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描写真实航海生活的纪实体小说。作者是资深远洋船长,大半辈子在海上生活,爱好读书写作,他用日记体小说的形式,撷取航海生涯中的若干精彩片断,浓缩成海上一年,生动、老到地写出了远洋渔业船员在海上极端环境里的真切体验,书中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开放进程,精彩纷呈,好看,耐品。
这是一本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书: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内容丰富,故事引人入胜,读之欲罢不能。特文艺范儿的老船长,为你讲述大海的丰富与变幻、迷人的异域风情、闯海人的爱恨情仇、家庭的悲欢离合等独特生命旅程的探索与发现。
从东南亚、港台、日韩到俄罗斯风情;与军舰冲突,与海盗周旋,与狂风巨浪生死搏斗等海上冒险……航海地图、气象图、工作日志等第一手资料呈现原生态的海上生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描写真实航海生活的纪实体小说。作者是资深远洋船长,大半辈子在海上生活,爱好读书写作,他用日记体小说的形式,撷取航海生涯中的若干精彩片断,浓缩成海上一年,生动、老到地写出了远洋渔业船员在海上极端环境里的真切体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在海上和异国的新奇见闻,以及船长本人的航海哲学与人生体悟。书中折射出当代中国社会的变迁,中国的开放进程,精彩纷呈,好看,耐品。
这是一本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好书:题材新颖,视角独特,内容丰富,故事引人入胜,读之欲罢不能。特文艺范儿的老船长,为你讲述大海的丰富与变幻、迷人的异域风情、闯海人的爱恨情仇、家庭的悲欢离合等独特生命旅程的探索与发现:海盗、游击队、妓女、海关官员、船员、渔工等各色人等;从东南亚、港台、日韩到俄罗斯风情;与军舰冲突,与海盗周旋,与狂风巨浪生死搏斗等海上冒险……航海地图、气象图、工作日志等第一手资料呈现原生态的海上生活。
作者简介
薛福来,1941年生于北京,毕业于大连水产学院。1962年进入辽宁省海洋渔业集团公司,先后在渔船、冷藏加工船、油轮、远洋运输船担任职务船员,一等远洋船长,其间也曾应邀去外省渔业公司担任船长,并为渔业公司培训各级别职务船员和船长。担任远洋船长期间,驾船航行世界各大洋,停靠多个国家,在各种复杂状况下,维护了国家荣誉和尊严,确保了船舶和人员安全。1996年退休后,主要从事渔业船舶船员的职务和安全培训教学工作,曾应邀去国外培训中国船员,教过的学生上万人。爱好读书写作,曾在大连《海燕》杂志和辽宁出版社发表小说。
目录
引子 1
1994年
2月 /4
我们到了艇甲板,洪才抓住救生艇的系绳,正要把被掀开的帆布艇罩一角重新捆好,我摆摆手,又解开一圈系绳,低声对他说:“别动!”我快步回到驾驶室,打开探照灯,让它那强光直射到艇里面。
原来在这里!艇内蜷缩着两个人。我用对讲机通知了洪才。只听洪才大吼一声:“出来!”这一声压过了风声,震惊了全船。
两个黑影从艇里爬了出来。我朝洪才他们喊:“小心凶器!”
3月 /13
天色渐晚,我们回船的路上没有路灯,我一个人落在后面。一个拐角处,窜出两个人,我还没反应过来,两只胳膊已经被拽住,再一看,原来是两个年轻女子,打扮得花枝招展。我正挣脱,迎面又冲过来一个女子,一把将我抱住。这女子功夫何其了得,双臂一起用力,下肢和臀部随之前后摆动,嘴里发出叽嘎叽嘎的叫声。
我被三个女子弄得动弹不得,急得大喊:“快点救命啊!”
4月 /55
海盗船刚接近我船驾驶室,枪声就响了,子弹朝驾驶室射来,打在钢板上,当当作响。
我从左舷侧门玻璃观察海盗动向,只听呯的-声,侧门玻璃被子弹炸开,碎玻璃乱飞,散落地上。手握舵把的小吉望我一眼,惨笑着,额头渗出了汗珠。
海涛惊呼:“船长,你脸上流血了!”
