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于明诠 著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13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山东画报出版社
ISBN:9787547414989
版次:1
商品编码:1206197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6-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0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代著名书法家于明诠对书法里面有意思的那点意思的文章结集,内容涉及书法心灵史与书家文人化、展览与展览体、书法的想法和写法,内容丰富,将书法中有意思的一个个小问题逐条拎出,讲解透彻,语言风趣易读,图文并茂地讲述了历来书法家的“心事”。

作者简介

  于明诠,本名于明诠,别署于是乎等,1963年生,山东艺术学院美术学院教授,山东省高校重点学科首席专家。出版《是与不是之间——书法传统的文化寻绎与当代述说》《书在哪,法是个啥》《单衣试酒》(诗集)《常有梦斋初集》《当代著名青年书法十家精品集·于明诠卷》《墓志十讲》《历代书艺珍赏·金农》(台湾)《书法篆刻教程》《楷书教程》等论著、作品集多种。

目录

第一辑 书法心灵史与书家文人化.. 2
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2
说话.. 4
书法的文化特质与书法家文人化.. 5
说“二王”.. 17
说“天下三大行书”.. 20
书法史就是书法家的心灵史——兼及书法史分期的另类讨论.. 23
对“书法新古典主义”的几点质疑.. 37
书法的传统与传统的书法.. 42
第二辑 展览与“展览体”.. 44
说“展览体”.. 44
再说展览和“展览体”.. 47
当代书坛创作流派与格局试说——兼及“流行书风”问题.. 49
再谈“流派格局”与“流行书风”.. 54
碑帖之争与墓志书法审美.. 64
把复杂问题简明化——楚默《书法解释学》阅读手记.. 67
书法教育≠知识传授+技法训练——关于当前高校书法教育现状的一点思考.. 71
就书法创作问题致李廷华先生.. 73
第三辑 想法与写法.. 75
是与不是之间.. 75
经典临摹与民间采风.. 76
且说“杨达”与“王小二”——对书法临创转换及相关问题的几点思考.. 81
我的想法与写法.. 86
线条及其质量.. 87
说败笔.. 88
处处随意 时时节制.. 90
行走篆刻.. 92
创作与制作.. 95
个性与风格.. 97
说属款.. 99
自以为是.. 101
学书碎语.. 103

