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通过PMI-ACP考试

高效通过PMI-ACP考试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问静园,闫林,孙志斌 著
图书标签:
  • PMI-ACP
  • 敏捷
  • 考试
  • 认证
  • 项目管理
  • Scrum
  • Kanban
  • XP
  • 迭代
  • 敏捷实践
  • 知识体系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9787512397200
版次:1
商品编码:120428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9-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12
字数:273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高效通过PMI-ACP考试》广大读者
  本书按照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考试要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PMI-ACP认证考试的方方面面,供考生复习备考使用,帮助考生全面、高效地掌握ACP认证考试的所有知识点,顺利通过认证考试。当然也适合对敏捷感兴趣的所有人士,可以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全面了解敏捷的核心内容和观点。

内容简介

  《高效通过PMI-ACP考试》本书由浅入深,按照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考试要求,全面系统地介绍了PMI-ACP认证考试的方方面面,包括ACP认证考试简介及备考建议,敏捷项目管理的框架,如何制定项目章程,干系人的参与,敏捷项目计划制订以及估算,项目中的沟通及如何构建高绩效的团队,敏捷项目的风险管理以及度量,zui后提供了一套全真模拟题,供考生复习备考使用。此外,书中提供了对ACP考试要求的所有T&T;以及K&S;的全面介绍,在每章的后面均有习题,可以帮助考生理解知识点。本书非常适合作为PMI-ACP考试的备考书,帮助考生全面、高效地掌握ACP认证考试的所有知识点,顺利通过认证考试。当然也适合对敏捷感兴趣的所有人士,可以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全面了解敏捷的核心内容和观点。

作者简介

  问静园,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硕士,曾就职于微软、西门子、爱迪德、浪潮等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和国内知名企业,目前就职于神州数码系统集成服务有限公司。历任软件测试工程师、项目经理、项目总监、IT服务经理等职;对项目管理和IT服务管理(ITIL)有深入的理解。也曾负责组建某家企业的PMO。

目录

前言
致谢
第1章 PMI-ACP考试介绍 1
1.1 PMI-ACP介绍 1
1.2 报名要求 2
1.3 考试大纲 3
1.4 考试参考书 5
1.5 如何准备PMI-ACP考试 8
1.6 证书维护 9
第2章 敏捷框架 10
2.1 为什么使用敏捷方法 10
2.2 敏捷宣言 12
2.3 敏捷原则 15
2.4 相互依赖宣言(DOI) 19
2.5 敏捷方法 20
练习题 44
答案 46
第3章 基于价值的优先级 47
3.1 什么是价值驱动交付 47
3.2 评估价值 49
3.3 规划价值 51
3.4 交付价值 59
3.5 确认价值 64
3.6 跟踪和报告价值 67
练习题 69
答案 70
第4章 敏捷的分析和设计 72
4.1 理解干系人 73
4.2 干系人沟通 82
练习题 84
答案 85
第5章 敏捷计划、估算、监控和适应 86
5.1 计划的概念 87
5.2 估算 93
5.3 敏捷计划 103
5.4 敏捷适应 113
练习题 123
答案 124
第6章 敏捷沟通和软技能 125
6.1 理解团队绩效 126
6.2 团队实践 133
练习题 137
答案 138
第7章 构建高绩效的团队 139
7.1 构建授权型团队 139
7.2 建立高绩效团队 141
7.3 教练和指导 142
7.4 团队激励 143
7.5 头脑风暴技术 144
练习题 144
答案 145
第8章 产品的质量和风险管理 146
8.1 产品质量 147
8.2 风险管理 152
练习题 154
答案 154
第9章 敏捷度量 156
9.1 周期时间 156
9.2 敏捷挣值 158
9.3 溜走的缺陷 161
9.4 项目和质量标准 161
9.5 失败模式和备选方案 162
9.6 差异和趋势分析 163
9.7 控制界限 163
练习题 164
答案 164
第10章 模拟考题 166
参考文献 204