5月 /80
台湾渔船富锦号来转载,我走到甲板,请章船长上船。此人四十多岁,中等身材,微胖,一个劲儿摆手,说丰顺轮太高,上下不方便。我知道他是找借口——上次“大头”已告诉我,章船长是国民党的支部书记。
我笑说:“你别跟我装了,我知道你是国民党的支部书记,我们船上有共产党支部书记,现在国共两党要再次合作,先从咱们基层开始,您不上来,怎么合作?上来吧章船长,唠唠家常,没事呀。”
6月 /106
港内信号台呼叫:“丰顺轮船长,你现在航速几节?”
“八节。”港内限速八节。
“你胡说,你以为我看不见吗?!”
我胡说,这是真的,但在国外,港务人员绝对不会这样说话。他们会说:“船长先生,请您把船速降至港口规定的八节以下,以保证港内航行安全,谢谢船长先生。”
7月 /137
一阵闷雷般的隆隆声从船尾方向传来,我寻声望去,惊恐地发现,在我船与渔船中间,小艇左前方的海面上,突现一巨形灰色鲸鱼的背鳍。我赶忙在对讲机里呼叫洪才:“左前方有一条鲸鱼,赶快转舵避开,快点!”
洪才急速转舵,快速向渔船船首驶去。那鲸鱼轰的一声跃起,弓着磐石般的脊背,头顶喷着泉水似的水柱,好家伙,它足有二十多米长。轰隆一声,它跌进水里,浪花飞溅,刹那间不见了踪影,不知下一次会从哪里冒出来。
8月 /162
推杯换盏,李先生已显醉态,指指点点,很是高兴。后来,他起身去厕所,回来时趁人不注意,偷偷把剩在一边的半瓶白酒揣进西装兜里,若无其事地坐回位子上。这一切都让我看在眼里。看来,他并未真醉。
我让老关拿一瓶古井贡酒送给李先生。他再三感谢。我本来想说看见他拿半瓶酒才送给他一瓶,忍住了。
9月 /186
偏北风虽然已降至六级左右,但在无风三尺浪的大洋里,涌浪很大,船横向摇摆也大,如果浮动靠泊转载,船会发生碰撞,吊在空中的鱼包也会大幅摆动,比较危险。我们商定,华沙号顺浪前行,丰顺轮用稍快的速度去接近、靠拢它。这在船舶操纵上的难度可想而知——一艘船去靠泊固定的码头都要十分谨慎,要在起伏不定的大洋里去靠一艘在风浪间摇摆的航行船,难度可想而知。
10月 /200
我摇头:“这不行,船长,这不是几瓶啤酒的问题。今天是中国国庆日,我们大副送给中国船员几瓶啤酒是让他们庆祝自己国家的生日,这难道有错吗?可你不仅谩骂我们大副,还侮辱我们国家!如果有人像你这样侮辱你的国家,你会不会生气?”
11月 /235
我举起望远镜朝右前方的海面望去,两只海鸥在一块漂浮的长条木板上转来跳去,木板中间,好像有个什么东西。丰顺轮驶近一点,那木板上现出一堆黑色东西,像人的头发,我忙发出舵令:“右舵。”丰顺轮朝那块木板驶去,并把它让在船的南侧下风处。此时,我用望远镜清楚地看到,海鸥已被惊飞的木板上趴着一个女人!
12月 /262
我出了驾驶室侧门,往海里一望,坏了!船舷边的海面上浮动着一片柴油,在阳光下闪闪发亮,舷边近水的圆孔还在咕咚、咕咚地往海里冒油。我跑回驾驶室,抓起电话打给机舱:“马上停止倒油,油都倒到海里去了!”放下电话,我马上拉响室内警报。
1995年 /296
1月
睡梦中,我被恶浪砸醒,凄厉的风声从门缝钻进室内。下了床,船大幅度的横摇险些把我掀倒。我冲出室外,手把扶梯登上驾驶室,小徐说,正要派人叫我,海浪突然增大,船摇得人都站不住了。老寇也来到驾驶室,眼神有些惊惧。没等我说话,又一个巨浪轰然一声从天而降,丰顺轮全身被海浪覆盖,船身急剧向左舷倾斜,没把住物件的老寇被狠狠掼到右舷门上,嘭的一声过后,哗啦一下,门上的玻璃窗被他撞碎。
后记 /323
精彩书摘
6月8日,农历四月廿九,晴
一场惊心的海市蜃楼
副热带高压控制着附近海域,太阳高照,海面波光耀眼。
上午十点,丰顺轮航行至北纬33度21分、东经122度46分。我在驾驶室仰望万里晴空,空中有一大群海鸟反复朝海面俯冲。海面上一群闪着银光的小鱼在奔逃,一群海豚在围堵它们。可怜的小鱼,为逃命纷纷奋力跃出海面,结果让天上的海鸟候个正着。弱肉强食,自然规律。
右前方出现了一艘小型船舶,应该是日本船,因为它的水上船体建筑低矮,而且我用望远镜看船首侧的船名,看到了一个“丸”字。日本船名大都是什么“丸”,船员经常开玩笑说:“日本船,全完(丸)。”
三副小徐说:“船长,日本船怎么好像在下沉?”
