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5-18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二书,内容有密切关联性和承袭性,体例相近。《增补本草纲目》将两本古籍进行有机融合、汇编、注释、索引,合为一本书,完整再现我国清代以前的本草药物学成就,在国内尚属首次;作者首次从植物学、动物学角度入手整理校注,创意新颖;为了提高《增补本草纲目》作为工具书的应用价值,作者还整理了7个索引,方便读者从各个角度查阅使用这部不朽经典名著,具有巨大的实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
增补本草纲目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增补本草纲目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为了收藏可以,读起来是有点费劲
评分很好的一套书,值得拥有!
评分规范,“利”指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摆在首要地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他认为“义然后取”,即只有符合“义”,然后才能获取。孔子甚至在《论语·子罕》中主张“罕言利”,即要少说“利”,但并非不要“利”。《左传·成公二年》记载,干不符合道义的事而获得富贵,就如同浮云一样,不屑于用不义的手段取得富贵。孔子还认为,对待“义”与“利”的态度,可以区别“君子”与“小人”。有道德的“君子”,容易懂得“义”的重要性,而缺乏道德修养的“小人”,则只知道“利”而不知道“义”。这就是孔子在《论语·里仁》中说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有人认为孔子既然重“义”,则势必轻视体力劳动。这种观点是错误的。《论语》中记载他对想学农的弟子樊迟十分不满,骂他是“小人”,这是因为孔子认为人要有更大的理想和追求,要承担的是更大的责任。他要让他的学生成为价值的承担者而不是一个农民。 ◎ 教育思想 孔子讲学[2] 孔子在中国历史上最早提
评分 评分该书深入浅出,细致周到,内容全面,分类详细,值得同道细细品尝观看。
评分该套书物美价廉,虽然书柜里有许许多多的伤寒论书集,也忍不住下手了
评分书倒是不错,活动优惠购买,忍不住又买多了,现在的书定价实在太过,不活动都买不起了,活动抢券凑单又太累
评分宝宝便秘,去医院也没什么效果,看到一个适合宝宝的方法,希望管用。很大很厚一本,好划算……
评分好书,16开,厚厚的4大册,如果是32开的就更好了!打折用券,价格便宜!收藏了!
增补本草纲目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