精彩书摘

  说属款
  属款也叫署款,就是作者在自己的作品上落上自己的名字,有时不仅落自己的名字,还要写上归属方的名字。我族有讲礼貌的传统,对方的名字要写在上方或前面,称上款;自己的名字则写在下方或后面,称下款。在书画收藏界通行这样一种说法,署了上款就不好再卖钱了,若卖起码要打一些折扣。很多人请求说:“赠我一幅墨宝吧”却又特别叮嘱“请一定别署上款”,因此他讨要这幅“墨宝”的目的,就让人怀疑了。
  民国时期,康南海鬻书卖字,一般不题上款,嫌麻烦。因为康的名气大,买家往往上赶着套近乎,请题上款。然而康的润例写得明白——“请题上款,另加银子五两”。付足银子,康大人才大笔一挥,称你为“某某兄”。写完便完了,按说后面还应有两个字“雅正”或“赐教”什么的,可康大人睥睨四海目空一切,是用不着和尔等客套这类虚头巴脑的劳什子的。若是一部著述,属款就是签名本,而且属款越全,字数越多,在藏家看来就越珍贵。某次朋友请华人德先生在其主编的《中国书法全集·三国两晋南北朝墓志卷》上签名,此书刚刚出版,由于某责任编辑工作不够认真,导致此书多处出现错误,华先生做学问十分严谨,非常生气,就在朋友的书上密密麻麻一气写了一百多字,作为说明。朋友得宝,十分开心。这是我见过的最多字的签名本。据说,贾平凹某次逛旧书摊,见到以前自己送朋友的签名本,上面赫然题着“某某老友雅正”,就买下来,并认真地题上“再请某某老友雅正,平凹于旧书摊”,然后包裹好挂号寄给对方。只是不知对方收到后,心里是个啥滋味。
  若署上款,则还有个称呼问题,看似寻常,却也微妙。当年,齐白石感谢老家的父母官对他老家家庭的关照,就送了一幅画给人家,落下款的时候,一连落了三个“白石”,并注明“白石老了不能跪拜行礼此即三叩首意也”,既巧妙真诚,又世故通达。启功署上款基本上皆称“同志”,“同志”的称呼最早见诸民国时期,本是“志同道合”之意,”文革”时期普及泛滥,从乡村到京城,满大街都是“同志”,当然,“地富反坏右”是绝不在此列的,正因为如此,在“亲不亲阶级分”的年代,一称“同志”却也似乎近了三分。今天则不然,某次我到商场买东西,想请服务员帮个忙,喊了半天“同志”,那位漂亮姑娘以为我是个老古董理都不理。后来朋友告诉我“同志”在今天是“同性恋”的意思。真如歌词里说的,不是我不明白,是世界变化太快。
  今天,人们题写上款,通例是称呼“先生”,客气矜持,恭敬有度。前几年,有人见题某女士为“先生”者,甚觉奇怪,就写文章讨论,后来才知道此称呼于女士也是可以的。这一“开禁”又不得了,女士称“先生”又一度时髦起来。其实,女士称“先生”者,多是对那些博学硕儒德高望重者,如时下这般通称泛叫,就多出了许多幽默。亦有直呼“女士”者,通畅明快大方自然,倒也不错。有人偏偏喜欢轻轻吊一吊书袋子称“女史”,便也难免弄出些尴尬。称女性为“女士”,却不可以对应地称男性为“男士”,写一幅字,上题“某某男士雅正”,从未见过。仿佛女书家写的,可就是女书家也不这样题。现在男女间最时髦的称呼是“男生”“女生”,过去我们仅这样称呼班级里的男女同学,毕业走出校门就不这样称呼了。今天却不然,私下里称呼男老师女老师也是“男生”“女生”,港台电视节目里对那些白发苍苍的老头老太都称“男生”“女生”,再配上主持人嗲里嗲气的语调,听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会不会有一天条幅斗方上也遍题这新潮的称呼,谁知道呢,想想倒也好玩。
  旧时称呼极为考究,姻亲,同僚,前辈,同年,晚辈,后生,老师,学生,等等等等,分得十分清楚,不可滥用。也有喜欢称官衔和弟兄排行的,古代的官衔虽然花里胡哨的,读起来抑扬顿挫很上口,透着文化味,如“王右军”“杜工部”“卢侍御”“杜拾遗”等,就算官衔不大,却也有那么一种“范儿”。今天,若称官衔“书记”“主任”“副县长”之类“雅正”,就斯文扫地了。称弟兄排行呢,也很有道理。古代推崇人丁兴旺,名门望族自然首先是大户人家。《与元九书》里的“元九”就是元稹,《问刘十九》就是问刘禹锡的堂兄刘禹铜,刘禹锡则被称为“刘二十八”。金冬心有首诗题目是《同鲍十四明府鉁高十一秀才喦过夹山漾舟中阻风》,初看来像是老金故意显摆自己的数学才能似的,其实他是说自己和两位朋友一块划船游玩吟诗唱和的事,一位是鲍鉁,排行十四,曾官嘉兴府海防同知,“明府”不是清代的官衔,是汉代对郡守的尊称,金农有个癖好,就是时不时地用个偏僻典故,掉掉书袋。另一位是秀才高喦,弟兄排行十一。古代不搞计划生育,叔伯兄弟排到三五十人,不算奇怪。现代社会里,大家族被切成小碎块,三口之家全是独苗,再这么称呼就全变成“张大”“李大”了。
