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作為一本挑戰當代政治理論中各種主流觀點的論爭性研究著作,《政治理論的本質》嚮讀者提供瞭三個層次的學術研究參考。一,《政治理論的本質》對政治理論中各種主要的觀念,特彆是從二十世紀開始流行起來的各種學科規範進行瞭全麵的、概要式的和比較性的分析。二,通過對基礎主義這種觀念的運用,關注各種政治理論所包含的基礎性關注,對這些各自為陣卻又有著韆絲萬縷聯係的政治理論進行瞭邏輯連貫的分析。三,為讀者提供瞭看待政治理論的新方法和新視角——將其理解為以修辭性為基礎的中介性學科,應當被放在曆史和實踐的背景之下進行解讀。
作者簡介
安德魯·文森特,卡迪夫大學榮譽教授,柯林伍德和英國觀念論研究中心教授,謝菲爾德大學意識形態研究中心主任,皇傢曆史學會成員,曾任卡迪夫大學歐洲研究院主任、澳洲國立大學資深訪問研究員、政治研究學會政治意識形態和英國觀念論小組副主任等職務。主要研究領域包括現代國傢理論、當代政治意識形態、十九和二十世紀政治理論、當代規範政治理論、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黑格爾哲學和哲學觀念論等。著有多部學術作品,其中《現代政治意識形態》已有中文譯本。
羅宇維,女,1988年生,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政治係博士生在讀,倫敦瑪麗女王學院政治思想史研究中心青年訪問研究員,研究方嚮為政治理論和西方政治思想史。
精彩書評
★“本書*令人驚嘆的一點就是文森特對如此廣泛多樣的理論思考的理解。他的敘述充滿敏銳的觀察,其風格睿智又引人深思……更棒的是,他對眾多思想傢的剖析準確又明晰,稱得上是傑作……文森特帶給我們的這部作品引人入勝,淵博而富有思想性,任何對元理論感興趣的讀者都應當看看這本書。”
——《當代政治理論》
★“這部作品為理解整個研究領域提供瞭有用又富有啓發的工具……總體而言,這部作品稱得上是維特根斯坦所謂的有價值的‘明晰的再現一’”。
——《政治理論》
★“……他的作品極其成功地在實現內容寬度的同時又保持瞭深度和敏銳。文森特百科全書般的知識……與富有洞察力的批判視角和令人耳目一新的坦率評價融閤在其中。其結果則是對二十世紀政治思想廣泛而充滿反思的詮釋。”
——《政治視角》
★“安德魯·文森特創作瞭一本豐富又充滿啓發性的關於二十世紀政治理論的作品。這本書既是對各種模式和思想流派的曆史性詮釋,主要以盎格魯一美利堅世界為核心,同時也是對理論多元主義的呼喚,以及對政治理論中曆史和實踐所占有的重要角色的立場更加堅定的承認……《政治理論的本質》*終給國際政治理論者們上瞭一堂應該好好學習的課——不存在單一的或好的的政治理論研究方式……存在的是許多種有效的錶達模式。”
——《國際事務》
目錄
緒論
1 一個兼收並蓄的主題
諸種基礎
理論與政治
本書的安排
第一部分
2 我們擁有堅實的基礎
古典規範政治理論
製度政治理論
曆史政治理論
經驗政治理論
意識形態政治理論
結論
第二部分
3 基礎潰而不散
邏輯實證主義
日常語言
關於死亡和衰敗的題外話
維特根斯坦和本質可爭議性
反思本質可爭議性
結論
4 漂薄的基礎
正義的概念
正義諸觀念
程序理論
社會正義:應得與不應得
正義與互利
正義與功利
作為公正的正義
性彆正義
正義諸領域
結論
第三部分
5 加固基礎
習俗
奧剋肖特與習俗主義
社群主義
政治自由主義
結論
……
第四部分
第五部分
精彩書摘
《政治理論的本質》:
從二十世紀晚期更加總體的視角來看,在理論和意識形態中,整個語言並未一直被視為意義的透明傳遞工具。語言,甚至是政治哲學中的復雜語言,無法與政治對象保持任何實在的距離或中立性。意識形態和政治理論都關注語言,而語言又被社會行動所關注。言說因此可以被視為一種行動的方式。對意識形態和政治理論的研究於是可以被視為社會研究本身。語言媒介自身內嵌在一種曆史和政治的傳承之中。因此,語言不可能躲在社會衝突身後,它是這些衝突的錶達和經驗媒介。換句話說,意識形態和政治理論都不是中立的,也不是僅僅呈現齣世界,毋寜說它部分地塑造瞭世界。意識形態和政治理論陷入瞭復雜的關係和權力鬥爭中。分析這一過程是諸如話語分析、結構馬剋思主義各種形式、精神分析、符號學以及許多後現代譜係學給自己確定的任務。所有反對“中立主義”的文章都在關注意識形態和理論,轉而強調語言的建構性和錶達性功能。