前言/序言

  近几年,敏捷软件开发在软件工业界有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并逐渐被推广开来。一些著名的公司如Google、Microsoft、Yahoo和众多的中小公司都已经开始采用敏捷开发,尤其是Scrum。它们中的许多已经有了较长时间的经验。中国的许多开发团队这几年也在逐渐接受并应用这种开发模式。   2016年6月中国内地首次进行PMI-ACP考试,对于这个考试,涉及的书籍达到12本,对于考生备考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方便学员备考,所以本书将12本敏捷书籍的内容按照PMI-ACP的考试大纲进行汇总、分类,这样大大提高了考生的备考效率。   《高效通过PMI-ACP考试》由浅入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PMI-ACP认证考试的方方面面,包括相关领域知识和小技巧。书中提供了对ACP考试要求的所有T&T;以及K&S;的全面介绍,在每章的后面均有习题,可以帮助考生理解知识点。   《高效通过PMI-ACP考试》按照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的考试要求,分为十章。第1章是关于ACP认证考试的介绍及如何备考的一些建议;第2章是关于敏捷项目管理的框架性的介绍;第3章是关于如何制定项目章程,对需求进行优先级的排序;第4章是对干系人的参与进行讲解;第5章介绍了敏捷项目如何制订计划以及如何进行估算;第6~7章告诉大家如何进行项目中的沟通以及如何构建高绩效的团队;第8~9章介绍了敏捷项目的风险管理以及度量;第10章提供了一套全真模拟题,供考生复习备考使用。   《高效通过PMI-ACP考试》非常适合作为ACP考试的备考辅导书。读者可以结合PMI的指定参考用书来学习PMI-ACP认证考试的相关知识,从而达到全面、高效掌握ACP认证考试的所有知识点,顺利通过认证考试的效果。当然也适合对敏捷感兴趣的所有人士,可以通过对概念的理解,全面地了解敏捷的核心内容和观点。   本书的第1~5章及第10章由问静园撰写,第6~7章由闫林撰写,第8~9章由孙志斌撰写。
深入解析敏捷实践,解锁职业发展新境界 在当今快速变化、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敏捷方法论已成为企业提升效率、增强适应性、驱动创新的关键。从技术开发到项目管理,再到组织文化的重塑,敏捷的理念和实践渗透到各个层面,深刻地影响着行业的运作模式。对于希望在敏捷领域建立专业权威、提升职业竞争力的专业人士而言,深入理解并掌握敏捷的精髓,获取权威认证,是迈向成功的必然选择。 本书并非针对任何特定考试指南而编写,它旨在为您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实用的敏捷知识体系。我们聚焦于敏捷的核心原则、价值观和各类主流敏捷框架,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详实的实践指导,帮助您建立扎实的敏捷理论基础,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本书将引领您探索敏捷思维模式的转变,理解敏捷为何能够如此有效地应对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工作中落地敏捷实践,从而提升团队协作效率,加速产品交付,并最终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第一部分:敏捷的起源与核心理念 我们将首先回顾敏捷的诞生背景,追溯其在软件开发领域兴起的历史渊源,以及其核心价值观和十二项原则的深远意义。 敏捷宣言的诞生与精髓: 深入解析敏捷宣言的四个核心价值观——个体与交互高于流程和工具,可工作的软件高于详尽的文档,客户合作高于合同谈判,响应变化高于遵循计划。我们将阐述这些价值观如何在实践中指导团队行为,以及它们为何比传统方法更适合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 十二项敏捷原则的解读: 逐一剖析十二项敏捷原则,如“我们最崇高的目标是满​足客户”,“拥抱变化”, “持续交付可工作的软件”,“注重技术卓越和良好设计”,以及“精简非必需的工作”等。我们会结合实际场景,解释这些原则如何帮助团队实现可持续的交付,建立高绩效文化。 敏捷与传统方法的对比: 详细阐述敏捷方法论与传统瀑布模型在项目管理、团队结构、客户参与、风险管理等方面的根本差异。通过对比,清晰展现敏捷方法论的优势所在,以及它如何帮助组织规避传统方法的局限性。 敏捷思维模式的养成: 强调敏捷不仅仅是一套方法或工具,更是一种思维模式的转变。我们将探讨如何培养持续学习、拥抱变化、关注价值、协作共赢的敏捷思维,以及这种思维模式如何影响团队成员的认知和行为。 第二部分:主流敏捷框架的深度解析 在掌握了敏捷的核心理念后,我们将深入探讨几种当前最流行且被广泛应用的敏捷框架,分析它们的特点、适用场景以及最佳实践。 Scrum: 作为最受欢迎的敏捷框架之一,Scrum以其迭代、增量的特点,强调团队自组织和跨职能协作。 