  称“兄”,古今都有,无论年龄大小辈分高低,皆无不可,简单省事不说,还透着那么一点亲切劲儿。但多少也有点“江湖味道”,常言道四海之内皆兄弟嘛。好像2004年的某日,和朋友相约去看蒋维崧先生,蒋先生平时不大说话,那天不知怎的大家聊得特别开心。先是聊球赛、网络,后来聊到书法,又聊起京剧,从余叔岩聊到杨宝森,又聊到王佩瑜。临告别时请蒋先生在送我的作品集上签名,蒋先生就随手写下了“明诠兄清正”几个字。出得门来,我和同行的常诚徐伟二兄说起了一则故事,十多年前,《书法报》上曾有篇小文,说某某因沈鹏先生曾在送他的一幅字上题“某某兄雅正”,就在自己的名片上印了这么一行“头衔”——“著名书法家沈鹏曾称我为兄”,十分有趣。我说从此后我也可以如法炮制啦——名片上就印“书界泰斗蒋维崧曾称我为兄”。话音刚落,常诚兄却立即沉下脸来,正色道,我随侍先生多年,每见先生题字总是思忖再三,像某某某某和先生交往半生,先生仅题“某某教授”,先生很少这样称呼一个晚辈的。本想借此开个玩笑,经常兄这么一说,我倒很不好意思起来。
  自以为是
  我上小学初中的时候,还不兴考大学。后来到高中要考大学了,只有文理两科,艺体类的特长班在乡下中学是没有条件弄的。因此我就考了师专的政治系。写毛笔字业余爱好而已,更别说画画了。再后来交往了几位画家朋友,看他们涂涂抹抹那样的潇洒,就不免手痒起来。先是比着木板年画描人物,后来嫌不过瘾,就噼噼啪啪地画水墨,有时也看着电视画唱戏的小人儿,再后来就画油画,画陶瓷。在景德镇摆弄那些青花胚胎的时候,特有感觉。双手小心翼翼地捧着,心里就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感觉,不会画画也要画,必须画,而不是写字。可是画什么呢?毕竟从来没画过,那就画小人儿吧,画戏里的小人儿,于是我就乌龙院坐宫击鼓骂曹地折腾开了。
  朱新建说,画画是世界上最自以为是的职业,想当画家吗,认真地瞎画就行。其实,这句话还得看怎样说,这个世界上大凡从事某种职业恐怕绝少能做到“自以为是”的,就说画画,自己面对一张纸的时候,就应该如皇帝一般,管他三宫六院,管他大小三军,都得由着老子随心所欲地折腾。书为心画嘛,谁的心?咱自己的心。可既然是心画,自然天知地知自己知,干吗要画出来?正如民国时期那位钱振煌先生所言,既为心画,那手便是多余,那笔呢?自然更是多余。自己在心里想,哪怕想得天花乱坠做白日梦,甚至杀人放火都没关系。但等到画出来了,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自己看了不高兴撕掉便是。可自己若是看了高兴呢?问题就来了,就憋不住让别人去看,干吗让别人看?想让别人说好,一想让别人说好,一邀宠,就完蛋了,就不能“自以为是”了。重大题材,主旋律,入展获奖,鲜花,掌声,名气,地位,是理事还是主席,每平尺多少钱,等等等等,从此后就是无穷无尽的“人以为是而自以为非”了,表面上春风得意,但却再也享受不到那帝王般的“自以为是”了。当然,也有人能从这层层包围中“突围”出来。那多是一些非主流的边缘化的艺术家。但这些人有时也是跳出“龙潭”又入“虎口”,因为他们太科班,太技术,太懂画的对错好坏,一句话他们太会画画了。所以他们想彻底放下那些干扰和约束,享受到真正的“自以为是”,还是不可能。老子问:能婴儿乎?看来是不能,只要智力没有问题,吃五谷杂粮总要长大成熟,总要明白这样那样的道理,咋再倒回去?能在这一层中“突围”出来太难了,简直就是不可能!这是两重“突破”,前一个是突破别人,后一个是突破自己。显然这后一个突破更难。但还是有人就真的成功了,比如说这话的朱新建他自己。在当下所有画家们当中,朱新建是第一个,恐怕也是唯一的一个。
