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儿童文学教程(第3版)》入选“十一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系教育部教师工作司组织专家审定的小学教育专业教材,入选教育部“全国教师教育优秀课程资源”。
《儿童文学教程(第3版)》分为上、中、下三编,共十四章。上编为基本理论,重在介绍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历史状况和当代特点、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文本特征;中编为基本文体,包括对韵文类、写实类、幻想类、综合艺术类、图画书类等多种儿童文学类型的介绍;各章后附有与本章内容相吻合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及导读,以帮助学生加强对文体知识的理解。下编为教学应用,重在对儿童文学的应用进行方法论指导,包括儿童文学的编创、阅读指导、儿童文学与小学习作教学等内容。教材整体保持了前两版适度的理论性、较强的知识性、鲜明的时代性、明显的实用性和实施的可操作性等特点。经过修订,《儿童文学教程(第3版)》形成了纸质教材与网络学习资源相互配合的立体化教材构架,实现了教材与学材的统一。
《儿童文学教程(第3版)》可作为高等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本、专科教材,也可作为在职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自学进修参考书。
作者简介
方卫平,浙汪师范大学教授、儿童文学研究所所长;出版有《中国儿童文学理论发展史》《享受图画书——图画书的艺术与鉴赏》《法国儿童文学史论》《童年写作的重量》《儿童文学教程》《方卫平儿童文学理论文集》等著作;获“浙江省劳动模范”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王昆建,昆明学院教授。“写作”国家精品课程仁讲教师,“儿童文学”省级精品课程负责人,出版个人学术专著2部,主编、副主编和参编“写作”“儿童文学”“文学概论”等各类高校教材10余部,在全国学术核心期刊等发表研究沦文70余篇。主持省级立项科研课题多项。先后获云南省相关机构颁发的社科成果奖、科研成果奖、教学成果奖20多项,荣获“云南省优秀老师”“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等多个称号。
目录
上编 基本理论
第一章 基本原理
第一节 概念和范围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美学特质
第三节 儿童文学与儿童教育
第二章 历史和今天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历史发展
第二节 新媒介与当代儿童文学的发展
第三章 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
第一节 儿童文学作家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读者
第四章 文本特征
第一节 故事性
第二节 语言特点
第三节 插图
中编 基本文体
第五章 儿歌儿童诗
第一节 儿歌
第二节 儿童诗
作品导读
第六章 童话寓言
第一节 童话
第二节 寓言
作品导读
第七章 儿童故事儿童小说
第一节 儿童故事
第二节 儿童小说
作品导读
第八章 儿童散文儿童报告文学
第一节 儿童散文
第二节 儿童报告文学
作品导读
第九章 儿童科学文艺
第一节 儿童科学文艺的含义和特点
第二节 儿童科学文艺的类别
作品导读
第十章 图画书
第一节 图画书的含义和发展
第二节 图画书的艺术特征及基本形式
作品介绍
第十一章 儿童戏剧文学儿童影视文学
第一节 儿童戏剧文学
第二节 儿童影视文学
作品导读
下编 教学应用
第十二章 儿童文学的编创
第一节 儿童文学的改编
第二节 儿童文学的创作
第十三章 儿童文学的阅读指导
第一节 阅读指导的理念
第二节 阅读指导的方法
第十四章 儿童文学与小学习作教学
第一节 小学习作教学概述
第二节 以儿童文学为写作范本的小学习作训练
第三节 儿童文学视域下小学习作教学方法探究
主要参考文献
精彩书摘
《儿童文学教程(第3版)》:
1.直觉性原则
小学生的认知程度和接受能力具有自身的特点。对信息的接受和反应不经逻辑思考,而在阅读中不知不觉做出直觉性反应和判断,是小学生审美活动中的直觉性现象。
根据小学生审美直觉判断的特点,教材编写者在低年级的语文教材中选用了一些篇幅短小的儿童散文,如《云房子》《台湾的蝴蝶谷》等。这类作品可以让小学生从作家对自然富有情感的描写中,直接感受到自然风貌的壮美和人们热爱自然的情感,从而产生对自然美的向往,对自然环境的尊重之情。教材中还有大量的童话故事,如《乌鸦喝水》《蜗牛的奖杯》《会走路的树》《狼和小羊》等。这类作品又能够让小学生凭直觉分辨事件和人物的是非曲直,进而逐步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把握学生审美的直觉性原则,是进行审美教育的有效途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材所提供的人物形象、景物形象和事物形象都是可以让学生凭借直觉便能感受到审美内容的载体。重视小学生审美的直觉性原则,可以使小学审美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非功利性原则
