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观念读本(函套 套装共10册)》大致可分为三类:一类是具有实质价值意义的观念,如平等、自由、宪政、法治、民主等,它们相对来说是西方特有的观念;另一类观念是指称某一学科、理论的领域,或者实践、感受的范围,如科学、婚姻、性爱、幸福等,它们自然为各民族所有,但所关注的是西方人对之特殊的理解和特别的重视;最后还有一类初看不像观念,比如指称某一类人或某一地域的名词,例如知识分子、哲人等,这些名词在西方人那里实际也已经形成独特思想的范畴,常常表现为一种自我或他者的镜像。
观念在一个急剧转型的社会中往往起着非常有力的,甚至时常是核心和引领的作用。这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观念读本(函套 套装共10册)》就是这样一种试图从观念回顾历史,而又从历史追溯观念的初步尝试。编者何光沪、李银河、秋风、吴国盛、何怀宏努力从具有经典意义的著作中遴选篇章,让我们可以集中注意于这些基本观念,在一种交相辉映或互相辩驳中察看它们,会味它们。
《观念读本:科学》:
这不是单纯的科学,这是西方智慧的起源,这也不单是西方的智慧,这更是改变世界的理性光芒。《观念读本:科学》选编了西方科学传统的伟大缔造者或者著名批判者的经典篇章,内容涉及哲学、艺术、数学、物理、宗教等领域,见证了科学的人文本性,凸显了西方思想史背景下的“科学”观念,也纠正了中国人心目中的“科学”形象。
《观念读本:生态》:
生态文明是一种正在生成的现代文明范式。如果人类能够未雨绸缪,自觉地践行这种追求,那么,转型的过程就会少一些悲剧和代价。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民族,我们要发出自己的声音:尊重自然,热爱自然,与地球上的所有人共同应对目前的生存危机。
《观念读本:婚姻》:
婚姻是人类永恒的向往,也是人类永恒的困惑。《观念读本:婚姻》收入西方诸贤探讨婚姻的力作20篇,通过婚姻与情欲、女性、子女、幸福、家庭和社会等关系的经典文本,全面展示西方婚姻观念的流变,同时也是对人类历史的别样解读。
《观念读本:性爱》:
无论是性禁锢者,还是性放纵者,抑或是性神秘者,都是“性愚昧”的群体。那么到底该如何理解“性”呢?《观念读本:性爱》用热情、严谨和想象的力量审视人类破碎的“性文明史”,力图证明:性将远远超出性交的范畴,成为给人们身心带来愉悦的一种充满正面意义的活动。
《观念读本:自由》:
自由是什么?有多少种自由?自由和现代社会的人们追求的其他一些基本价值——诸如富裕、平等、法治等等——是什么关系?人们如何实现自由?《观念读本:自由》侧重这样两方面的内容:第1是分析自由本身,自由的概念或涵义,乃至自由的种类,各种自由的地位和优先性;第二是讨论自由的条件、自由的保障与实现,尤其是自由与政治条件的联系、自由可能遭受到的威胁等。
作者简介
何怀宏,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主要从事伦理学及人生哲学、社会历史等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学术著作有《良心论》《世袭社会》《选举社会》《底线伦理》《道德·上帝与人》《公平的正义》《新纲常》等,另有散文随笔集《若有所思》《珍重生命》《心灵瞬间》《渐行渐远渐无书》等,译著有《沉思录》《道德箴言录》《无政府、国家与乌托邦》《正义论》《伦理学体系》(后两种为合译)等,编著有《西方公民不服从的传统》《生态伦理》等。
吴国盛,1964年9月5日生于湖北省武穴市(原广济县)。现任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科学传播中心主任,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传播与科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理学学士、哲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博士。曾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1986-1999),1997年被破格晋升为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科学思想史与科学技术哲学。
杨通进,贵州剑河人,哲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研究员,著有《环境伦理:全球话语,中国视野》《走向深层的环保》等,译有《大自然的权利》《环境伦理学》等,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目录
《观念读本:科学》:
总序
何怀宏
编者序什么是科学
吴国盛
第一讲 对话
[古希腊]柏拉图
第二讲 关于科学知识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第三讲 科学断想
[意]达·芬奇
第四讲 知识就是力量
[英]培根
第五讲 谈科学方法
[法]笛卡尔
第六讲 自然科学的形而上学基础
[德]康德
第七讲 什么是自然科学
[德]狄尔泰
第八讲 伽利略对自然的数学化
[德]胡塞尔
第九讲 现代科学的起源
[英]怀特海
第十讲 自然科学的方法
[德]李凯尔特
第十一讲 什么是科学
[德]卡西尔
第十二讲 现代科学的本质
[德]海德格尔
第十三讲 追求确定性
[德]赖兴巴赫
第十四讲 科学与技术
[英]波兰尼
第十五讲 科学的界限
[英]哈耶克
第十六讲 科学:猜想与反驳
[芙]波普尔
第十七讲 科学与伪科学
[英]拉卡托斯
第十八讲 数学传统与实验传统
[美]库恩
第十九讲 宗教对科学兴起的贡献
[美]巴伯
第二十讲 警惕科学
[美]费耶阿本德
选文书目
《观念读本:生态》:
总序
何怀宏
编者序
杨通进
第一讲 自然遐想录
[法]卢梭
第二讲 生活在自然中
[美]梭罗
第三讲 自然的赞美者梭罗
[美]爱默生
第四讲 辉煌宁静的太阳
[美]惠特曼
第五讲 敬畏生命
[法]阿尔贝特·史怀哲
第六讲 自然公园与森林保护
[美]约翰-缪尔
第七讲 像山那样思考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第八讲 再也没有鸟儿歌唱
[美]蕾切尔·卡逊
第九讲 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
第十讲 地球的毁灭与解放
[德]莫尔特曼
第十一讲 技术:伤害地球?拯救地球?
[美]丹尼尔·科尔曼
第十二讲 驳人类沙文主义
[澳]理查德·罗特利薇尔·普鲁姆德
第十三讲 所有动物都是平等的
[澳]彼特·辛格
第十四讲 为动物权利辩护
[美]汤姆·雷根
第十五讲 走向植根于本土文化的环境伦理
[美]尤金·哈格洛夫
第十六讲 自然的终结
[美]比尔·麦克基本
第十七讲 还自然之魅
[法]塞尔日·莫斯科维奇
第十八讲 解放大自然
[美]罗德里克·弗雷泽-纳什
第十九讲 相互依存的地球
[美]希拉里·弗伦奇
第二十讲 走向稳定状态的经济
[美]赫尔曼·戴利
第二十一讲 诗意地栖居于地球
[美]霍尔姆斯·罗尔斯顿
第二十二讲 新儒家人文主义的生态转向
[美]杜维明
选文书目
《观念读本:婚姻》
《观念读本:性爱》
《观念读本:自由》
《观念读本:信仰》
《观念读本:平等》
《观念读本:法治》
《观念读本:行政》
《观念读本:市场》
精彩书摘
《观念读本:科学》:
我们的科学要来一个伟大的复兴
当前知识的状况并非繁荣昌盛,也没有重大的进展。必须给人类的理智开辟一条与以往完全不同的道路,提供一些别的帮助,使心灵在认识事物的本性方面可以发挥它本来具有的权威作用。
我觉得人们不管对自己已有的知识,还是对自己的力量,都没有正确的理解,而是高估了前者,低估了后者。因此他们要么对自己现有的学艺评价过高,不再作进一步的探索;要么对自己的力量评价过低,把它花费在微不足道的琐事上,从不堂堂正正地用来解决那些主要的问题。这两点注定了人们在知识的道路上故步自封;因为人们既没有鼓起劲来深入钻研的要求,也不抱这个希望。要知道,人之所以要求改进,主要原因在于对已有的知识有看法,如果满足现状,就无意于为将来做准备了。既然如此,我们在开始工作的时候,就不仅应当、而且绝对必须把我们对于现有成就的过分推崇和赞赏坦率地、直截了当地去掉,恰如其分地警告人们不要夸大这些成就,对它们评价过高。
一个人只要仔细看看形形色色的科学技术书籍,就会发现到处都是不断地重复同样的东西,尽管论述的方法不同,实质上却没有新的内容,因为全部储存的知识乍看起来好像很多,一检查就看出非常贫乏。从价值和用途方面看,我们必须承认,我们主要从希腊人那里得来的那种智慧,只不过像知识的童年,具有着儿童的特性:它能够谈论,但是不能生育;因为它充满着争辩,却没有实效。因此我们学术界的现状就好像古老的斯居拉寓言里描写的那样,长着处女的头和脸,子宫上却挂满狂吠的妖怪,无法摆脱。我们熟悉的那些科学也是这样,虽有一些冠冕堂皇的、讨人喜欢的一般论点,可是一碰到特殊事物,即生育的部分,需要结出果实、产生成果时,就引起争执,吵吵闹闹,辩论不休了。这就是事情的结局,就是它们所能产生的全部结果。
我们再看看,如果这类科学里还有点生命力的话,好多世纪以来是决不会发生今天这种情况的。这就是:科学几乎停滞不前,没有增加任何对人类有价值的东西,因此不仅过去说过的话现在还在说了又说,而且过去提出的问题现在还是问题,并未通过讨论得到解决,只是固定了,扩大了。各个学派的传承依然是师徒的传授,而不是发明者与进一步改善发明者的继承。在机械技术方面我们看到的情况就不是这样。相反地,它们含有一些生命的气息,因而不断地生长,变得更加完善。在刚刚发明的时候,它们一般是粗糙的、笨拙的、不成形的,后来才得到了新的力量,有了比较方便的安排和结构。可惜人们很快就放弃了钻研,转到别的东西上去了,以致没有达到他们能够达到的完善地步。