“乱讲。”
“你看呀,船长!”
我定睛一看,只见那船干舷越来越低,很快,船体没入水中,水面上只剩下驾驶室和桅杆了。
没有大风大浪,船怎么就沉了?这里又不是百慕大三角。心惊之余,我忙命令调转船头,向那日本船驶去。可还没等丰顺轮驶近,那船就不见了踪影。
就这样没一点声息地沉没了?驾驶室里的人全看傻了。
出事水域除了两块木板,什么都没有。船员把木板捞上船来,它们已经腐烂,显然不是日本船上的。
小徐说:“是海市蜃楼吧?”
但愿如此。
晚上八点,单边带接公司调度长指示:围网船760号从对马返航,在北纬35度10分、东经124度25分的水域处,主机出现故障,丰顺轮立即前往,帮助修理,或者将其拖回港口。
丰顺轮转向080度,赶往指定地点。
6月9日,农历五月初一,少云,轻浪
丰顺轮船首撞向横在面前的韩国军舰
风轻浪微的凌晨,远远看到760号渔船的两盏垂直环照的失控红灯。我与渔船船长取得联系,决定天亮后再放救生艇,让轮机人员去修理。
吃早饭时,船员们议论纷纷,有人说,回一趟港真难,半路又杀出个程咬金。
饭后,轮机长寇南山和大管轮王宽乘救生艇上了渔船。不长时间,我就听到了渔船主机开动的声音。
我把修好渔船主机的消息通报给调度长,他说,东海出鲐鲅鱼了,昨天渔船一网捕了几千箱,问我能不能供给渔船一些燃油和淡水,再把渔船的鱼货转载上丰顺轮。这样,渔船就不用回本港了,可以马上返回渔场。商量的口气,让我不得不答应。
760号渔船靠上来转载了。我因为一夜没合眼,布置完工作,赶紧补觉。
梦中,海盗船强行靠上我船,一海盗端枪来到我面前,我奋力起身,胳膊腿儿却不听使唤,想喊,又喊不出声来。忽听有人大声叫“船长”,我睁眼一看,政委和大副站在我床前。他们说,一艘韩国炮艇靠在渔船上,找渔船船长说事,渔船船长说,一切事情都是大船船长负责,人家就来找我了。
我问:“人呢?”
“在渔船舷边等你。”
我穿上船长制服,照照镜子,还挺帅。不知韩国炮艇有何贵干。
来到甲板上,我见到了靠在渔船上的炮艇。艇甲板上站着一排兵,每人都端着枪,枪口对着我船。我走到舷边,与对面的两个韩国人握手。“中国和韩国是友好邻邦,有什么事咱们都好谈。”我手指士兵,“你们看看,他们都端枪对着我们,不太友好吧?让我们怎么谈?”
一个韩国人转过身去,冲炮艇喊了一声,五个端枪的兵都把枪口朝下了。我点头笑笑:“这样很好。”
这个韩国人拿出一张绘有经纬度的图表给我看,说我们正在韩国的休渔期渔场捕鱼作业,违反了《中韩渔业协定》。
“我们丰顺轮是因为渔船主机故障,前来帮忙修理的,顺便将鱼转载过来,并没有在这里捕鱼。渔船是从日本海过来,回中国本港的。”
“你们的船现在就停在韩国的休渔期渔场,这是事实。因此,我要求船长先生在这个图表上签上船名和您的名字。”
“先生也承认丰顺轮是停在这里,并没有在这里捕鱼,我怎么会妄言事实,随便签字呢?”