  所以,我特别羡慕那些从来不会画画儿又煞有介事认认真真地胡画八画的艺术家,而且一心想当那样的艺术家。比如那位“梵高奶奶”,台湾还有一位林渊先生。老先生是台湾南投县地地道道的农民,几乎没念过书,养了一大堆孩子,老伴去世孩子大了他也老了,一个人生活的孤独寂寞。有一天他偶然摸起一块石头,竟像被电击了一样,他说当时仿佛双手捧着一个肉嘟嘟的婴儿,于是她非要把这个个可爱的孩子“找”出来不可。怎么找啊,他做过石匠的粗手轻轻摩挲着,他的心里就清清楚楚地看见了,他用锤子凿子剔剜着打磨着,终于出现了,就是那个可爱的小天使!从此他不停地刻呀凿呀,小狗,小猫,小羊,小鱼,应有尽有。家里摆不开就扔到大街上,后来,艺术家们来了,艺术大师也来了,都赞赏林老头是“大艺术家”是“大师”,老头笑笑,说听不懂。收藏家出天价要买他的作品,他说不卖,喜欢就拉走,正好堆在这里碍事。老头“自以为是”的兴致越来越高,挖来树根树桩搞木刻,妻子生前留下的毛线在麻袋片上搞刺绣,最有意思的是,用二百多个废旧轮胎堆积起来,他说是“刘伯温”。后来法国的杜布菲,一位现代艺术的执牛耳者,知道了这位“自以为是”胡折腾的台湾农民,多次写信深表敬意。信中说:“这些作品展示了作者强烈的创造能力和一种不寻常的力量,更使人感受到不同凡响的新颖及明晰”。其实,林老头中国字都不认得,更别说法国字了。他也根本不知道法国那位杜老头是如何如何的了不起以及他的这些话是个啥意思。他只是“自以为是”地在石头木头上认真地瞎刻瞎画而已。
  如此看来,做那些自己压根儿就不懂不会做的事体,是极有可能“横超直入”地进入“自以为是”境界的“捷径”,只因这无知者无畏,就轻松地过了有些人一辈子都难以突破的难关。想想实在划算得很。可是这一“划算”就把艺术教育事业“划算”没了。其实呢,光是无知无畏地不懂不会,也是不行的,关键是他心里边要有一种东西,这种东西眼睛可以看不见,但“心”一定要看得见。当年米开朗琪罗就说过:“我要的大卫已经在里头(石头)了,我只是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就成了。”老米一定是闭着眼睛就看见了的,因为睁着眼睛也看不见。看来真正的艺术不仅是睁着眼看而且更重要的是会闭着眼睛看的。可是,光“心”看得见也还不行,还得有一种强烈的要表现出来的欲望。这种欲望强烈到什么程度呢?不表现出来寝食不安,甚至生不如死。既然到了这个份上,那还等什么呢?
  当一个人不惜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去追求和实现一种精神的自由快乐的时候,就是人生的大解脱、大境界、大快活、大幸福。自以为是——真正做到了,别装,千万不要有一丝一毫的“装”,也许就离那样的境界不远了。
  说“二王”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武是比技术高低,有了第一,第二就被第一干掉了。要么你干掉第一,你就是老大,让他变成第二,立马消失。文呢?则不然。文是比风格,比境界,比谁和谁不一样的好。光有一,一则成不了一,随着时间推移,还要有二三四五六以至无穷。后边越是繁荣,前边越是光大。否则,文脉就断了,前边的第一也就消失了,所以,文,可以有前后次序的第一,却没有技术高低的第一。用这个观点去观照诗文、戏曲、绘画等,大抵是成立的。可是用这观点来看书法却不通了。眼下,懂与不懂书法的人们都一口咬定,二王是绝对的第一!王羲之是书圣,书圣就是第一,铁定的,不用怀疑,谁怀疑就跟谁急。
  某次和朋友一起聊天,说到这个话题。朋友认定王羲之第一的,我举了李白、杜甫的例子让他做比较,他说杜甫是诗圣,是当然的第一,李白只是诗仙。其实,究竟“圣”厉害还是“仙”厉害呢?没有一个量化的标准。再者,杜诗格律严谨,诗的技术含量高,为后世楷模。诗仙李白,虚无缥缈,无法学。许多人都会认同这个观点,不是连杜甫也哭着喊着要和李白“重与细论文”吗?论什么,就是想帮助李白兄好好归置归置做诗“本体”上的那些讲究。据李长之在其《李白》中考证,李杜虽然惺惺相惜,尤其杜对李那是全副身心地好,但李对小他若干岁的这位后生“诗圣”却不是那么百分百。幸好各自都行色匆匆,也没有聚到一起“论”,要不然一定会有点尴尬的。至于好学难学能学不能学,那要看谁来学,怎样学,若让郭沫若去跟杜甫学,恐怕写不出《凤凰涅槃》的。同样道理,若让康有为吴昌硕于右任徐生翁天天临《兰亭序》《圣教序》,恐怕也就没有了康有为吴昌硕于右任徐生翁。