Scrum的角色: 详细讲解产品负责人(Product Owner)、Scrum Master和开发团队(Development Team)的角色职责,以及他们之间如何协同工作,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Scrum的事件: 深入剖析Sprint规划(Sprint Planning)、每日站会(Daily Scrum)、Sprint评审(Sprint Review)和Sprint回顾(Sprint Retrospective)等关键事件,阐述它们在迭代周期中的作用和如何最大化其价值。 Scrum的工件: 讲解产品待办事项列表(Product Backlog)、Sprint待办事项列表(Sprint Backlog)和可交付增量(Increment)等Scrum工件,以及它们如何支持透明度和可见性。 Scrum的应用场景与挑战: 讨论Scrum在不同类型项目中的适用性,以及在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常见挑战和应对策略。 Kanban: Kanban以其可视化、限制在制品(WIP)、持续流动和度量反馈的特点,为团队提供了一种灵活且高效的工作流程管理方式。 Kanban看板的设计与使用: 讲解如何设计和使用Kanban看板,可视化工作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状态,以及如何通过看板识别和解决瓶颈。 Kanban的核心实践: 深入解析限制在制品(Limit WIP)、管理流动(Manage Flow)、明确策略(Make Policies Explicit)、实现反馈回路(Implement Feedback Loops)、协同改进(Evolve Collaboratively)等Kanban的核心实践。 Kanban与Scrum的融合: 探讨Kanban如何与Scrum结合,形成Scrumban等混合模式,以适应更广泛的项目需求。 Lean(精益): 源自制造业的精益思想,在敏捷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核心在于消除浪费、持续改进和快速交付价值。 消除七种浪费(Muda): 详细分析精益中的七种浪费,包括等待、库存、不必要的运输、过度加工、不必要的移动、缺陷和未使用的才能,以及如何在敏捷项目中识别和消除这些浪费。 价值流图(Value Stream Mapping): 介绍价值流图的概念和绘制方法,帮助团队识别端到端的价值流动,以及找出流程中的瓶颈和浪费环节。 持续改进(Kaizen): 强调精益持续改进的文化,以及如何在敏捷团队中培养这种文化,通过不断的小步改进来提升整体效能。 XP(极限编程): XP是一种以技术为导向的敏捷开发方法,强调代码质量、客户满意度和团队协作。 XP的核心实践: 深入讲解XP的十二项核心实践,如结对编程(Pair Programming)、测试驱动开发(TDD)、持续集成(CI)、简单设计(Simple Design)、重构(Refactoring)、集体代码所有权(Collective Code Ownership)等。 XP的价值与局限性: 分析XP在提升代码质量、加速开发周期方面的优势,以及它在某些项目类型中可能面临的挑战。 第三部分:敏捷实践的关键要素 除了主流框架,本书还将重点关注支撑敏捷成功的关键实践,帮助您在实际工作中落地和优化。 需求管理与用户故事(User Stories): 需求收集与优先级排序: 探讨如何有效收集客户需求,并使用各种技术(如用户访谈、问卷调查、头脑风暴)来挖掘潜在需求。 编写高质量的用户故事: 学习如何运用"As a [user role], I want [goal] so that [benefit]"的格式编写清晰、可执行的用户故事,并理解其“INVEST”原则(Independent, Negotiable, Valuable, Estimable, Small, Testable)。 待办事项列表管理: 掌握如何维护一个动态、有序的产品待办事项列表,并进行有效的估算和优先级排序。 估算与规划: 敏捷估算技术: 介绍多种敏捷估算技术,如扑克牌估算(Planning Poker)、三点估算(Three-Point Estimation)、故事点(Story Points)等,并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估算方法。 迭代规划与发布规划: 学习如何进行短期迭代规划和长期发布规划,平衡范围、时间和成本,并根据反馈进行调整。 沟通与协作: 高效团队协作: 探讨建立高绩效敏捷团队所需的沟通机制、协作工具和文化氛围。 跨职能团队建设: 理解如何构建和赋能跨职能团队,让他们能够独立地完成端到端的任务。 冲突管理与反馈机制: 学习如何有效管理团队内部的冲突,并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促进团队持续改进。 质量保证与测试: 持续集成与持续交付(CI/CD): 讲解CI/CD的原理和实践,如何通过自动化构建、测试和部署来加速交付并保证质量。 测试的各个层面: 探讨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等不同层面的测试策略,以及如何将测试融入敏捷开发流程。 自动化测试的重要性: 强调自动化测试在敏捷开发中的关键作用,以及如何构建有效的自动化测试套件。 