对方摇头:“船长先生,您不签字是不可以的。”
转载早已暂停,僵持中,空气好像凝结了。
我不签字,炮艇不会离开;我签字了,就等于承认我们在这里捕鱼了,韩国人会把我的签字作为我们破坏协定、侵害韩国利益的证据。这些年我在国外,对《中韩渔业协定》的内容不太清楚。
我让韩国人拿纸笔来。
韩国人回炮艇去了。我回头看看,政委和一些船员远远地站在那里。
很快,纸笔到了,纸上印有“仁川海上警备司令部”字样。我一脚蹬着舷樯,把纸放在大腿上,提笔就写。
抗议书
韩国军舰在国际公海强行靠拢我民用船只,违反《国际公法》。我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丰顺轮向韩国军舰提出强烈抗议,要求韩国军舰立即离开我船,并保证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丰顺轮船长:苏致远
1994年6月9日
我把抗议书递给韩国人,他看了看,点点头,拿着抗议书回了炮艇。炮艇解缆,艇首向东,回韩国去了。我有些疑惑,不知那韩国人看没看懂抗议书。
船员们围上来。政委问:“你给他写了些啥?”
我简单应了一声,招呼洪才抓紧时间转载。
公司邓经理和总调度长听了我的汇报,要我见机行事,不行就马上离开。调度长说:“你胆子也太大了!”
那韩国人把我的抗议书送到仁川警备司令部,不被臭骂一顿才怪。这么一想,还真有些后怕。我催洪才加快装卸速度,争取早点儿离开这是非之地。
下午三点,我朝船尾望去,发现有两个黑点正快速前来,很快呈现出军舰的轮廓。我用扩音器通知渔船,尽快把剩下的几吨鱼货吊过来后离开,并命令洪才马上起锚。
沉重的大虎头锚很快绞上了船,此时渔船已卸完货离开。我立即下令全速前进,航向270度,向西航行,向祖国航行。
韩国军舰从丰顺轮尾部追了上来,这是两艘驱逐舰,舰长大约一百二三十米。两舰在我船左右舷形成夹击之势,一边鸣笛,一边喊话,要求我立即停船,接受检查。我在驾驶室外向他们招手。
无线电话16频道里传来军舰上的人气急败坏的叫喊声,我回驾驶室抓起话筒回应:“我是船长。丰顺轮是中国的冷藏运输船,我们在公海航行,没有给任何国家带来危害,韩国军舰无权用这种威胁方式命令我停船,更无权登船检查,何况此海域属于中国大陆架。”
“我们受长官命令,带你们回韩国。”
“你搞错了,我们是中国商船。”
“你船在韩国渔场捕鱼。”
“这怎么可能?你看我们船有渔网吗?”
16频道里没了声音,但军舰还在挟持我船前行。
过了一会儿,军舰上的人又说:“是你们的渔船在休渔期的渔场捕鱼。”
“那渔船是从日本海开过来的,开到那里时不巧机器坏了。再说,就算他们在什么休渔期渔场捕鱼了,你们也该去找他们,不该野蛮地阻止我丰顺轮在国际公海上的正常航行!”
“我们只是执行命令,请船长马上调头,跟我们回韩国。”
“开玩笑,我的家在中国。我希望你们的不理智行为不要破坏了中韩两国的友好关系。”
僵持中,两军舰继续靠近我船,军舰上喊话人的肩章都清晰可见。那军官挥动手臂,态度蛮横地要我停船。
我不理睬,丰顺轮全速航行。驾驶室里,人人都紧张地盯着我。我说:“紧张啥?在公海上,他们也不敢开炮。”
左舷的军舰突然加速,冲到我船航路前方,山一样横在那里,炮口对准我船。
我鸣响五短声汽笛,以示警告。二副海涛手把车钟,慌慌地说:“船长,要撞上了!”
我厉声回应:“什么撞上了?叫你怎么开就怎么开!”
说时迟,那时快,两船迅速逼近,碰撞就在眼前!
军舰虽然庞大,船壳也比我船坚厚,但它像这样横在我船前方,会被我船最坚固的船首撞击,船体会被切开,损伤会比我船大得多。这会让舰长颜面全无,没法向上级交待,我怕他什么!
