛6克,干姜10克,五味子10克。5剂。
10多天后,其家属因病来诊,谓其妻咳喘再未复发。
按语:患者阳气不足,痰饮内停之体。寒邪外郁,内饮不得透发,溢于肤表故四肢疼痛,头痛沉困,犯肺则咳嗽气喘;寒伤阳气,中焦温煦不足,因而饮食减少腹泻。故治以发散外寒,温肺化饮的小青龙汤,加附子以温补脾肾之阳,款冬花温肺止咳平喘。因而咳喘能平,腹泻可止。再诊时咳喘其本已愈,微喘,以其阳气不足,改处真武汤温补脾肾,化饮止咳以固其本。
(2)郭某某,女,50余岁,长里村。2014年12月6日诊:肺癌手术后两个月,咳嗽已两个月,服各种中西药咳不止,渐还加以喘息。患者面色淡白,精神疲惫,饮食不佳,兼以胃中痞满,时有呃逆。询问咳痰清稀,时多清白色泡沫,周身及四肢酸痛。望舌淡色青,舌苔白润,诊脉沉弱。病属溢饮,兼以阳气不足,胃气上逆,治以小青龙汤合旋覆代赭汤加减。
处方;炙麻黄6克,桂枝10克,白芍10克,半夏12克,干姜12克,炙甘草12克,细辛克,五味子10克,红参15克,制附子24克,旋覆花10克,丁香5克,大枣6枚,生姜20克。5剂。
再诊时,久病之咳喘已大为减轻,饭量增加,呃逆不作。改处以附子理中汤加砂仁、五味子,服了10余日,咳嗽病愈,饮食增加,精神转好。
按语:肺癌术后体虚未复,兼以溢饮之病,致成虚实夹杂,本虚标实之病,治疗也属棘手。故以旋覆代赭汤加附子,调和胃气,兼扶阳气以固其本,再合以小青龙汤以治溢饮而去其标。因病人正气不足,故去赭石之重坠耗气,而加降逆暖胃纳肾的丁香。故其胃气得复,正气得顾,咳喘得愈。标证既除,固本为要,二诊方用附子理中汤加味温补中焦脾阳,脾阳得复,犹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消,肺脏清肃,咳喘自不再作。
7.太阳病肩背痛
张某某,男,34岁,厨师。2015年10月2日诊:以肩背痛20余日来诊。患者说:20余日前,装修店面,劳累出汗太多,洗澡又着凉,第二天晨起即觉右侧肩背后心处痛。脖子后面强痛不舒,俯仰转侧不便,稍事活动,干开活了渐轻。下午疼痛又重。近二三日以来感觉病情加重,疼痛无法上班操作,故来治疗。
右侧肩背及后心处,脖颈、后背有压痛,右手上举、向后亦痛。询问兼有四肢酸痛,无汗。诊脉弦长而紧,舌淡红苔薄少。病为寒邪伤及太阳经脉,经输受阻不通,筋脉失其濡养所致,治以解表发汗、升津润燥的葛根汤加味:
处方:葛根20克,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白芍15克,天花粉20克,炙甘草10克,大枣6枚,生姜10克,羌活3克。5剂。2剂后,颈项即舒,疼痛即轻,药未服完其病已愈。按语:太阳之脉连风府、上头项、挟背抵腰至足循身之背,今肩背、脖颈后痛,是为寒邪伤及太阳经脉之明证。经脉伤,经气不利,津液输布受阻,筋脉失养则肩背、脖颈痛。治疗本病不能一味发汗解表治疗,同时还必须照顾到病人的津液情况,所以用葛根汤治疗。葛根汤有发汗解表,生津液、舒筋脉的作用,因其方是由调和菅卫、解肌祛风、滋阴和阳的桂枝汤,加以解表祛寒的麻黄和解肌生津的葛根而成。
……
前言/序言
张志刚中医师,陕西西安市长安区人,自幼研读中医经典著作,遵从中医理论,临床水平颇高,特别是对张仲景之学体会更为深刻,曾著有《伤寒三字经》一书,已由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可见他学习中医名著之精深。
他是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会员,并被聘为《陕西中医药研究》杂志编委,参与撰写《当代医家论经方》一书,还担任“当代中医世家系列丛书”编委,参与了该书的编辑工作,还曾在《陕西中医》、《陕西中医学院学报》、《河南中医》等医学杂志发表有影响的论文多篇。
“善治伤寒杂病易”,正如日本丹波元简、丹波元坚父子二人,来我国留学学习中医学,精读张仲景之书,回国以后,以经方治疗多种疾病,其效如神,从而弛名日本三岛,后著书立说,成为日本汉医大师。张志刚医师在基层医疗单位工作近四十年,其以伤寒经方之学为主导,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为患者及中医同行所称赞。
张志刚医师是按我国传统中医学习模式走向研究实践中医学之路,也取得一定的成就,我甚欣慰!他工作甚忙,但仍抽出时间总结他的临床经验及研习体会,写作仍未停止,撰写了他的既往经方验案、心得加按语等集成《伤寒践行录》一书,约二十余万字,此书作为中医爱好者或临床中医师的参考读本,是很有裨益的。
张志刚医师将他的这本《伤寒践行录》书稿完成后邀请我审阅。阅后我认为此书对提高中医学术认识和发展中医事业是有很大益处的。虽然我们为师徒关系,我之实言,有识之士不会嫌有虚赞之意吧!仅书数语而为之序。
伤寒践行录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