度量与改进: 关键敏捷指标: 介绍用于衡量敏捷团队绩效的关键指标,如燃尽图(Burndown Chart)、燃起图(Burnup Chart)、周期时间(Cycle Time)、交付周期(Lead Time)等,并说明如何利用这些指标来识别问题和驱动改进。 回顾与持续改进: 强调定期进行回顾会议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从回顾会议中提取 actionable insights,推动团队和流程的持续优化。 第四部分:敏捷在组织层面的应用与扩展 敏捷的价值不仅体现在项目团队层面,更可以通过Scaling Agile(敏捷扩展)的方式,将敏捷的理念和实践推广到整个组织。 敏捷的领导力: 探讨在敏捷环境中,领导者应该扮演的角色,如何通过赋能、支持和移除障碍来引导团队。 敏捷的文化变革: 分析敏捷转型过程中可能遇到的组织文化阻力,以及如何通过持续的沟通、培训和榜样作用来推动文化变革。 敏捷扩展框架(SAFe, LeSS, Nexus等): 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敏捷扩展框架,分析它们在不同规模和复杂度的组织中如何应用敏捷原则。 敏捷转型策略: 提供关于如何规划和执行敏捷转型的指导,包括从小规模试点开始、持续学习和调整等策略。 通过系统地学习本书的内容,您将能够: 建立坚实的敏捷理论基础: 深刻理解敏捷的起源、核心理念、价值观和原则。 掌握主流敏捷框架的精髓: 熟悉Scrum、Kanban、Lean、XP等框架的运作模式、角色职责和关键实践。 提升敏捷实践能力: 学习如何进行需求管理、估算规划、促进沟通协作、保证质量以及度量与改进。 培养敏捷思维模式: 认识到敏捷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并将其融入日常工作。 为组织敏捷转型打下基础: 理解敏捷在组织层面的应用,以及如何推动敏捷文化的建设。 本书旨在成为您敏捷学习之旅中不可或缺的指南,帮助您在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中保持竞争力,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持续成功。无论您是希望成为一名敏捷教练、产品负责人,还是希望在现有岗位上更好地应用敏捷,本书都将为您提供所需的知识和见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真是让人感到困惑,充满了教科书式的陈词滥调,读起来枯燥乏味到让人昏昏欲睡。 很多段落似乎是为了堆砌复杂的句式和晦涩的词汇而存在,而不是为了清晰地传达信息。 比如,在解释“价值流图”的绘制步骤时,作者用了好几个长达三四行的复合句,把本应简洁明了的流程描述得极其绕口。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反复强调“持续集成是敏捷开发的基石”,但通篇都没有提供一个哪怕是最基础的、用Git和Jenkins搭建持续集成环境的流程示意图或者简化的命令行示例。 这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描述方式,让一个习惯了在实践中学习的IT从业者感到非常受挫。 我期待看到的是那种能够激发思考、充满洞察力的文字,而不是这种千篇一律的、仿佛从官方文档直接复制粘贴过来的内容。 更别提那些案例分析了,它们看起来像是凭空捏造出来的一般,缺乏真实项目中的那种灰色地带和权衡取舍的描述。 读完一个案例,我除了知道“他们使用了Scrum并且成功了”之外,什么有价值的经验教训也没能提取出来。 这本书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学习敏捷不仅仅是记住规则,更重要的是理解规则背后的“为什么”以及如何在不同情境下灵活变通。 这种缺乏生命力的文字,实在难以让人产生持续阅读的动力。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简直是一场灾难,光是看着目录那一堆密密麻麻的术语堆砌,我就开始头皮发麻。 感觉作者是把所有能想到的敏捷相关概念一股脑地塞进了这本书里,却没有花心思去梳理和提炼。 很多章节的衔接极其生硬,前一秒还在讲Scrum的仪式,后一秒突然就跳到了看板的可视化原则,中间缺少了任何过渡性的语言或者案例来帮读者建立逻辑联系。 我试图跟着作者的思路走,但很快就迷失在了各种定义和缩写的海洋里。 比如,讲到“用户故事的验收标准”时,它只是简单地罗列了几个例子,但完全没有解释为什么这些标准对于交付成功至关重要,也没有提供如何针对不同复杂度的项目来定制验收标准的实操方法。 读起来就像是在翻阅一本技术手册的草稿,缺乏必要的润色和教学的温度。 很多理论点虽然提到了,但都停留在表面,没有深入剖析其背后的思维逻辑,这对于需要深度理解敏捷哲学的备考者来说,是非常不够的。 我花了大量时间试图在这些看似齐全的知识点中寻找一个清晰的学习路径,但最终放弃了,只能自己根据考试大纲反向去梳理这本书的脉络,这完全违背了工具书应该提供清晰指引的初衷。 整体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个知识点的集合,而不是一本真正能引导人掌握并应用敏捷实践的指南。