与此相反,哲学和精神科学却同神像一样受到人们的崇拜和赞颂,但是一点都不动,一步都不前进。不但如此,有时候它们在创始人手里非常繁荣,以后就一代不如一代了。
……
前言/序言
什么是科学?这是一个今天的中国人很想搞清楚,但很不容易搞清楚,甚至有点越来越说不清楚的问题。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两个:第一,“科学”这个词来自西方,在西方文化的语境中,“科学”究竟是什么的问题,首先就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第二,“科学”引进中国之后,中国人以自己特有的眼光看待它、有中国特有的语境中理解它,使“科学”的形象更加模糊不清。今天要考察什么是科学的问题,就需要正本清源,从上述两个方面的原因着手清理。
英文的science,法文的science,德文的Wissenschaft含义并不完全一样,它们都来自拉丁文的scientia,但或多或少有所转义。,拉丁文的scientia继承了希腊文episteme的含义,其意思是“知识”“学问”。出自它的各个欧洲语种的相应单词,都秉承了这个义项,但又或多或少有所偏离。英文和法文偏离最多,science通常并不指一般意义上的“知识”(英文里有另外一个专门的词knowledge),而是指像物理、化学这样一些“自然科学”(naturescience);德文偏离得少一些,基本上保存着与scientia-样的意思(从构词形式上与英文的knowledge完全一样),并不特指自然科学,也包括文史哲等人文学科。因此,我们可以说德文的Wissenschaft比较好地保存了希腊文episteme和拉丁文scientia的原始内涵。
至此,我们便提出了西文语境下的两种“科学”概念:广义的科学指“知识”“学问”,可以用德文Wissenschaft来标志,狭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可以用英文的science来标志。在今天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长期隔绝、互不理解的背景下,人们很容易以为这是两种“自古以来”就并列发展的完全不同的东西。其实,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的分野只是近代以来的事情,也是在这种分野的过程中,“科学”狭义化成为“自然科学”。狭义的科学与广义的科学虽然有区别,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虽然有区别,但它们有着共同的历史来源,即都出自希腊的知识传统也就是广义的科学传统。正是这个共同的知识传统,将西方广义的“科学”,与非西方的,比如中国的知识、学术、学问区别开来。因此,在西方语境下来谈“什么是科学”,至少要涉及两个问题:第一,近代以来分化开来的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的根本区别,以及近代的自然科学与古代的希腊科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第二,它们共有的希腊知识传统与非西方比如中国的学问传统之间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们回答了第二个问题,便大体搞清楚了广义“科学”的基本含义;回答了第一个问题,便能大体明白狭义“科学”的基本含义。
先来考虑第二个问题:在西方世界影响深远的希腊知识传统与中国学术传统的根本区别是什么?我们用“科学”指称希腊知识传统,是因为这个传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全人类共有的知识传统,而是相当特别的学术类型。把它放在与中国学术相比较的位置上来看,就能更清楚地看出它的特别之处。我愿意指出两个主要的区别。从学问的目标上讲,希腊学术追求变动不居的世界“背后”的确定性知识,而中国学术追求生生不息的动态生活“之中”的实践智慧。希腊学术有很强的知识论传统,而中国学问是知情意合一的。希腊科学对于确定性知识的追求是通过发掘“观念”的“内在性”来实现的,这种观念的内在性也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理性”。所以,希腊科学也被称为理性科学。“理性”是西方广义科学传统的关键词。这是第一个区别。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观念读本(函套 套装共10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