  说王羲之“第一”,无非这么几条理由:第一,李皇帝钦定;第二,行书新体自他始;第三;《兰亭序》天下第一的说法流传既久约定俗成;第四,二王书法技术精湛,近一千七百年来无人逾越。先说“第一”,李皇帝算是王羲之的高级发烧友,“钦定”一事是表达他的个人观点,当然也表示作为最高领导人关心书法界。“第二”呢,王羲之之前的行书仿佛蝌蚪还没变成青蛙,都带着篆隶简帛书体的尾巴,王羲之算是新行书体里边第一个漂亮的青蛙王子,受到普天下的关注是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可见,能否在历史时空里边占据那个“第一”的时序位置太重要了。再说“第三”,与《祭侄稿》《寒食帖》比,在历史时序里排“第一”是当然的,何况“约定俗成”“流传既久”本身就是一种随日月推移不断放大的力量,强大着呢。至于“第四”就更有说头,快一千七百年了,随着二王地位的不断巩固,历朝历代都不乏瞎起哄的,二王笔法,早就已经被忽悠成了包打天下密不示人的“武林秘籍”了。不顾及毛笔纸张的无数次更新换代,也不顾及桌椅板凳的使用与普及,时至今日,还有不少人企图通过模仿二王的点横撇捺梦想把自己打扮成二王的正宗传人,也还有不少人煞有介事地写几篇分析“二王笔法”的钻牛角尖文字,就自认为破了书法艺术的玄机。唉,脑子弱智到这份上,不说也罢。曾经有朋友自诩为是“正宗”的“二王笔法”,我就逗他,用啥笔写的?他说有时狼毫有时羊毫;是坐在书案旁写还是蹲跪在地板上写的?他说当然是坐在书案旁写。我说,完了,你的二王不“正宗”,他好久没缓过神来,眨了半天眼睛问:为什么呢。
  图004
  问题真就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咱再回过头来说,接着前边的话题,还说第一点。李皇帝的字还算写得不错,比如《温泉铭》,但细细比较便可看出,老李学的是小王而非大王,用笔典型的“外拓”,小王才是他内心里真正的偶像,缘何不封小王封老王?他喜欢小王的书法本事却接受不了小王动辄不服气老子甚至顶撞老子的那副嘴脸。虽然二王并称,但在封谁为书圣问题上,李皇帝是不会感情用事破了社会管理学的基本原则的。他要封的这位“书圣”,除了当然的水平要高之外,还要资格老,知名度高,更要符合封建的纲常伦理,让那些往往不听话、不好管理的书呆子们世世代代在统治者们面前永远俯首帖耳中规中矩,一句话,好好写你们的字,少出“幺蛾子”,别给统治者找麻烦。实践证明,自从封了王书圣,立了这根恰当的标杆,一代一代醉心写毛笔字的人,一路争先恐后磕头作揖下来,造反闹事的很少,于是,天下太平。且说第二点。王献之“劝父改体”,要他爹“吃螃蟹”,其实是乳臭未干少见无知,岂不知乃父王羲之正是第一个行书新体的成功创立者。王羲之即使不被“书圣”的黄袍加身,其地位声望也确立无疑了。然而,书分五体,行书而外尚有真草隶篆四体,首创甲骨金文秦篆楷隶者何在?古远杳渺扑朔迷离,神龙见首不见尾,不能让后人看清他们的面目,尤其缺少了文化行为的重要底座——如二王父子邀集社会名流搞搞雅集颜真卿亲人被叛匪砍下脑壳(此问题容后详谈),实在无法将他们的头像在历史时空中定格、放大。因此,仅仅占到一个有利的时序位置还远远不够。第三点似乎已无须多说。再说第四点,到底技法在艺术创造中应占个什么位置多大分量,历来是人们争吵不休的话题之一。工具材料甚至桌椅板凳不断更新换代,人的思想情感审美追求更是喜新厌旧变化多端,那么作为艺术创造与表达手段的技巧技法,当然也会不断丰富更新。既然传统是条河,任何刻舟求剑的想法和做法就都是没有道理的。然而,古代的书法与琴棋诗画一样,是文人的修养,而非专门的艺术。今天,书法作为艺术被“专”了“门”了,与其紧密相连的文化基座被抽空了,技巧技法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这门艺术之中的重中之重了。且不说眼下各种培训班考前班已经无异于杂技训练营,就是大学书法专业四年本科大部分时间也是天天研究毛笔头上那点事,提啊按啊绞啊转啊,一天到晚梦想有朝一日能乱了古人的“真”。