评分

从学习体验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结构设计上存在着根本性的缺陷,它似乎是为那些已经对敏捷有深入了解,只是想进行知识点检索的人编写的,而不是为初次接触或正在备考的学员设计的。 它的内容组织逻辑是“主题导向”的,而不是“学习路径导向”的。 比如,它将“风险管理”拆分到了好几个不同的章节里去讲——一部分放在了规划会议的讨论中,另一部分又和预算估算混在一起,最后在回顾会议中又突然冒出了一个关于“识别潜在障碍”的内容。 这样碎片化的信息处理方式,使得读者很难形成一个关于敏捷风险管理的全景视图。 我试图通过书中的“自测题”来检验学习效果,但那些题目设置得过于偏颇,它们倾向于考察一些极其细微、近乎钻牛角尖的定义区分,而不是考察对核心概念的综合应用能力。 比如,一道题可能纠结于“迭代”和“增量”在某个特定敏捷标准中的细微差异,但却完全忽略了对“产品愿景”如何贯穿整个项目生命周期的考察。 这种对知识点细节的过度痴迷,反而牺牲了对高级思维模式培养的关注度。 对于需要通过考试来证明自己具备敏捷思维的专业人士来说,这种侧重记忆而非理解的考察方式,让人感到非常失望。

评分

我对这本书中对“仆人式领导力”的阐述感到尤其不满意,它将一个深刻的文化和领导力转型概念,简化成了一系列可以被机械执行的“待办事项清单”。 书中列举了诸如“倾听团队反馈”、“移除障碍”等几条,然后就结束了,仿佛只要照着做,就能自动成为一个敏捷教练或领导者。 这种肤浅的处理,完全忽视了仆人式领导力背后所要求的同理心、权力下放的勇气以及处理组织政治的智慧。 它没有探讨在传统层级组织中推行仆人式领导时会遇到的阻力,也没有提供任何关于如何通过日常互动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团队文化的真实案例。 读起来,感觉作者对敏捷文化的精髓理解得非常表面化,更像是一个对敏捷术语进行简单罗列的“知识搬运工”,而非一个真正践行并理解敏捷价值观的资深实践者。 这使得这本书在传授“软技能”和“文化塑造”方面显得尤为苍白无力,而这些恰恰是PMI考试中越来越看重的软性知识领域。 想要通过这本书真正提升自己的领导力视野,我看是缘木求鱼了。

评分

这本书在图表和视觉辅助材料的使用上,可以说是近乎吝啬,这对于一个主要面向技术和项目管理人群的工具书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失误。 很多关键流程,比如价值流分析或者系统思维图谱,作者都选择用大段的文字去描述,而不是用一张清晰的流程图来展示。 我记得有一个地方详细描述了如何绘制一个“燃尽图”和“燃起图”的区别,它用了差不多半页纸的篇幅来解释两条线的倾斜度和含义,如果能配上一张并列的、清晰标注了关键要素的图示,可能三行字就能讲清楚的事情,非要用文字去“描绘”,读起来极其费力。 此外,书中对敏捷估算技术的介绍,如斐波那契数列在规划扑克中的应用,也仅仅是文字描述了数字的顺序,完全没有展示一个实际的“规划扑克”会议场景,缺少了那种沉浸式的体验感。 视觉疲劳是学习的最大敌人之一,而这本书似乎完全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它几乎把所有的信息都压缩成了密密麻麻的文字块。 作为一个需要快速消化大量信息的备考者,我需要的是一眼就能抓住重点的结构化信息,而不是需要反复重读才能理解其结构的文字迷宫。 缺乏高质量的图表支持,极大地削弱了这本书作为高效学习材料的价值。

评分

很好,速度快,纸质不错

评分

书不厚,看看

评分

东西很好,快递快,老婆子喜欢!

评分

书不厚,看看

评分

做活动买的,感觉超值,京东的活动就是给力。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挺不错的,嗯。

评分

书本质量还不错。

评分

还没看。。。。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