即将发生碰撞的刹那,那舰长急忙转舵,从丰顺轮船首闪了开去。
操舵的水手小沙说:“船长,我手都出汗了。”
“你腿没哆嗦就是好样的。韩国军舰不会善罢甘休。”
不出所料,在我船右舷的军舰如法炮制,也迅速横拦在我船前方。我以不变应万变,决不改变航向和航速,决不屈服。转眼间,两船近在咫尺,军舰慌忙闪开了。
为了缓和驾驶室的紧张气氛,我开起玩笑:“两艘军舰给咱们护航,这真让我有点不好意思。”小沙和小熊扮了个鬼脸。
韩国军舰不肯认输,它们变换位置,反复拦截,急转舵搅起的浪花都飞溅到了我船甲板上。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三艘船搅在一起,斗得难解难分。丰顺轮劈开海浪,昂首向前。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对峙,丰顺轮已驶至东经124度线以西,两艘军舰早已没了开始时那耀武扬威的架子,只能以挟持之势随丰顺轮西行。
看你们还能跟我斗多久!这念头刚在我脑中闪过,两艘军舰就好像有感应一般,同时调转船头,无声无息地撤退了。
我笑了,想象着两位舰长回去向仁川警备司令部这样汇报:“那丰顺轮船长太厉害,跟我们拼命,连撞船都不怕!”
一贯胆大的三副小徐长出一口气说:“船长师傅,你吓死我了。”
甲板上传来欢呼声。我把上身探出窗外,有人喊:“上回遇海盗,船长脸上留的伤疤看不出来了。”我摇摇头:“那可完蛋了!”大伙不解,我大声说:“没有立功的证据了!”大伙大笑。
……
前言/序言
引子
一艘外国军舰山一样横在前方不远处,炮口对准我船。
我拉响汽笛,五短声,以示警告。二副海涛手把车钟,急得直喊:“船长,要撞上了!”
我厉声回应:“什么撞上了?叫你怎么开就怎么开!”
说时迟,那时快,两船迅速逼近,碰撞就在眼前!
军舰虽然庞大,船壳也比我船坚厚,但像它这样横在我船前方,会被我船最坚固的船首撞击,船体会被切开,损伤将比我船大得多。我怕他干啥!
军舰在波涛间颤抖,丰顺轮撞了上去!
“撞船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值班时睡着了,没有瞭望?”
怎么回事?即将撞上的外国军舰不见了,波涛汹涌的大海不见了,我的船不见了。我坐在法庭的旁听席上,听到法官问被告席上的远洋渔船驾驶员老刘。
老刘声音发颤:“我没睡觉。”
法官脸一沉:“你没睡觉,怎么会把船撞沉了?”
“我不知道,是他撞的我。”
“你看没看见来船?”
“我没看见。”
“你睁着眼睛怎么会看不见来船呢?”
“我不知道。”
“我知道渔船船员辛苦,睡眠不足,你值班睡着了也可以理解。”
“我没睡,就是没睡。”
“你说准了,没睡觉?”
“我没睡,真的没睡。”
“好,你没睡,你是瞪着一双眼睛,故意往上撞的,是不是?”
老刘低头不语。
“既然如此,按现行反革命论处!”法官厉声说。
“我不是反革命!”老刘脸涨得通红。
“你瞪俩眼往上撞,船撞沉了,还死了我们十个阶级弟兄,不是反革命是什么?就是反革命!”
老刘哭喊起来:“法官,我睡着了,我累得睡着了!我没有故意撞船,别判我反革命!我真的睡着了,我绝对睡着了!”
法庭上响起旁听者的笑声和死难者家属的哭声。
我急了,起身大喊:“他有罪,但不是反革命,他是远洋船员!”
法庭顿时静下来。众人的目光齐刷刷射到我身上。
法官盯着我:“你是谁?”
“我是远洋船长!”
“又没判你,你喊啥?再喊,让法警把你赶出去!”
听了法官的话,我流下了泪水,为那些葬身大海的弟兄。
我在泪水中醒来,枕巾湿了一片。
窗前,月光如银。大海在不远处呢喃。看看床头柜上的手机,凌晨四点。要是在船上,该换班了。有条新微信,一个学生发来的:“听了您讲的航海课,收获很大。向老船长致敬!”