这样继续下去,大学培养出来的不会是艺术家研究家,而是批量生产出大批的古代赝品造假高手。不知为什么,写字的人咋就这么喜欢要与古人“乱真”呢,我总觉得这种想法是和古人捣乱,我不知道写小说的是否都想和曹雪芹“乱真”?写诗的是否都要想和李白杜甫去“乱真”?画美术的是否都想去和吴道子范宽“乱真”?还有搞哲学的,是否都想去和《周易》老庄“乱真”?或者去和柏拉图黑格尔“乱真”?不扯远了,就在这样的当口,二王的技法被无限神化是再自然不过了。其实呢,二王的遗墨绝大多数是后人双钩填墨描出来的,这样几笔才能描出来的一个笔画,想一笔下去就乱真,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更何况笔墨纸都不具备那时的质量性能呢。人世间的事往往如此,越是办不到的事,越是玄妙神秘,大家就越是跟着瞎起劲。再者,后来者人人都标榜自己学二王,谁学得好谁学得差谁的学习方法有理谁是胡闹,见仁见智,此处不想展开讨论。若举一个大家公认的例子,咱们就不妨举出赵孟頫为例。在后来追随二王的书家中,赵孟頫大概算是最舍得下力气的,仔细一对比还是差得远,何也?问题不是出在技术本身,根本不在手腕子,而是在心性上。王羲之是给他官做他不做,给他介绍有钱有势的漂亮女友,他光着膀子不理睬人家,表面上看是发飙,其实说明他是个不大不小个性鲜明的“刺头”。赵孟頫呢,在这一点上与王书圣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所以王字与赵字虽然都同样妖娆妩媚,但王字内含骨鲠,赵字除了妖娆妩媚还是妖娆妩媚。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一点,就因为有了那点“骨鲠”,同样的妖娆妩媚就有了不俗的境界。因此,书法说到底不是技术,不是光靠练手腕子就能办的事,从根本上说,还是个“修为”问题,修什么呢?修自家的“心性”罢了。
  图005
  随着年龄见识的增长,我在书圣问题上,终于体会出了第五点。下边就说这第五点。书法,毛笔写汉字这码事,玩到高妙处叫艺术也罢叫修养也罢,从实质上说就是从“心”上来再回到“心”里去。所以,字要“如其人”,表面看起来写的是字,而实际上写的是“人”,写的是作者自己。又所以,真诚很重要,虚假了就一定完蛋。所以好的作品,能够称得上艺术创造的作品,一定是真诚地反映了作者其人的,因此笔墨的修养实际最终折射的是作者他这个“人”的修养。问题在于这个十分重要的人的修养问题又十分十分的复杂,古今中外没有一本人生教科书能做出量化的规定,同时也不仅仅局限于一个道德伦理范畴。大家都推崇“魏晋风度”“二王精神”,其实这“魏晋风度”“二王精神”不是装神弄鬼追奇逐怪,也不是传说中的“不激不厉风规自远”,更不是平平正正俯首帖耳,而是一种人生修养境界。为什么历代文人雅士都争着抢着以“魏晋风度 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图书大百科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快递服务好

评分

有点意思……

评分

太贵!*!*!*一般!*!*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

评分

太贵!*!*!*一般!*!*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

评分

太贵!*!*!*一般!*!*我为什么喜欢在京东买东西,因为今天买明天就可以送到。我为什么每个商品的评价都一样,因为在京东买的东西太多太多了,导致积累了很多未评价的订单,所以我统一用段话作为评价内容。

评分

有点意思……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我在乎书法里边有意思的那点意思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teaonline.club All Rights Reserved. 图书大百科 版权所有