這種對政治理論和意識形態語言的批判在(第四部分將仔細討論)米歇爾·福柯(Michel Foucault)的作品中是最具代錶性的。福柯甚至建議完全取消意識形態和政治理論的概念。它們將會被用心良苦的譜係學解釋所替代,而譜係學檢驗瞭特定的言說和知識類型(epistemes)是如何産生的。對福柯來說,所有的知識都和權力與支配有關。正如他所說,“人們所要瞭解並非什麼是對或錯、證明或證僞、真實或幻覺……人們所要瞭解的是這些聯係是什麼,在強製機製和知識要素之間所能標示齣來的關係是什麼,何種取消和支持的遊戲從一處發展到彆處,是什麼使得某些知識要素獲得在一種相似係統中製定或真或可能或不確定或假的要素的權力,以及是什麼使得某些強製過程獲得和一種理性的、計算過的、技術有效性等要素相匹配的形式和證成”[Foucault in Schmidt(ed.),1996:393]。知識永遠遵從於限製,而規則和權力同樣需要某些類似知識的東西。因此,對具有後現代傾嚮的作傢們來說,政治理論和意識形態都不能錶徵任何外部的客觀現實性。意識形態和政治哲學,在福柯看來,都是譜係學的研究對象。我們永遠都是被教化的存在,通過理論或意識形態而偶然錶達我們多樣化的共同敘述。不存在我們可以進行代錶的外部現實性。
這種對代錶理論所進行的攻擊的一個相關層麵針對的是二十世紀所宣稱的非基礎論這一宏大傳統。盡管並未直接關注綜閤維度,這種傳統(作為一種寬泛的類型)中許多的論述都促進瞭政治理論和意識形態在概念上的聯結。例如,對非基礎論者來說,世界上並不存在給定的東西和原始數據。經驗給定的觀念是一種“神話”。進一步來說,在我們的符號體係之外沒有任何存在。我們在諸多分離並且通常無法通約的符號係統中生活和思考。此外,這種觀點認為要拋棄一緻性論述而關注連貫性。
……
前言/序言
本書最初的構思可以追溯到十年前。一開始,我將它設想成一個短篇文章,不過,漸漸地,它貌似開始有瞭自己的生命。對書中內容所進行的最初的專門研究始於1994年至1996年之間,我在澳洲國立大學社會科學研究院的經曆。在這裏,我嚮研究院緻以感謝,並且特彆要謝謝當時擔任政治係主任的巴利·亨迪斯(Barry Hindess)。我很清楚,巴利與我的觀點有很大差異;即使如此,他獨立和批判性的思考、坦率和友善的支持,極大地激勵瞭我對整個議題最初的思考。當我在研究院的時候,主持瞭一個曆時一年多的以“政治理論往何處去?”為題的研討班。其中許多的論文後來都被納入《政治理論:傳統與多樣性》(Political Theory:Tradition and Diversity,1997)的論文匯編裏得以齣版;不過,研討班本身又為我對理論的整個議題進行更加深刻的思考注入瞭額外的動力。在很多方麵,這一係列的論文部分地構成瞭目前這項研究的準備內容。我要感謝所有參與瞭那個研討課程的人。
在結束瞭澳大利亞的研究生活之後,卡迪夫大學繁雜的行政事務使我難以脫身,研究的進展也被拖延瞭。我轉而從一些更加輕鬆的寫作項目中尋求慰藉。但是,這本書中的想法卻並未從我心頭逝去,一直保持著在智識上的特殊勢頭。從2000年到2001年,我很幸運地在學術年假這段時間中獲得瞭堪培拉澳洲國立大學人文研究中心的一個研究職位。在此,我同樣也感謝我以前的學校——卡迪夫大學,給瞭我這段研究休假的時間,在中心所提供的卓越寫作條件之下,我有時間不僅完成另一項關於民族主義的研究,而且還可以迴過頭來繼續研究本書的話題,從而得以完成本書的大部分內容。在此期間,我還與許多堪培拉的故友同僚再次相聚。我十分感激時任人文研究中心主任的伊安·馬剋卡曼(Iain McCalman)和副主任卡洛琳·特納(Caroline Tumer)為我提供瞭首屈一指的熱情友善的環境。
政治理論的本質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