《海上一年》 卷一:初见,风帆下的低语 海,是无数故事的起点,是梦想的摇篮,也是无数冒险家心中的圣殿。当第一缕晨曦穿透浓雾,轻柔地吻醒沉睡的港口,《海上一年》的故事便在那片浩瀚无垠的蔚蓝中徐徐展开。这不是一个关于波澜壮阔的战争史诗,也不是一个描绘惊心动魄的海盗传奇,而是一个关于人,关于他们与大海之间,那份古老而深刻羁绊的叙事。 故事的主角,我们暂且称他为“海风”,是一个年轻而充满好奇的灵魂。他生长在远离海洋的小镇,却从小就被外公口中那些关于远方岛屿、神秘生物和星辰指引航向的传说所吸引。他的世界,狭窄而安静,直到有一天,一艘远洋帆船偶然停靠在镇子旁的小码头。那艘船,并非什么豪华巨轮,而是一艘朴实无华的货船,船身刻满了岁月的痕迹,散发着海水的咸味和木头的古朴气息。 海风被这艘船深深吸引。他偷偷溜上甲板,指尖拂过粗糙的绳索,呼吸着混合着海藻和未知香料的气息。就在这时,他遇到了船长——一位眼神深邃,脸上布满风霜痕迹的老人。老人并没有驱赶这个偷偷闯入的少年,反而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赞许。他看到了海风眼中那种对大海纯粹的渴望,一种不被世俗污染的憧憬。 老人名叫“雾影”,是这艘船的舵手,也是船上所有人的精神支柱。他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但他的话语,总能像海边的灯塔,为迷失的灵魂指引方向。雾影与海风的对话,简短却意味深长。他没有许诺给海风什么荣华富贵,只是淡淡地说:“大海,它既是温柔的母亲,也是无情的审判者。如果你想了解它,就必须付出你的全部。” 海风被这番话深深触动。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随船出海。他的家人,自然是万分反对。在他们眼中,大海是危险的,是不可测的,而陆地上的生活,才是安稳和可靠的。然而,海风内心的呼唤,如同潮水般汹涌,他无法抗拒。最终,在雾影的担保下,海风得到了一个在船上做杂役的机会。 卷一的结尾,海风怀揣着忐忑与激动,踏上了这艘名为“逐浪者”的帆船。在他身后,是熟悉的陆地,在他面前,是未知的远方。海风知道,这将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启程,一次将他带离故土,投入大海怀抱的旅程。他将在这里,度过“海上一年”——一个看似漫长,实则短暂,却足以改变他一生的一年。 卷二:漂泊,浪涛中的成长 “逐浪者”号的航行,并非总是风平浪静。海风很快就体会到了大海的严酷。起初,他只是一个不起眼的水手,负责清理甲板,打磨绳索,搬运货物,以及在恶劣天气中,顶着海风和浪花,完成各种艰苦的体力劳动。每一次的摇晃,每一次的颠簸,都让他感觉自己的身体仿佛要被撕裂。晕船,是他最初的敌人,那种胃部翻江倒海的恶心,让他一度怀疑自己的选择。 但海风是一个不轻易屈服的人。他观察着船上其他的水手,学习他们如何与大海共处。他看到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水手,如何在狂风暴雨中,以惊人的冷静指挥着帆船;他听到他们讲述关于风向、潮汐、星座的知识,那些曾经遥不可及的传说,在他们的口中,变得生动而具体。 雾影船长,是海风最主要的导师。他很少直接指导海风,而是通过身教和偶尔的点拨,引导海风自己去领悟。当海风在夜晚迷茫地望着星空时,雾影会指着某颗星辰,讲述它在航海中的意义;当海风因一次失误而自责时,雾影会平静地告诉他:“大海不会为一次错误而停止奔流,但一次失败,却是最好的教材。” 海风的技艺在一天天的劳作中飞速进步。他学会了辨认风的语言,懂得如何在不同的风力下调整帆的姿态,甚至开始能够独立地在船上完成一些基础的维修工作。他的皮肤变得黝黑而粗糙,身上的肌肉也逐渐结实起来。最重要的是,他的眼神,不再是初上船时的迷茫,而是多了一份沉着和坚定。 除了航海技艺,海风也开始了解船上的生活,以及船员们的故事。他们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的过去和梦想。有的人是为了逃避过去的阴影,有的人是为了寻找新的机遇,有的人只是单纯地热爱着大海。海风在与他们的交流中,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样,也学会了理解与包容。 一次,船遇到了罕见的风暴。海浪如同山峦般涌来,船身在巨浪中摇曳,仿佛随时会被吞噬。海风和其他水手一样,拼尽全力,在甲板上固定货物,调整帆索。生死攸关的时刻,船员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他们用集体的力量,与大海搏斗。在那一刻,海风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团队精神和生存的意志。