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醫易學派

近代醫易學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2024


簡體網頁||繁體網頁
張其成,王彥敏 著



點擊這裡下載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發表於2024-11-23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圖書介紹

齣版社: 中國中醫藥齣版社
ISBN:9787513235617
版次:1
商品編碼:12028178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中醫思想文化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9-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176
字數:156000
正文語種:中文


相關圖書





圖書描述

內容簡介

  《近代醫易學派》是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規劃基金項目“清末民國醫易匯通學派文獻整理與研究”的成果之一。  全書以近代醫易學派為研究對象,共分為六個章節。第一章梳理瞭近代以前醫易理論的發展情況,第二章至第五章分彆闡述瞭學派的時代背景、代錶人物、代錶著作和代錶論文,第六章對近代醫易學派的發展脈絡、學術成就、特質及意義做整體評述。  《近代醫易學派》在編寫過程中,受到諸多師友的幫助,感謝錢超塵教授、柳長華教授、張瑞賢教授、硃建平教授、王育林教授提齣的寶貴意見和建議。

作者簡介

  張其成教授,哲學博士,北京中醫藥文化研究基地首席專傢。現任北京中醫藥大學醫學人文學教授,中醫醫史文獻學科博士生導師,國傢重點學科中醫文化學學科帶頭人,北京市重點交叉學科中醫人文學學科帶頭人。張其成教授是中醫哲學學科、中醫文化學學科奠基人之一,有較大學術影響。目前擔任中國自然辯證法研究會易學與科學委員會理事長、中國哲學史學會中醫哲學分會副會長、國際易學聯閤會副會長、中國老子道學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等。


目錄

第一章 近代以前醫易理論的發展
第一節 秦漢時期的醫易理論
第二節 隋唐時期的醫易理論
第三節 宋金元時期的醫易理論
第四節 明清時期的醫易理論

第二章 近代醫易學派的背景
第一節 近代早期(1840-1897年)
第二節 近代中期(1898-1928年)
第三節 近代晚期(1929-1949年)

第三章 近代醫易學派代錶人物
第一節 鄭欽安
第二節 唐容川
第三節 惲鐵樵
第四節 彭子益

第四章 近代醫易學派代錶著作
第一節 《醫原》:以易理闡發“人法天地、燥濕為患”之道
第二節 《醫理真傳》《醫法圓通》:以易理言人身陰陽閤一之道
第三節 《中西醫粹》:構建易象陰陽髒腑體係
第四節 《醫易一理》:醫易比附,縴毫不爽
第五節 《醫易通說》:從易學角度全麵解讀醫學理論
第六節 《群經見智錄》:醫易同源,源於天運
第七節 《髒腑通》:以易理闡發髒腑相通之理
第八節 《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依河圖之理構建人體氣機圓運動模型
第九節 《天人轉度》:以易理闡發“天人理體閤一”之論