非功利性原则是就小学生审美活动的旨归而言的。小学生参与审美活动,首先是为了从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而并不带有功利性的目的。儿童文学作品以其爱的主题、温暖的情怀、幽默欢愉的格调、美好动人的情感、优美有趣的语言乃至神奇有趣的故事,让儿童在阅读中自然而然地获得审美愉悦。例如,读冰波的童话《凡尔医生出诊记》、林格伦的童话《长袜子皮皮》,作品中的幽默、夸张和想象,是吸引儿童阅读兴趣的主要因素。孩子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了审美的愉悦,这本身就是儿童文学阅读的一项重要功能。
非功利性原则源于儿童文学作品自身所具有的审美效应。当然,在强调非功利性原则的同时,我们也应正确认识文学审美的非功利性与功利性的相互关系。儿童文学作品所具有的审美作用与其认识作用、教育作用和娱乐作用是相互联系、互融互渗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在净化儿童心灵、陶冶儿童情操、给儿童美感享受的同时,也客观地帮助儿童学会对真善美的认识、判断和评价,在提升儿童审美趣味的同时,也提升着他们的精神品格、道德情操和思想认识。例如,入选语文教材的童话《两只小狮子》,写两只性格迥异的小狮子,一只懒惰,整天睡觉;一只勤奋练功。在小狮子和小树的对话中,懒狮子说出了不肯练功的原因:“我爸爸和妈妈是林中的大王,凭着他们的本领和地位,我会生活得很好。”懒狮子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知道谁也不能依靠,必须刻苦练功,自己学会生活的本领才能成为真正的狮子。这个童话的内容和儿童的实际生活很接近,作品借用狮子妈妈的话来传达不应该依靠父母,要从小刻苦锻炼独立生活本领的道理。学生不仅能在生动有趣、浅显易懂的故事中获得审美感受,还能透过故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
3.情感性原则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主观态度。从美学的角度来看,情感是审美活动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整个审美活动过程中都有着情感的贯穿和介入。甚至有人断言,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教学活动不仅是单纯的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的交流活动。在文学阅读活动中,作品外化了作家的内心情感,师生双方又都是带着情感去进行阅读的。这其中,儿童表现出的愉悦或悲伤往往未经抽象地逻辑思考,而是在阅读和教师的讲述中不知不觉流露的情感反应。因此,小学文学教学的情感性特征表现为教师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和教学内容的情感的交融统一。
小学审美教育不能忽视情感性原则,把握好这一原则,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能使他们最大程度地理解和接受作品;而师生间和谐的情感交流还可以保证文学阅读任务的顺利完成。
以上原则充分显示,文学阅读活动是最便捷的审美教育方式之一。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贴近儿童的生活和心理,真实反映儿童现实世界和想象世界,具有儿童能够体验和接受的审美情趣。因此也就具有了诸如教育、认知、娱乐、审美等多种功能,能够成为审美教育中的重要审美材料。
二、儿童文学与小学语文教育
(一)小学语文教育的内容及任务
小学语文是为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设置的基础课程。从宏观上看,小学语文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使受教育者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小学语文课程客观地承担了对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任务。在小学语文学习中,小学生必须接触大量的语言资料,掌握基本的文字和语法,形成语感并能进行熟练运用。学生对语言的掌握和运用一般遵循着字一词一句一段一篇的规律,进而自如地掌握母语的语言文字。而在对语言资料的阅读理解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发展,即由能提出问题到思考“是什么”再到思考“为什么”,呈现出由浅入深的思维态势,其思维的深刻性、条理性和精确性由此得到增强;同时,学生的审美能力也随之由无到有——由对美的初步感知到对美的自觉发现再到对美的创造。
……
儿童文学教程(第3版)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