风暴过后,当阳光重新照耀在平静的海面上时,海风的心中,已经不再害怕大海,而是多了一份敬畏与感激。 卷二的结束,海风已经不再是那个懵懂的少年。他在漂泊中学会了坚韧,在风浪中获得了成长。他开始理解,航行不仅仅是机械的操纵,更是与自然的对话,与命运的抗争。他已经融入了“逐浪者”号的生活,成为了船上不可或缺的一员。 卷三:远航,未知海域的探索 “逐浪者”号的航程,越来越深入。他们驶过了熟悉的航线,进入了从未有人涉足过的海域。这里的海,呈现出一种更加原始而神秘的面貌。有时,天空会呈现出奇异的色彩,海水中会游弋着从未见过的鱼群,甚至能看到巨大的鲸鱼,如同移动的山峦,在深邃的海底缓缓游弋。 海风的好奇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他白天学习航海,夜晚则跟随雾影船长,学习辨认星辰,绘制海图。雾影船长也开始向他传授一些更深奥的航海知识,比如如何利用洋流,如何预测天气变化,甚至是一些关于古代航海者留下的传说和密码。 在这个过程中,海风还结识了船上的另一位重要人物——一位名叫“海月”的女子。海月并非水手,她是一位研究海洋生物的学者,此次随船是为了考察一种稀有的海洋植物。她渊博的学识和对未知世界的热情,深深吸引了海风。他们一起研究海图,一起观察海中的奇妙景象,分享彼此的发现和思考。在海风眼中,海月就像海面上的一轮明月,美丽而充满智慧,给她枯燥的航海生活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一次探索中,船队偶然发现了一个被遗弃的古老灯塔,它矗立在一片孤岛上,被海浪拍打,却依然挺立。灯塔内部,隐藏着一些古老的壁画和文字。海风和海月花费了数日时间,试图解读这些信息。他们发现,这些壁画似乎描绘了一段失落的航海文明,以及他们对于大海的某种敬畏和理解。这让他们对大海的认知,又上了一个新的层次。 海上的一年,也并非总是平静。他们也曾遭遇过海盗的威胁,但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船员们的团结,有惊无险地化解了危机。他们也曾在一个无名的岛屿上,与一些与世隔绝的土著居民有过短暂的接触,了解了他们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海风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提升了航海技能,更重要的是,他的视野变得开阔。他开始明白,大海的广阔,不仅仅是空间的距离,更是知识的深度。他开始思考,人类在浩瀚的宇宙中,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而大海,又承载着怎样的奥秘。 卷四:归航,心海的潮汐 时光荏苒,“海上一年”的约定即将到来。当“逐浪者”号开始调转船头,向着熟悉的航线驶去时,海风的心中,涌起一种复杂的情感。他舍不得这片给予他成长和蜕变的大海,舍不得那些在海上与他并肩作战的伙伴,也舍不得与海月一起度过的美好时光。 雾影船长看出了海风的心事。在某个宁静的夜晚,他与海风并肩坐在船头,看着海面上洒下的月光。雾影告诉海风:“大海,它是一个永远的老师,但它也教会我们,何为归属。无论你走多远,你的根,永远在那里。” 归航的路途,虽然熟悉,却也不再单调。海风用他所学的知识,协助船长进行航行。他能够独立地完成许多复杂的任务,他的眼神中,透露着一种自信与成熟。在与海月告别时,他们约定,将继续保持联系,分享各自的发现。海月送给了海风一本她编写的关于海洋生物的笔记,里面记录了许多珍贵的资料。 当“逐浪者”号缓缓驶入港口,当熟悉的陆地重新出现在眼前时,海风并没有感到失落。他知道,这次航行,已经在他心中播下了种子。他不再是那个渴望逃离的少年,而是一个对大海有了深刻理解的年轻人。 回到小镇,一切似乎都没有改变,但海风知道,改变已经发生。他开始用新的视角看待周围的一切。他将自己的经历记录下来,与家人分享,但更多的时候,他只是默默地回忆。他会经常去海边,静静地看着潮起潮落,仿佛能听到大海的低语。 “海上一年”,并非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海风知道,大海的呼唤,将永远在他心中回荡。他可能会继续航行,也可能会用另一种方式,继续探索大海的奥秘。但无论怎样,他都将永远怀揣着对大海的敬畏与热爱。 《海上一年》,描绘的不是一个跌宕起伏的传奇,而是一段关于成长、关于探索、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描绘。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冒险,不仅仅在于远方的风景,更在于内心的蜕变。而大海,它沉默而永恒,承载着无数的秘密,也给予每一个勇敢探索者,最丰厚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