第五章 近代醫易學派代錶論文
第一節 清末民初的論文
第二節 20世紀30年代的論文

第六章 近代醫易學派的評述及啓示
第一節 近代醫易學派的發展脈絡及曆史意義
第二節 近代醫易學派的學術成就及啓示
第三節 近代醫易學派的特質及現實意義

精彩書摘

  《近代醫易學派》:
  第四節 明清時期的醫易理論
  明清時期,易學的繁榮有力地推動瞭醫易理論的發展。明代的醫易理論在“以易釋醫”的基礎上産生瞭哲理化的研究傾嚮和新的理論建樹,湧現齣張景嶽(1563-1640年)、孫一奎(1538-1600年)、趙獻可(1573-1664年)等一批卓有成就的醫傢。清代的醫易理論則進一步凸顯瞭“以易學象數思維構建醫學理論模型”的發展趨勢,鄭欽安(約1804-1901年)、黃元禦(1705-1758年)、彭子益(1871-1949年)為其代錶人物。現分述如下。
  明代的醫易理論可概括為三個方麵。
  第一,繼承前人傳統,以易理解說醫理。明代醫傢秉承“以易釋醫”的傳統,繼續運用易學原理闡發醫學的一些基本理論。如張景嶽以先天六十四卦方位圓圖的陰陽消息過程解說人的生長壯老已的生命演變過程;汪機藉鑒邵雍的象數易學來闡發五運六氣學說之綱領而著《運氣易覽》;張誌聰以易學太極理論解釋人體胚胎發育等。
  第二,以太極立論,探討醫易的哲學內涵。張景嶽在《醫易義》中明確提齣“醫易同源”“醫易相通”的概念,對醫易關係問題做瞭高度總結。張景嶽從太極本原的層麵闡發“醫易同源”的觀點,從陰陽變化的角度闡述“醫易相通”的內涵,體現瞭醫易研究的哲學化傾嚮。張景嶽認為醫與易都起源於“一”,這個“一”即是太極。受宋明理學的影響,張景嶽的太極說含義頗廣,包括太極、無極、氣、理等多重內涵。一方麵,張景嶽既言“太極本無極”,又言“無極即太極”,將太極、無極的概念閤二為一。另一方麵,張景嶽既言“太極者,理而已矣”,又言“先天者太極之一氣,後天者兩儀之陰陽”,將“理”與“氣”的概念閤為一體。同倡“醫易同源”的醫傢孫一奎,亦非常重視太極理論,認為“醫之為教,正示人節宣天地之氣而使之無過不及。攻是業者,不能尋繹太極之妙,豈知本之學哉”。孫一奎對太極之理的見解集中體現在《醫旨緒餘》的“太極圖抄引”“太極圖”“太極圖說”這幾個篇章中。他認為,太極為萬物的本源,化生萬物,同時太極之理亦存在於萬事萬物之中。他在《太極圖抄引》中說:“天地萬物,本為一體。所謂一體者,太極之理在焉”“人在大氣中,亦萬物之一物耳,故亦具此太極之理也”。
  第三,根據太極模型創建命門學說。明代醫傢對太極理論的研究沒有僅僅停留在探討內涵的理論層麵,更為重要的是,他們依據太極模型創建瞭太極命門說。孫一奎以命門為人身之太極,認為兩腎間的動氣即是人身命門所在,創立“動氣命門”說,即所謂“命門乃兩腎中間之動氣,非火非水,乃造化之樞紐,陰陽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極,五行由此而生,髒腑以繼而成”。趙獻可亦認為命門為人身之太極,依據太極圖的原理,創腎間命門說。趙獻可在其醫易學代錶作《醫貫》一書中,以“論命門”“陰陽論”“相火龍雷論”三篇之論,集中闡發瞭他的學說,具體內容為“命門在人身之中,對臍附脊骨,自上數下,則為十四椎,自下數上,則為七椎。此處兩腎所寄,左邊一腎屬陰水,右邊一腎屬陽水。各開一寸五分,中間是命門所居之宮,即太極圖中之白圈也。其右旁一小白竅,即相火也。其左旁之小黑竅,即天一之真水也。此一水一火,俱屬無形之氣”。張景嶽在此問題上與趙獻可如齣一轍,亦以太極圖式作為醫學模型論述人身命門的位置及作用。他在《求正錄》中說:“命門居兩腎之中,即人身之太極。由太極以生兩儀,而水火具焉,消長係焉,故為受生之初,為性命之本。”
  ……

前言/序言

  一、“醫易學派”何以能成立
  學派是指同一學科中由於觀點、學說的不同而形成的派彆①。有學者總結學派的形成,主要有三種途徑,即師承、地域和問題。因齣於同一師門而學術觀點相同,可稱為“師承性學派”;因齣生或工作在同一個地域,導緻學術觀點相同,可稱為“地域性學派”;因研究同一個問題,其研究旨趣、方法相同而導緻學術觀點相同,則為“問題性學派”②。可見,學派的劃分標準隻有一個,就是學術觀點一緻。這裏需要強調的是,師承在學派的劃分中隻起到提示學術淵源和明確各傢之間關係的作用。因此,師承不是學派成立的必要因素,隻是有助於學說的認同而已。
  醫易學派是以易理闡發醫理,以易學會通醫學的派彆,屬於問題性學派。醫易學派研究的核心問題是醫易會通、援易入醫。“醫”指中醫學理論,“易”指易學原理,“會通”也可寫作“匯通”,有交會、融通之義。醫傢將易學的原理、象數有意加入到醫學理論的建構中,形成醫易融通的理論框架和象數思維方式。
  醫易學派,自《黃帝內經》奠定格局,隋唐以後,醫傢有意援易入醫。各時期的醫易學派主要代錶人物有隋代楊上善,唐代孫思邈、王冰,金元時代劉完素、硃丹溪,明代張景嶽、孫一奎、趙獻可,清代陳修園、黃元禦,近代唐容川、惲鐵樵、彭子益。
  縱觀醫易學派的曆史,有四個特色鮮明的時期,即漢代、唐代、明代、近代。漢代醫學得益於《周易》原典,唐代醫學得益於漢易的興盛,明代醫學得益於宋代圖書易學的興起,近代的先興後衰則是時局所緻。
  “鴉片戰爭”之後,麵對西方醫學的衝擊,近代醫易學派始終恪守“陰陽、五行、六氣”等傳統中醫理論,始終堅持中醫理論體係的獨立完整。他們從易學探尋中醫存在的理論依據,並在此基礎上繼續發展中醫,成為捍衛傳統中醫的重要力量。然而,由於與時代主流思潮格格不入,近代醫易學派最終漸漸隱沒。
  新中國成立後,與傳統思維方式漸行漸遠的中醫,盡管得到國傢的大力扶持,卻在發展的道路上睏難重重。因此,堅守中醫傳統思維方式、堅守醫易經典理論,找迴那份迷失的自性和勇氣,已是勢在必行。在此大勢下,重新審視近代醫易學派走過的坎坷之路,顯得尤為必要。
近代醫易學派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

近代醫易學派 mobi 下載 pdf 下載 pub 下載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4

近代醫易學派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近代醫易學派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
想要找書就要到 圖書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用戶評價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張教授的書,沒的說

評分

很好!

評分

非常好11111111

評分

這一套書還可以。

評分

很好!

評分

很好。。。。。。。。。。。。。。

評分

這一套書還可以。

類似圖書 點擊查看全場最低價

近代醫易學派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


分享鏈接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索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鏈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圖書大百科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